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尊师重道
作者:90后不想结婚   我爹是奸臣最新章节     
    尽管目前大风和北齐边境相安无事,但不意味着两国之间的关系就很好,恰恰相反,大风和北齐积怨已久,之间的仇恨已有两三百年,其程度甚至超过了武宁,仅次于蛮戎而已。
    当然,这段仇恨并非由北齐挑起来,而是当年大风的皇帝不当人。
    这位皇帝竟然为了一介女子就调动大军攻打北齐,当时的北齐大军正全力对抗位于北方雪境地区的雪人,南方的军力相对薄弱。
    因此,大风大军这才得以势如破竹般长驱直入,一路横推到了北齐国都尚武城下。
    面对如此局面,北齐皇帝别无他法,只能紧急招呼在雪境作战的将士。
    无论如何,国都不能陷落。
    紧接着,大风和北齐展开了一场大战,最终大风败下阵来。
    但北齐也没有讨的好处,最精锐的大军死伤接近一半,为确保雪境安稳,他们并未选择乘胜追击,反而是没有停留的回到雪境继续抵御雪人。
    而大风在撤退之时,趁此机会占领了北齐三州。
    此事之后,北齐对大风是怎么看怎么不顺眼,一有机会就要找大风的茬。
    这一点,世所共知。
    所以见二人开始争论不休时,众人也没有露出意外之色。
    这种情景,每年都要上演一次,已经见怪不怪了。
    听得曹旻的讽刺,曾芳当即勃然大怒。
    她用手指着曹旻,怒声斥道:“好啊,好一个伶牙俐齿的小小礼部郎中,你竟然敢对我大齐如此不敬,你的上司难道就是这样教导你的吗?哼……也难怪,大风上下尽皆是恬不知耻之徒,丝毫没有礼义廉耻可言,不过我很担心,若是你风国都似你这般耳聋眼瞎,我看离亡国也不远了。”
    然而,面对曾芳的怒斥,曹旻却表现得异常淡定。
    他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回应道:“曾大人何必动怒呢?我只是说出了事实而已。您看看我们大风这些年,国力日益强盛,百姓们都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国家繁荣昌盛,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反观你们齐国,我可是听说北境那边最近不太太平哦。说不定啊,以后你们齐国就要一分为二,真要变成南齐和北齐,到那时候,还不知道曾大人您是属于南齐呢,还是北齐呢?”
    曹旻这番话可谓是一针见血,直接击中了曾芳的痛处。
    原本气势汹汹的曾芳,此刻像是被人狠狠扇了一巴掌,脸上的表情瞬间变得极为精彩。
    他瞪大了眼睛,死死地盯着曹旻,嘴唇哆哆嗦嗦,却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显然,曹旻的这番话让他气得不轻,甚至已经到了七窍生烟的地步。
    因为曹旻说的事实。
    他根本无法反驳。
    最后,他只能恨恨道:“别说我齐国并没有分裂,就算是分裂了,也强过你们这些鸠占鹊巢的风国人。”
    “若是齐国有所不服,大可率军将三州夺回。”
    曾芳咬牙切齿道:“我齐国迟早会的。”
    曹旻见曾芳无能狂怒,他嘴角微微上扬,然后不紧不慢的又添了一把火:“不过话又说回来,就算齐国真有这个想法,那也问问当地的百姓是否同意,想当年三州饿殍遍野,易子而食的惨剧随处可见,但即便如此,你们齐国却对此无动于衷、毫无作为,若非我大风皇帝宅心仁厚,将军粮分发下去,并从其他地方调拨大批粮食赈济灾民,恐怕三州早已成为了到处是尸骸的鬼蜮,如今三州百姓在我大风的治理下,人人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这个时候齐国却妄想要将其夺回,我觉得还是先过了百姓那一关再说吧。”
    “你……”
