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海上花-21
作者:宋成宗   柒零后生活志之春意迟最新章节     
    回到上海后,何志彬和楚如白就开始动笔写这次的荆山之行所见所感。他们俩人做了分工,楚如白负责对这次的“荆山之行”做一个总结,算是暑期的社会实践报告,用来提交给院里,而何志彬则负责完成《浦江经济报》汤小米的约稿。
    整整一周的时间,两个人除了上课就是窝在宿舍里,叶琳瑶则负责帮他们从食堂买回饭菜,她与何志彬见面的时间也就只有何志彬下楼向她取东西的时间,那段时间,叶琳瑶即开心又失落。开心的是何志彬对事情的专注,这是一个好男人身上最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叶琳瑶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失落的是何志彬陪自己的时间太少,总让她觉得一种孤独感不断袭向自己。当然,最终她还是战胜了那种失落感,让自己始终保持着开心的状态,她想等何志彬完成那篇《荆山文明的保护与经济利用》的调查报告,让他看到自己最美的一面。
    《荆山文明的保护与经济利用》的写作十分顺利,虽然是利用课余的时间,但是何志彬因为在南漳的时候就已经把所有资料整理完备,写作时这些资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减少了查阅资料的时间。这篇报告在《浦江经济报》用了整版的篇幅刊载,图文并茂。汤小米把何志彬在荆山拍的照片精挑细选了一番,进行了细致地排版,对整个荆山山脉也做了知识普及,内容变得很有看头,造成了很大的轰动。
    在此之前,《浦江经济报》的触角一直都在华东江浙沪一带,这是首次把目光投向内陆山区,而且是从山区文明、山区经济着手,无论是从报告的立意到题材的选择,都刷新了《浦江经济报》在读者心目中原有的印象,何志彬的名字也首次以实习记者的身份出现在报纸上,这是他在沪上新闻界首次崭露头角,也是新闻从业的开端。
    因为这篇报告,《浦江经济报》付给了何志彬一笔稿酬,他悉数寄给了父亲,委托父亲把这笔钱分别捐给了此次荆山之行去过的每一所学校。
    楚如白也不差,他的社会调查报告做的很棒,也是获得了院里的表扬,只是视角及立意上没有何志彬的新颖,写作技巧上也稍逊了一些,楚如白为此很不服气,当即与何志彬约定来年的社会调查再一诀高低。
    新学年一开始,何志彬发现了一件事,楚如白经济上变得很拮据,这件事他觉得比较敏感,也不知道怎么问,只能在楚如白向自己开口时尽量在能力范围内满足他,但是内心里还是掩饰不住对这件事情的好奇心。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叶琳瑶,叶琳瑶的意思是怕楚如白沾染了什么不好的习惯,又或者是在校外结交不该结识的人,所以才导致经济拮据,她建议何志彬适当拒绝,不然会害了楚如白。
    楚如白对何志彬讲过自己家里的情况,两个人的家庭情况都差不多,区别是楚如白有个妹妹,还在读高中。他们俩的母亲身体都不太好,唯一不同的是,楚如白的母亲在生完妹妹后就在单位办了病退,好在父亲是工程师,收入还可以,再加上母亲的退休金,供两兄妹读书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楚如白想在其他地方花些钱就有些紧张了。
    楚如白的问题在何志彬向叶琳瑶讲过之后,叶琳瑶便开始关注起来,她始终没控制住,还是找楚如白谈了话。
    “楚如白,这个国庆你去武汉吗?”
    叶琳瑶想起叶清灵,便找了这个话题。
    “还没定呢。”
    “你不想去陪叶清灵?”
    “当然想啦!不过,志彬前两天说想用三天假期做一个关于苏州河的选题。”
    “这事儿,他和我也说过。你有兴趣参与?”
    “志彬说,这是《浦江经济报》的一个社调题材,完成了会有一笔稿费,他怕一个人做不完,想拉我一起弄。”
    “志彬对你挺好的。”
    “是啊!志彬是个非常不错的朋友,叶琳瑶,你可得好好珍惜了。”
    “这个自然。你是想因为这个不去武汉?”
    “我现在不确定,有些矛盾。”
    “你就不怕叶清灵生气?”
    “当然怕了!前段时间还在和我闹别扭,刚哄好没几天。再有,国庆节的事情也是上次离开武汉时就说好的,一放假我就过去找她,如果有了变化,估计又该和我闹了。”
    “你很喜欢她?”
    “嗯!你呢?喜欢何志彬吗?”
    “嗯!”
    “可是,我听说上海人都不愿意自己的子女找个外地人结婚,这事儿,你父母将来能同意吗?”
    “我母亲去世的早,一直都是父亲抚养我长大的,他很尊重我,很多事只要我坚持去做,他就会支持。而且你说的也不是绝对的,现在很多上海人思想都很打开了,包容性也越来越强,跨地婚姻在上海只会越来越普遍。倒是你,两个人当初为什么不选择同一座城市呢?”
