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我有上中下三策”
作者:北窗明月   三国:坑爹系统,我偏助刘不助曹最新章节     
    “先生且慢。”韩愈急忙喊住少年诸葛,转头对刘备说道,“大哥你应有敏锐的眼光,如今徐州的处境可想而知。一旦曹操缓过劲来必定会先行攻克徐州,届时曹操三面出兵,我方虽有九万兵马,但绝难抵挡。若大哥愿意投降曹操,小子也不再劝说。否则,必须早作决断。”
    刘备叹了口气说道:“哎,备又何尝不知?只是一州之地难求,舍了徐州,又该如何?”
    “玄德公,”少年诸葛问道,“且不论徐州是舍是留。玄德公可是下定决心要与曹操抗衡?”
    面对这个问题,刘备深吸了一口气后坚定地回答道:“没错。只要曹操有不臣之心,备定与曹操抗争到底。”
    听到刘备言语中的坚毅,少年诸葛也微微点头给予肯定,随后才开始说道:“只要玄德公有此心,亮便有计划相助玄德公。”
    刘备听闻此言,连忙向少年诸葛行大礼,诚恳地说道:“先生愿意相助是刘备之幸,苍生之幸。”说罢,刘备抽出宝剑指天立誓,“备以此剑为誓,必将一生为苍生、为汉室请命,如若背离,必遭万箭穿心。”
    少年诸葛连忙扶起刘备,看着对方满眼赤忱,更加确信了自己的选择无误。
    “既如此,亮也起誓:有生之年必全心辅佐玄德公,如有二心,甘受天雷亟顶。”
    韩愈在一旁看得入迷。这对君臣对双方而言,都是绝对的信任。这等君臣之间的信任,可谓是千古无二。兴许也只有唐太宗与长孙无忌二人之间能见到相似的关系。若是再算上事迹而言,千古无人能比拟汉昭烈帝和诸葛丞相之间的君臣之情。
    什么托孤之际埋伏了刀斧手云云哗众取宠之事,都是后世鼠辈用险恶用心去计算他人。那句“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绝非什么诱饵与试探,而是刘备的真心。
    也唯有真心,才能换得真心。
    “主公,”少年诸葛认可刘备后,称呼也一并更改了,“亮此处有上、中、下三策,可应对目前徐州的情势。”
    韩愈内心有些激动,是那最惯用的三策方式。
    刘备好奇地问道:“不知是哪三策。”
    少年诸葛铺开地图,娓娓道来:“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
    是隆中对。韩愈有些激动,虽然事件发生了不少改变,但隆中对的决策绝对是极具战略眼光的。即便现在坐拥徐州,韩愈也一直希望将战略根据地转换到荆州那方。
    “因此,留给我方发展的空间极为有限。要想脱离曹操的威胁稳固发展,上策便是夺取荆、益二州。荆州刘表年迈,其子才能不堪治理一州。若刘表病逝,荆州必为曹操所得。主公可提前派人前往荆州打好基础,待荆州有变便趁机取之。如此徐州可弃、亦可守。”
    不等少年诸葛继续介绍益州之事,刘备便连连拒绝道:“计是好计,可景升与我毕竟是同宗之人。若行此事,恐将失仁义于天下。可否再谈及中、下两策?”
    “这……”少年诸葛虽然理解刘备的难处,心中虽敬佩刘备的作风,却也感到有些失望。“哎。那便先谈谈中策。中策便是大力发展徐州,南联孙权、西联刘表,如此可暂时抵御曹操,但终非万全之策。”
    刘备和韩愈点了点头,内心也在思考这两策的可行性与前景。
    “尚有下策,孔明先生不妨一同说明。”
    “下策,”少年诸葛站起身子说道,“下策便是趁如今曹操立足未稳之际,让刘表出军牵制曹操,再让孙权派一军佯攻兖州吸引曹军注意力,我方再派一支骑兵袭取许都。事成则可一举击败曹操,不成则失徐州,主公尚可退往荆州另起炉灶。”
    刘备、韩愈二人听完后都咽了咽口水。下策实在是胆大至极,但收益也绝对是最高的,并且也具有不小的成功率。韩愈不禁感叹:谁说诸葛不会奇兵、险兵?少年诸葛用奇用险,老年诸葛用正用稳。
    什么子午谷奇谋?那是九死无生,把性命完全交给老天去决定的愚蠢决定。相较之下,在这种局面奇袭许都,才算是有建设性的奇谋。
    刘备也忍不住问道:“先生觉得下策成功率几何?”
    少年诸葛说道:“不足五成。”
    五成,五成!这个成功率不可谓不高。刘备有些心动,接着问道:“依先生之见,下策的弊端在何方。”
    “在于刘表、孙权是否与主公同心。若两方只是走个过场,此计必败。”
    少年诸葛绝非危言耸听。在战场之上,将背后交给盟友,绝对是愚蠢的举动。唯一能信任的永远只有己方。再好的盟友也是因利而合,因利而散。
    刘备思量了许久,也不免叹了口气。只要赌上一回,成了便可完成心愿。不成尚有退路。但……
    “上策有失仁义,下策过于冒险。中策不骄不躁,不急不缓,进可攻、退可守,也不失仁义之名。若采纳中策,先生、四弟以为如何?”
    “但凭主公决定。”
    “那边采纳中策,还劳烦先生设法说服景升和江东与我们结盟。”
    少年诸葛起身再拜,坚定地说道:“亮,领命。”
    商讨完战略后,刘备便先行离开。少年诸葛发觉韩愈流露出失望之色,心中便有了推测。
    “退之可是觉得中策欠佳?”
    韩愈摇了摇头说道:“中策极好,只是上策更佳。”
    少年诸葛叹了口气说道:“主公不允,亮也理解。不过是捷径与正路的区别,相信在你我与众人努力之下,迟早也能抵达终点。”
    “先生可知荆州局势?”
    少年诸葛点了点头:“自是知晓。”
    韩愈鼓起勇气,将心中的想法说出:“大哥不愿自取,何不让刘表亲手相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