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打算盘
作者:芝麻要开花   穿越逃荒,我咸鱼,子孙得努力最新章节     
    赵远珍拿起算盘,给他们先讲解了一下算盘的基本信息。
    算盘分两档,使用算盘前,上边档位的两颗珠子要靠近上横梁,下边的五颗珠子要靠近最下边的横档。
    中间横梁附近是没有珠子的。表示空档,也就是0
    从右向左数,每一列分别代表个位数、十位数、百位数、千位数、万位数、十万等以此类推。
    上边的两个珠子,一个代表5,而下边的珠子,一个代表1。
    “像这样,一个上边的珠子,再加上一个下边的珠子是几?”赵远珍打出两颗珠子,问向几人
    “是6。”李志娟想了一下。
    “对,是六,那我们在看这样呢,个位上边1个珠子,下边5个珠子,十位上边一个珠子,下边一个珠子。是多少?”
    “是61。”
    张子衿回答道。
    “不对,再仔细看看。”
    “是70。”
    张辛书
    “对,是70,个位上边一个是5+下边5 个珠子就是10,十位上边一个是5 但是在十位上,所以是50,再加上下边的一个珠子,因为也在十位上,所以一颗珠子代表的是10,这样加一起是多少?”
    “70。”
    张子衿
    “对了,这回明白了?”
    “嘿嘿嘿,明白了奶奶。”
    “那我们在看这个,个位上边是一个珠子,下边是2个珠子,十位上边是1个珠子,下边是五个珠子,百味上边是1个珠子,下边是四个珠子,这表示的是多少?”
    “907。”
    “1007。”张辛书
    “对,是1007,辛书你说一下你的算法。”
    “好的,娘,个位上边是一个代表5,下边的两颗珠子,加起来是7,”
    “十位上边一个,是50,下边5个加起来是50,这样就是100,要向百位进一位。”
    “百位上边一个珠子是500,下边四个珠子是400,加起来是900,但是刚才10位满100,进上来一个,所以百位就是1000了。最后加起来就是1007”。
    “对,子书说到很对,现在懂了吗”
    几人点点头。
    随后赵远珍出了几个算术题,让他们用算盘计算,并读出最后结果。
    刚开始还有出错的,随着她的错误解析,做的题目又多了,大家基本上都算对了。
    “正所谓,算盘一响,黄金万两,算珠一转,财源不断。以后发家致富就指望大家了。现在,你们已经基本掌握了算盘,可以互相出题计算一下。”
    几人开始俩俩一组进行练习。
    突然发现,以前高不可攀的东西,原来是这样的简单。
    其实这主要归功于,赵远珍给他们提前学习了阿拉伯数字,以及加减乘除的概念和算术。
    几人一上午的实践中,算盘也打的很顺溜了。
    等回过头来,发现都快要吃午饭了。李志娟赶紧去做饭,嫂子手被划伤了,还是她来吧。
    娘没什么要求,这会又有点晚了,就做个炸酱面吧。
    先把面和好,然后放在一边醒着。她去找娘拿食材。
    她拿了块五花肉,又拿了黄瓜、花生米、小葱、香菜、榨菜和青红辣椒。
    把五花肉洗干净切丁,起锅倒油,放入五花肉煸炒出油。
    随后放入一大勺黄豆酱,再放入一点甜面酱,再放上酱油翻炒,随后加水,加水淀粉小火慢炖。
    炖到汤汁都收好就可以了。
    把黄瓜洗净切丝,花生米是熟的,直接装盘就可以了。
    小葱切葱花,香菜切碎,榨菜切成榨菜碎,青红椒切细丝。
    把面团揉均匀,用擀面杖擀成一张大面皮,再把面皮叠成10厘米左右的宽度,用刀切成细细的面条就可以了。
    烧水,水开下面条,等面条煮熟捞出过凉水,随后捞出沥水就可以了。
    挖陷阱的二人组,在面条做好的时候已经回来了。
    李志娟赶紧拿了七个大碗,每人都装了半碗面条,随后挖上一大勺肉酱,再加上黄瓜丝,花生米等配菜,仔细搅拌均匀,这一口面条下去。
    又有劲道,又有肉的香味,还有黄瓜的清香,还有偶尔吃进去的花生米香。
    赵远珍吃了一大碗,纯手工擀的面条,做出来的炸酱面就是好吃。满足。
    再喝上一口面汤,原汤化原食。
    二人组听说他们又是学算术,又是学算盘的,纷纷表示也想学。
    赵远珍表示找你们媳妇教你们去,她是懒得再重复一遍了。
    二人组表示,陷阱今天再挖一下午就挖完了。明天就能一起学习了。
    这雨都下了四天了。感觉满身潮气,哪都不舒服。应该去去湿气。
