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灵异主播第一章
作者:佛罗伊德   诡异事件记事簿最新章节     
    第一节
    张文从小到大成绩就很一般,别人在苦读的时候,他在玩耍,别人在备考的时候,他在吃鸡,别人在上补习班的时候,他拿着钱带着同学到夜市撸串。
    回校拿成绩这天,班里乱哄哄全是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的同学讨论去向的声音。
    全班没有同学不羡慕他过的多姿多彩,同桌小胖子万绍江叼着根野草摇头晃脑的说:“文子这辈子过的真是值了。”
    同学们哄堂大笑,只有张文追着小胖子满教室窜。
    “怎么说话的?我才十八岁,我就一辈子了?你小子找揍是吧。”张文的匪气从来都不隐藏,许多同龄人对他这种行事作风都很是崇尚,但是自己又不敢,照着做都偷感十足。
    就这样一个可以算是不学无术的人,还是考上了大学,虽然不是985也不是211,但是就现在的就业情况,只要不读研读博,在大家都没有家庭背景的前提下,从哪个学校毕业真心区别不大。
    班上有几个成绩非常拔尖的同学非常看不上张文这种社会性十足的作态,推着眼镜目不斜视的从这群人身边经过,高傲得像只孔雀。
    张文用手肘拐了拐小胖子,下巴仰了一下指向几个学霸出去的方向,眼神询问怎么回事。
    小胖子嘿嘿笑着说:“人保送了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后面那个考上了圆明园职业技术学院。看不上你了呗。”
    “豁,保送,可以啊。”张文还是挺羡慕的。
    “那可不是,以后指定比咱俩有出息。”小胖子似乎对自己的前途没啥忧虑感,说的虽是丧气话,但是语气可一点都没有那个意思。
    “怎么滴?读了清华北大出来不打工了呗,原地渡劫啊?”张文羡慕归羡慕,但也并不赞同小胖子的说法,好大学毕业出来的也不见得个个都成才了,普通大学出来的人还能不活了?没见到那么多大企业的老板还是小学文凭不是?
    小胖子懒得跟张文理论,这哥们从来不啃书也能考上大学,真心羡慕不来。
    两人约好下午网咖见就各自回家了。
    小胖子万绍江和张文是发小,两人都是家里独子,从小就是邻居,两人的妈妈也是好闺蜜,十五岁那年,两个好闺蜜出门旅游结果飞机失事,两人同时没了妈。
    两人的父亲都各自忙碌挣钱养家,因为他俩虽然不爱学习但也不惹事,学校只要没请家长,两个老父亲就放养。
    张文的父亲经营一家商贸公司,左手进右手出倒手赚差价,主营项目是钢材。
    因为张父以前就是钢铁厂的员工,辞职下海以后一直没断了厂里的关系,进货比别人有优势,所以赚钱能力还是很强的。
    这些年靠过来的小姑娘小媳妇不计其数,但是张父都是光玩不负责的态度,所以钱是真没少花,虽没把人领回家转正,但是也没攒下多少家底,至今也只有两套房子和一辆车,以及给张文存的两百万基金而已。
    小胖子万绍江的父亲也是从钢铁厂出来的,但是领了厂里给的赔偿,万父是个佛系的人,对挣钱并不热衷,拿着厂里的赔偿开了一家茶室,一天天的穿着唐装待在门店上听着清心寡欲的轻音乐,练就了一手泡茶的好功夫。年纪不大就弄的跟个小老头似的,崇尚吃斋念佛,也从来不找女人。
    能来茶室的女人也都是讲究人,都以为万父是为了亡妻才过成这样,也有那热心肠的给介绍过一两次相亲但是被万父拒绝以后就没提过了。
    所以万父就一直单着,加上儿子虽然成绩并不优秀但也没给自己惹过麻烦,觉得这样的日子简直美滋滋。
    万绍江的外公在老家有两片茶山,虽然妈妈已经去世了,但是佛系的万父让外公觉得这女婿还成,每年固定给万父供的好茶叶也一直没断了货。
