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建房分地
作者:芝麻要开花   穿越逃荒,我咸鱼,子孙得努力最新章节     
    那个吴大人随后领着大家去划分建房都用地。
    按照规格,建房用地是按照人口划分的。
    每人能分1分地,也就是66.7平。
    也算是不少了。家里人口多的分的也就越多。
    当然不够的也可以买。
    建房的地是按照1两银子一亩售卖的,倒是不贵。
    吴大人说这是因为他们逃难过来的,不然按照京郊其他村子的地价,最少得3两银子。
    赵远珍在心里计算着,自家人口能分多少地,自家七个人,才能分466.9平。但是建造房屋是够了,但是赵远珍想要建造一个大院子,还想要个大的菜园子。这些地肯定不够。
    还得买一些。买上15亩吧。这样一次性到位了。
    村里人也都是想要个菜园子,这按照人口分的地,肯定是不够的,现在又打折便宜。也都买了一些。但是没有赵远珍这么豪横。都是买了一亩两亩的。
    然后大家开始规划村子布局,划分各家的宅基地。
    规划村子的时候,赵远珍给村长提了一些意见。主道路和副道路都宽一些。主路最少并架4辆马车,副路最少并架2辆马车。
    而且可以按照井字块建设村庄。把祠堂和学堂以及广场都建在村庄中间。水井也可以多打几个,在村头村尾和村中间都打上一口。
    大家都觉得有道理,崔造司也很惊奇,这个妇人的规划还挺有眼光。
    然后按照四列,两列中间是主路。一列13的井字图开始抓阄。中间靠南的那一列留出两户的空白,用于公共设施的建设。
    随后大家开始抓阄。赵远珍抓的是比较靠中间的位置,她想换个靠边的位置,她家土地规划多,她也喜欢安静一些。
    问问谁想换?
    吴二萍正在埋怨张青山手气不好,抓了个东边的位置。就看见赵远珍那个笨蛋要换。
    赶紧跑过去抢了纸条。
    “我换,我和你换,我在第一排东边的位置,这个给你。”
    说着把自己的纸条扔给了赵远珍。
    赵远珍拿起纸条,发现确实是第一排东边的位置,可以。她很满意。
    吴二萍更满意。
    随后开始按照抓阄的顺序分地。
    为了保持村子的整体布局好看,大家都长度都是一样的,大小在宽度上找。
    这样等到赵远珍家的时候,就发现赵远珍家,在边上还是挺好的,不然那么大一片地,她家一家都能占一条街了。
    划分了土地以后,崔造司开始帮助赵远珍规划房屋建造。
    其他村里人,知道这个是京城建造司的,那可是给皇帝建房的,都留下来跟着看看学习学习。
    赵远珍把自己的想法跟崔造司说出来。
    她家的宅基地是66.7x8+15x666.7=平。大概就是一个长50米,宽212米的样子。
    村长还给张青艳也分了地,所以她家是8个人。
    她想要建一个类似四合院的样子,前边有院子,娱乐休闲的,中间是房子。后边的大院子一部分种菜,一部分养殖鸡鸭牛羊马的。然后旱厕也要放在房子后面。
    中间靠前院子的位置建造上一排房子,一共建造五栋,每栋间隔12米,主房五间,其他的四栋都是4间。
    每栋房子之间用篱笆扎个小墙围起来。就好像一个单独的小院子。
    这样既不用分家,每个儿子又有了自己的私密空间。
    房子的整体稍微偏东一些,她打算在西边栽种一大片果树。
    左边就建造一大排厢房,用来做厨房餐厅库房,或者住亲戚朋友或者下人。
    住人的房子都设计一个土炕,冬天冷,还是土炕睡着舒服。
    火龙也得建造,火龙有点像现代的暖气,但是没有现代这么先进。
    剩下的细节方面,可以施工的时候再具体细说。
    崔造司按照她说的起了个草图。然后又在这个基础上完善了一下。加了排水,景观,前面院子的娱乐设施等等。
    赵远珍看完很满意。
    就按照这个建设就好。
    大家觉得,赵远珍这个在大院子里,再建造小院子的想法很好。
    现在手里都有点钱,自家的儿子孙子又多,还有很多没有成亲的小年轻,总住在一起也不方便。这样房子分开,再扎个篱笆墙,和家里长辈又在一起,又有隐私,很不错。
    尤其是年轻人,都很喜欢。
    决定也按照这个建造。
    随后就是计算需要用的材料。
    都是先计算房屋的,外面围墙的先不计算。
    崔造司给出了计算结果,赵远珍也不太懂这个,就按照他说的采买就行。
    随后又问去哪里买?
