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一同沉睡
作者:考宏   四合院:从货车司机开始最新章节     
    面对这样一位武力值爆表的女孩,谁敢取笑她?
    李小东一脸迷茫:“怎么回事?我刚才好像睡着了,发生了什么事?”
    李峥点头附和:“我也是,刚刚和小东兄一同沉睡。”
    “这家伙!”
    ...
    平时牛勇似乎经常被牛萌教训,情绪很快恢复,他望着李小东和李峥,憨厚的脸庞上流露出一丝机智。
    “李专家,你们一汽厂对那个设计图纸感兴趣吧?”
    李峥纠正道:“不是图纸,只是几个微不足道的数据问题。”
    “我不管那么多,小东隶属于车队,他的东西就是车队的财产。你们若想带走,总得给咱们这些粗人留点什么吧。”
    牛勇肘部撑在桌上,身体前倾,一双铜铃般的大眼睛紧紧盯着李峥。
    “当初为了请你们的设计部吝啬的老头,硬是敲诈了两大坛青稞酒!现在说吧,一汽厂准备出多少钱买下这个设计?”
    李小东有种错觉,似乎黑塔般的壮汉眼中闪烁着绿色光芒,而书生模样的李峥则像只待宰的肥羊。
    这位车队队长,还真有点门道。
    ...
    看着牛勇与李峥在那儿讨价还价,价格从二十箱配件降至十箱,李小东起初还挺高兴,甚至加入叫价。
    事实证明,知识就是力量,凭自身能力取得成就的人,走到哪儿都是人中龙凤。然而,片刻后他察觉到不对劲,自己好像成了被交易的商品,还在数别人的钱。
    不行,得找个机会和牛勇理论清楚。一番谈判后,李小东的智慧最终被牛勇以五箱零配件的价格转卖给李峥,后者得意洋洋。他唤来一名维修组长,吩咐立即列出配件清单,特别强调要挑选昂贵的,比如火花塞之类的,不可列进去。
    李峥眼睛笑得像啤酒瓶底一样眯成一线,拉着李小东询问设计难题。“你看,...”
    在李小东看来,那些所谓的难点根本不值一提,几句交谈就解开了李峥的困惑。李峥将数据和思路记在笔记本上,小心翼翼收进背包。\"
    “小东兄,凭你的技术,待在车队太浪费了,有兴趣加入一汽厂吗?”
    李小东双手环抱,以居高临下的态度问道:“能给我安排一个工程师的职位吗?”
    这家伙,一开口就是工程师,全国又有多少工程师呢?简直是白菜价!李峥艰难咽了口唾沫:“这不可能,你也明白,一汽厂里等级森严,工程师分九级。
    1至3级对应的是总工、教授、研究员和院士,以及主任医师;
    4至6级则对应副职;
    7至9级属于工程师行列,即便是最低级别的9级工程师,也需具备大学学历。
    我可以向上级申请,为你安排一个实质性的技术员职位。
    实际上,这个实质性技术员职位要求中专学历。
    我会将你的需求反馈给领导,我相信他们会同意的。”
    “砰!”
    他话语刚落,牛振强壮的拳头重重砸在办公桌上,怒目圆睁:“小子,竟敢当着我的面挖墙脚!”
    单凭李小东能改造水箱的能力,我们就不能让他离开。
    牛萌也缓缓起身:“竟然有人敢抢我们车队的人!”
    她担心李小东动摇,连忙靠近他,快速说道:
    “你可别被这家伙迷惑,实质性的技术员级别是17级,但实际月薪只有31块,哪有我们车队收入丰厚。”
    李小东当然不动心。
    若是在后世,国企里的技术人员确实受追捧。
    无需过度加班,福利优厚。
    只要按部就班工作,十几年后退休金就能过万。
    然而在这个时代,司机是最抢手的职位。
    况且,拥有天眼的李小东清楚,未来不久将有一场风暴席卷全国。
    恐怕只有平民百姓能免于受影响。
    外面再动荡,百姓依旧安居乐业,生活如常。
    当然,最重要的是,他热爱驾驶大车在蜿蜒小路上驰骋,享受沿途美景。
    “薪资高低并不重要,我更喜欢车队的氛围。”李小东挺直胸膛,
    “好小子,觉悟还挺高!”牛勇赞叹道。
    李峥明白自己能提供的条件无法与车队相比,带着遗憾离开。
    他打算以后寻找机会,通过其他途径,将李小东调入一汽厂。
    一个自学成才者有这样的能力,留在车队实在浪费人才。
    ...
