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降温
作者:芝麻要开花   穿越逃荒,我咸鱼,子孙得努力最新章节     
    中午大家都是边走边吃的干饼子。
    吃的时候,都是在袖口藏着,咬一口赶紧收起来。
    虎视眈眈的盯着他们的目光,太过可怕了。
    赵远珍他们在车厢里吃的,随后赵远珍和张辛书去赶车,替换张辛百和张辛年。
    不太放心张辛书,所以让他赶的是车厢那辆车。这样出事了张辛百在车厢里还能解决。
    赵远珍想着,晚上多数是要巡逻值夜。两个儿子白天赶车,晚上值夜,得不到好好的休息。得让儿媳妇们学会赶车。
    吃的包子,二人组吃完,又回去赶车了。
    赵远珍开始给张子衿启蒙,启蒙结束后,让钱小慧和李志娟,出去找他们的相公学习赶马车。
    儿媳妇技能+1。
    学会赶马车以后,她们俩可以替一下儿子。这样不影响休息。
    赵远珍继续学习她的中医,得抓紧时间学了。还有好多技能需要学习呢。
    弓箭得学习。像昨天那样,追着山羊满山跑的日子,赵远珍表示不想尝试了。
    自己学会了还想教给子子孙孙们。
    对于子子孙孙们,她总想让他们学会的更多,哪怕离开自己,也能凭借曾经学习的技能,更好的生活在这个世界。
    突然有一种,养成计划的感觉了呢。
    学习。学习。
    下午一直赶路到了快看不见的时候,村长才找了个离官道有一段距离的山坡。
    大家把马车板车放在中间,围着马车形成一个圆形,开始卸车休息。
    拿出锅准备做饭,村长特意嘱咐了,不要煮味道太大的食物。
    大家都是烧了点野菜汤,就着干饼子吃。
    煮饭的时候,张辛百牵着马去喂马。
    钱小慧先是烧了一大锅的水,把水葫芦补满。随后开始煮野菜汤。
    赵远珍也不敢搞些味道太大的,只是在野菜汤里,打了十几个鸡蛋。然后就着馒头吃起来。
    所幸馒头还比较松软。不是很噎人。
    吃了饭,几人照例去练剑。村里人看见过几次他们练剑。已经从一开始的好奇,到现在都视若无睹了。
    赶了一天的路,都挺累的,谁还有闲心去管别人练不练剑啊!
    赵远珍在马车旁边守着。
    脑子里也在学习中医。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赵远珍觉得今晚有点冷。
    看了看天气预报。果然降温了。
    昨天还有21度,现在就只有15度了。
    而且温度还会持续降低。
    等几天后竟然能突破零下。
    这断崖式的降温,真的太闹心了。
    才刚停了雨,没走多久,就开始降温。
    一会叫儿媳妇把棉衣翻出来。棉花和布匹也拿出来。在马车上赶制几件棉衣。
    赵远珍怕老宅那边没有准备,走过去寻找孙张氏。
    “娘,吃饭了吗”
    “吃了,先就吃过了。怎么了,老二家的,可是有什么事?”
    孙张氏了解这个儿媳妇,没有事情她一般不会过来。都是安安静静的过自己的小日子。
    “娘,我觉得今天比昨天冷啊,您觉得了吗?我感觉要降温了!”
    “是的,我也感觉今天冷了。这要是以前,没干旱的时候,8月底下雪的时候也是有的。这不会又要开始降温了吧”。
    孙张氏皱着眉头。
    胡天八月即飞雪,赵远珍也是知道有的年月8月,确实有下雪的时候,她们燕山府处于边塞,比较靠北,冷的早。
    “嗯,我觉得有可能,娘你们带了棉衣服吗?”
    “带了的,家里的东西都没舍得扔,这棉衣才做了3年,都带上了的”。
    孙张氏那是很宝贝她家的棉衣的,一套棉衣又要棉花,又要布料的。
    “那就好,我感觉得早出来备上,别哪天再来个大降温。”
    “是的,是这么个理,一会我就让你大嫂找出来。”
    “好的,那娘,我回去了,您休息吧”
    随后就回马车边上了。
    “老二家的过来啥事?”张三道好奇的问。
    “她说感觉天冷了,怕是要大降温啊。”
    “是啊,今天就感觉冷飕飕的,我还以为是下过雨的原因呢!这怕不是要开始冷起来了啊!”
    这老天爷,干旱,暴雨,洪水,现在又开始降温。不给人活路啊!
