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邢州府
作者:芝麻要开花   穿越逃荒,我咸鱼,子孙得努力最新章节     
    几人练剑回来。今天要晚了一些
    因为要教张青艳。
    张青艳记忆力和领悟能力不是很高。
    一晚上就记住了2招。不过张辛百他们都觉得很好了,毕竟小姑姑年纪大了。
    张青艳也对自己还算满意。她觉得自己可以一点一点的吃透。只要自己坚持努力就可以。
    赵远珍已经换了薄棉衣。夜晚的天气实在是冷。
    她从系统找了找手炉。
    手炉就相当于现在的暖宝宝,大梁朝已经已经有手炉了。材质一般是铜的,如小瓜大小,可以随手提着。炉内有专用的炭火,即使炭火烧的很旺,也不会烫手。
    可以把手炉放在袖中,可以暖手疏血,还可以在这个手炉的碳饼上,放上几块香饼。能使得衣袖都是香的。
    有诗云:“纵使市家寒到骨,阳春腕底已生姿。”
    赵远珍买了个画珐琅八卦纹圆手炉。淡蓝和白色相交的浪花纹底色,间或的锦鲤、龙、烈阳缀在浪花上。翠绿的盖沿上是黄铜扎了眼的原色。几根铜丝拧成麻花纹,焊接在手炉两侧,充当着手炉的提手。
    这个不贵,才20积分。
    她还给自己买了点手炉炭。把炭火点燃放进手炉。
    抱起来顿时觉得胸前手上热乎乎的了。
    她决定,以后这就是她的过冬神器。不能离手。
    但是这个铜的不适合数量太多的出现。
    她想了想,又搜了一下汤婆子。
    汤婆子,又叫汤捂子。也是一种暖手宝。材料也是分好多种,有铜锡陶等材料。扁圆形最为常见。顶部有一个螺旋瓶盖,拧开后可以灌入热水。盖子内还有个小塞子,这样能防止渗漏和保暖。
    罐好热水以后,再套上一个布袋。保温又防烫。白天可以暖手,晚上可以暖床。
    因为可以抱着睡觉,也有单身狗叫它锡夫人。
    赵远珍挑着颜色买了10个。陶瓷材质的便宜,5积分一个,10个才50积分。
    红、绿、青、蓝、紫、黑、白、混色1、混色2、混色3。
    随后递给钱小慧,让他们自己拿去挑。
    大家都挑好了。张青艳马上去烧水。一会儿装进汤婆子里。
    赵远珍把剩下的那个红色和混色2、3留下,混色的这俩一会儿烧了水给老宅送去,还能给张三道和孙张氏凑个情侣款。
    红色的那个自己放脚下用。天气冷,她的脚就比较冷。以前都是把自己缩成一团。
    不一会,水烧好,张青艳把每个都装满了。
    有点烫手,因为还没做布袋。就都先找个衣服抱着。
    明天得缝布袋。
    赵远珍把装满水的那两个混色汤婆子,交给了张青艳,让她给老宅送去。
    这会已经差不多10点了,老宅怕是睡了。还是张青艳去吧。
    张青艳接过汤婆子就过去了。
    “娘,娘你睡了吗?我是青艳”张青艳轻声的喊着她娘。
    “青艳啊,我还没睡着,怎么了!”孙张氏他们的车都是东西,又没有车棚。所以大家都是睡在地上的。
    尽管铺了油布又铺了褥子,还是感觉又凉又冷。所以她就没睡着。
    “大嫂上午带回来的汤婆子,叫我给你和爹送过来。我已经装好热水了,这会还有点烫。你找个衣服裹上抱着。这样暖和点吧!”张青艳说着把两个汤婆子递过去。
    老太太接过汤婆子,摸了一下,发现还真是热。
    翻了两件衣服出来。包好汤婆子。
    站起来,向着老爷子睡的那块走过去。
    “当家的,睡着了吗?老二家的给送的汤婆子,你拿好抱着睡吧!”