    曾芳对曹旻怒目而视,斥道:“你简直是在颠倒黑白、信口雌黄。”
    “曾大人此言何意?难道下官说的不是事实?要不然您说说看,我哪里说错了,我一定诚心道歉,”曹旻一脸的真诚。
    但就是他这种表情,更令曾芳暴跳如雷,指着他的手指颤抖不已。
    见曾芳词穷,曹旻也不再理会他,就北齐那种脂粉气盛行、并且处于分裂边缘徘徊的国家,大风上下都没有放在眼里。
    没好戏看了,其他人都收回了视线。
    鲁之行悄悄对曹旻竖起了大拇指。
    星朝苦北齐久矣,但因国力不足,面对北齐时,总是唯唯诺诺,不敢反抗。
    此时见曹旻将曾芳摁在地上摩擦,他感觉就像是大热天吃了一块冰西瓜一样,浑身爽的通透。
    ……
    场地中。
    “自古以来,尊师重道,乃是天下人共尊,今日,便以这四个字,作一篇文章,诸位,开始吧。”
    尊师重道。
    这个题目好,方孟思虑了片刻,便想好了。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流传千古的名篇,信手拈来。
    他下笔如有神。
    极尽华美的瘦金体如同雕刻上去一般,令人一窥便能被其吸引。
    《师说》
    即便是放在那个群星闪耀的历史长河中,也是一颗不可泯灭的明珠。
    其中立意,即便是放在这个世界也不会觉得突兀。
    如今的文人,早已没了不耻下问的求学精神,方孟相信,此文一出,说不定能一改往日的风气。
    当然,其中的孔子之类的名字,他已经做好了修改。
    在其他人还在打腹稿的时候,他已经完成了整篇文章。
    经过第一轮的比试之后,方孟已经成为了明家的重点关注对象,尽管尚不清楚他所作文章究竟如何,但仅凭那一手摄人心魄的瘦金体足以让明家为之侧目。
    此刻眼见方孟站起身来,一名大儒立即小跑着上前,小心翼翼地将他的手稿收好。
    看着方孟离去的背影,他恨不得现在就阅览一遍。
    但这是文会,作为明家人,就算心中有万般渴望,也只能强行压制。
    祠堂之外,当方孟出现,曹旻急忙迎了上去,他神色焦急的问道:“是什么题目?你作的如何?为何不检查一番?”
    周遭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方孟没有卖关子,说道:“题目很简单,是尊师重道,至于我为何不检查,因为不需要,首名依然是我的囊中之物。”
    “太狂妄了。”
    有人忍不住出声指责道。
    “这可不是有备而来的第一轮,而是临场出题,若是换成明少松等人说出此话来,倒还情有可原,但方孟终究还是底蕴不足。”
    “变数如此之多,就算是明少松也不敢妄言夺得首名,这孩子怕不是在胡言乱语?”
    “哼,风朝之人,便是如此大言不惭。”
    “哗众取宠罢了,不过这个题目倒是老生常谈,希望他们有所准备吧。”
    一时之间,各种质疑和嘲讽声此起彼伏。
    不过,对于他们的议论,方孟却置若罔闻一般,他心中暗自冷笑,心想等成绩公布之后,他们自打耳光的表情肯定非常精彩,只是可惜,他看不到。
    就在这时,他忽然瞥见了一辆熟悉的马车,于是对曹旻道:“曹大人,我先去了。”
    曹旻微微颔首:“好吧。”
    事已至此,方孟已经出来,那说什么都晚了,他只能祈祷着方孟真如他说的那般。
    实际上,对于方孟他其实是寄予厚望的,这无关方孟的身份,而是他平日里的才名。
    不远处,马车静静等待,在车帘的掀开的一个小角中,方孟能清晰的看到颜师昭那动人心魄的笑容。
    “我们去哪?是不是回去做糖葫芦?”
    上了马车,李若格便迫不及待的问道。
    她对于冰糖葫芦已经垂涎欲滴了。
    实在是方孟跟她说的太过于馋人,以她那毛躁的性子,能忍得住才怪。
    “先不急,”方孟道:“我今日要去见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