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友邻
作者:有药吗   穿越之直男社畜的丫鬟生活最新章节     
    衙门肃穆庄严,凌岫盯着那两尊大石狮子看了一会儿,在瞥了一眼自己身后的几个护卫。
    她问过,有四个是赵穹派来的,其他六个是阮玉瑶派的。
    凌岫当时默了会儿,要给他们出差费,结果他们都拒绝了,说是帝后之命莫敢如此。
    他们的任务是护佑德嘉郡主直到她回京。
    凌岫面上不好意思,心中给阮玉瑶夫妻俩点六六六。
    这不,她大摇大摆领着人闯…..是走进去,县令大人亲自带人来接。
    双方见礼,县令大人还以为自己犯事了,御前带刀侍卫拿着皇帝手书,他一阵紧张。
    完了之后才知道只是给予这位……德嘉郡主行个方便。
    王县令表示双手双脚支持!
    “济孤院?”摸了摸掌心的冷汗,王大人不自觉的摸了一把短胡茬,“皇后娘娘和郡主真是仁义。”
    “所以请王大人准备好布告,通知百姓。”凌岫端着茶杯喝了一口,舌头一苦,面上不动声色咽下去。
    太苦了!
    县衙如此艰难,连待客之茶都是劣质茶叶?
    凌岫再不着痕迹地打量王大人,人到中年,精神尚可,着官袍,里衣略微陈旧。
    她来这一趟算是突袭,应该不是表面做戏。
    所以这王大人算是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地方官,据说连任了几届。
    算无功无过。
    眉间褶子更是显得愁眉苦脸。
    凌岫觉得这个县衙经费堪忧。
    “遵命,请郡主放心。”王大人却不管她怎么想,只觉得天上掉馅饼。
    这是个机会!
    四舍五入就等于是给皇后皇帝办事了,办好了,就有政绩啊。
    凌岫点点头,心思一转,县城遭了掠夺,恐怕都差不多。
    如今能恢复成这样,还多亏了韩冰啊。
    说曹操曹操就到。
    第二天凌岫还真见到了韩冰,听说是来凉平县巡察。
    “见过郡主。”韩冰控制住惊讶的表情,朝凌岫见礼。
    “韩大人,你怎么在这里?”
    凌岫想知道的是他怎么还不回京,他和四公主怎么样了?
    心中充满好奇……这好奇的事怎么能叫八卦呢?
    “……这才几个月时间,来看看百姓生活情况如何。”
    “多亏了韩大人,凉平县已经好多了。”
    “听说郡主准备开办济孤院,真是高义!”
    凌岫见韩冰一本正经地夸赞自己,都不好意思打听八卦消息。
    只假惺惺地开口:“谬赞谬赞,韩大人公事繁忙,我先告辞了。”
    心想八卦可以写信问阮玉瑶。
    回到客栈,收拾行李先派人搬去桐花巷小宅子,自己则找来纸笔给阮玉瑶写信。
    凌岫现在气已消,但是心中还是愤愤不平,先阴阳怪气地交代一番自己一切顺利,落脚凉平县。
    然后正经八百商量凉平县济孤院和义学堂,喊她多搞点银子。
    最后笔锋一转,问起四公主,八卦气息扑面而来。
    洋洋洒洒大几页书信,凌岫落笔,吹了一口信纸,等它们晾干。
    派护卫送出去。
    早先和牙人约定在桐花巷见面,凌岫退了客栈,搬到小宅院。
    ‘凌宅’
    抬头看看小宅子门匾,对牙人的办事效率很满意。
    只叫人除尘熏屋,简单翻新,小院花园添些花草。
    这才是正儿八经属于自己的宅子。
    凌岫四处打量一会儿,特意交代那棵梅树好好护着,她想,等它开放时,满树繁花。
    自己转悠一会儿,听到护卫说牙人来了。
    凌岫便转身去见客。
    “可是找到了合适的院子?”她见那牙人一脸喜色。
    “托您的福,贵人缘好,我一打听就问到了一处宅院,非常符合您的要求。”
    凌岫听了一会儿,原来是西街福安巷子,有一处三进院落,连带着隔壁二进院子是打通的。
    本来是一富商的家宅,奈何战乱,家道中落,变卖家产举家南迁了。
    凌岫点头,只要干净宽敞就行,“那就好。”
    “顺便请你帮忙看看,有没有洒扫浣洗厨事的人员,我这缺人手呢。”
    那牙人一听,顿时招子放亮:“贵人放心,我一定办妥。”
    商量好凌岫就让他去忙了。
    看看门口的护卫总不能让他们去干家务吧,摇摇头,等大宅院找好了,就让他们住进去。
    正好济孤院需要安保和“体育课”老师,凌岫这个无良老板,准备人尽其才?