    茶室环境清幽,老板又像个入定的高人,所以有那就好这一口的成功人士还挺吹捧,茶室生意也就一直都还行。
    两位父亲的放养政策,让两个小子过的也是潇洒自在。
    这次小胖子跟张文考了同一所大学,就在本省的省会城市c市郊区,从两人所在的z市开车过去走高速全程只要八十分钟,坐高铁的话五十分钟就到了。
    两人约好了暑假先混网咖一个礼拜再安排后面的行程。
    因为两人考上了大学,两位心大的老父亲都给了不少的旅游基金,鼓励两人多出去走走见见世面,都是十八岁的大小伙子了,结伴出门也不至于吃亏。
    两人也没打算出去旅游,两人的妈就是这么没了的,非常不想英年早逝。
    两人在网咖见识了不少游戏主播,玩的稀烂还给直播间的菜鸟传授经验,看的两人拳头都硬了。
    买了啤酒加卤菜回家关上灯打开倍投看恐怖电影,熬夜看灵异主播打着手电讲鬼故事。
    看着看着,那直播间的打赏跟萝卜白菜似的,尤其是主播还跟人连麦pk,那礼物更是一波又一波的上,在两人看来菜鸡互啄的场面不知道哪来的大款流水似的给送礼物。
    两人对视一眼,觉得就这种程度的直播,貌似自己也可以啊。
    于是两人开始合计能干点啥,挑了那套平时不怎么住的郊区房子,两人从超市进了好些速食品就窝在家里,好几天都没出门,屋里方便面盒子都快堆成了山,搞得跟末日求生似的。
    两人也没干别的,就是不停的混迹各大平台的不同直播间寻找灵感,然后挨个筛选自己俩人能做直播的主题。
    两位老父亲也确实心大,儿子好几天没回家,都以为结伴出去旅游去了,连电话都没打一个去问,各忙各的。
    就这样两人折腾了一个星期,皮肤都白了一个度总算大致敲定了直播方向。
    因为考虑到九月就要开学了,所以还是不能太另类,毕竟总不能开学就不直播了,但是大学离自家又近,每周末都能回来,所以就暂定每周直播周五和周六两个晚上,直播内容定成灵异探索类。
    两人发现这类话题热度非常高,直播间的网友多是又菜又爱玩的主,叫嚣着要玩各种花样,自己不敢上就刷礼物让主播来。
    钱难挣屎难吃算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们曾经在一个本城的直播间看见主播对着满屏的礼物都哭出来了。
    因为疯狂刷礼物的榜一大哥也是本市的,要求主播去北郊废弃的印刷厂家属楼探险,进去待够一个小时刚好可以下播。
    但是那地方外地人不知道,本地人却是基本都听过不同版本的故事,没有人愿意在天黑以后过去那片地方,晚上过了七点连出租车都不去那附近。
    那块地拍卖了多少次都是流拍的结果,所以虽然现在城市里寸土寸金,但是那里却始终是一片“净土”。
    主播哭着当着直播间观众的面打开后台把钱退给刷礼物提要求的榜一大哥,求给一条生路,从那天以后直接退出了直播界。
    张文和小胖子两人从小就听着这些故事长大,大人们的主要意思是让孩子们警惕不能去那里,但是在孩子们听来,就是那地方超级刺激,不去都对不起自己这地理优势。
    本来两人暑假还安排了行程要去北郊那个地方过一夜,想了想觉得还是慎重一点,就算要去,那也得开直播去,一来可以赚钱,二来就算出点事也有网友随时可以帮忙找外援。
    两人对这块“净土”的传言是非常熟悉的,只不过版本太多,加上年龄不大,对那些陈年旧事并没有多大的共情能力,所以好奇是有,敬畏全无。
    北郊的印刷厂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是本市乃至本省都非常先进的企业,是国家机构花了大力气引进的当时在整个国内都是领先水平的流水线。
    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地方是当时这个进口项目牵头人的家乡,印刷厂的选址也不会落在这里。
