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李二暴打李三郎
作者:御前悍匪   我在大明开历史辅导班最新章节     
    李隆基人都快傻了。
    他刚还在喝酒呢,喝到一半就来了这儿,紧接着这堆人对自己一顿评价就算了,突然还被一个三十来岁的壮汉拎得脚尖离地当场就要揍。
    他李三郎什么时候受过这种莫名其妙的委屈!
    李隆基死死闭上眼睛,咬牙吼道:
    “你们究竟是谁,怎敢冒犯于朕?!”
    “还有,方才你们那些胡说八道的事情又是什么,安禄山怎么敢起兵造反的?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李世民的拳头停在了距离他脸还有半寸的位置。
    讲台上,宋慎摊手:
    “你看吧,哪怕这会儿告诉他,他还是不信。”
    “要不李世民同学你问问,如今他又是从天宝哪一年来的?”
    李世民抓着李隆基衣领的手又紧了紧,声音里满是压抑不住的怒火:
    “没听见先生问你话?”
    李隆基这会儿才真的意识到不对劲了。
    最开始进来时,这帮人说话的时候他离得远,没听得很真切;而刚才讲台上那个年轻人说话时,他又被对方肆无忌惮的指指点点给弄得满肚子是火,压根没有注意到称呼。
    可如今,他听见那台上的年轻人,称呼自己面前这人叫李世民……
    李隆基何止是头皮发麻,他皮燕子都紧了。
    自己,该不会是真的见到了太爷爷李世民吧……?
    “不,朕说,朕说。”
    他将双手缓缓举过肩膀,表示自己没有要动手的意思:
    “朕如今是天宝二年,你们说的那什么安史之乱等等,都是没有的事情,真的!”
    天宝二年?
    宋慎挠了挠眉毛。
    他的历史知识其实只停留于键盘侠的程度,能记住一些重要的、反复在小说和论坛里提及的时间节点,但不可能全都记住,他本来就是个半吊子先生,如今讲课全靠自己编排的教案,以及教案附带的资料。
    其实说白了,除非是专门搞历史研究的学者或爱好者,上下五千年那么多皇帝那么多历史节点,谁能真的全部记住?
    宋慎偷偷在电脑上敲下了天宝二年四个字,扫了一眼搜索结果,除了“安禄山入朝”之外好像并没有太多的重要事情发生。
    他又往后搜了搜,看完之后心里稍稍安定了一些。
    “噢,天宝二年,你是不是已经让安禄山入朝上奏议事了?”
    “还有两年时间,你就要封杨玉环为贵妃了,然后就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宋慎笑了起来:
    “真是风流皇帝啊……但我就奇了怪了,这么宠爱的妃子可以推出去背锅,儿子也可以一天杀三个,那你到底在乎什么?就那个皇位?问题是你皇位也没坐得很稳当啊。”
    除了老朱家,其他学生大多在李隆基之前的年代,而且绝大部分也都是有文化的人,所以他们听见宋慎最后吟的那首诗都有点惊讶。
    李世民都忘了继续揍人了,好奇道:
    “倒是好诗,这首诗有完整的吗,说的是什么?”
    宋慎指了指朱标――
    他觉得自己现在已经变成了学生时代最讨人厌的老师模样,遇到什么懒得问的问题,就直接指派一个成绩好的学生起来回答。当年觉得老是被抽中很烦人,但现在才知道,这样当老师是真他娘的爽啊!
    朱标已经心领神会,老老实实地起身解释道: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是杜牧写的诗《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写的是杨贵妃喜欢吃荔枝,所以唐玄宗劳民伤财,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让人从南方将新鲜的荔枝送到长安。”
    李世民脸皮抽动了一下,连眼皮子都在狂跳。
    硬了,拳头又硬了。
    他是皇帝,富有四海执掌天下,见识自然比普通人要广。
    荔枝,本叫做离支。为啥叫这名呢?因为它若离本支,一日色变,三日味变,只要从树上摘下来,那三天之后就基本不能吃了。
    李二陛下原先听说过这种只生长于南方的果子汁多味甘,他嗜甜,一度心动过,但由于路程太过遥远,加上长孙皇后当时也劝说过他不要贪一时的口腹之欲而劳民伤财,这才作罢。
    自己都舍不得搞来的果子,如今李隆基为了一个宠妃的喜好千里迢迢去取,从南方到长安若要三日内赶到,怕不是八百里加急的军报才能赶上。
    谁忍得了?
    反正李世民绝对忍不了!
    不管这劳什子唐玄宗前半辈子多厉害,多励精图治,弄出了个开元盛世有多大的功劳,可再大再好的江山,要是皇帝已经开始昏聩享乐,那也没有多少年好日子可以过了。
    盛极必衰,就是这个道理。
    所谓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仅从李隆基那“一骑红尘妃子笑”的风流故事就能看出来,这厮已经在昏聩放纵的边缘,大唐在他手里跌入衰落深渊简直是太理所当然了。
    “那一日杀三子、夺儿媳强娶入宫的事情,你做过没有?”
