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自掘陷阱
作者:娱乐模式   大明:我穿越成了朱元璋的孙子最新章节     
    那一晚,朱元璋果真醉得不省人事,浑浑噩噩中与朱允炆谈论了许多荒诞不经之事,屡次提及欲将皇微之地传给朱允炆,令后者无可奈何。
    醉酒后的朱元璋言语,朱允炆自然未予当真。
    随后因朱元璋醉得实在厉害,侍从只得将其带回宫中安置。
    两名侍女也将桌上的珍馐美味享用殆尽。此刻夜已深沉,朱允炆遂准备安寝歇息。
    次日清晨,朱允炆如常参加了早朝。
    朱允纹许久未曾上朝,听说他在东宫修行,日夜卧薪尝胆,痛定思痛,至于究竟有何图谋,却无人知晓。
    朝廷之上,朱元璋踏入殿内,揉了揉额头,先看向朱允炆,继而流露出一丝苦笑。
    朱允炆也随之微笑,心道:昨晚劝你少喝些,偏不信邪,瞧你现在头疼了吧?
    然而在朝堂之上,他不便这般戏谑朱元璋。
    稍作调整后,朱元璋开口道:
    “众位卿家,今日有何要事禀奏?本皇昨晚饮酒过度,今日尚需修养。”
    朱允炆听罢忍俊不禁,而诸大臣亦仅汇报了几件常规事务,总体而言并无重大变故。
    这时,户部尚书赵勉赵大人走出列来,躬身禀告:
    “陛下,修建吴王朱允炆殿下的王府所需耗费极大,总计约需二十万两灵银,请陛下方便之时予以审批。”
    二十万两灵银堪称巨额,寻常百姓家中一年所赚不过区区二十两而已。若按原定规模修建朱允炆的王府,所需的灵银数额确乎不容小觑。
    然而朱允炆并不信服,认为实际花费未必会高达二十万两灵银……
    毕竟依照朱允熥仙王府的规制,虽称宏大,但其根基原是一处修真家族的府邸。
    实则他的仙王府仅是原有基础上的一次扩增,这般做法自能节省不少灵材耗费。
    换言之,在朱允熥的估算中,或许只需数万乃至十几万枚极品灵石,便足以按照朱元璋对于仙王府宏大规模与奢华程度的要求进行全面修缮与提升。
    然而,户部给出的报价竟高达二十万枚极品灵石,在多数朝廷官员看来似乎并无不妥,即便是朱元璋本人亦未察觉有何异常之处。
    朱允熥却嘴角勾起一抹讥讽的笑意,户部竟然敢向朱元璋虚报高价,而实际用于修筑仙王府的灵材却寥寥无几。
    因此,掌管吴王府修建事宜的户部主事,也只能以微薄的灵石报酬,雇佣那些年迈体弱、伤病缠身以及投机取巧之人,竭力压榨他们的修炼之余的体力,以期达到缩减开支的目标。
    此时此刻,户部尚书此举无疑是直挺挺地撞上了朱允熥早已洞察一切的法眼。
    朱允熥早先已明确告知户部主事,无需在原有的修真府邸基础上扩建,只需对其进行一番精心修复即可满足需求。
    这意味着,户部尚书给予户部主事的资金,按朱允熥提出的条件已是绰绰有余。
    然而户部尚书竟胆敢在朝堂之上公然禀告朱元璋,声称需耗资二十万枚极品灵石方能完工。
    此举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朱允熥尚未打算亲自过问此事,未曾想户部尚书却主动给自己布下陷阱。
    朱元璋目光落在户部尚书身上,询问道:
    “二十万枚极品灵石是否足以将吴王府修建得当?”
    户部尚书回答:“二十万枚极品灵石应当足够,倘若不够,再多添几万枚亦无关紧要。”
    朱元璋颌首道:“好,此事便交由户部全权处理,务必让吴王府展现出我皇家威仪。”
    户部尚书恭敬应答:“臣谨遵圣旨。”
    在整个过程中,朱允熥并未出声,只是面带意味深长的笑容。
    散朝之后,朱允熥故意跟随户部尚书一路闲聊,一同前往皇城之外户部办公之地。
    抵达户部后,朱允熥见到了那位主管吴王府修建事务的张主事。
    户部尚书对朱允熥介绍道:
    “三殿下,这位张主事便是负责您吴王府建造事宜的。”
    朱允熥故作初识张主事的模样,言道:
    “王府修建之事,就有劳张主事费心了。”
    张主事心领神会地笑了笑,回道:
    “下官职责所在,不敢有丝毫懈怠。”
    户部尚书赵勉随即对张主事叮嘱道:
    “有关吴王府的修建,你务必用心。
    务必将此事妥善办理,确保工程按时完成,听清楚了吗?”
    张主事恭谨地点头应诺:“尚书大人,下官谨记在心。”
    朱允熥微笑着表示:“你们户部行事,本王十分放心。”
    闻此,户部尚书赵勉拱手一笑,而后告辞离去,返回办公之所。
    赵勉转身之际,面上的笑容瞬间敛去,流露出轻蔑与鄙夷之意。
    朱允熥遂转望向张主事,意味深长地低声提醒道:...
