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公子赵嘉
作者:风波静   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最新章节     
    而就在嬴政回国继续处理政务的时候,赵国公子嘉在世族大臣的陪同下,带着赵国其他的残余的几百人宗室,前往代地,在那里,他被赵国的余下的世家大族拥立下自立为代王。
    此时的赵嘉深信自己本来就是天命的赵王,当初若不是自己的父王赵悼襄王被那个娼后迷了心窍而改立了赵迁为太子,那么拥有天下第一流大军与赫赫李牧、庞煖那般统帅的赵国如何能够灭亡?
    也正因如此,拥戴赵嘉一路逃亡到代地,并立代国的赵国老世族们雄心勃勃。
    而赵国的这位公子嘉,说来也是个人生特别千回百转的人。史书上记载,赵国公子嘉是赵悼襄王的儿子。
    赵代王嘉,嬴姓,赵氏,名嘉,(约公元前239年-前221)名为赵嘉,是中国战国时期赵国最后阶段(代国时期)的君主,原为赵国太子,赵幽缪王之兄,后被父亲赵悼襄王废掉太子位,改立异母弟赵迁(幽缪王)为太子。
    现在的我们很难会去想象,一个原本要继承王位的太子,却被废位的人,是一个怎么样的心理历程。。。。。。
    然而有人肯定会疑惑,既然公子嘉是赵国原来的太子,那为什么要自称代王,而不是赵王?这给人会不会有一种名不副实的感觉?
    其实不是的。
    因为在春秋时期,当时确实有一个国家,就是代国。
    要知道,在春秋时期,就有大小国总共有109个国家。其中大国就有我们熟知的齐、晋、秦、陈、吴、楚、越、韩等等。而小国就多了,有曹、杨、蔡、任、曾、召等等。
    而到了战国的时候,大部分的国家都消失不见了,就是因为实力太弱,而被大国吞并了。所以也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代国就是其中之一。
    目前通过考古跟史料的记载,我们所能知道的第一个代国,是始于商代、周代的诸侯国。他的国家的地理位置范围,是在我们今天的山西大同与河北蔚县一带。
    我们都知道,汤封同姓,所以代子立国就称为代国。这个代国在很多文献只有几个字的记载,但是大致可以确认代国最早建国于商汤时期,是商朝有名的开国君主商汤分封给自己同姓贵族的封地。
    史载:“汤封同姓,代子立国”。而《两镇三关志》则记载:“代商汤所封”。
    可是代国建立的历史记载虽然不多,可是关于代国灭亡的历史不但有很多史料,而且还有着一段传说。
    据说在春秋的末期,也就是在公元前475年,赵国君主赵襄子使人宴请代王。有史书记载这一个过程:
    “使厨人操铜枓以食代王及从者,行斟,阴令宰人各以枓击杀代王及从官,遂兴兵平代地,代郡始。”
    这也就是说明,代国是被赵国的先祖赵襄子派人用暗杀手段杀死代王的,并且借机兴兵征伐并吞并了代国,成为赵氏部族的领地。
    而后在三家分晋之后,这里更是成为了赵国的代郡。自此再也没有了代国,只有赵国的代郡。
    而公子嘉在代地立代国,并不会显得突兀,也不会让人觉得称代王有什么不对。因为土地城池是赵国的,民众更是赵国老民,如果论事实,谁也不会将代国不认作赵国。
    他们无不以赵人尚武善战为豪,现在没有了赵迁那个昏聩荒淫的君主,赵国必定能再度中兴,或许还能更加的强盛。
    况且公子嘉等人逃往代地之前,赵国已经在赵王迁及郭开的手中已是民不聊生,更不要说被秦军攻破了邯郸城,而赵王迁更是直接被俘。此时的赵国老民的民心,因为李牧的被杀,赵王的被俘,就像是一盘散沙一样没有丝毫的反抗之心。此时的赵国在名义上早就是亡国了。
    而在此时赵嘉以代为国号,便是向赵国的子民宣示的他想给赵国带来新气象的,他想以此号召聚集一批有志之士共同对抗秦朝,意图复国。而等到收复失地之后,再改回赵国,向天下昭示赵嘉君臣中兴赵国的有为君主。这就是他们称代国的目的之一。
    同时,不称赵王最重要的一点原因,则还是因为他们想活着。
    秦灭六国已是百年既定方略,而在长平之战后,秦赵两国已势如水火。用代国这一名号,或多或少可减少秦国的敌意。转移秦国的矛盾焦点,让其认为赵国已经灭亡。这样就方便他们聚集军队,并且联合燕国等国家,共同对付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