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陕北月光-5
作者:宋成宗   柒零后生活志之春意迟最新章节     
    郑雨在收到这封信的时候已经是一周后的事情了,在这之前他一直很担心何志彬,怕他不适宜那里的生活,怕他会思念家乡、会思念何爸爸与何妈妈,在读完信后,才发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何志彬早已不是原来的何志彬,而自己也早已不是原来的郑雨,正如以前与何志彬讨论过的,这就是成长的意义,每个人都会在这个过程中发生改变,可能是令人喜欢的,也可能是令人讨厌的,不管怎样,都是一个最真实的自己。
    收到信的当天,郑雨就给何志彬写了回信,信的内容大致这样几点,一是自己与卢佩姗的感情情况,虽然没有何志彬所期待的那样厮守在一起,但是他们也会固定每周见面的时间,感觉上如何志彬所想,甜蜜而美好;二是自己的学习情况,快毕业了,所有人都在忙着分配的事情,他和舒晓虎已经接到了学校的通知,会被留校任用,这是他自己也没有想到的事情,至少在他以前的意识中,做老师这件事如果连何志彬都没份儿,自己就相差更远了;三是大妹的情况,学习上明年就结束了电大的学业,至于是否继续深造,大妹的意思是想先全心投入工作几年再去考虑,秦大东也从夜校毕业了,他在大妹的推动下也准备去电大深造,两个人的关系也有了快速发展,彼此相爱,相敬如宾,秦大东的加入给他们这个家带来了温暖与力量,母亲也因此减轻了身上的担子,母亲的意思是春节就让两个人把婚事办了,这对于整个郑家是一件天大的喜事,郑雨希望何志彬到时能赶回来,出席大妹的婚礼;最后一点,他讲了陈晓娜,她来武汉巡回演出,引起了很大的轰动,陈晓娜约他和卢佩姗见了一面,同她一起出现的还有一位男性,虽然陈晓娜只是向他们介绍说是公司领导,但是他和卢佩姗还是猜想着这个领导应该就是陈晓娜的男朋友,至少是一位正在追求陈晓娜的男士,郑雨还记得那个人叫周翰林,样貌和气质都不错,能感觉是一个有修养的男士,陈晓娜还邀请他们去参加她的演出,那天她还唱了何志彬熟悉的那首《微风细雨》。
    有一个情况是郑雨没对何志彬讲的,主要是怕何志彬担心自己。
    从去年开始,长江流域就变得不太平静,沿岸城市总是会在丰水期发生水患,虽然并不是特别严重,但是对于很多地方还是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长江贯穿湖北全境,而且进入湖北后,江面更加开阔,支流也变得多了起来,许多城市的内湖都与长江相连,一旦发生重大水灾,对这些城市都会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
    在这之前,各地遇到水灾后都会出动当地的驻军部队支持地方抢险抗灾,这两年受灾面积在逐步扩大,原有的地方驻军已经不能完全应对当地的险情。从去年开始,军事院校也开始参与到这项任务中,如果没有特大灾情发生,全体师生就在学校待命。
    学校安排参与抗洪是按年级排序进行的,首先安排大三、大四的学生,人数不够的时候才会启用低年级学生。之所以这样安排,校方的考虑是想让即将回归部队的学生多些实际的历练,以后在部队遇到重大事件时才能沉着应对。
    今年轮到郑雨他们这一届的学生在学校待命,正好,卢佩姗也在武汉找到了一家接收单位,为明年毕业做打算,此外,她想在明年参加会计资格考试,这个假期留在武汉既能经常见到郑雨,又能安静备考,算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卢佩姗虽然留在武汉,但是与郑雨见面的机会并不多,虽说郑雨他们只是在学校待命,但是每天的训练任务却比平时加重了许多,两人若要见面也并不是随时想见就可以的,因此两人就继续约定按平时一周一面的频率相守。
    林启凡是和卢佩姗一起进了中南财大读本,两人的关系和在襄樊大学时一样,只是卢佩姗很坦诚地告诉了林启凡,自己已经有郑雨,而且这辈子都会认定郑雨是自己的终身伴侣。林启凡听闻后显得很洒脱,他笑着跟卢佩姗说:
    “我知道啊!郑雨是你的爱人,而我是你的朋友。”
