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唐百姓不再饥饿的希望
“陛下,派驻定北城的锦衣卫将士,也都亲眼见证此事,并品尝过土豆和红薯,百户和两位试百户当晚还参加了庆丰宴,北王府的厨子用这两种粮食为主料,做出不少美味菜肴,臣也觉得应该不会有假。
对了,陛下送折子回来的锦衣卫总旗,钱四郎就在殿外,陛下可召他入殿一问。”李孟尝叉手一拜提议。
“嗯,那就召钱四郎进殿。”皇帝下令召见。
“宣锦衣卫总旗钱四郎觐见。”站在龙案边的齐公公大声传唤。
“宣锦衣卫总旗钱四郎觐见。”殿内其他太监大声传呼。
殿外等待的驻定北城锦衣卫总旗,钱四郎听到传唤,赶紧整理了下身上的锦衣,低头迈进大殿内快步走到御前。
“微臣锦衣卫总旗钱四郎,拜见陛下万岁,万寿无疆。”
“免礼平身吧。”皇帝抬手虚扶。
“谢陛下。”钱四郎起身低头站立。
“钱四郎,这折子中所说可为实?”皇帝用威严的语气问。
“回禀陛下,折中所言句句属实,而且微臣有幸亲眼目睹,还成为首批尝到美味的幸运者,微臣不敢有丝毫编造,还请陛下明鉴。”钱四郎说着叉手一拜。
“嗯,谅你也不敢说谎,你们这才回来可有携带两种食物回来?”皇帝抬手扶须问。
“回陛下,我们两人这次南下,因为要赶路,只携带了三天干粮,到京城前已经吃完,不过北王殿下应该已经派人,护送新粮种南下了,相信过几天陛下与朝中大臣,就能够见到和尝到新粮食。”钱四郎一礼解释。
“嗯,你们一路辛苦了,先回去休息吧,等护送新粮的人到来,朕再论功行赏。”皇帝微笑摆手。
“谢陛下,微臣先行告退。”钱四郎松了口气叉手拜别,随即低头缓步退到殿门处转身离开。
钱四郎前脚刚离开,内阁几位大臣就匆匆来到殿外求见。
“陛下,几位内阁大臣求见。”殿前太监进殿通传。
“请几位内阁大臣进殿。”皇帝微笑召见。
“见过几位阁老,陛下有请。”殿前太监领命出殿,向几位内阁大臣一礼,邀请众阁老进殿。
“臣长孙无忌。”
“臣房玄龄,李道宗,萧瑀,高士廉,魏征,王珪见过陛下万岁。”
内阁大臣七人进殿后,一起叉手鞠躬拜见。
去年也就是贞观三年十二月,杜如晦因重病过世后,内阁和新七部主官做了些调整,其内阁次辅之位由王珪接替。
杜如晦所兼吏部尚书之职,由内阁次辅房玄龄兼任。
军机首辅大臣李靖不再兼任兵部尚书,由陈国公侯君集接任兵部尚书。
侯君集禁军四大将军之职,由薛万彻接任。
唐朝的文臣武将,都是文武全能的高端人才,上马能征战天下,下马能治理一方,出将入相,出相入将,根据需要时常转换身份,没有非常明确的文武区分。
“诸位爱卿免礼平身。”皇帝微笑抬手。
“谢陛下。”七人再拜起身。
“诸位爱卿是为了天赐神物来的吧?”皇帝微笑问。
“陛下圣明,臣等接到定北城知府元信奏折,商量后觉得元信应该不敢编造如此谎言,可又心底又有些不敢相信,特来请陛下圣断。”内阁首辅长孙无忌说着递上奏折。
齐公公快步上前,双手接过奏折回身呈给皇帝。
“嗯,此事温爱卿和李爱卿已经呈上,刚才朕也询问了送来折子的锦衣卫总旗,新粮食一事应该为真。
总旗钱四郎说,北王应该已经派人护送新粮种南下,估计过几日大家就能见到,奏折所提的土豆和红薯,诸位爱卿不妨静候几天再说。”皇帝微笑建议。
“陛下圣明。”殿中众大臣叉手一拜。
“按奏折所提,中原气候比草原温暖,一年应该可以耕种收获两次,新粮种送到后赶紧育苗,赶在九月初种下,十一月就能收获一批。
你们等下回去吩咐下去,鼓励关中平原农户,在现有耕地之外,多开垦些新田用于播种新粮种,告诉农户新粮对耕地要求不高,原先判定的差田,丘陵地,山坡地皆可耕种。”皇帝微笑吩咐众臣。
“臣等回去就吩咐户部去办理此事。”长孙无忌为首的内阁大臣一拜领命。
“齐山,你回头也吩咐几处皇庄,多开垦些荒地备用。”皇帝转头吩咐身边的太监总管。
“遵旨,臣等下就吩咐下去。”齐公公微笑领旨。
“嗯,如没其他事情,诸位爱卿就去做事吧。”皇帝微笑摆手。
“是,臣等告退。”众臣再次鞠躬一拜,后退几步转身走出大殿离开。
又过了七天,接到送粮队伍提前报信,皇帝领着太子和文武大臣,再次出京城东门,以最高礼节等待迎接,定北城前来的送粮队。
民以食为天,这次送来的是能改变大唐百姓生活,甚至能让大唐王朝长治久安的高产新粮种,值得大唐王朝上下以最高礼节迎接。
“陛下快看,送粮队来了。”齐公公遥望远处出现长长队列大声提醒。
很快一队望不到尾的牛马车队,在两侧骑兵护送下缓缓接近,队伍前头领队的几位文武官员,驱马上前在离城门百米时翻身下马,牵马快步上前。
“陛下万岁,臣定北城知府元信,奉北王殿下之命,与几位将军护送新粮种回京呈送陛下。”元信率先鞠躬拜见。
“元大人免礼平身。”皇帝微笑抬手虚扶。
“谢陛下。”元信拜谢起身。
“臣北王府亲卫统领苏定方,拜见陛下万岁。”
“臣北庭都护府都军阿史那社尔,拜见伟大的大唐陛下万岁。”
“臣北庭都护府从事执失思力,拜见伟大的大唐陛下万岁。”
苏定方和两位突厥将领,随即上前鞠躬拜见。
“哈哈哈~,三位爱卿免礼平身,诸位爱卿一路舟车劳顿辛苦了,朕代天下百姓谢过大家。”皇帝开心回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