    “我们原本选择的第一志愿都是复旦大学,这是我们一开始就讲好的。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她最后临时变卦,选择了武汉,为了这个件事,我和她还有过争论,不过我争不过她,也是不想和她争,最终就成了这样。”
    “你就不担心,这种两地分隔会有变数发生。”
    “当然担心啦!不过,我们都是对方的初恋,都知道珍惜这份感情的。”
    “那可不一定!学生会有一位师哥,他就讲过好多个案例,其中有几个都是你这种情况,最终都输给了距离。我觉得,爱情要想时常保持鲜活,见面与相处还是很有必要的,不然,还不如一个生活。”
    “你忘了秦观的那句‘两情若在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那是古代,不像现在交通这么便捷,相爱的人见上一面确是不易,而且社会的风气也不像现在这样开化,没有太多的诱惑,每个人都能守住心底的那道防线,所以分别两地的爱情就显得特别珍贵。可是现在,如果一直分别,没有相见,对方一定会认为你是在找借口或是经济能力上偏弱才会这样,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你说得倒也有几分道理,不过,不适用于我和叶清灵。”
    “那么,你是在找借口还是因为经济上出现了问题?”
    “这……”
    “能告诉我吗?你最近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问题?”
    “为什么会这么问?”
    “我先申明一点,以下所说的话都没有其他意思,也不代表何志彬的看法。我们是把你当朋友,关心你,所以才会这么想。”
    “瞧你,还没说就弄得这么紧张。总得告诉我是什么吧?而且你也说了,我们是朋友,你讲什么我都不会怪罪于你的。”
    “那好,我就说了。我和志彬都觉得你最近是遇着事儿了,很有可能在经济上遇到了麻烦。以前吧,大家一起出去吃饭都是你来我往的付钱,但是最近……好像你都是等着何志彬去付,再不然就是借口不参加。我和志彬都猜想着你一定是在经济上遇到问题了,能告诉我是什么问题了吗?还是说,你最近结交了校外的朋友,因为交友不慎引发了麻烦?”
    “这个事吧……不太好说,不过有一件事我得声明一下,我没有在校外结交其他的朋友,也没有交友不慎,我在上海的朋友除了你和志彬就没有其他人了,如果一定要有,那就是班上的其他同学,但我们平时交流也不多,只是偶尔一起打个球什么的。校外的朋友我也就只认识黄薇和张伯伦,这两人还都是何志彬介绍认识的,在都只有在一起聚会的时候才见面。”
    “那么,你是有其他事情吗?”
    “算了,我告诉你吧!我最近手头上是有些紧。来上海的时候,我把一部分生活费给了叶清灵,平时不在一起,我是想让她身边多放一些钱,她想吃什么东西的时候可以方便去买。再加上今年暑假的时候她说以后尽量少写信,保持两天一通电话的频率,因为声音比文字有温度,这样她能感受到我在她身边的温暖。这样一来,我的钱就不够用了。还好,有何志彬,我知道他对我这样一定也感觉到好奇,可是我了解他,不管如何好奇,他是不会主动来问我的。就算他来问了我也不会回答,是我不知道怎么回答。这种事情挺丢脸的。”
    “这有什么好丢脸的?你看,多简单的事,沟通一下就好了,不然的话大家猜来猜去肯定会产生矛盾的。再有啊,楚如白,我觉得你这样做也对也不对。对呢,是因为你对女朋友的发心是对的;不对呢,是因为你这种发心没有从自身的条件为出发。”
    “你是在给我上辩证法吗?”
    “这可不是什么辩证法,我只是在讲一个道理。我们现在还是学生,所有的花费都是父母提供的,所以,在花费上不能像社会青年那样没有节制,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定。你这种情况纯粹是不计后果,而且培养了叶清灵的不好习惯。你想啊,一旦她习惯了花你的钱,自己就失去了挣钱的动力,更何况现在大家都是学生,一定都会遇到缺钱的时候,如果真有这种情况发生,她再问你要钱,你是给还是不给?”
    “当然给啦?”
    “那我问你,你家里很富有吗?”
    “那倒没有?”
    “你的生活费从哪里来?”
    “我爸……他的工资里扣给我的,可是也比较有限,我还有一个妹妹,明年也要参加高考,另外,我妈身体不好,经常要去医院治疗。”
    “所以,你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吗?叶清灵的习惯一旦养成,你怎么应对?”
    “她……她不是那样的女生?”
    “你们分别两地,她有没有变化,你又如何知道?还有,喜欢一个人应该是建立在情感之上的,然后才是物质支撑。如果你反着来,你们的关系离分崩估计也不远了。”
    “你可不要吓唬我?”
    “我还真没有吓唬你!我也是女生,我也在恋爱之中,可是我渴望的是见着何志彬这个人,而不是他买给我的东西或是给我的钱。首先,叶清灵就不应该接受你的钱,大家都是学生,她明知道你的家庭状况,也知道你在上海的开销会是什么样,再说,她也有自己的生活费,难道她的生活费不够她在武汉花费吗?”
