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马三保归来
作者:娱乐模式   大明:我穿越成了朱元璋的孙子最新章节     
    马三保久未归返,此次归来,朱允熥与其等人之间自然有许多要事需详细交流,并借此机会了解近期朝廷上有无重大事件发生。
    一番深入交谈后,发现并无特别重大的事务,不过后来杨溥似乎突然想起了什么事情,于是对朱允熥提及……
    \"天衍殿下一世英明,这西南地域的蛮荒之地,土司之患,日后是否也该设法根治一番呢?\" 杨浦忧虑地问。
    朱允熥微微点头,悠悠道:“土司之事确乃一桩亘古难题,欲要妥善处置,绝非易事,需假以时日,方可寻得破局之策。”
    杨浦拧眉追问道:“敢问殿下,对于西方土司之患,殿下心中可有良策?我辈也可借此为目标,共谋大计。”
    朱允熥言辞恳切,“尔等所指土司之患,实则朝廷在西南腹地未能真正握有实权。虽其名义上归属朝廷,然而彼处民生决策及地方治理皆由各土司一手操持。此弊病自古流传,千百年来,欲解其困,唯有一途——加强对地方官吏的掌控力度。唯有掌控了地方官僚,方能令西南之地真切归属朝廷。”
    实则,土司问题历来令历代天帝头痛不已。西南之地崇山峻岭,交通不便,朝廷之力难以为继,无法如同中原之地一般易于施政。反倒是当地的少数民族大家族,在民间更具威望。故朝廷无奈之下,将权力授予这些家族,形成了后来的土司制度,让他们代行朝廷在当地的统治职责。
    这些土司家族历经数百乃至上千年传承,实力雄厚,深受当地民众敬仰。因此,土司在当地势力日益壮大,构建起坚固的统治体系,朝廷对其的实际控制力愈发微弱。加之西南地域时常爆发乱象,动辄有豪族叛乱之举。即便土司能够及时镇压,但这始终是朝廷心头的一块隐患。
    杨溥提及此事,正是因为前不久西南又一度烽烟四起,土司家族向朝廷索取大量财物,才得以平息战乱。如今朝廷面对西南之地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需要插手干预西南百姓的生活,无论是自然灾害或是动乱发生,朝廷都必须拨款救济。然而,朝廷虽然出钱出力,西南地区的百姓却对朝廷并无太多认同感,他们感恩戴德的对象仍然是土司家族。朝廷做了许多,给了他们救助,然而百姓并未记着朝廷的好,反而将一切功劳归于土司,对他们更是崇拜与信赖有加。
    对此局面,朱允熥聆听之后沉吟半晌,口中吐出四个字:
    “化土归流。”
    听到这个提议,杨士奇、杨荣和杨溥皆面露不解,齐齐看向朱允熥。
    朱允熥接着解释道:“欲解西南土司之弊,首要便是削弱土司在当地盘根错节的影响力,逐步提升朝廷在西南区域的权威……”
    废黜地脉领主制,转而设立灵官制度,由天庭每隔一年派遣仙吏降临凡尘赴任。尽管此举遭遇重重阻碍,实行为难,然则为防范地脉领主潜在的隐患,必须逐步推进,预先布防。如若西南之地的纷争持续不断,不仅苦了黎民百姓,亦不利天廷统御稳固。
    杨荣颌首道:“微臣明白,那么近期我们就此改地设灵的议题展开研讨,制定详尽规划,从缓处着手实施。”
    朱允炆沉吟道:“此事不宜操之过急,地设灵官非一日两日、一月两月可成。欲速解西南乱局,除非以大军压境,除此以外别无捷径。”
    杨士奇赞同地道:“没错,改地设灵乃循序渐进的过程,如同春风化雨,乃是长久之战。”
    朱允炆起身,双手负于身后,向三位重臣言道:“尔等今后重任有二:其一,督促各地尽快统计并扶助那些困厄修炼之家;其二,则是对改地设灵的具体规程予以敲定。”
    三杨连忙拱手应诺!
    此时距年终仅有两载,天廷内外公务繁重,更有传言周边一些小国也将遣使前来朝贺我大明天帝。
    朱允炆未尝亲历古时岁末之繁华,故此次见宫内各处高悬红灯,布置得一片欢庆景象,面上不禁露出欣慰笑意。
    且他还将赵青竹接到宫中,款待了两日,陪她遍游禁宫美景。
    不想至第三日清晨,杨士奇火急火燎赶至东宫,竟在朱允炆尚在安寝之时不顾礼数直闯殿外,连声叩门道:
    “殿下,大事可贺!”
    朱允炆被惊醒后披衣起身,这才开了殿门,责问道:
    “何事如此紧急,扰我清梦,难道不能让人片刻安宁么?”
    杨士奇面带振奋之色答道:
    “马三宝大人已回归。”
    朱允炆目光骤然一凝,望着杨士奇问道:
    “真的回来了?人在何处?”
    杨士奇忙回禀:“据南方沿海某邑县令奏报,昨日黎明时分,马三宝的大船队已抵近海岸,稍作整顿后,正向金陵方向驶来。奏报还提及,马三宝带回了我们要寻找的两件法宝,并随行有若干海外国度派往我大明的使者,队伍威势赫赫。”
    朱允炆双目闪烁异彩,他此刻最关心的并非使者,而是找回的那两件至关重要的法宝——乾坤薯种。
    听闻此讯,朱允炆仰头一阵朗笑,随即对杨士奇言道:
    “自此往后,我大明众生再无忧缺食之虑矣!”
    杨士奇即便不清楚这所谓之薯蓣与玄阳果,是否确如朱允熥所言,能够真正解救黎民百姓于饥荒之中。但他见朱允熥满面喜色,自己亦不由得心潮澎湃。
    朱允熥又询,“依他们行程推算,何时能至金陵城下?”
    杨士奇答道:“因带回之种繁多,故行进缓慢。最快也要四五个日夜,恰好能在除夕之夜抵达金陵。”
    朱允熥欣慰道:“善,今年的新春便专为马三宝设宴贺功,他乃我大明的功勋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