第216章 掘墓
作者:我不做教主   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最新章节     
    “新一期报纸发行之后,反响颇为强烈,王贞告父一案在民间议论颇为广泛,听说还有戏班子已经开始要把此案改编成戏剧。
    这倒是好事,流传越广,越是方便群众的思想转变,或许往后,此案真会成为新思想的一个符号。”
    国相公署里,许辰一边批阅着公文,一边就开口聊了起来。
    在他旁边是一个正在默默研墨的女子,这女子一身公服,身形挺拔气质干练,正是如今国相公署甚至是整个政事院最引人注目的一个人,便是玄夏目前唯一的一女官蔡文姬。
    任何事情,只要有了第一个,就会有第二个,而现在蔡文姬显然就是这个开创者,往后天下女子抬头仰望的时候,就会看见一个具体的目标。
    如今在国相公署已经任职足够多的时间,蔡文姬不仅熟悉了自己的工作,也熟悉了许辰这个上司,到现在她已经完全适应了自己的新身份,并且乐在其中。
    相比于摆弄文乐,还是投身于具体的事业更加令人安心,也更让她觉得更有价值。
    自己的一身才学,本就应该发挥出更大的光芒才对。
    “国相说的是,经过几期报纸之后,民间普遍都已经接受报纸此物,人们谈论之话题,也多是报纸报道之事,王贞告父一案经过报道已经是玄夏人尽皆知,百姓议论自是难免。”
    蔡文姬微微一笑,待砚台里墨水浓厚,才停了下来。
    自己每天的工作,便是把许辰这个国相发布的许多政令进行润色修改,力求传达意思精准,文采反而是不过多讲究。
    当然,许辰时常也会与蔡文姬讨论一些玄夏政事,蔡文姬虽是女子,但才学和见识并不比沮授荀谌这些人差什么,时常也能给许辰讨论和提议。
    这也是让蔡文姬高兴的事情,这意味着自己一身才学得到了许辰的认可。
    顿了顿后,蔡文姬又有些感叹的说道。
    “不过这期报纸最为百姓所关心的,还是报纸登出的伐汉檄文,檄文登报之后,各地百姓无不振奋,各地学生无不精神。
    得知此次要南征伐汉,群众热情高涨,皆要捐钱纳物以资大军,学宫有些大学生们甚至都喊着要弃学投军。
    我玄夏如此上下一心、同仇敌忾,便是再厉害的敌人,也必定能够战而取胜。”
    说到这里的时候,蔡文姬细长的柳眉也扬了起来,神色颇有几分意气。
    若是没有来过玄夏,或许蔡文姬还会顾念大汉朝廷的旧情,不管大汉再怎么衰弱,那也比如今纷争黑暗的乱世要好。
    对蔡文姬来说,自父亲蔡邕被害之后,这天地其实已经没有太多让她牵挂的东西了,只不过心里有着一份对天下百姓的同情,让她期望着有朝一日大汉能够再铸荣光安定天下。
    但是来过玄夏之后,她对大汉就慢慢失去了念想。
    大汉或许可以重铸荣光,但即便能实现这个目标,那也不可能比现在的玄夏做的更好了,既然如此,又何必期待大汉。
    虽然蔡文姬出身士族,但对玄夏却没有任何恶感。
    父亲已死,蔡氏只剩下两姐妹相依为命,天下士族如何对她来说都没有任何意义,她只愿在这里看着眼前这个男人带领玄夏解救众生,然后如檄文所说一般开创新世界。
    “能赢的。”许辰笑了笑,轻松的语气深出,是一种无形的自信。
    停下笔,站起身来,许辰看了蔡文姬一眼:“袁绍已经假天子名义组建起了盟军,玄夏也到了应该出征的时候了,墨就搁在这里,等我回来再用。”
    蔡文姬闻言,默默收拾起桌面,低下声音应道:“我等你回来。”
    许辰点点头,在短暂的安静过后,看着蔡文姬在自己注视下略显羞意的脸,他缓缓道:“此战之后,我便回来娶你,可好?”