    “你这讲得也太复杂了。我这当时给她钱吧,的确有点冲动,她是没有拒绝,可我觉得这也很正常,可能多点儿钱在身上安全感也会强一些吧。”
    “你又错了!我也是女生,对于女生来说安全感不是钱,而是自己喜欢的那个人会不会一直如初那般喜欢着自己,这和钱绝对没有关系,你明白吗?千万不要把爱情与金钱混在一起,那样只会令爱情变得很复杂,以至于最后成了自己不想要的那个样子。”
    “可是现在都已经给了,怎么办?”
    “要问你自己啊?如果她再问你要怎么办?这马上就到十月了,家里的生活费又都快到了,你是继续还是怎样?”
    “那就不给了呗。”
    “如果她问你要或者暗示你,你怎么办?”
    “这……我还真没想过。实在不行,就继续给呗。”
    “你呀!我觉得是你自己跳进了一个死循环中,怨不得别人。”
    “我也没怨别人。”
    “楚如白,我给你的建议,这个月你先别冲动给,看她什么反应。如果她直接问你要或是暗示你,我建议你可以考虑结束与她之间的关系。”
    “那不行!我们从高一走到现在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当初如果没有她,我今天可能来不了复旦读书,就算是冲这一点,我都没有办法拒绝她的任何要求。”
    “那你就做好思想准备,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这个会是以后她拿捏你的软肋。”
    “不会吧!叶清灵还是挺单纯的一个女生。”
    “那就走着瞧呗!另外,关于你们不写信这件事我也有话想说,你不要介意啊。”
    “没事儿,反正你该说不该说的都已经说了,也不差这一句。”
    “你倒想得开。我不知道她为什么会跟你提出这样的想法,但是作为一名女生,我是喜欢信件往来的感觉。信件是最不能骗人的,写信人的情感程度与当时的心情都能通过文字或是笔迹分辨出来。你看啊,一封信一气呵成,没有涂改、没有错别字,这说明写信人在心里酝酿已久,下笔时才能一气呵成,毫无差错;再看字迹,如果一封信所有文字笔画清晰,工工整整,说明这个人对待这份感情十分认真,如果字迹潦草,说明这个人没有耐心,急于求成。这些都是我们通过一卦信件可以看到的事实,而且信件的温度更加持久,思念的时候拿出来捧在手心,那种感觉只会越来越浓郁,这和一通电话的有着很大的区别。是,电话能听到对方的声音、呼吸甚至心跳,但那都是短暂的,难以频频温故,更何况,有些情话在电话里是没有办法向对方倾诉的,但是信件可以。我们都是学文字,以后也都将与文字打交道,对于文字的魅力,相信你很清楚,我很奇怪她居然会放弃这么好的表达形式,难道你没想过这个问题吗?”
    “叶琳瑶,如果单从你的观点来讲,我觉得讲得太棒了,你把信件的优势都表述的非常清晰,听见的人肯定会选择写信。但是如果就叶清灵要求由信件沟通改为电话沟通这件事,我就觉得你有些敏感了。我想问一件事,你和何志彬离得这么近,还能享受到这种阅读的快乐吗?”
    “当然能!我们每周都会给对方写一封信,这个何志彬没告诉你?”
    “哟!这还真没有。没想到这小子还这么懂浪漫。”
    “我也没想到。其实这个想法还是他提出来的,起初我也不是很理解,可是有过两次往来之后,我很懂他的想法了。”
    “其实吧,我也没有完全同意她的这个提议,我们基本上是两条线并进,电话、信件都来,只是吧,她回信的频率越来越少,还在电话里叮嘱我,让我不要再写信,说是浪费钱而且还很低效率。”
    “作为一名女生,我还是不太能理解她的想法。但是作为朋友,还是想告诉你,今天之所以和你聊这些,真的是因为我和志彬都很关心你。不管你选择怎样,我们都会祝福你,毕竟那是你的爱情,别人无权参与,更加无权指责。只是有一点,以后有什么事告诉我们,我们是朋友,一定会尽力帮你。”
    “谢谢,叶琳瑶,你也帮我谢谢何志彬。你也知道,男生之间这样感谢有些肉麻,所以,我就不当面感谢他了。我知道他很关心我,我也会过得好好的,让他放心。”
    “嗯!志彬的建议你不妨接受,他也跟说过这件事,听说稿费不少呢,可以帮你解决一些问题。”
    “真没想到你会这么说,我还以为女生都很小气的。”
    “所以啊,你们男生根本就懂女生的想法,特别是你这种恋爱脑,就更加不懂女生们在想什么了。”
    “这句话不太懂,什么恋爱脑?”
    “这个不重要!好好享受你的爱情吧!但是有个前提,你得有个健康的身体,不然再好的爱情也和你没有关系。”
    “这点我认同!”
    “行!报社那件事,你自己找志彬讲吧。我国庆哪儿也不去了,陪你们一起完成这个选题,先申明,我是主动、自愿、义务参与,所有报酬与我无关。”
    “真是好女生!何志彬这小子哪来的福分?真有些后悔了。”
    “后悔什么?”
    “后悔当初把你介绍给何志彬。”
    “不然呢?”
    “不然,我就自个儿留着了,那多美!”
    “哈哈,还是多想想你的叶清灵吧!”
    “好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