    印刷厂刚办起来的时候,招工要求非常严格,优先录取高中毕业生,六十年代的高中毕业生已经是非常有排面的存在,可以说本市和隔壁几个市的高级知识分子大多数都汇聚到了这里。
    计划经济时代,一个蓬勃发展的工厂,完全可以大力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因为这个印刷厂,方圆百里内的民生都被盘活了,以至于省里好几个重点项目都把厂址定在z市,纺织厂和罐头厂刚建成,南郊一百里处发现的铁矿更是引起了全国范围的轰动。
    勘探之后确定矿产资源极其丰富,于是钢铁厂、锅炉厂陆续建成。
    z市成为了全国重点工业城市,而本来风风火火算是领头大哥的印刷厂在红火了几年后却泯灭在了各大企业的阴影里。
    之后几十年里,z市人走出去都是昂首挺胸的存在,这里的乡村种地的人都是上一辈的劳动人民,因为文化程度不高进不了厂才待在了乡下种地,年轻一辈都铆足了劲读书就为了进厂。
    并不是说进厂就能光耀门楣,而是在这个家家户户都有人进厂的情况下,如果自家孩子进不了厂那就是丢人,所以这里的学校里学习氛围都非常的好。
    人们找工作的首选是钢铁厂,然后是罐头厂和锅炉厂,然后是纺织厂。印刷厂因为粉尘过重,工人工作环境不太理想排在了最后。
    而最开始得意洋洋进了印刷厂的工人本来属于十里八乡的能干人,却因此失去了进入更好的钢铁厂、罐头厂、锅炉厂和纺织厂的机会。
    因此印刷厂的家属楼里经常上演各种抱怨的争吵和歇斯底里的哭闹。
    其实印刷厂作为最先建起来的工厂,占地面积很大,家属楼也是最先修建完毕投入使用的,在其他大厂还在修建厂房,工厂员工还暂住在棚子里的时候,他们都已经住上了小楼房,虽然面积都不大,大家还共用厕所,但是毕竟是正儿八经的家属楼。
    他们只看的到别人的好,却看不到自己得到的好,只能说人心不足蛇吞象。
    而印刷厂家属楼的传言就是发生在这个时间段。
    家属楼有六栋,每栋都是五层,每层十户,每户都是两间房的格局,单身汉是没有资格分房的,只有家庭成员超过四人才有资格参与分房,还得按资历和职位排序才能分得一套。
    进了院子以后的最前面一栋是一号楼,往后面依次排序,最后面一排是六号楼,一共三百户住房还是解决了印刷厂的职工住宿问题的。
    因为厕所和水房是楼层共用,厨房则是每家每户都准备好蜂窝煤炉子摆在门口,公共走廊上一眼看去,全是各家自己找来的砖砌成的案台,案台下面的空间用来放各种厨房用具,找来木板做成门,晚上把熄了火的炉子和锅、瓢盆都锁进去就行了,不占自家空间。
    但是因为每家都是自己动手搭的案台,一眼望去什么样式的都有,公共走廊也变的无比狭窄,两人对过都要侧身,遇到胖一点的只能让一边先过。
    话说有一个姓张的小组长分到了一号楼的房子以后就把乡下老家的妻子和三个儿女接了过来,房子只有两间,于是用帘子隔开摆了好几张木板搭成的床,挤一挤住下还是没问题的。
    但是妻子不会用蜂窝煤,跟着隔壁婶子学了好几次浪费了不少煤球才学会,家里孩子又小,厂里的托儿所还在修建并没开始投入使用,所以家属楼里的孩子多到让人头皮发麻,家长们没空管,凡是能走动的孩子都会被大人撵到楼下院子里自己玩耍。
    本来家属区是用围墙围起来的大院子,六栋家属楼加上不小面积的绿化带,可惜不出一个月,绿化带就成了菜地。
    虽然都是家属自己的辛勤耕种,但是孩子们可不管哪块是谁家菜地,都是公共的,所以祸祸起来毫不手软,孩子太多,院里勤劳的大娘们又哭又闹多次还找到了厂后勤领导那里也不了了之也就开始了长期的对抗,熊孩子和虎大娘之间的战斗。
    院里的菜基本就没有长成的时候,但是大娘们还是乐此不疲的种,孩子们也乐此不疲的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