    崔造司说可以领他们去,能便宜点。大家都感谢了一番。
    他们刚来京城,人生地不熟的,有个人推荐还是很好的。
    于是大家都开始计算自己家造房子需要多少材料。准备一会跟着一起去采买。
    村里先耕出来的1200亩地。村长决定按照人口,每人分2亩地,剩下的归村里子,谁想要可以来买。一亩地3两银子。
    这样的良田3两银子真的不贵。
    大家都表示同意。之前在燕山的时候,他们村也是这样的,那时候一人才一亩地。
    最后各家又出了个人,跟着崔造司和登记好的吴大人,一起回去采买材料。
    吴大人让村长明天把各家各户的户籍拿好,去顺天府尹登记,重新落户改户籍。只有改了户籍,才算是京城人士。
    赵远珍趁机跟吴大人,说了张青艳户籍丢了的事情,吴大人表示可以补办,明天让村长开个证明补办上就行。
    赵远珍给吴大人也塞了20两银子。
    如今京城的户口,可不是那么好办的。
    他们跟着崔造司去采买建筑材料。
    崔造司说,明天他会带着100个工匠过来建造房屋,可能得辛苦她们准备一下饭食。
    赵远珍表示这是应该的。
    她带上了钱小慧和张辛百一起去采买。
    大家跟着吴大人进城,没有受到阻拦。进了城,吴大人就走了。
    此时快要5点了,大家怕关门,先去了砖瓦的店铺订购砖瓦。
    因为是崔造司领着他们去的,大家受到了店家的热情招待。
    不仅给便宜了,还说一会就可以开始给送,因为他们得量很大,一次送不完,估计还得送一天。
    大家按照抓阄的顺序建房,材料也按照这个顺序送,但是因为赵远珍家是建造司来人,所以先给赵远珍家送。
    赵远珍表示可以,这样明天来了人就可以开干了。这天气冷,早一天建造完了早住进去。
    因为赵远珍家建造的是全砖的房子,建造的数量又多,地面也要铺砖。外面还要用一些好看的花砖。再加上瓦片赵远珍要的琉璃瓦。
    杂七杂八的算下来。材料钱就花了差不多100两银子。
    其他家基本上就是前面一面用砖,房顶用瓦,而且有的还用的土砖,不是青砖。就便宜了很多,几两银子就下来了。
    他们也是准备,按照赵远珍的那个格局建造。
    但是主房建造3间,其他一个儿子建造3小间。
    儿子们也很开心,这样已经很不错了。能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可以和媳妇不用顾忌了。
    买完建造材料,崔造司就走了。说明天一早上门。
    赵远珍嘱咐着他带人过来吃早点。
    崔造司笑眯眯的答应了,这赵副将军的妹妹就是懂事。
    随后大家都去买米买粮买菜等等。
    赵远珍想着家里人吃饭,买了两袋面。两袋米。这是为了给大家看的。
    随后又去买肉,这会肉铺也没剩多少肉了,赵远珍连着骨头和肉,猪下水全包了。
    又去买了些这个季节有的菜,萝卜,白菜,南瓜等。
    鸡买了两只,鸡蛋买了一筐。豆腐、豆芽等等,有的菜都买了点。
    随后就回去了。
    今晚大家还是要露天睡觉。
    但是都在自己家划分的宅基地上睡觉。
    赵远珍他们到家的时候天都黑了。
    村长已经把银票兑换成碎银子了。赶紧给每家把银子都分了。
    525两银子,52户,每家分10两银子,剩下的五两村里收起来。
    现在正是用钱的时候,自己万不能掐着不放。
    大家开开心心的领着银子,回自己家宅基地了,这下好了,盖房子的钱有了。刚买材料的时候还心疼的小钱钱,又回来了。
    砖行来了一次的砖瓦派送。后续太黑了,等着明天再送。
    李志娟和张青艳在家已经做好饭了。
    几人也是饿了,吃完饭开始收拾东西。
    把两个马车并排放在一起。
    随后在马车周围用油布围起来,这个暂时就充当他们的房间了。
    因为明早要给工匠做早饭。100人多饭可是不好做。
    赵远珍想了想,决定吃面条。
    自己从商场买点现代制作好的荞面面条,直接煮就行。
    虽然说是荞面的,但是也放了不少白面,要不是吃纯白面的太扎眼,她都想买白面的。
    荞面和白面的掺和起来,就像是杂粮面条。这个不打眼。
    随后把肉和骨头都递给钱小慧,让她明早煮面条,再炒一大锅肉臊子。直接吃肉臊子面。
    用白菜和豆芽再做两大盆凉菜。
    这早餐就可以了。
    钱小慧她们几个表示没问题。
    今天晚上就把猪下水和大骨头都清洗出来了。
    这个猪下水可以卤一大锅。调料都有。明天中午可以吃。
    这个大骨头可以炖一大锅白菜。味道也不错。
    心里安排着食材,掂量着饭菜。
    赵远珍没再管了。反正儿媳妇们都会做,不需要自己操心。给儿媳妇食谱真是太正确的选择了。
    大家收拾好就去练剑了。
    虽然有点累,但是不能耽误练剑。
    练完就赶紧洗洗睡觉了。
    第二天赵远珍起来的时候,钱小慧已经把肉臊子炒好了,凉菜也拌好了。两个大铁锅都烧开了水。
    就等着人到了,直接下面条。
    赵远珍突然想起来,餐具!
    她没买餐具。
    随后赶紧在商场买了100个大白碗,就是那种最普通的白碗,很大一个,一积分20个。又买了100多双竹筷子。
    钱小慧接过来去洗干净。
    赵远珍把买来的面条放在大盆里,随时待命。
    不一会,工匠们就来了。
    送材料的马车也跟着来了好些。
    一瞬间她家的宅基地热热闹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