    让他们身兼数职!
    她想,毕竟这边小院不大,只要轮值护卫就好了。
    凌岫又抬头看看天色,已经黄昏了,看来今天是不会见到小姑娘了。
    *
    “沙沙沙”
    “沙沙沙……”
    雨声不歇。
    分明白日大太阳,半夜却下起大雨,凌岫起来看看门窗关好,又搓了搓鸡皮疙瘩躲进被窝里。
    骤然降温。
    又迷迷糊糊地想到下雨了姜宴他们是不是打仗更难熬?
    胡思乱想,辗转反侧,开始在被窝里烙饼。
    也不知道几时才睡着。
    等到第二天竟然出了太阳。
    凌岫推开窗,看着廊檐滴落的水滴折射着光芒。
    打着哈欠伸个懒腰。
    头发随便绾绾,穿着浅青圆领袍,准备去瞧瞧福安巷子的大院。
    正走到门外,视线往右边一瞥,心中一惊:“李馨,你怎么成这样了?”
    那小孩缩成一团,身上湿漉漉的,头发一缕一缕,风一吹打个抖。
    听见凌岫喊她,颤抖着站起来,抱着双臂,“凌姐姐,呜哇!
    下好大雨,屋顶破了大口子。”
    凌岫把她抱进去,喊人帮忙烧热水,又找了自己沐浴的大毛巾给她裹上,擦干身上的水。
    可别感冒了。
    小孩子体弱,风寒也能要命!
    用被子给她裹住,看她好点了才问:“屋子破了,那你的朋友们呢?”
    “凌姐姐求你帮帮忙,他们都不好,小柱子生病了。”
    李馨眼泪汪汪,拽着凌岫的衣袖。
    凌岫点头,问了他们的破屋地址,让她别吹风,自己出去找人。
    “拜托把那些小孩子都带回来。”凌岫告诉两个护卫具体地址。
    “是,郡主放心。”
    看他们出门,凌岫又找一个人去买些儿童成衣,以及生活用品。
    心中有数,有银子就不怕。也想尽快把济孤院开起来。
    等热水来了,把李馨整个泡进去,顺便给她喝碗姜汤驱寒。
    心中抚额,专门挑了一个比较全能的护卫到厨房烧水,煮姜汤。
    幸好还有个人才!
    “你自己泡一会儿,感觉不冷了再洗,添热水喊我。”
    说完走到屏风外等着。
    太阳越发高起来,幸好不是冬天。
    等了半天,去集市的护卫回来,凌岫才知道大家一般都是自己做衣裳,尤其是儿童,并没有成衣。
    凌岫无奈,只得拿自己的里衣给小姑娘穿上,一件上衣当成裙子穿,再把小孩给塞进被子里。
    又让那护卫跑腿去绣庄下单子做一批童装。
    半个时辰后,凌岫见到了几个湿漉漉的小孩。
    两男一女。
    大的那个九岁,略小的那个女孩七岁,最小的才五岁。
    不过也容不得凌岫错愕,赶紧给他们安排泡热水喝姜汤,一套流程下来,凌岫只有一个念头:
    快点招下人,招丫鬟!
    五岁那个小男孩可能是得了风寒,脸色发红,额头烫人。
    凌岫请大夫来看过,等小孩喝完药睡下才放心。
    一群小萝卜头,挤在床上,吃过粥点睡着了,估计一夜没得睡。
    凌岫出去感谢友邻,“幸好夫人救急,不然我还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认真朝隔壁宅子的夫人一礼。
    当初看院子时,凌岫就特地观察过周围街坊邻居,左边这家是开杂货铺子的,这家夫人当时看见凌岫和姜宴还友好打过招呼。
    所以凌岫第一时间想到,找她借一下儿童衣服什么的。
    因为她家有几个小孩。
    果然是个好心人!
    “不客气,凌姑娘是个好心人,又都是街坊邻里。”吴氏朝凌岫回了一礼。
    心道真是天降神仙人物!
    凌岫倒觉得做生意的人家,果然通透。
    千金买邻,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嘛。
    是应该跟邻居和睦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