    \"铭记于心,他赐予你的灵石,你需详尽记录其用途,一字一句,都要清清楚楚呈现在我面前。
    待王府修炼圣地落成之日,我要携你手中之明细账册,站于仙廷之上,与那个口蜜腹剑的天财司尚书正面交锋,看其声称用于王府建设的二十万枚灵晶,究竟流向何处!\"
    张执事深谙朱允熥之意图。
    原来他也已得知内幕,那天财司尚书赵勉,在仙廷之中,奏请以二十万枚灵晶资助朱允熥建造王府修炼之地。
    然而实际上交付给张执事手中的,却连二十万枚灵晶的零头都不到。
    对此事,张执事内心亦愤懑不已。
    故朱允熥欲借此机会整治天财司尚书,他自当全力支持。
    若他拒绝协助朱允熥对付天财司尚书,他的处境必将十分艰难。
    毕竟建造王府修炼之地的重责落在他肩头,区区些许灵晶却要求办成二十万枚灵晶的工程,实乃难以完成之重任。
    因此,他别无选择,唯有与朱允熥联手共进。
    此刻的天财司尚书仍浑然不知,还以为其下属张执事能凭借天财司给予的微薄资源,硬生生将此事办妥。
    毕竟位高权重,纵使张执事财力不足,也可动用其他手段设法完成任务,如招募些修为低微的散修助阵。
    即便事后遭人口舌,舆论矛头也只会指向朱允熥。
    然而,他尚未察觉,朱允熥与张执事早已结盟布阵,悄然对这位天财司尚书展开攻势。
    照此局势发展下去,天财司尚书无疑会被朱允熥轻易扳倒。
    对此,朱允熥并未过分挂怀。
    只需他表现出不在意的样子,天财司尚书便会误以为朱允熥未曾察觉其中猫腻。
    ……
    接下来的日子里,朱允熥密切关注着北方蛮荒之地的战况。
    北原战场形势大好,冯胜携手傅友德,利用燕王朱棣所掌控的修士军队,对残存的北元势力予以雷霆一击。
    此次行动几乎已对北元势力实施了彻彻底底的荡涤。
    前线传回的捷报令朱元璋欣喜若狂,甚至他认为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日内,北元将无力再生波澜。
    虽然朱元璋无法完全肃清北元势力,但现今残留的实力,已不足为患。
    北方蛮荒之地的民众教化之事,仅剩时间问题而已。
    这段时间,朱允熥时常出入蓝玉仙府,间或前往两位舅父家中做客。
    对于他频繁出入武道强者府邸的行为,自然是引来了文官群体的关注。
    文臣们不甘见朱允熥与武道巨头们过于亲近,便多次找到朱允炆,私下里策划着各式计谋。
    他们无非想方设法让朱允炆再度崭露头角,重新赢得朱元璋的宠爱。
    毕竟如此漫长的时日以来,太孙人选一事,朱元璋始终未能给出明确表态。
    这使得众人心中无不焦虑不安。
    朱允炆在这段时间内已经调整好了心态...
    且每当有朝廷重臣求见时,他皆会摆出一幅信誓旦旦的姿态。
    无论其内心是否真正拥有坚定的信心,至少表面上他的决心与坚韧,足以让那些翰林学士们安心地继续鼎力支持他。
    东宫之内,朱允纹静坐在藏经阁中研读道典。
    吕氏小心翼翼地捧着一碗灵液走来,对着朱允炆柔声道:
    “公子暂且歇息片刻。”
    朱允炆轻轻放下手中的古籍,拿起灵液对吕氏回道:
    “近段时间,孩儿已反思自身之前挑战仙位之战败北的原因,并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省。
    自今日起,孩儿决定再度向那至高无上的仙君之位发起冲击。
    孩儿坚信,朱允熥绝对无法阻挡吾之步伐。”
    听见朱允炆的话语,吕氏不禁流露出欣慰的笑容,赞许道:
    “好,看来吾儿此次定将迎来真正的崛起。”
    朱允纹报以自信的笑容,言道:
    “明日本尊将会踏入朝殿之上。
    此番重返政坛,必将令朱允熥再无翻身之地。”
    吕氏满目热切地注视着自家儿子,仿佛已看见未来的仙君之位正向她的孩儿挥手示意。
    同一时间,在另一边朱元璋的御书房内,他正与朱允熥相对品茗论道。
    “允熥,此番冯胜与傅友德两位将军立下赫赫战功,你认为该如何赏赐他们呢?”
    听闻此言,朱允熥略显踌躇,答道:
    “确应予以嘉奖,然而如今二位将军地位崇高,可供赏赐之物已然稀少。”
    朱元璋深深叹了口气,言道:
    “的确,能赏赐之物确实所剩无几。现如今,这两位将军颇有居功自傲之意。
    听说他们在凯旋归来的途中,声威显赫,甚至一度影响民生安宁,对此事,本帝心中甚为不安,你认为应当施以责罚抑或继续加赏?”
    朱允熥敏锐察觉到朱元璋心中的疑虑,他知道此事关乎冯胜与傅友德的命运走向——历史上,二人皆在太子朱标仙逝不久后遭朱元璋诛杀。
    显然,此刻的朱元璋亦存有这样的念头。
    然而在朱允熥眼中,这两位得力干将是未来必不可少的臂助。
    因此,他必须设法保全这两位官员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