    赵远珍买了点干艾草。一半在山洞里点燃,去去湿气,另一半等晚上烧热水泡脚用。
    艾草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的作用。
    她的中医课可不是白学的。
    想了想还剩下好多的中医课,还得学啊。学了一个小时,困了,就去睡觉了。
    醒来发现,不想学习,又无聊,这种躲雨被困山洞的天气,只能研究美食了。
    趁着雨势小了,赵远珍决定出去挖点野菜,晚上她想吃荠菜馅饺子了。
    穿着蓑衣,拿上小菜篮子,又拿上小草锄。张辛书听说她要去挖野菜,也要一起去。
    赵远珍只得又买了一套蓑衣递给他。
    俩人提着小菜篮子就出去了。
    这个季节,野菜很少了,毕竟也算秋天了,荠菜应该还有,就是可能不那么嫩了。
    洞口周围找了一圈,发现没有,俩人只能向远一点的地方去找。
    终于在远离洞口的一片草地附近,找到了一大片荠菜。
    赵远珍看了看,果然已经有点老了,茎太粗了,还有的已经开花落籽了。
    他俩就挑着嫩一点的叶子摘,没有整棵挖下来。
    还好这一片的荠菜够多,哪怕他们挑着叶子摘的,也摘了一大篮子。
    看着差不多了,俩人就往回走。
    进了山洞,李志娟赶紧接过篮子,他俩把蓑衣脱下来,挂在洞口沥水。
    赵远珍拿出一块五花肉递给李志娟,就来个猪肉芥菜馅的。
    李志娟接过猪肉,洗干净切成小块,准备剁成肉沫,张辛书看见嫂子要剁馅,赶紧过来帮忙。
    赵远珍赶紧夸了一句张辛书,她一直不喜欢君子远包厨的男人。在他看来,真正的君子,就是不会用任何借口,去白白的享受别人的劳动成果。
    李志娟看着张辛书剁馅,她就去和面,把面和好了,放在那醒面的时候,肉馅和荠菜也垛好了。
    把馅收进盆里,加上一勺热化的猪油,再加入盐、酱油、花椒粉、大酱、然后顺着一个方向搅拌均匀。
    醒好的面,揉成光滑的面团,随后再切成一条条的,把每一条揉擀成铜钱般的粗细,再切成一厘米左右厚的小面团,随后用擀面杖,擀成圆圆的饺子皮。
    把肉馅放在饺子皮上,两边对折捏紧就好了。
    赵远珍也下手帮忙一起包,人多,饭量又大,得包很多的。
    张辛书和张子衿也学着一起帮忙包饺子。
    在大梁朝饺子叫扁食。也是过年,立冬等重要节日,大家都喜欢吃的一种面食。
    赵远珍看着她包的饺子,数了数,真的有三个褶皱。于是笑着跟她们讲。
    “据说包扁食有几个褶皱,就会有几个子女,看看你们有几个?”
    几人纷纷低头看自己的饺子
    钱小慧有3个褶,李志娟有3个褶,张辛书有3个褶,小子衿竟然有5个褶。
    他还高兴的喊着
    “我要有弟弟妹妹了吗?娘,我能要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吗?”
    钱小慧不好意思的捂住他的嘴,小孩子不要瞎说,好好包饺子。
    李志娟看着自己饺子上的三个褶,很开心。
    成婚一年多了,自己一直没有怀孕,她很怕婆婆和相公嫌弃她,现在听婆婆的这个说法,自己会有三个孩子呢,就很开心。
    起码这证明自己是能生育的,晚上的时候就偷偷的告诉相公。
    五个人包了一个多小时,包了200多个饺子。
    李志娟把锅里添上水,烧开着,等挖陷阱的回来就直接下饺子了。
    现在先剥一点蒜,一会捣成蒜泥。吃饺子不沾蒜,香味少一半。
    没等多久,挖陷阱的二人组就回来了。
    李志娟这边麻利的把饺子下锅,饺子多,一锅煮不开,只能先煮一半,熟了,捞出,再煮另一半。
    饺子熟了,李志娟赶紧找大盘子都捞出来,麻利的又下了第二锅。
    饺子都包的很好,没有破。一个个圆滚滚的,看着就有食欲。
    李志娟招呼他们先吃,她煮完这锅就来,众人不同意,等他一起。
    赵远珍找了食盒给老宅装了一盘。嘱咐张辛书,要是有人问起来,就说是狼肉的。
    张辛书表示明白,穿好蓑衣就去了。
    等第二锅煮好了一会,张辛书也回来了,众人开始吃饭。
    “大伯娘还问我荠菜是在哪里采的,我就告诉了她。”
    赵远珍点点头,她愿意采就去采吧,反正是山里的东西。
    多采点,增加点绿色菜,对张三道和孙张氏也是好的,长期不吃菜也是不行的,哪怕野菜也是好的。
    她调了蒜泥,加了一点酱油,醋,还加了一勺辣椒油。胖饺子蘸进去,咬一口,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