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韩愈失踪,刘备领徐州牧
作者:北窗明月   三国:坑爹系统,我偏助刘不助曹最新章节     
    第五日,曹操大军兵临城下。
    陈登得知曹操屠了徐州半境之人,心里十分悲痛,但为了剩余的百姓,仍不得不打起精神。
    “下方可是曹公?”
    “正是本将军。先父途经徐州被尔等鼠辈所害,本将军替父报仇天经地义,尔等还有何话说?”
    “曹公之前派来使者劝降,如今为何出尔反尔?”
    “不错。本将军还想问尔等鼠辈为何扣留天子使臣,是否已被尔等杀害?否则为何迟迟不见使臣归来?”
    陈登也十分不解,自己确实是将韩愈送出城外了。
    “韩公子四日前便与骑兵返回东郡,我等并未对韩公子有加害之心。还望曹公明察。”
    “竟有此事。你是何人,在徐州任何职位?”
    “下官陈登,任校尉之职,家父陈珪任沛相。”
    “原来是陈珪之子。既然早知我意,又为何顽抗?”
    “皆为陶刺史之意。如今陶刺史已死,还望曹公信守承诺。”
    “那便让徐州将士交出兵器,开门投降,迎我天兵。”
    陈登思考再三,还是下令守军丢下兵器开门迎曹军入城。
    曹操令一队人马先行入城查探,确定陶谦身死并且没有伏兵后便率军入城。
    陈登父子引曹操取得徐州印绶,曹操大喜,下令手下将士不得惊扰下邳百姓,违者军法处置。
    巡视过后,二人回到了最初的问题,韩愈究竟去何处了。
    “元龙你父子二人久居徐州且有才能。如今朝廷人手短缺,徐州便暂由你二人管理。”
    “遵曹公旨意。”
    “关于韩愈的去向你可有线索?”
    “下官当时目睹韩公子与千名骑兵往东郡方向,我等也绝无派兵拦截。具体去向确实不知。下官推测兴许是遭遇贼人拖延时间导致与曹公错过会面。”
    “这事还需要你多加注意,发散全徐州百姓官兵找寻,务必要找到韩愈行踪。”
    陈登躬身做礼,态度十分诚挚。
    “下官一定会查明此事。”
    “关于新任州牧的人选,你父子二人可有建议?”
    “谨遵曹公安排。”
    “不用紧张,本将军确实想听听二位意见。”
    “下官举荐刘备任徐州牧。”
    陈登这个推荐倒让曹操猝不及防。要知道刘备不仅反对曹操此次屠城,甚至为此向公孙瓒和孔融借兵要与曹操一决。
    “玄德是个不错的人选,但是之前玄德已拒绝过州牧之位。”
    “前时陶刺史健在,玄德公不愿夺其位。如今州牧之位空缺,只要曹公首肯,下官自当劝说。”
    “实不相瞒。玄德极有才能,如今天下诸侯太多,本将军担心养虎为患。”
    “曹公勿虑。可如此安排。令玄德公领徐州牧,在下邳治理政事。并派曹公一心腹前来下邳掌管兵权。再以袁术作乱为由,令其弟关羽屯兵小沛与下邳呼应。如此即可用此人之才,又可防此人为患,还能让玄德公为曹公抵御袁术。”
    陈登说的在情在理,曹操也无法辩驳,只好勉为其难的应允。
    “好,元龙说的好啊。想不到你竟有如此大才。便按你说的去安排。那便让曹仁留在下邳与元龙、玄德共同守护徐州。”
    “下官遵命。”
    交代完相关事宜后,曹操便准备带兵离开。斥候赶来汇报紧急军情。
    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守备陈宫反叛,濮阳等地沦陷,荀彧郭嘉等人陷入苦战。
    曹操大怒,挥师反攻, 途中遇到合兵而来的刘备。
    刘备向公孙瓒借来一万兵马,向孔融借来五千,一路上征收流民,如今合兵三万与曹操十万兵对峙。
    “玄德这是要拔刀相向?”
    “我只是希望孟德能够放过徐州百姓,只诛首恶。若是孟德一意孤行,我只能尽全力一护徐州。”
    “徐州已投降,首恶陶谦已被陈登父子所杀。依照约定我决定放过徐州百姓。”
    刘备感到错愕。
    “陈登父子表奏你为徐州牧。既然你已到此处,便去下邳接任吧。具体事项可询问陈登父子。兖州有人作乱,我还需要班师回防。”
    “可需要我一同相助?”
    “徐州也不能无人看守。尚有袁术虎视眈眈。玄德,徐州便先交给你了。待我回朝再奏请天子下旨登你为徐州牧。”
    “州牧之位,备无能居之。”
    “这是陈登父子的意思。你先去与他二人相谈,务必镇守好徐州,以免袁术与贼子两面夹击。”
    “孟德放心。”
    “还有一事需要玄德上心。韩愈日前作为使臣领一千骑来劝说徐州,谈妥后陈登目睹韩愈离去。但韩愈却不知所踪。玄德你可随意调用徐州兵力找寻。”
    听闻韩愈始终,刘备一瞬恍惚险些坠马。
    “四弟失踪?既然有千骑护卫,一定会有蛛丝马迹,不可能凭空消失。备一定会查个水落石出。”
    “徐州与韩愈便交给你了。”
    确定徐州无事后,刘备便让借来的兵马自行返回,自己带着兵马入下邳城。
    陈登父子早已等候多时。
    “恭迎刘使君。”
    “元龙,这位想必是沛相。备听闻徐州有危,便去借兵前来。所幸两方无事。”
    “劳烦刘使君了。如今徐州已向曹公请降,而后还需我等共同治理。”
    “备何德何能,州牧之位需有能者居之。备便暂时驻守,待朝廷派人来接管。”
    “使君莫不是要抗旨不遵。”
    刘备虽然确实香接此位,但他也知晓此事必会得罪曹操。
    “这……”
    “曹公回去必奏请天子令使君接任徐州州牧一职。使君既为皇室宗亲,合该为天子分忧。还望此事莫再推迟。况且淮南袁术虎视眈眈,徐州需要如使君与关将军这样的英雄镇守以拒袁术。”
    “陶刺史身亡,理应由陶商公子接替。”
    “刺史之职自当有能者居之。前些时日曹公过境有屠城流言传出,令徐州百姓人人自危有迁徙之意。使君治理平原颇有心得,在百姓中极具声望。若百姓得知使君任州牧,必可安心劳作。”
    人口自然是古时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一旦徐州百姓离开,徐州的发展将陷入停滞。
    刘备思考再三,自己没有任何再度推辞的理由。
    “那备便暂代徐州牧一职,还请元龙与沛相为我介绍一番。此外,还需派人找寻我四弟韩愈的下落。”
    “此事曹公也多番交代,下官已派人搜寻,相信不日便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