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选铺子
作者:芝麻要开花   穿越逃荒,我咸鱼,子孙得努力最新章节     
    赵远珍把红袖、添香的21本书全部找出来。
    打印出来装订成册。
    拿给张辛书过一遍。
    有什么不妥的遣词造句,或者避讳的字,不能直言的反帝反封建的情节等等。
    打好以后抱着书去找了张辛书。
    “辛书,这些书是我选的第一批书,适合学子或者其他男子看的,这一类的就叫红袖,适合夫人小姐等看的就叫添香。
    这两种类型,我打印了各自10本,还有一本两类都应该会喜欢的。
    拿给你看看,你看看有什么不妥的,直接摘抄出来,标价好页数,以及修改或者删减意见。回头交给我。
    尽快完成,最好是5天之内,可以先红袖5本,添香5本。这样不耽误开业。”
    “好的,娘亲,我知道了,你放心吧。我会尽快查看的。”
    “嗯。好那就交给你了。”
    “嗯。”
    随后回去了。
    明天要去选铺子,今天早点睡了。
    早晨起来,就是腊月初八了。
    早点吃的粥。
    做粥的材料都是提前浸泡好,又熬煮了一个时辰。整个粥软糯甜香,赵远珍吃了不少。
    突然就有了年味,要过年了啊!
    吃完以后,赵远珍又装了一小盆,提着食盒,溜达着给老宅送去了。
    还嘱咐了钱小慧也给钱父钱母送一份去。
    “娘,娘你在家吗?”
    “哎,来了!来了。快进屋,老二家的。”
    孙张氏赶紧打开门,把赵远珍迎进屋子里。
    “坐这边,这有火盘,快来烤烤火。”
    “好的,娘,我给你送点腊八粥,您尝尝,味道不错的。”
    “好好好。我一会就尝尝。”
    随后就接过食盒,掉进了自家的盆里,还把赵远珍的盆洗干净,才给放进了食盒。
    “我大嫂不在家啊?”
    “她出去了,一大早就去你二爷爷家,送粥去了。”
    腊八的习俗就是,小辈要给长辈的送粥。吴二萍也是给村长送粥去了。
    赵远珍在老宅火盆旁边烤了会火,跟孙张氏说了一会话,便回去了。
    她还要去城里看铺子呢。
    张辛书和张辛百一起去的。
    赵远珍对京城还不是很熟悉,只得去牙行。
    “夫人好,夫人需要什么?”
    “我想选一间铺子。不用很大,60多平就可以。想要开一间话本子铺子,对京城不熟,你给推荐一下地方。”
    “夫人,你来我们牙行算是来对了,这京城每条街,我们牙行都是有房源的,根据您这个情况,我给你看一下我们绘制的舆图。”
    赵远珍挑挑眉,这家牙行可以啊。还有自己绘制的舆图。
    随后牙人拿过来舆图。
    舆图跟大梁朝的官图对比起来,比较简易一些,但是主要的信息都绘制了,画的是京城各个街坊市和城区分部。
    “夫人,你看,这个就是京城的舆图。
    京城有南北并列的14条大街和东西平行的11条大街,这些街道将全城规划成了108个里坊,沿着中间的大街,从北往南数,分别是太极宫、皇宫、朱雀大街。
    主要包括太庙。太社等。京城北部中间是皇宫,西北部农田,东北是官员的府邸和各种豪宅,
    西南是旅游胜地,包括慈恩寺、杏园、芙蓉园、东南地区就是各种坊市。”
    大梁朝的坊市是不分开的,坊就是住人的地方,市就是贸易的地方。允许居民沿街开设店铺。
    “夫人想要开话本铺子的话,我们可以选择榆林巷和第二甜水街交接这一段。这附近有几个学院,人比较多,商业也繁华。你看怎么样?”
    赵远珍仔细看了一下,第二甜水巷附近的舆图。发现这个地方真的不错。和官员的府邸以及各种豪宅离得不远,与前边的平民坊市也不远。周围学院也多。
    随即点点头。表示可以去看一下。
    赵远珍几个坐着马车,跟着牙人就去第二甜水街了。
    这里果然繁华,大街上人也多。尽管很冷,但是街上仍然有络绎不绝的人群。
    牙人带她去看了第一个铺子。
    这个铺子比较靠近北边榆林巷,赵远珍走进去看了看。左右两边都是些酒楼。
    铺子有点大,是上下二楼的。大概有300多平方。后面带了一个200多平的院子,和后墙一排的房子。
    这个房子的大小不适合开话本铺,但是房子的格局、大小、地理位置等,赵远珍觉得都不错。
    想着要不先买下来,等想到合适的生意再使用也不错。
    毕竟这种繁华中心地段的铺子,可不是随时都有的。
    “这间铺子多少钱?”