    李世民盯着跟自己咫尺之遥的李隆基,眼里都快冒出火星子来了。
    李隆基哆哆嗦嗦地点头:
    “做……做过,但是,但是……”
    他很想为自己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但可惜,当了这么多年皇帝之后,李隆基已经几乎丧失了找借口这个能力。
    如果他身边有个魏征那样讨人厌的大臣的话,恐怕还需要为自己的奢靡找点理由,但他身边都是李林甫杨国忠这类人,皇帝想做什么便做,他们非但不会拦着,甚至还会拍手叫好。
    所以,当年能敏锐到适时发动两次政变的李三郎,现在却早已没了当年与父亲、姑姑、大臣们斗智斗勇的风采,像个怂货般被李世民拎着,一个字都没能编出来。
    “但是什么?”
    李世民以惊人的臂力硬生生把他举了起来,让李隆基的龙袍都发出不堪重负的撕裂声。
    他咬着牙,狞笑着再次伸出拳头,狠狠砸在了李隆基的颧骨上。
    “这一拳,叫你知道咱们老李家养不起你这种沉湎酒色的混账玩意儿。”
    紧接着又是一个差点把牙打掉的下勾拳。
    “这一拳,是朕替你那三个儿子打的,他们没有造反没有篡位,只是因为你的宠妃吹了枕边风便无辜被杀,虎毒尚且不食子,你他娘的还不如个畜牲!”
    而后一记直拳精准落在李隆基鼻梁上,好悬没把他鼻子打歪。
    “最后一拳,朕替天下百姓打。”
    “任用胡将、轻信佞臣是一罪;得意忘形、沉湎盛世虚荣是二罪;强占儿媳、杀子取乐是三罪。你这般昏聩之主没有死在盛世兴起之时,就是你最大的罪!”
    “――李三郎,是吧?”
    李世民单手把李隆基高高举起,再一把狠狠掼在阶梯教室焊死于地面的桌椅上,发出轰然巨响。
    他冷眼看着兀自惨叫哀嚎的这李家后辈,面色冷峻得仿佛身在战场:
    “你该庆幸此地无法杀人,否则,朕定要替李家清理门户,叫你死得其所。”
    “再警告你一句,对这里所有人都放尊重点,尤其是先生。再让朕听见你对先生大呼小叫,朕会比朱元璋打朱祁镇时,打得更狠!”
    在李世民把这货举起来的时候,教室内的所有人都从座位上齐刷刷地站了起来,聚集在了过道一侧,免得血溅到自己身上。
    没有人试图劝告李世民,更没人去拦。
    经过宋慎和朱标的解释,大家也都差不多明白了李隆基的所作所为。
    同样的,他们当然也明白李世民为什么会暴怒至此,甚至用朱祁镇这么恶毒的类比来形容李隆基。
    他在登基之初的几十年里,确实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连宋慎也承认了这一点,最起码他将大唐变成了盛唐。但盛世兴起,紧接着就是衰落,大唐的国力在他手里迅速膨胀变强,又急转直下,这样的落差太大。
    说难听点,哪怕他是个普普通通的皇帝,是个庸君,李世民都不会那么生气。
    李家再是人才辈出,也不可能每个皇帝都跟自己一样十几岁就开始带兵造反,领兵出征,最后又亲手把皇位从父兄手里抢来,他的天赋是天生,但人生历练也对成长有极大帮助,所以李世民并没有那么苛刻。
    他真正生气的点在于,李隆基分明是个聪慧到不能更聪慧的天才,能接连发动两次政变,能励精图治那么多年,亲手缔造一个盛唐,可却越来越沉醉于那摇摇欲坠的盛世无法自拔,以至于闹出安史之乱这样的大祸害来。
    即便并不知道安史之乱的过程,但李世民坚信,如果换了自己来,只用一年时间就能把这祸事平定,将大唐恢复到原本的模样,可是李隆基硬生生拖了八年。
    再强大的帝国,被拖进战争泥潭里八年也照样会被拖垮,所以盛唐衰落实在是太正常了。
    李隆基被打得鼻青脸肿,那张本来就因为沉湎酒色而浮肿的脸现在更肿了。
    他缩成了一只虾米,翻来覆去试图减少疼痛,口中喃喃自语:
    “那你究竟是谁……总不可能真是朕的祖宗吧……”
    李世民冷笑着,指了指自己。
    “朕是李世民。”
    他再指了指在过道上背着手看戏的嬴政君臣。
    “那是始皇帝和蒙恬。”
    而后手指偏向了恨不得找把瓜子嗑的刘彻和面色沉静的张良。
    “那是汉武帝和留侯。”
    最后指着自己身后的贞观五人组之四。
    “他们是长孙无忌、房玄龄、程知节和李靖。”
    李世民面容核善,盯着李隆基那张猪头脸微笑:
    “要不然你再嚷嚷一句试试,看他们能不能弄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