    “没有呢,这老二家的想的就是全面。有这个东西,可是暖和了啊!”张三道也是冷的没睡着。
    “嗯,你快抱着睡吧,我回去了”。
    说完就回去了,其实就几步远。
    “娘,那你快睡吧,我也回去了。明天我找二嫂找点碎布,做两个布袋给你送过来。你就不要自己做了。”
    张青艳怕她娘在粮食车上,不好做。马车自是比他们那个车稳一点的,还没有那么冷。
    “好的,知道了,跟你二嫂说娘谢谢她的心意,这汤婆子很暖和。我和你爹会天天自己抱着的。”孙张氏嘱咐着姑娘。
    “好的,娘,那我回去了!”说着就要走了。
    “嗯,回去吧!”孙张氏摆摆手。
    “青艳啊,没事多回来待会,陪娘说说话啊,这娘都怪想你的。”吴二萍也冷的没睡着。
    憋了半天,她还是觉得得说句话。
    虽然自己是不喜欢小姑子天天回来,怕她打秋风的。但是哪家出嫁的姑娘不都是这样吗。自己也不是针对她。
    这现在她又跟了二弟妹家。身份也不是原来的身份了,自己也不能给她脸色看了。
    再说了,这婆婆最近天天不给自己好脸色。自己也得好好表现一下。
    张青艳听见她大嫂的声音。身子僵了一下,随后放松,低低的应了一声。就回去了。
    回去大家已经铺好铺盖了。
    赵远珍怕晚上风大。让他们几个用油布就着马车围了一圈出来。这样四周有格挡,不至于太冷。
    地上铺了两层油布,又铺了褥子,赵远珍怕他们冷,又多铺了一个被子。每人又分了两个被子盖着。
    反正有围着的油布挡着,大家也看不到她家多少被子。
    大家洗漱好,钻进小围栏的被窝里。都是和衣睡的。
    盖了一个被子,上边又压了一个,顿时觉得不那么冷了。
    围栏中间用布隔开了,那三兄弟睡一边,钱小慧她们三个睡一边。小子衿跟着赵远珍在马车里睡。
    赵远珍给小子衿掖好被子,把自己的汤婆子放脚下,手炉抱着,也睡了。
    明天到邢州府,要把另一个马车换成车棚的,不然她们三个睡觉太遭罪,女人尤其不能冷着,对身体不好。
    她这一觉睡的还算好,在马车上,盖的多,又有汤婆子,手炉。
    不至于太冷。
    但是底下睡的几人,凌晨降温的时候,都感觉有点冷了,汤婆子也冷了。
    张青艳起来,去把火点燃,又开始烧热水。
    烧好了给两个侄媳妇的汤婆子都换上水,又叫了张辛百把他们三个的拿过来,一起重新灌了热水回去。
    随后小声的叫了赵远珍,发现没回应。就又躺回去了。
    估计二嫂那应该不那么冷。
    早晨大家起来的都格外的早,冻醒的,其他家被子没有赵远珍家的多,也没有汤婆子。
    可想而知有多冷。
    早晨起来天气还阴沉沉的。看着就是要下雪的样子。
    钱小慧起来把炖着的野鸡拿出来,加火重新炖热。
    又起锅把兔子给做成了仔姜兔。这个吃了人会热乎很多。
    熬了点粥,热了些馒头开始吃饭了。
    张青艳已经又烧了水,把大家的汤婆子重新换了热水。
    村长看着天气阴沉沉的怕下大雪,招呼着众人赶紧上路。早点到邢州府就安全点。别在被大雪封了路。
    一路上的流民可能都是这样想的,大家都纷纷快走着。
    赵远珍开始给小子衿启蒙。
    “今天学习论语第五篇,公治长篇。这篇主要讲的是学以致用。前四篇分别讲了学,政,礼,仁。而这篇,就侧重讲学问的应用
    。。。。。。”
    赵远珍给他们讲完,就让他们按照惯例,自己温习。
    钱小慧翻找着碎布,准备做汤婆子的布兜。
    赵远珍告诉他制作布袋的时候加一层棉花,这样既能保暖,延长汤婆子的热效,又能隔热。
    钱小慧表示知道了。
    还没等张青艳开口,赵远珍就嘱咐他们把老宅的一并做了。
    孙张氏在外面坐着,也没个车厢,这种天气做针线活,真是有点遭罪的。
    张青艳点点头,二嫂果然是孝顺又细心的。
    赵远珍继续学着中医,还有一点就学完了。
    快要12点的时候,到了邢州府。
    可能天气阴沉又冷冽的原因,排队进城的人特别多。
    他们村也开始排队。
    赵远珍拿出6碗馄饨,又拿出一盆包子,招呼车里几人先吃饭。
    这排队一时半会的轮不到他们。
    赵远珍她们吃好了,就又拿出2碗馄饨和一些包子。
    出去把二人组替换进来。
    果然排了一个多小时,他们才陆续进了城。
    村长先找了牙行。要求租一个大一点,房子多一些的院子。
    这最好是大家都能住进屋子里吗,哪怕挤一点也比在外面冻着好。
    因为进城的人实在多,又要下雪了,牙行坐地起价,要了5两银子。
    村长去了别家问问,有个要4两的,最后租了。
    李志娟是个机灵的,走在队伍前头去了,准备到了地方就抢一个小房子,她们自己家单独住。
    之前的两次,也都是她抢到的小房子。
    这次也不例外。抢了一个跟上次那个格局大小差不多的房间。带着火炕。
    赵远珍毫不吝啬的一顿输出,给李志娟夸的都不好意思了。
    鸡汤是喝了一碗又一碗。
    因为中午吃了饭。赵远珍他们就不准备煮饭了。
    几人收拾着屋子卫生。把粮食车的东西都先抬进屋里。
    赵远珍吩咐张辛百和张辛年去换一辆马车,带车棚的那种,和他们现在用的这个差不多的。
    二人组拿了钱,又去村长那里说了一下,问问谁家还想换,可以一起去。
    换的人不多,就五家,村长家一个,还有老宅也要换。主要是张三道怕下雪以后,冻坏孙张氏和小重孙子孙女。
    大家一起组队去换马车了。
    张辛书看着剩下的那辆马车。小子衿一起陪着小叔叔,顺便练字。
    因为大家都知道今天要进城,所以昨天柴都捡的很足。赵远珍家也是。
    张青艳抱着柴,准备先把炕烧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