    卢佩姗觉得林启凡这样很傻,但是内心里又觉得很幸福,同样被两个男生喜欢着,那种感觉很不同,让她有一种说不出的虚荣感。
    林启凡倒是能遵守自己的承诺,与卢佩姗始终保持着朋友的界限,不过这种保持也只是当事人眼中自以为的样子,在其他人看来,林启凡喜欢卢佩姗,这种喜欢早已超出了朋友的界限。
    在平时,一直都是林启凡照顾着卢佩姗,而卢佩姗似乎对此已经形成了依赖。只要卢佩姗在学校里,林启凡就会帮她打好水、打好饭;会提前到教室里帮她占好位置,认真的做好笔记,在卢佩姗需要这些笔记的时候给看,并耐心地讲解她所不理解的地方;会在她的生理期时陪她去医务室,甚至在冬天的时候将打好的饭揣在怀里给她送到宿舍里。
    郑雨留校的事,卢佩姗告诉了林启凡,林启凡知道卢佩姗是不会一个人回到襄樊的。原本林伯涛是想让他毕业后回到襄樊逐步接手生意上的事情,但是林启凡还是选择留在了武汉,只是他没有选择马上去工作,而是准备参加学校的升研考试。他的想法很简单,卢佩姗在哪里,自己就要在哪里。他也知道很多人为此而笑话他,这其中包括卢佩姗,可是他就想离卢佩姗近一些,这样自己的内心就会变得很安静。
    林伯涛也知道儿子喜欢着卢佩姗,他尝试着跟卢铁山沟通这件事,想通过生意上的压力来促成两个人的婚事,没想到卢铁山的态度坚决,他告诉林伯涛,生意就是生意,不能与私事混为一谈,更何况孩子们都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追求,强加的思想未必被他们接受,他尊重女儿的选择,也喜欢林伯涛尊重自己的选择,如果这件事情最终变成一道选择题,他还是会选择尊重女儿的选择。
    其实,林伯涛和卢铁山的生意关系已经维持很多年了,他一直觉得卢铁山是一个不错的生意伙伴,不仅讲信誉,而且价格公道,从不让他担心材料上会出现质量问题,再加上儿子的态度也和卢铁山差不多,他也就放弃了自己当初的想法,随着儿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做。
    在林伯涛的眼中,林启凡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要不是当年自己的生意遇到了问题,这孩子没准儿也能考上清华、北大,至少也会是武大这样的学校,他从内心里一直觉得愧对儿子,原本他是想让林启凡复读一年的,可儿子却对他说“是雄鹰,只要有蓝天就能翱翔”,他相信儿子能说到做到,最终就让他自己做出了选择,上了襄樊大学。
    林伯涛对儿子的期望很高,但是又从来不给他施压,他相信儿子的自控力。他也只是在林启凡襄大毕业时问过他要不要去公司上班,儿子的回答在他的预料之中,从那以后,他就不再重复这个问题,自己攒着劲儿的打拼,总想着有一天儿子突然对自己说“爸爸,我想到公司来上班”,那个时候才是他可以逐步退居幕后的时候。
    对于林启凡想读研这件事,林伯涛知道儿子的心思并不在读研本身,而是在卢佩姗身上,但是他依旧笑着说支持。他了解自己的儿子,这是一个不碰南墙不回头……不,应该是一个碰了南墙也不回头的孩子,轴是轴了点,总比那些花天酒地的浪荡子要好,人嘛,一生难免会遇到真爱,死心塌地在所难免,且等他自己回头吧,不然,谁也拉不回他。
    郑雨知道林启凡的存在,也撞见过林启凡为卢佩姗做的事情,他不仅没像以前那样敌视林启凡,反而从内心里感谢着他,是他帮自己弥补了很多遗憾。郑雨希望卢佩姗幸福,所以,他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与卢佩姗因为林启凡的事情而闹别扭,甚至有些时候他会想,如果卢佩姗哪一天对自己说“不爱了、分手吧”,他也会坦然接受,至少他知道卢佩姗离开自己后会选择林启凡,而林启凡对卢佩姗好,只要卢佩姗好,这就是他最大的满足,或许,这就是成人的爱情,年龄越大,对爱情的认知也就越深。
    每年到毕业季的时候,学校都会选择几位品学兼优的学生留校,留校的学生要么被安排在后勤,要么跟着教官学习,之后通过考核成为教官。
    他们这一届,郑雨和舒晓虎算不上是最优秀的,却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学校在挑人的时候也不会把最优秀的留下来,本来就是给部队培养和输送优秀人才的地方,如果总想着把最好的留下来也不太合适。
