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前哨:真假衣带诏
作者:北窗明月   三国:坑爹系统,我偏助刘不助曹最新章节     
    “袁公美梦恐怕是要落空了。”
    见有人驳了自己面子,袁绍怒从中来。见发话者是董思,袁绍又只能将怒气压下开口问道:“董公子这是何意啊?莫非这董承是在诓我?”
    “并非董承之故。实因马腾之故。”
    “西凉马腾。与他有何干系?”
    “马腾也是衣带诏的一员。”
    这下袁绍倒是不明白了。董承信件中虽提到衣带诏以及一同起事之事,但是并未透露衣带诏内容中究竟有何人。
    “董公子的意思是?”
    “马腾拒绝了袁公的邀约后,发兵十万攻打长安,意在阻挠小侄相助袁公。同样的,马腾为了缓解衣带诏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必然将参与之人的名单交给了曹操。”
    “若是如此,曹操为何没有对这些人下杀手。”
    “为了名。曹操若是早下杀手,天下只会说曹操滥杀忠臣,落得一个骂名。所以曹操大军调离,许都空虚只是假象。目的就是让董承之流自行暴露,随后再一并杀之。如此既不得美名,也不至于背负骂名。”
    袁绍听罢将手中酒杯怒摔在地破口大骂:“好一个曹阿瞒,竟有如此算计。”
    董思离席上前作揖,自信地建言:“袁公勿急。虽一时不能得手,小侄也有妙计让曹操深受其害。”
    “快快说来。”
    “一为法理。待董承起事身死后,袁公便可公布此密信,对外宣称自己是奉天子衣带诏讨贼,如此我等便占据大义之名。二为离间。马腾虽奉上衣带诏人员名单,但是否仅有这几人,曹操也无从得知。一旦事发,我们便透露消息给曹操,告知曹操衣带诏上还有袁公你、徐州刘备、荆州刘表三人之名。曹操素来疑心颇重,如此一来无论真假,曹操都将提防刘表、刘备二人。届时此二人即便心不向袁公,也不得不抗曹。”
    袁绍听完大笑,连连称赞。在座的各位也十分佩服董思之举,竟能在劣势中又找到反击所在。
    “董公子今日寥寥数语,让我茅塞顿开啊。只要此次伐曹成功救回天子后,我一定向天子请命封董公子为西凉大将军,总督西凉兵马。”
    “小侄谢过袁公。”
    董思行礼拜谢,心中却是别样心思。
    许都内,董承密谋召见种辑、吴硕、王子服、吴子兰众人。
    “如今许都空虚,正是起事时机。”
    “谨遵国舅号令。”
    “诸位,随我率三千兵士杀入宫殿,营救天子逃离曹贼魔爪。”
    董承等人集合士兵后浩浩荡荡杀入宫殿之中,一路上畅通无阻,甚至没有任何禁军阻拦他们。
    事情有些古怪,但已顾不得这么多。
    董承一路冲入献帝寝殿中,献帝大惊,急问道:“国舅,这是要作何。”
    董承率众人下跪高喊:“臣奉诏讨贼以清君侧。圣上放心,我等这就扫清朝堂,还圣上一个朗朗乾坤。”
    献帝还是一副惊诧的神情,董承十分不解。这衣带诏不是您写的吗?怎么现在反而还战战兢兢的。
    不等董承再次开口,那三千兵士便立刻倒戈,藏在幕后的荀彧也在此时站了出来。
    “国舅董承、将军种辑、吴硕、王子服、吴子兰等人带兵士入殿欲弑君,全数以谋反罪论处,诛九族。”
    原来,自己的行为一直都在对方的把控之中。什么三千兵士,都是在配合自己演戏罢了。
    董承大笑,笑自己无知愚钝。笑着笑着又嚎啕大哭起来。自己居然还抱持着扶持献帝的希望。如此软弱之人,又怎能扶起。
    献帝小心翼翼,丝毫不敢言语。万一曹操等人将此事怪罪于自己,找人取而代之,自己便也要一同丧命。
    荀彧也看出献帝脸色难看,便走到献帝面前下跪叩首,恭敬地说道:“臣救驾来迟,天子受惊,臣自请责罚。”
    三千兵士也随着荀彧一同跪下高喊。
    献帝也只能顺着荀彧所言继续说道:“逆贼董承,妄想谋害朕。荀爱卿与诸位将士护驾有功无罪,当赏。”
    “谢主隆恩。”
    带下董承等人后,三千兵士也尽数退去,荀彧仍在殿内跪拜。
    献帝不解,只能鼓起勇气询问:“荀爱卿可还有要事?”
    “臣,有罪。”
    献帝越发不解,荀彧究竟是在玩何把戏?
    “臣食汉禄,却无法改变现今局势,只能委屈圣上被困于宫中,才使圣上遭董承等小人蒙蔽。”
    这究竟是何意?荀彧莫不是曹操派来再度测试自己的?
    “荀爱卿救驾有功,何言有罪。董承依仗国舅身份胡作非为,朕也头疼良久。今日他竟得寸进尺,幸得爱卿拨乱反正,爱卿快快请起,带曹爱卿回来朕必让他好好封赏荀卿。”
    “臣荀彧以天为誓。荀彧在世一日,便不会让圣上性命受到威胁。臣告退。”
    荀彧在世一日,便不会让圣上性命受到威胁。
    荀彧退去后许久,这句话仍在献帝耳旁打转。
    荀彧可谓是曹方的二把手,他对自己说这话究竟是什么意思?是试探,还是真心?献帝不甚明白。
    许都董承谋反被平定的消息也迅速传到曹操、袁绍二人军中。
    曹操松了口气,后方的问题终于解决,可以放下心来直面袁绍的威胁。
    袁绍方虽功亏一篑,但立刻趁此良机做出反击。
    主簿陈琳再写檄文公告天下,说袁绍是奉了天子血书衣带诏讨伐曹操。而国舅董承以先一步为国捐躯。袁绍此举既奉天子血书、又打着为忠臣复仇之名,师出有名,士气更甚。
    同时,一份新的衣带诏名单也悄然之间传遍天下:
    董承、种辑、吴硕、王子服、吴子兰、马腾、袁绍、刘备、刘表。
    天下人自然不知名单具体有谁,而知晓之人除了马腾,其余已全数被杀。但是刘备和刘表的宗室身份,让天下人都相信他二人会参与其中。
    尤其是刘备,仁德美名远扬。因为此事,在有心人的渲染之下,各地居然都有借刘备之名起事之徒。
    刘备和刘表二人面对此情况,也百口莫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