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唤醒
作者:八十岁的老猪   普通人的另类生活最新章节     
    “《外婆桥》(注1)?”洪筱颖接过曲谱细细研读。
    刘称欣架好古筝,这首歌不需要太复杂的伴奏,一架古筝足矣。
    洪筱颖读完一遍,在心底默唱几遍,道:“半仙儿,你曲调歌词写的好悲伤啊,我都想我姥姥了。”
    “老人随着咱们的长大在一天天变老,儿时总觉得他们不会变老,是我们的港湾,却不知道很多画面只停留在记忆里。”刘称欣随口灌了杯鸡汤。
    “嗯,还好我家老人都在一个城市,明天我就去看他们。”
    “多陪陪老人总是好的,”
    “没错,我相信如意听完一定会好起来的。”
    刘称欣点点头用古筝板手调完音,拨动琴弦熟悉曲谱。
    洪筱颖则跟着琴声小声试唱。
    熟悉了一个多小时,两人相视一眼,刘称欣道:“差不多了,咱们开始吧。”
    轻轻拨动琴弦,略带伤感的前奏响起,洪筱颖刚唱了一句,刘称欣打断她说道:“小不点,加点情绪进去。”
    “我知道了,等我一下。”
    十分钟后,古筝的声音再次响起,这次歌声的感觉好多了。
    “乌篷点纱灯,岸边青石悄着新纹
    喃喃细语时,归来燕子他不等人
    五指方扣桨,蓑衣翁正系桥下绳
    春雨轻敛去,绣花鞋落起呼唤声
    爆竹燃,暗淡月弯弯
    锣鼓转,踏醒路长长
    烛火晃,斑驳儿时廊旁谁家白墙
    照湿谁家闺女脸庞
    摇啊摇,十五摇过春分就是外婆桥
    盼啊盼,外婆外婆地甜甜叫
    吵啊吵,米花糖挂嘴角总是吃不饱
    美啊美,小脚桥上翘啊翘”
    乌篷船,青石,燕子,蓑衣翁,白墙,外婆桥,这些词仿佛勾勒出一幅江南小桥流水的水墨画。
    青石上的新纹,不等人的燕子,斑驳的白墙,象征着外婆的年纪在慢慢变大。
    刘称欣改了两句歌词,岩上青石改成了岸边青石,唢呐声换成了呼唤声,原词这两句象征着外婆不在了,放现在明显不合适。
    第一段唱完,平安忍不住微微抽泣,如意泪如雨下。
    罗鹏飞拍拍如意的肩膀,温柔地帮她擦拭泪水,刘称欣嘴角不自然抽搐,狠狠瞪了死胖子一眼。
    还好洪筱颖的歌声救了他一条狗命:
    “…
    步儿缓,踩的泪潸潸
    穿弄堂,望去忆满满
    石阶上,转身零落多少银铃啷啷
    收起了多少晨与晚
    摇啊摇,十五摇过秋分就是外婆桥
    乐啊乐,如意平安地紧紧抱
    跳啊跳,牛郎织女摇摇总是够不着
    眨啊眨,对着它们笑啊笑
    摇啊摇,十五摇过春分就是外婆桥
    盼啊盼,如意如意地甜甜叫
    吵啊吵,米花糖挂嘴角总是吃不饱
    美啊美,小脚桥上翘啊翘”
    老宅要拆迁了,弄堂也不在了,流着泪一步步在回忆里穿过。
    零落的银铃声象征刘如意在慢慢长大,和第一段的外婆变老形成鲜明对比。
    后面的几句是对外婆的依恋和与外婆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也许是休息够了,也许是这首歌完美契合如意现在的心态,不管什么原因,反正如意慢慢清醒过来,抱住刘称欣嚎啕大哭。
    “哥,我是不是要没有外婆了?”
    “不会的,如意这么善良,姥姥那么慈祥,一定会治好的。”
    刘平安也哭着抱了过来,这一次刘称欣没推开他,轻声安慰着弟弟妹妹。
    刘父和周雪怡听说如意清醒过来松了口气,这是近半个月以来接到的最好消息。
    好运没有到此为止。
    两天后,外婆做了手术,手术很成功,等人醒过来就没事了。
    如意平安听到这个消息,终于露出笑容。
    这几天他们没去上学,没那个心情,刘称欣倒是提前去上学了,不过他申请了走读。
    朝中有人好办事,有姜雪芝在,都没用找家长确认就批了。
    又过了两天,外婆从重症监护室出来,人还是没醒,但体征平稳,基本确定没问题了。
    刘如意开心的在电话里和外婆唠叨,虽然对面只有沉重的呼吸声。
    “外婆,还记得我小时候你给我脚上绑的铃铛吗?我可喜欢了,可惜弄丢了...
    外婆,我最喜欢你做的米花糖了,你什么时候再给我做啊?...
    外婆,我还记得每次我和平安在外面玩,您总是温柔的呼唤我们...
    外婆,我给你唱首歌好不好?是我哥写给我们的,我哥最厉害了。
    哥,你帮我伴奏。”
    “好。”刘称欣笑着应了一声,架好古筝。
    学校那架古筝已经还回去了,这架是刘称欣借钱买的,很便宜,全新的才两百多块,不是十四弦的小古筝,是正规的二十一弦。
    可以说是最低档的古筝了,音质不是很好,做工倒还凑合。
    当时刘称欣还感叹了一句,乐器这玩意真够贵的。
    看看麻辣烫的价格就知道,现在的钱很值钱的。
    伴着琴声,刘如意一遍遍反复唱着《外婆桥》,不知唱了多少遍,对面突然传来苍老虚弱的声音:“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