    “这件铺子主人报价是两。应该还能有错价的空间。”
    牙人积极的说着。
    两,还行。不是特别贵。毕竟这相当于600多平的空间,又是坊市中心地段。
    “那就同主人家谈谈,看看能错价多少。”
    “好的,夫人,您稍等,我去说一下。”
    不一会,主人家就过来了。
    “这位夫人想同您讲一下这间铺子的价格。”
    赵远珍同来人点了头。不像是主家,倒像是主家的管家,也是,能有这么大铺子的,肯定也不是普通人。
    “夫人,您打算错价多少?”
    “两吧。”
    那人皱了皱眉,这个价格跟东家估算的差不多,但是他想提一点价格。
    “两吧”
    “最高了,再高就不买了。”
    赵远珍看他表情,知道自己这是达到了心理价位,但是他不甘心,想加价。很果断的拒绝了。
    最后俩人又拉锯了一下,还是以两成交了。
    那人拿了房契递给了赵远珍,赵远珍交了钱。
    这个是白契约,就是不写房主的名字,只写房契,需要去官府报备改成红契。红契写了房主的名字,哪怕丢了也没事。
    赵远珍决定一会就去衙门过红契。
    牙人的费用是卖方出的,所以赵远珍不用给服务费。
    知道她还是要继续看话本铺子,牙人美滋滋的带着她,继续看着。
    这一单他们牙行赚了50两银子。这简直是大单了。这哪是夫人,这分明是他的财神奶奶啊!
    又走了大概10分钟左右的路程。
    有一家小铺子,是一层的。大概有50多平左右,也带了个小院子,但是不是很大,有60多平,还有几间房子。
    赵远珍进去仔细看了看,格局大概是6米x9米的样子。
    临街9米宽的铺子有一个门和一个窗子,铺子里靠近后院的地方有一个后门。
    格局大小和位置都不错。
    赵远珍觉得就这间吧,主要是这条街空铺子现在很少,听牙人的信息,剩下的那两个都离着榆林巷很远了。
    “这件铺子多少钱?”
    “这间铺子主家说2400两,不错价。”
    赵远珍在心里换算着,单价比刚才买的铺子稍微贵了一些,但是市场行情就是这样,大一些的铺子在单价上,都会稍微便宜些。
    买吧,不买剩下的也没有太好的地理位置了,这地段,今天不买,估计明天就没了。
    随后叫了主人过来,意外的是,主家竟然是个妇人。
    看样子也就26左右。
    赵远珍虽然好奇,但是也没有打听,直接付钱拿了契约。
    把两张契约都交给了张辛百和辛年,嘱咐他俩去换了红契,把这间铺子要开的话本铺许可,到衙门注册一下。
    “娘,咱们这铺子叫什么名字啊?”
    “话本子,打发时间增加乐趣的。不如就叫趣味吧!趣味话本社。”
    “趣味话本社,嗯。这个名字简单明了,可以。那我和大哥去注册了,娘你呢?”
    “我在这看看,设计一下装修的。你们回来的时候,路过建材店,跟老板要一队装修的建筑工人,咱们把店铺尽快的装修出来。”
    “好的,娘,那你在这等着我们。我们尽量快点回来。”
    “嗯,好的,去吧。”
    两兄弟去过户注册,赵远珍看着铺子思考装修方案。
    初期,话本子比较少。
    准备三个一米宽,高1.8米顶屋顶的书架是管够了。一个书架6层,一米宽,最少能放几百本书的。
    要不是为了分类明确,其实在一个书架上也是放的开的。
    初期,书架做的大一些,后期不用再更改。
    可以把书籍都放在书架的中间,在搭配一些笔墨纸砚、摆件之类的。也不会显得太空荡。
    赵远珍设计的是三个书架连着,靠北墙放着,书架旁边设置一个柜台,柜台旁边是后门,方便进出后院茅房。
    前面的位置,设计几排桌椅板凳的读书区。
    店里捎带着卖点茶水,糕点类的小零食,供在店里看书的人。
    四周还要设计上火龙,靠近柜台的位置,再放置一个小炉子。进门东墙这边放一些博古架,摆放些摆件和花瓶花盆插画等。
    剩下的位置就全都是读书区。
    窗子得改一下,这个窗子太小了。为了保暖,整个窗子才60cmx80cm。室内光线有些不够明亮。
    她决定把窗子拆大一些,做成井字窗框的落地窗。
    没办法,这个时代的技术,还不能制造,整个落地窗这么大的玻璃,只能多增加一些窗框。
    整个窗子大概2.1米x2.1米。井字分下来就像一个九宫格,每格70cm。
    这就大大的增加了室内的光线,显得更加明亮。在大街上便能看见,室内的阅读区和书架等。
    阅读区的桌子就选用1米x60cm宽的,一张桌子配四个凳子。
    可以摆8张桌子,一排四个,两排。再配上32个凳子。
    可以了,足够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