    郑雨能留校,得感谢一个人,卢佩姗的姨父郝伟,他有一个战友叫王啸坤,也是山东人,之前都是在南漳服役。其实,郑雨刚入校那会儿,王啸坤就开始关注他,只是那时还不知道他与郝伟之间还存在这层关系。
    王啸坤是学校教务处主任,正好每年留校生都要报给他审核,原本他也是有心想培养郑雨,原因只有一个,郑雨无论从性格、体验、人品和学习能力都很符合留校生的条件。
    郝蕾、郑雨、卢光旭三人是同一年参加高考的,三个人中,她的成绩最好,那年她考进了武汉大学,郝伟和钱小红送她到学校,安置好女儿后,郝伟才想起王啸坤,打听了一圈才要到学校的电话,王啸坤一听是郝伟,就高兴地约着见了面。
    以前在部队的时候,王啸坤是那种体能很好的军人,也很努力勤奋,正是因为这样才被部队选拔送到军校去培养,没想到这一去就没再返回驻地,学校直接把他留校,带了几届学生之后就升职到现在的位置。
    两人虽然都是山东人,也都是就地找了姑娘成了家,这些年都是因为家庭和孩子的原因很少回到家乡,两人见面的机会也就自然很少,再加上平时各自的工作也都挺忙,难得像这样相聚在一起。
    原本两人的关系就很好,再加上军人之间本就有着“英雄敬英雄”的豪迈气势,时间和地域并不能影响战友间的情谊,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一方相邀,另一方必定抛开一切事务赴约相见,这两人就是这样的关系。
    闲聊的时候王啸坤才得知郑雨与郝伟之间的关系,原本王啸坤就因为地域的关系对郑雨格加关照,只是平日里表现的没那么明显,主要还是为了避嫌,王啸坤自认自己处事还算公正,他不想背负一个偏袒的称号,而且从综合评估上来看,郑雨是一个很好的可造之材。
    郝伟虽然没明说让王啸坤多加关照郑雨,但是话里总少不了说“未来外甥女婿”是多么的优秀,是需要有人精心打磨后必能成才的人,还讲了姐夫这些年独自抚养女儿有多么不容易,而姐夫又是多么爱惜这个“未来女婿”,并时常以郑雨为荣。这些信息悉数被王啸坤听进心里,说实话,即便没有郝伟,单就自己对郑雨的认知,内心里也早就有了定论。人有的时候就是这样,说是没有偏袒,但是触动到情感的某一个部分时,多少还是会有些偏袒的。
    之后,郝伟还把与王啸坤见面的事情告诉了卢铁山,并提醒卢铁山,让他在适当的时候点拨一下郑雨,见到王啸坤时要会来事儿,这样才有利于将来毕业后的前程。
    卢铁山知道以郑雨的性格,“会来事儿”的事儿他是断然做不来的,他只能告诉郑雨,王啸坤以前是在南漳当过兵,和姨父是战友、好朋友,在学校见着的时候要报以除老师身份之外的长辈式尊重。郑雨也不是完全木讷,曹放和陈平给他讲了许多部队里的人情世故,也让他明白了其中的技巧。
    郑雨倒没有刻意去接近或讨好王啸坤,反而是王啸坤在郑雨展示出优秀的一面之后主动与他套近乎。没多久,校里就传开了,大家也就知道了王主任和郑雨存在地域关系,其实这件事也算不了什么,论起地域关系来,学校里师生间有这样关系的大有人在,只是王啸坤位置特殊,这才让大家更加关注而已。
    在留校这件事情上,原本郑雨的教官报了四位候选人给王啸坤,但是实际上在他们这个班只有一个留校名额,起初王啸坤有些为难,如果定下郑雨,势必会落下话柄,即便没有什么事情也会被人讲成有事存在;如果不定下郑雨,对郑雨就很不公平,不能因为地域关系就让郑雨失去这个机会。还好,另一个班报过来的名额经学校班子审核后没有通过,王啸坤就提出将那个名额转到郑雨这个班,这样一来,四个人就能留二去二,大家在对这四个人进行综合评估后,最终决定了郑雨和舒晓虎的留校。
    郑雨也没令王啸坤失望,好几次学校的大比武中,他们班都拿到了团队第一,单项第一总数也总是位居前列,郑雨算是用自己的成绩向其他人证明了实力,所以留校名额也算实至名归。
    郑雨留校最开心的当然是卢佩姗,除了她,卢铁山是比郭春华还要开心的一个,而且郑雨被宣布留校的那几天,卢铁山连签了好几单,所以在他心里,郑雨就是自己的福星,他越来越喜欢这个“女婿”,并把他当成了自己的亲儿子那样对待。