    客人离开后,牛勇接过李小东的资料,仔细翻阅,当他看到最后一页时,猛然瞪大眼睛。
    “你果然如李振所言,是他的儿子。”
    提到李振,牛勇黝黑的脸上立刻流露出敬仰的神色。
    “李大哥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有一次卡车刹车失灵,他为了保护卡车和粮食,没有让卡车冲进河沟,而是坚持了整整两公里,最终撞上了一棵大树。”
    李小东默默点头。
    这些天他一直在梳理原主人的记忆。
    记忆里,父亲从战场归来后,变得沉默寡言。
    夜晚熟睡时还会突然惊醒,大声咆哮。
    有一段时间,甚至让他搬到隔壁房间居住,还将房门上锁。
    那时年幼的他无法理解,只觉得父亲像是换了个人,两人之间因此产生了隔阂。
    回想起来,父亲定是在战场上遭受了精神重创,不愿让儿子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
    或者,他不愿伤害儿子。
    无论对儿子、国家,亦或是工厂,他都像一个真正的华夏男子,默默承受一切。
    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儿子当英雄,汉子就得顶天立地!
    按车队规定,新司机入职前,都要先学习。”
    牛勇说着,声音渐渐低沉。
    这家伙刚才险些被一汽厂挖去做技术员,还需要学习?
    学习可以,可谁来教呢?
    他尴尬地笑了笑,搓着手说:“理论知识你不必学,队里的老白和你父亲关系不错,我会让他做你的导师。
    你跟着他学几个月,先从修车开始,再到路上实践。
    等拿到驾照,再给你安排车辆。”
    这个时代的驾照考试远比后世艰难。
    首先要学修车,接着科目一、科目三。
    特别是科目三,不只是在公路上跑两圈,还得驾驶大型车辆经过陡坡和急弯路段。
    京城的科目三考场设在虎岭附近。
    通常情况下,年轻人学车得先加入车队。
    跟着师傅学几年,得到师傅认可后,才能以车队名义报名考试。
    李小东明白牛勇的好意。
    在这个时代,师傅可不是白白教你。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并非戏言。
    徒弟平时要帮师傅做杂务,逢年过节还得送礼到师傅家。
    即便如此,教与不教还得看师傅心情。
    遇到无私的师傅,你进步快;要是碰上自私的师傅,那就麻烦了。
    马华跟着他十几年,连完整的宴席都不会做。
    ...
    然而。
    李小东可是拥有万倍经验系统的男人。
    一次修车等于一万次,一次驾车等于一万次。
    难道还有过不了的考试?
    “勇哥,修车和开车,父亲私下里教过我,不如让我试一试?”
    牛勇眉头紧锁。
    理论是一码事,实际操作又是另一码事。
    驾驶卡车没有几个月的实践,根本无法上手。
    但考虑到李小东刚才帮车队挣了不少零件,不让试试似乎不太合适。
    他思索片刻,点头道:“你确实有点像你父亲的固执。
    我们车队有维修车间,也有训练场地。
    只要你能顺利通过实战考核,我明天就带你去考试。”
    李小东:“真的吗?”
    牛勇:“全轧钢厂的人都知道我牛某人说到做到!”
