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你真懂呀?(求订阅)
作者:白菜菜菜啊   让你写书,没让你交代犯罪记录!最新章节     
    别人写书,力求真实有代入感。
    林川却反其道行之,最好不那么真实,省的被怀疑是犯罪记录。
    林川算是看明白了。这系统绝对是搞他的,全是犯罪职业,根本就没有其他职业。
    系统的全称应该是:犯罪分子人生体验系统,不然怎么可能连抽这么多次全是犯罪职业?
    即便林川脸再黑,也不可能次次中招呀。
    实锤,绝对实锤了!
    这次的《摸金笔记》第一款,带着一些看似魔幻的色彩,实际上正中林川下怀。
    沈倩倩看着林川,笑问道:“这次改赛道啦?”
    咳。
    林川轻咳一声,笑了笑:“不一样的体验,过几天新书发布你就知道了。”
    “好,等你新书了。”沈倩倩笑道。
    “我也拭目以待。”
    秦思思附了一声。
    “你们这样,我压力很大的。”林川半开玩笑地说道。
    三人相视一眼,笑作一团。
    随后。
    林川坐上了沈倩倩的副驾驶位,开往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
    这家单位,位于青秀区内,离临江府并不远,十多分钟的路程。
    警局也在附近。
    进了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所长亲自迎接了林川,双方洽谈合作的事宜。
    主要是针对文物挖掘后的鉴定、修复和保护工作。
    林川没有狮子大开口,考古研究所也舍得给价。
    双方一拍即合。
    “小林,我们所里,刚在一处工地里挖掘出一批文物,现在还在清理当中,还未鉴定,我们一起看看?”谈了初步的合作之后,所长笑道。
    所长,名为苏禹,年约四十,短发长脸,红光满面,看得出来,他年轻时候也是一位帅小伙子。
    “好。”林川欣然点头。
    刚挖掘出来的文物,都放置在文物保护工作室内。
    林川和所长,还有秦思思、沈倩倩,他们穿过所里的前厅,经过一个小院,这才走进了文物保护工作室。
    工作室内的空间很宽敞,光线明亮,柔和而温暖。
    墙上挂着各个朝代的文物复制品,四周摆放着各类文物修复工具,从古老的木质雕刻刀到现代的高科技仪器,都有。
    中间是一张长桌,上面铺着柔软的白色布垫,刚出土的一批文物就在上面。
    一些考古工作人员,身穿白色制服,正拿着刷子,刷着这些文物。
    林川踏进工作室内,目光落在了这些刚出土的文物上。
    “小林,来看看这件文物。”
    所长苏禹拉着林川,往中间的长桌靠,手指指向了其中一件文物。
    林川看去,这是一只桶。
    桶的盖子顶部有环钮,深直腹,上部有一对铺首衔环耳,是用来活动提梁,
    它的表面涂漆,以朱、黑二色彩漆作画,器身漆绘,盖面绘有勾连云纹,足部绘有菱形纹,桶身则有四段图画,内容均不同。
    线条流畅,造型生动,人物、动物、神兽等元素均有。
    “这是西汉时期的铜器。”
    林川一眼看出了端倪。
    所长苏禹和秦思思相视一眼,都有些惊讶。
    “以前只是听说小林的眼光毒辣,没想到果真这么厉害!”所长苏禹夸奖道,“小林,伱是怎么做到一眼就判断出相关的年份?”
    “这个其实也不难。”
    林川走到铜桶旁,指着上面的包浆和纹路图画,解释道,“这里的铜锈和包浆,都可以看出是汉代的物件,漆绘画面以上、下不同层次展开,这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所出t行帛画的表现方式相同。”
    “看来我们研究所是找了位强力的合作伙伴呀。”所长苏禹哈哈笑道。
    林川谦虚地笑了笑。
    随后,所长苏禹指向了下一件文物。
    这是一盏铜灯。
    与寻常铜灯不同的是,这盏灯有三层,共有九条枝杈,每枝都承托着一个桑叶形灯盏,形似扶桑树。
    “扶桑树铜灯,西汉时期的官坊所作的文物。”林川喃喃道,“光是两件物品,就足以说明,这个墓不一般呀。”
    刚才的铜桶,还有现在的铜灯,这两件是这次出土的最珍贵的文物了。
    汉代能用得起这两个物件陪葬的,绝不是一般人家。
    谁知。
    所长苏禹叹了口气:“让小林同志见笑了,这些文物是从工地上挖出来的,目前,这个墓我们还在定位当中。”
    “冒昧地问一句,这个工地在哪?”林川笑道。
    “就在安陵城郊,过了安陵大桥约一公里的那块地。”苏禹笑道,随后,他看向林川,又问道,“小林,你对考古也有所涉猎?”
    林川摇了摇头,笑道:“只是有些兴趣罢了。”
    这时。
    一旁的秦思思笑道:“所长,你还不知道吧,林川还有另一层身份,是网文作家,最近想写考古类的了。”
    苏禹抬头看了一眼林川,脸上闪过一抹诧异,随即哈哈笑道:
    “没想到小林同志还是位网文作者,如果小林同志有兴趣的话,我们也可到工地上看上一看,写,到实地考察后,也许能激发一下灵感呢。”
    “那便多谢了。”
    林川脸上泛起了笑意。
    若是平时,他对考古或许有兴趣,会当个吃瓜群众,但是现在,他觉得自己最好能够上手试一试。
    因为,系统现在需要体验盗墓副本了。
    光有理论是不行的,还得实际行动。
    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正好我也要去工地一趟,我们便一起去吧。”所长苏禹笑道。
    “所长,我也去。”秦思思申请道。
    “你都要调到国家考古队了,还凑这点热闹呀?”