    赵远珍会去继续学中医。
    钱小慧她们练剑回来,听赵远珍说要降温,赶紧开始把棉衣服,从粮食车里翻出来,放在了马车车厢里。
    布匹和棉花也翻找出来。娘说明天要再每人做一套棉衣。要做最厚的,一人三斤棉花那种。
    俩人都不敢想,那种的棉衣多暖和。
    往年,穿的都是1斤的棉花的棉衣。这已经比村里大多数人好很多了。
    虽然冬天的时候还是冷。但是最起码能挺过去!不冻伤了。
    娘如今说,要做个三斤的。那穿上一定不会再抖了。
    因为今天是露宿野外,她们就在马车边上,铺了油布,又铺了两层褥子,最后又拿了两层被子。
    张子衿和他奶奶在马车里睡。
    村里的巡夜还是按照在山洞里的算,张辛百第二班,张辛年第三班。
    赵远珍晚上睡的比较浅。白天她们太引人注目了。怕晚上有人来抢劫。
    但好在一夜平安。
    睡的不是很好,心里装着事情,总容易惦记。一夜似睡似醒。
    起来洗漱。精神精神。
    早晨钱小慧煮的羊汤粥,没敢加太多肉,只少切了一小块。然后加了些野菜。这样吃起来热乎,味道还不那么大。
    大家快速的吃完饭。随后收拾洗碗。等着村长敲了锣。
    给马又饮了水。套车准备出发了。
    上了马车。赵远珍啃了几个南果梨。才感觉心情好了很多。
    今天要把百家姓学完了。从明天开始就能学四书五经了。
    赵远珍带领几人读了几遍。随后让他们各自认读。
    她开始 学习她的中医。
    认读结束以后,两位儿媳妇都跑出去继续学习赶马车。
    她俩已经基本上会了,就是还有点怕怕的。不太敢上手,但是想到自家男人就在旁边坐着。也就敢上手了。
    刚开始有点紧张。慢慢发现其实还挺简单的。
    这个马都是拉过几年车的马了。因此没有什么烈性。
    也不用调教。只要牵着缰绳就会跟着前车慢慢的走。
    不一会,俩人彻底放心下来,觉得差不多熟练了。
    就一直驾车了。
    早晨起来的时候,气温只有10度左右。
    大家都加了衣服。这走着走着,太阳出来了。才感觉不那么冷。太阳晒在树上暖洋洋。
    赶了一会车,觉得不需要人保驾护航了。
    钱小慧和李志娟,就把张辛百和张辛年,赶马车车厢里睡觉去了。
    他俩值夜。白天补一会觉吧。
    俩人也知道长时间睡眠不足,不是好事,于是也听话的去睡觉了。
    赵远珍也坐在车厢外的车猿上。
    一是给两个儿媳妇吃吃定心丸。
    二是给儿子让地方。两个大男人基本上躺满了车厢。
    赵远珍坐在车猿上,不动声色的观察着周围。
    他们村的车队旁边,有一些零散的走着的难民。
    精神状态都不是很好。神情麻木的很。两眼无神,只有脚在机械的走着。
    天灾人祸家园被毁,亲人生死分离。如今洪水退去还是不能回家。金人还不知道要打到哪里!
    赵远珍研究着,她们到了邢州,继续怎么走。这十天左右的路程。黄河不知道退了洪水以后,能不能渡过。怎么渡河。
    她们全村这么多人。靠船也不知道要运送多少趟。但是不渡河又不敢安。
    金人如今势如破竹,劲头正盛。肯定是要乘胜追击的。
    不能在河这边等。太危险。
    如今只能尽快的赶往邢州。
    今日中午依然是没有停车。大家边走边吃了一下饭。难民越来越多。停车休息煮饭太危险。
    她家的馒头中午吃完就没剩下多少了。
    晚上休息的时候,看看还得储存点干粮。
    突然有种守着宝山不能花的感觉。
    赵远珍下车,去前车给钱小慧送了3个馒头,还偷偷的给馒头里夹了点肉干。当然,李志娟的也是这样。
    钱小慧偷偷藏在袖子里。一会偷偷咬一口,一会偷偷咬一口。
    三人吃完饭,不久,睡觉二人组就醒了。
    赵远珍走进车厢给三个儿子拿吃的,里边多少有马车遮掩。气味传不出去。
    赵远珍给他们拿了20多个包子。小炕桌上有茶水。
    几人吃着包子,喝着茶水,不一会就把包子吃完了。又吃了点水果,就去替媳妇回来了。
    等儿媳妇回来,赵远珍拿了一盘牛肉干,让她们吃。这个味道小。
    俩人吃了两块就不吃了。擦干净手。准备做棉衣服了。
    家里七个人的棉衣还要做呢。
    先给张子衿做,随后张辛书,婆婆,他们几个的最后做。
    不过也差不了多久。李志娟的针线活比较好。
    钱小慧就负责裁剪布料。然后铺好棉花。
    这样李志娟只要缝制就可以了。
    别说,这样的工作效率确实很快。等到晚上天黑开始看不太清楚的时候,婆婆的棉衣已经做好了。
    明天她们四个的也能做好。
    这一到晚上,太阳落了山,就更加能感觉气温降低。这会都不到十度了。
    村长照例找了个背风的山包。大家停下开始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