    李小东起身欲往维修车间走,却被牛勇拦住。
    “稍等,实战的事以后再说,你先把水箱改造的设计图画出来。
    车间技工估计无法胜任,我这就去请几位师傅过来帮忙。”
    尽快修复水箱,才能增加装载量,老牛已是迫不及待。
    面对这请求,李小东自然无法推辞,取过一张草纸,提笔勾勒起来。
    他画出的图纸线条规整,比例精确,标注清晰,仿佛是现代cad设计的产物。
    牛萌看了许久,悄悄溜了出去。
    待李小东画完图纸,她端着一只搪瓷缸走进来:“李小东同志,这是我敬您的茶,刚才我疏忽了,现在正式向您道歉。”
    见到小姑娘严肃的表情,李小东接过茶缸:“你的歉意我接受了!”
    咦,缸里的水颜色有些不对劲,泛着琥珀色。
    尝了一口,甘甜可口。
    哎呀,加了蜂蜜呢!
    小姑娘心思细腻得很!
    旁边牛勇也察觉到了,撇撇嘴:“我也想尝尝。”
    “自己去倒!”牛萌瞪眼握拳,吓得牛勇连忙堆起笑容。
    看着他们俩的互动,李小东觉得挺有意思。
    这对兄妹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
    牛振拿到图纸,欣喜若狂,急忙往外跑去,肥大的工作服裤腿纠结在一起。
    李小东则随牛萌走向维修车间。
    刚走出办公室,他停下脚步,好奇地询问:“牛萌同志,女孩子为何要来车队工作呢?\"
    并非他轻视女性,那个时代,女性同样能撑起半边天,工厂里的女工们干劲十足,丝毫不输男性。
    但驾驶重型卡车这项工作特殊性很强。
    那时候长途运输往往需要两位驾驶员,正副驾驶各一名。
    有时行程遥远,还得在野外露宿一晚。
    一个大姑娘,确实不合适。
    牛萌明白他的顾虑,低头轻声道:“我饭量大,卡车司机收入高些。”
    饭量大?
    李小东斜眼看向牛萌。
    这位一米六的大个子,身形瘦削,看上去并不像是食量惊人的人。
    关于女性的私事,也不便过多追问。
    两人闲聊片刻,李小东得知牛萌半年前加入了车队。
    她的师父就是牛振,已经取得了副驾驶资格。
    车队共有十六辆卡车,二十一辆正式驾驶员,三十多名副驾驶。
    维修工有五位,调度员两人。
    车队隶属于后勤部门,队长牛振是科级干部。
    不过父亲曾说,队长牛振是退伍军人转业到车队的,并非转业干部,所以他应该是以工人身份入职的。
    一路上,牛萌不停地聊天,像只欢快的小鸟。
    见李小东对轧钢厂的情况不太了解,她主动详细地做了介绍。
    轧钢厂原本是娄半城的大兴钢铁厂,解放后收归国有,合并了几家小型工厂后成为第三轧钢厂,级别相当于厅局级单位。
    厂区内有一条铁路从东大门引入,穿越整个工厂,每日都会有一列小火车装载钢材原料驶入。
    众多车间总计四十到五十间,每个车间的工人数量从三百到五百不等。
    配置有车间主任、副主任、工会主席等管理层干部。
    厂部机构完备,内部设有后勤部门、厂办、动力科、宣传科、物资科、保卫科等。
    工厂自给自足,拥有职工医院和子弟学校,学校涵盖小学至高中教育。
    附属单位还包括副食品厂、工具厂、劳保厂以及医院。
    可以说,从出生到离世,所有的生活需求,轧钢厂都能一手包办。
    两万多名工人加上家属,总人数接近七八万,堪比一个小规模的城镇人口规模。
    闲谈中,两人步入维修车间。
    这是一座单层的瓦房,青砖墙面沾满了黑色油渍,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斑斓的光芒。
    车间内部光线幽暗,一进门就能看见十几个忽明忽灭的红点围成一圈。
    红点中央,白色的烟雾袅袅升起,如同寺庙供奉香炉的情景。
    李小东惊讶地睁大眼睛,竟有人敢在厂内搞迷信活动?
    逐渐适应了阴暗,他的瞳孔开始收缩。
    李小东一时无言以对。
    这哪是什么香炉,分明是一群老司机围坐一团,闲聊甚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