    所长半开玩笑地笑道。
    秦思思眨了眨眼睛,笑道:“正是要调走了,所以更要看看咱们安陵的考古工作发掘了,增长见闻嘛。”
    “好,那就一起去吧。”
    所长苏禹点点头。
    几人走出文物保护工作室。
    沈倩倩一边走着,一边问道:“思思,你要调到国家考古队了呀?”
    秦思思点头笑道:“是呀,最近国家考古队需要吸纳一批新鲜血液,研究所把我的名字报上去了,没想到通过了初审,前几天还通过面试。”
    “恭喜呀。”
    沈倩倩笑道,“进入国家考古队,就要走南闯北了。”
    “是呀,听说我调到的那个考古小队,等我报到了之后,就要前往齐鲁地区去考古了。”秦思思答道。
    “齐鲁地区?”沈倩倩一怔。
    “嗯,据说,他们怀疑那里有个大墓,等我去了就知道了。”秦思思笑道,俏脸上显出一抹亢奋。
    她的确很爱考古。
    准备调往国家考古队、收到这个任务之后,她就一直在做准备,针对‘齐鲁地区’墓葬做了一系列的相关调查。
    这次,安陵本地的工地上发现一堆铜器。
    她和林川一样,也很感兴趣。
    此时,已是中午。
    清晨的暖阳变得炙热了起来,没有什么风,温度飙升至三十多度,汽车的轮胎在马路上滚动向前,发出嘶嘶的摩擦声。
    没多久,林川一行人便来到了安陵城郊的那处工地上。
    这处工地规划约六七百亩,本来是打算挖平山体,在这里建造一处高级商场,借此形成新的安陵经济圈,缓解青秀区的压力。
    现在工地上出现一批铜器文物,现在也陷入了停工状态。
    工地外拉着警戒线,治安警察维护秩序。
    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在其中忙忙碌碌。
    所长苏禹带着林川、秦思思、沈倩倩几人,越过警戒线,进入工地里。
    林川抬眼望去,一座座大型的挖掘机停在平坦的地面上,压着丛生的杂草。
    再远一点。
    层峦叠嶂,绵延不断,像是一条条巨龙盘踞,蜿蜒,腾飞,各有形态。
    “小林,那就是西汉铜器文物出土的地方了。”
    所长苏禹指着前方不远的大坑,介绍道。
    林川随着几人走到坑前,往里看去,坑足足有十余米宽,其中不少考古工作者在细细挖掘。
    还有人按着精密的仪器,在坑内来回测量。
    现代的考古队,与摸金校尉的盗墓有很大的不同,考古队有更多先进的仪器,比如声波探测仪。
    这是摸金校尉所不具备的。
    不过,两者不是一条道上的。
    考古队更加依赖于仪器,而摸金校尉则依靠于传承和自身的实践,有着本质的区别。
    当然了。
    一些技术高超的摸金校尉也会加入考古队,这里另当别论。
    “所长,我去那里看一看。”
    林川指了指前方几百米的一处低矮山头,说道。
    “小林同志,那里有什么特别的吗?”所长苏禹问道。
    秦思思也好奇地看了过来。
    林川干笑了一声:“这倒没什么特别的,不过我听说古人下葬,都是看风水的,站在高处,兴许能看出点什么来。”
    “小林同志思维听跳脱的。”苏禹哈哈一笑,倒也没说什么。
    “林川,我跟你一起去。”
    沈倩倩看了眼林川,笑道。
    “好。”
    林川点头应允。
    没多久,林川和沈倩倩便走上了这处低矮的山头。
    从山头处看,可以看到这里炙热的阳光直射大地,仿佛一重重热浪笼罩在安陵城内,环顾四周,则看到山脉走势连绵不断,重重山岳环抱着这里。
    林川眉头一皱。
    随后,他又将视线下移,俯瞰工地施工处,不由得摇了摇头:“那里应该不是。”
    “不是什么?”
    一旁,沈倩倩好奇地问道。
    “不是墓穴所在处。”林川心中形成了初步的判断,笑道。
    “啊?”
    沈倩倩一怔,侧过头看向林川,“你真懂呀?”
    林川咧嘴一笑,说道:“我说我是查资料的,你信吗?”
    “我还能不信吗?”
    沈倩倩撇撇嘴,心中暗道,你这个家伙,总是会一下莫名其妙的技能,然后还狡辩说查资料查到的。
    谁家好人查资料、学习能力这么强,净查一些犯罪资料啊?
    林川呵呵一笑,继续看向四周。
    这是属于盗墓一脉中‘望闻问切’的‘望’。
    望,用双眼去观望风水,寻找古墓的具体位置。
    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一,上观天星,下审地脉。
    也就是说,盗墓者需要根据山河的地势以及日月星辰的位置,来判断古墓的具体方位。
    二,观泥痕,辨草色。
    地下葬墓,地面泥土上的痕迹和间距,以及被压过的草的颜色,都会有差异。
    这是很难的一个步骤。
    它需要盗墓者具备丰富的地理、天文和风水知识。
    林川凝着目光,在烈日下扫过下方,忽然停在了一个点上。
    他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抹笑容:“应该就是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