    卢铁山心里一直有个计划,等郑雨和卢佩姗毕业了,就给他们在武汉买套房,就在郑雨学校附近,春节后,他连房子都去看过了,是一套三居室的房子,这样等他们结婚了,就可以让郭春华搬过去同住,自己在旁边再买一套两居室,等生意干不动了就退休,去武汉陪着他们,有了孩子他也可以和郭春华轮流带,说不定到时候就得靠他带,毕竟郭春华还有三个孩子,哪个孩子都不能落下,而自己就只有卢佩姗这么一个女儿,专心带外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卢佩姗也不知道卢铁山的这个计划,她只看到卢铁山这一年里总往武汉跑,还以为爸爸在武汉新接了工程,根本没想到卢铁山私底下在鼓捣那两套房子。
    郑雨和舒晓虎留校对于他们四个人来说是件好事,原本曹放和陈平就没想过这种好事能落在自己的头上,他们很清楚,部队送来的学生基本上都是毕业后原路返回的,也有特例,比如说动用下关系,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对于曹放来说,去哪里都一样,只要身上穿着这身军装,他做应该时刻做好准备,服从组织安排,去到最需要自己的地方,再加上他与春女的婚期也越来越近,按两家的约定,曹放军校一毕业就返乡迎娶春女,按曹放毕业后的军阶,婚后就可以向驻地申请春女随军,这样的话,两个人再不会分隔两地,所以,去哪里都一样,只要以后有春女在身边,曹放觉得就是一种完美人生。
    陈平则不同。他以前服役的驻地不在省内,如果按原路返回的原则,他就得和陈婷两地分离,甚至于面临分手的危机。这段时间,陈平和陈婷相处的极好,陈平是把陈婷当女朋友和妹妹叠加关系对待的,只要在一起的时候,陈平可以说温柔的像头小绵羊,对陈婷可以说是百依百顺,正因为这样,陈婷也是打内心里深爱着陈平的。
    在毕业后去留的问题上,陈平深知以自己的家庭关系是没办法留在省内的,他也想和曹放一样,服从组织安排,无奈割舍不下陈婷,再加上陈婷是独生子女,自小就受到父母的宠爱,她很难做出远离双亲随陈平远赴他乡的决定,倒不是担心自己的工作问题,以她的专业能力和学习成绩,想一个不错的学校接收完全没有问题。在这件事情上,她很矛盾,一方面自己深爱着陈平,另一方面又不想随他远离故土。
    今年正好是陈婷毕业之年,为了等陈平毕业,她通过了学校的升研考试,暂时不用去考虑工作属地的事情,但是对于陈平明年的去留就不得不开始着手谋划。
    陈婷的父亲陈东海,母亲吴秀梅都是黄州一中的老师,也是省里屈指可数的优秀老师,经他们培养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有些已经升任到非常关键的位置上去了。陈婷第一次把陈平带回家的时候,两个人就打内心里喜欢这个孩子,这一年也是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对待。关于陈平毕业后的去向,两人早就有了打算,如果女儿不打算跟陈平去外地发展,又舍不得斩断这段姻缘,他们就打算动用自己的资源来为这位“未来女婿”谋划一个未来,这不单单是为了女儿,也了将来他们能够老有所依。
    原本他们是想通过关系活动下,看看能否把陈平留在学校,后来学校的人告诉委托人可能不行,以陈平的条件应该回到部队去,学校没有适合他的岗位,他们只好另作打算。
    吴秀梅有位学生,他的父亲是黄州驻地部队的某级领导,那个学生是吴秀梅重点培养的对象,所以高考时成绩十分突出,考进了北大,为这件事,那位领导一直想找机会感谢吴秀梅,但是苦于没有机会,对于吴秀梅来说,教书是她唯一的乐趣,她没有其他的爱好,也没有其他的缺失。
    这件事还不是吴秀梅直接去找那位领导的,学校里有位老师是那位领导下属的妻子,陈婷的事是两个人在闲聊时讲起的,那位老师也是个有心人,回去之后就跟丈夫讲了事情的原委,丈夫知道领导的心思,所以就把这件事告诉了他,没想到这就找对了人,很快陈平的去留就有了定论,被流调到离武汉很近的鄂州驻地部队,那个部队的领导与这位领导有着某种渊源,这才算是解决了陈婷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