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暗流·吕布的权衡
作者:北窗明月   三国:坑爹系统,我偏助刘不助曹最新章节     
    大战在即,除了表面上的合纵连横外,暗地里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盘算在谋划着。
    自董卓谋逆,天下大乱以来,还未曾有过这种级别的大战。有心之人若想从中取利,也是可以图谋。
    吕布自到来后便不得袁绍重用。虽然袁绍敬他为宾,但绝不像对待颜良、文丑等本部人马要好。即便是高览、张合,也未真正得到重用。
    一段时日共事下来,吕布也逐渐了解清楚袁绍此人。总结起来就一句话:死要面子活受罪。
    尤其前些时日赵云一事,便将袁绍的缺陷暴露无遗。
    “如此之人,怎配让我吕布倾力相助。你说是吧,文和。”
    “将军又来消遣下官。从一开始将军就没打算效力袁绍不是吗?”
    两个人精都心知肚明。袁绍缺陷越大,对二人来说越是好事。
    毕竟从一开始,二人的想法便不是投靠依附,而是寄生取代。
    但是袁绍手下地盘太大、将领、谋士如云,即便袁绍如今统御起来,尚且要分为几派势力。想要全盘取代实在是难上加难。
    若非袁绍四世三公的名头在,青并冀幽四地早已再度割据分裂开来。
    “依你之见,此回袁绍和曹操之争,胜负几何?”
    贾诩沉思片刻,轻言道出:“六四之数。”
    “想不到袁绍兵多将广,文和却认为只有六成胜算。若是让袁绍当面听到,恐怕要治你之罪。”
    “是袁绍为四。”
    贾诩说罢,吕布也傻了眼。
    “这下轮到你消遣我了。如此悬殊的差距,岂是智谋可逆转的?”
    “胜算几何,还得考虑将军你以及长安董思的偏向。”
    “文和,本将军只管征战,该如何决定方向都听你安排。你是觉得我们不该助袁绍,届时伺机而动吗?”
    贾诩摇头。
    “必须助袁绍。袁绍若胜,将军即便不能封侯拜相,起码还能落得一个好归处。若是曹操得胜,即便将军有相助之情,也必不容于曹操。”
    “文和,本将军有那么讨人厌吗?”
    “将军,你可是差点把曹操老家都一锅端了啊。即便你二人没有这些仇怨,曹操也绝不会放任将军你这种英杰留存。你与玄德公和曹操一样,都是所图甚大之人。”
    “这么说,本将军倒是理解。要是世上有第二个吕布,本将军也不会留他。”
    两人对饮,正打算继续商议相关事宜时,下人得了一封急报,前来门口等候。
    “呈上来吧。”
    吕布和贾诩看完密信,是老熟人韩愈所发。信中写明董思去向,甚至把曹刘孙联军信息也简要的交代了一番。
    “文和,你说韩愈这小子是什么意思?这怕是有通敌之嫌啊。”
    “韩愈小子成长许多,我也无法完全揣测他的想法。加之他信中所言神乎其神,还带着些许宿命的味道。”
    信中除了交代几方动向外,最令贾诩和吕布不解的,便是针对董思行为的几句话语。千叮咛万嘱咐的交代吕布小心董思。
    “莫不又是离间计?”
    “无论是计与否,我也认为应当防备董思。此信件我们还得交给袁绍一观。”
    “将韩愈小子透露给我们的情报上报给袁绍,是否太不义了。”
    “不义之事,我们做的还少吗?”
    二人自嘲地笑了起来,第二日便将密信交给袁绍。
    袁绍看完后也不知韩愈此信目的,只好召集众人商讨。
    其中最为紧要的便是该如何面对董思的援军。
    若按韩愈所言,董思此行目的是袁绍与吕布之命。那必须防备在先,否则一旦开战后倒戈相向,后果难以预料。
    若韩愈这是离间之计,那么袁绍的态度将直接损失董思的十万兵力,甚至可能转友为敌。
    众人面面相觑,难以下决断。这个决定带来的收益或损失是二十万兵力之数。众人都知晓自己并没有承担错判的后果。
    袁绍也觉得头疼,董思军队已经开拔,自己必须趁早团结己方的意见。
    见无人开口,袁绍便让众人回去商议,明日派代表前来说明主张。
    这一夜,袁绍手下的谋士们无一人安睡。
    翌日,袁绍的文臣们难得统一了一次意见。
    董思这一路兵力弃之可惜,但是也不得不防。文臣们一合计,便提议派人前往与董思交谈,让他领八万军为先锋,剩余两万人马则与袁绍大军并行。
    如此一来,董思若不答应,袁绍便可借故补其粮草令其退兵。若是答应,则一来可减少己方损失,二来董思即便有异心也无法成事。
    袁绍深以为然,便让辛评出使与董思交谈。董思果断应允,袁绍大喜,反倒是对吕布起了疑心。
    袁绍与谋士们一合计,完全听命吕布的竟有六万兵马,而且还有张辽、高顺两位猛将。
    许攸和颜良又在袁绍身边吹耳旁风,动不动就“公不见丁原、董卓、兖州之事乎?”,搞得袁绍心中怀疑的种子生根发芽长成了参天巨树,实在是忍不住想先对吕布动手。
    田丰和沮授等人力劝袁绍。倘若吕布本不想反,但逼之过急吕布不反也得反。
    袁绍做不下决定,只好装模作样喊来吕布一问。吕布知晓其中利害,十分诚恳地向袁绍表明忠心,又差人向许攸送上厚礼。
    许攸态度的转变让颜良孤掌难鸣。处置吕布之事也就此作罢。
    但吕布又如何咽得下这口气。
    “文和。既然袁绍都如此猜疑我等,曹操又不容我等,我们为何不投刘备?若是韩愈小子为我等说情,还有那赵云,冀州之时我和张辽并未赶尽杀绝。想那刘备应当容得下我们。”
    “将军你可考虑好了。刘备虽能容人,但若投靠刘备,将军便无成大业的机会了。”
    吕布心中自然有不甘,一时之间也做不下决定。
    “况且现在已无机会了,若是动身,必被袁绍追击,能否出了这冀州还不可知。且先一战,若袁绍胜,将军可再徐徐图之。若败,再设法转投刘备。想要保住这条退路,将军届时千万别与刘备军多造血仇。”
    “也只能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