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建窑打铁
作者:靖然长轩   重生灾年挺孕肚,不慌!娘有神器最新章节     
    宋老头说完以后,还看了看姜荼:爹没有说漏吧?
    姜荼面上带笑地颔了颔首,以示赞许。
    鲁雁也不瞎,见此一幕,终是忍不住扭头,直接问姜荼:“这位小娘子,既然你有话要说,为何不直接与某直言?”
    姜荼被问得愣了愣。
    旋即,她好脾气地笑笑:“我听说,外面的男人都不喜欢听妇人家,对自己做的事指手画脚,为了避免引得鲁教头不喜,姜荼这才请爹代为和您交涉。”
    宋老头和里长见状,也纷纷出言袒护姜荼。
    “鲁教头,您的伙食和月钱,可都是靠我家小兔儿赚来的啊。”
    “说起来,大金媳妇儿才是鲁教头的雇主哩!”
    此话一出,就算鲁雁本来有什么不满,也不可能再发作了。
    ——一个雇主,因为顾忌他的心情,选择让别人出面与自己交流,这也体现了雇主对他的尊重。
    更何况,鲁雁其实对女人并没有那样的轻视之心。
    他直截了当地表态:“小夫人多虑了,既然您是雇主,某自然是会听从您的安排。”
    “方才听了老丈的话,某可不可以认为,小夫人是想将宋家庄打造成铜墙铁壁,好让宋家庄在这乱世中,也有应对匪祸的实力?”
    鲁雁竟然能够轻松领会她的意图!
    姜荼毫不掩饰自己的诧异,并且不吝啬地称赞对方:“鲁教头实在是聪慧过人,姜荼佩服!”
    “没什么,只是某从北地而来,对于当今的局势看得更清楚罢了。”鲁雁的眼里亦有意外之色,“小夫人身居深山小村,竟然也能有如此远虑,这倒是令某不解。”
    “都是方公子的提点。”姜荼心安理得地把方仕钰拉出来当挡箭牌。
    鲁雁点了点头,“原来如此……”
    既然已经挑明了,姜荼也不再忸怩,“不知鲁教头能不能帮上宋家庄这个忙呢?”
    若不是见到鲁雁那手箭术,姜荼也不会动了招揽对方当教头的心。
    在姜荼的认知里,除了她家潜逸,就是这鲁教头的箭术最好了。
    就连宋老爹都不如他。
    此外,村里前前后后有一百多号人,都叫她爹教,也太辛苦了些。
    但毕竟对鲁雁的底子知道不多,姜荼也不确定对方能做到何种程度。
    幸好,在姜荼紧张的心情中,鲁雁给出了一个让他们喜出望外的答案。
    “既然如此,某就为宋家庄打造一支军纪严明的队伍,但这还需要村民的自愿配合。”
    “没问题!我一定会叮嘱他们,全听鲁教头的!”里长忙不迭地应道!
    以前福神就提醒过他,灾年之中,很可能会有山匪作乱。
    那个时候,他只当福神是大金的媳妇儿,所以这话就不用太当回事,顶多是个提醒罢了。
    然而如今不一样了。
    福神既然说了,那肯定就是预言啊!
    要不他也不会这么殷勤地招待鲁教头。
    鲁雁又豪迈地道:“除了这些,武器还需要你们自己想办法解决,要知道,没有武器,某教的那些东西就少有能够派上用场的了。”
    闻言,宋老头和里长对视一眼。
    两人不约而同都想到了姜荼拿出的那些铁丝、铁网……
    “好。”
    这回应声的是姜荼。
    鲁雁看了她一眼,心里对于这位看着还颇年轻的农妇更多了几分好奇。
    也不知她为何能和府城势力扯上关系?
    从里长家出来,姜荼和宋老头边走边谈论武器的事。
    “爹,我想过了,只能我们自己在村里建一个打铁的窑,再让方公子为我们寻一位打铁匠,这样就不愁武器了。”
    宋老头眉心是化不开的担忧。
    “这事若被官府知道,咱们是不是会全村下大狱啊?”
    要知道,官府是不允许民间私藏兵器的。
    平常人想买一把长刀长剑之类的武器,那都是困难重重。
    “云苍律例规定的很清楚,一家私藏超过五十件兵器,才算是违法。”姜荼倒是很淡定,“爹,到时候我们家家户户人手一件兵器,加起来最多每家二十件,官府来了我们也不怕。”
    “而且,我有办法藏匿兵器,若真引来了官府调查,我便将村里的兵器都收起来。至于那打铁的地方,就任官府查去,云苍没有哪条律例是不准民间私设打铁铺的。”
    打铁铺确实不违规,毕竟寻常人家也得使用铁锅、菜刀、农具等等铁器,平时铁器坏了都能拿到打铁铺修理。
    自家小兔儿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宋老头嘿嘿直笑,“还是小兔儿做事靠谱,爹真是白担心了。”
    姜荼神色温和,语气亲昵而恭敬:“爹和娘才是我们家的顶梁柱,是小兔儿的精神支柱,若没有爹娘的支持,小兔儿什么事都办不成的,所以爹娘一定要照顾好自己,不能出任何的事。”
    这话丝毫不夸张,至少在姜荼心中,爹娘就有如此重的分量。
    否则前世爹娘相继离世,她也不会伤心过度以致小产,往后更是在接踵而至的打击中一蹶不振了。
    宋老头心里暖呼呼的,呵呵笑道:“那必须的,爹还要看到大妮大娃他们几个各自成家哩。”
    待把姜荼送到家,宋老头扭头就去找了宋宗方几个老兄弟。
    要说建窑,他们才是懂行的。
    而姜荼也没闲着,装了一篮子白面馒头、二合面饼子,再加上一块卤肉,让大娃送去里长家给鲁教头。
    今日是赶集日,所以家里才有卤肉吃。
    宋大山兄弟俩昨晚就去了镇上,两人在店里睡一晚,这样才方便第二天一早开店。
    周氏和赵氏从今天起,也有事情做。
    她们接到姜荼的委托,开始按照新图样做衣裳,姜荼说这些衣裳会拿去县城的铺子售卖,到时候卖的钱全归她们自个儿,因此妯娌俩非常有干劲。
    但姜荼也明确要求:不许熬夜做,否则这活儿就不交给她们了。
    夜里做针线活是最伤眼睛的,姜荼不希望嫂嫂们为了赚钱而熬坏眼。
    可她也了解嫂嫂们的性格,在银钱的诱惑下,恐怕是很难照做……
    也罢,她就努力带嫂嫂们尽早挣到银子,一旦手头富裕,她们自己就不会想去受这份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