    蔡文姬身躯猛地一震,随后整个人都僵在原地,但很快她就回过神。
    当真的面对这个时刻,她反而褪去了一切的羞涩,再抬起头看向许辰的时候,便是一种安心和幸福的笑容。
    两人目光碰撞,蔡文姬没有任何犹豫,认真的点下头。
    有此反应,许辰不再多说,只是留下一句“等我”,随后就转身而去。
    相处下来,两人心意相同,无论许辰还是蔡文姬,皆已认定对方,这次表态实则只是水到渠成的结果而已。
    走出公署的时候,早已在外面等候多时的荀谌沮授相继过来跟上。
    “国相,已经按照您的吩咐通知下去了,再有半个时辰,战前会议就该开始了。”
    “陆平、黄龙、乌力几位太守,还有黄巾各重要军官均已到齐,冀州牧王当主持地方虽不能亲至,也委派官员前来与会,冀州如何反应,都会按照会议所定来安排。”
    “还有,有诸侯盟军的最新情报传出,他们已经兵分三路大军出发,分别由袁绍曹操藏洪率领,目前这三路大军才刚刚出发,尚不明确具体的进攻路线。”
    两人一句跟着一句相继说了起来,许辰也一边听一边点头。
    战前会议倒不必说,会议结束之后,筹备数月的大军,也就到了出征的时候。
    而盟军分兵的消息也并不算意外,这次的规模已经是双方决战级别的战争了,一旦会战,便是数十万人。
    这种大战最好的做法就是分兵作战,多线战场更考验双方的战略和将领的能力,即便一个战场不利,也能从其他地方挽回,极大的增加了作战的容错。
    当然,这也意味着玄夏也必须跟着分兵应对,不过许辰对此并不担心。
    事实上上一次的作战,便可以看作是一次预演,如今无非就是再打一次而已,而如今的黄巾也不乏人才,王当陆平都可以胜任一方主将,完全可以与敌军周旋。
    许辰随后与两人分析一番,心中慢慢也就有了谱。
    只待军事会议上做最后的补充,便可以挥师南征了。
    半个时辰很快过去,许辰步入会议室的时候,一众将领已经依次坐下,伴随着沉稳的脚步声,许辰行至会议室的最前方。
    所有将领全部起身,皆是向许辰行军礼,待许辰点头之后,众人才再度坐下,而会议也就正式开始了。
    “诸君,我玄夏的伐汉檄文已经发布,此战便不容许失败,这一次的会战只是覆灭大汉统御神州第一战而已,只有这第一战打赢了,我们才能为檄文背书!”
    背后的墙上,悬挂着巨大的神州地图,许辰清了清嗓子,开始了说话。
    众人都是神色一正,虽然他们表面平静,但是内心却十分澎湃。
    是的,这一战必须要赢,只有赢了这一战,玄夏的天命之说才能站得住脚,天下人也会重新开始审视玄夏,更会重新审视大汉。
    他们会开始思考,大汉是不是真的气数已尽,不足以为天命所托。
    他们也会开始思考,这个从一股残兵中一步步成长到今天的玄夏,或许真的代表了新的天命。
    众人齐刷刷的看着许辰,然后他们就看到许辰伸出了四个手指。
    “此战我军之战略,在取冀州、青州、并州三地,此后玄夏雄踞北部而望天下,则大势可成,再积蓄力量挥师南下,自可一统神州。”
    这不仅仅是这一次战争的战略,更是玄夏今后的总体战略,可以说这一步便是玄夏最重要的一步。
    在汉代,北方才是神州的中心,是天下最富庶的地方,拿下了这北部四郡,也就控制了天下最为重要的一块地方,则大事可期矣。
    这是袁绍曾经的战略,也是历史上曹操的路线,玄夏同样可以直接拿来用。
    “诸君,时候到了,这为大汉掘墓的第一土,就让咱们一起挖下去吧!”许辰低沉的声音在会议室回荡,众人闻言,都是齐声称是。
    这片土地不必再出现什么三国了,只要有一个地上神国就已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