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讲究一个男主外女主内
作者:悠小淘   我岳父是朱元璋最新章节     
    “姐夫,姐夫!”常升快步上前,大声招呼道。
    直到这个时候,心中有事的朱标这才反应过来。
    看到常二郎大步行来,朱标笑着招了招手。
    “升弟你来得正好,你姐还有雄英已然有日子没看到你。”
    “这会子正好一块过去,就在我那里吃顿饭。”
    “好嘞,小弟我可是求之不得,不过姐夫,你可是遇上了什么难事。”
    “方才老远就见你愁眉苦脸,长吁短叹的。”
    “这事啊,跟西北边陲征讨西番有莫大的关系。”
    朱标这一句话,顿时就让常升紧张了起来。
    “怎么,难道西征战事不顺?我可是记得之前都是捷报连连。”
    “我哥曾经来信,说用不了太久,就应该可以班师了。”
    “升弟你是不知道,如今西番抵挡不住我大明王师,已然向元蒙残部求援……”
    说话间二人已然来到了东宫这边。
    面对着这位越来越出息的好弟弟,常溪自然是大感欣慰。
    朱雄英更是对这位文武双全,能文能武还能医的舅父崇拜不已。
    一个劲地打听那名字古怪的陈芥菜卤是什么样的神药。
    他也要学习制作,以后可以拿来救治娘亲还有爹爹。
    结果挨了娘亲两记,赶紧连滚带爬地窜出门去野去了。
    “这个混小子,嘴里边就没句好听话。”
    常溪哭笑不得地摇了摇头,由着常升与朱标二人继续吃喝。
    她则是大步朝着屋外走去,也不知道是不是两巴掌不过瘾,准备再多来上几下。
    朱标眼巴巴地看着爱妻扬长而去,本想招呼两句。
    最终还是摸了摸鼻子放弃了这个打算,毕竟男主外,女主内。
    娘子收拾孩子,自己插嘴似乎也不太合适。
    好在娘子一向都很有分寸,相信雄英这位好大儿一定会在娘子的教育之下茁壮成长。
    看看身边的二舅子,不就是其中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吗?
    。。。
    二人继续喝酒吃肉,很快,话题又绕回到了之前那个山陕之地粮价飞涨。
    现如今令朝廷进退两难的大难题上。
    “倘若真的退兵,那么万一西番兵再次卷土重来,那也是极大的麻烦。”
    “何况他们现如今已然与元蒙残部联手,这一次若是不直接解决掉他们。”
    “日后再想要除掉,怕是会更加的艰难啊……”
    娘亲病重的危机终于解决,让原本忧心忡忡了一段时间的朱标觉得才刚松了一口气。
    结果没想到又遇上了这种令人头皮发麻,左右为难的军国大事。
    “方才还召来了几位重臣商议了半天,结果都没有得到一个稳妥解决此事的方略。”
    常升也不由得点了点头附和道。
    “这倒是,毕竟山陕之地物产不怎么丰饶,想要长时间的维持大量的军队作战,自然是十分困难。”
    “那陛下准备如此做,难道真的要先撤军以待来日再战?”
    朱标甚是蛋疼,端起了跟前的酒盏一口闷了下去砸了砸嘴。
    “我爹肯定不愿意撤军,只是,倘若现如今想要筹措粮草,所耗比起之前,至少要多花上数十万两。”
    “不少的臣工觉得如此一来,倘若朝廷再有大事发生的话……”
    这话也把常升给搞沉默了,他自然也觉得老朱不撤军。
    一口气直接推平西番,顺便再插那元蒙残部一刀子。
    可是朝廷所要兼顾的还有整个天下,万一出现了什么大灾大役。
    朝廷就必须要调拨大量的钱粮救灾,所以这当真是件让人蛋疼的两难之事。
    此刻,桌案上的菜已然吃得差不多,自有宦官又送上来了新的菜肴。
    常升伸出了筷子,夹起了一筷子塞进了口中。
    兴许是方才酒有些多了,此刻感觉这菜的滋味似乎有些淡,缺盐味。
    “盐……盐?!”
    一旁,同样也伸筷子挟了一筷刚放进了口中的朱标,听到了二舅子的嘟囔声。
    不禁有些懵逼地转过了头来,朝着常升望去。
    “贤弟你在嘟囔什么呢?”
    “盐!”常升脸上露出了一丝诡异的笑容。
    朱标一脸懵逼地把筷子伸进了口中又抿了抿。
    “不咸啊,你是觉得太淡了?”
    “是有点淡,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盐。”
    “姐夫,我觉得,山陕之地大军缺粮的危机或许能有办法可以解决。”
    “你说的解决之法,难不成与盐有关系?”
    看到常二郎居然真的用力点着脑袋。
    朱标看着跟前的常二郎,再看一眼那盘菜,脑子此刻仍旧是乱的。
    他实在不明白,盐跟正在山陕一带作战的朝廷大军缺粮有什么关系。
    难不成这小子以为,把饭菜整盐一点,让将士们少吃一点,就能够达到节省粮草的目的?
    。。。
    “姐夫难道您忘了,山陕周边之地历朝历代,皆是盐产丰地。”
    常升看到了姐夫哥朱标颔首,脸上的笑容越发地显得自信与从容。
    “姐夫想必也很清楚,我大明不少地域都缺盐。
    朝廷每年都需要将大量的食盐,贩运往那些缺盐之地。”
    “此事愚兄焉能不知,我朝盐务官制承袭元制。
    在两淮、两浙、长芦、河东、山东、福建等地都有转运盐使司……”
    “只不过现如今山陕边地尚未靖宁,所以尚未在北方设立转运盐使司。”
    “不过,若是能够让那边的盐田也能够利用起来。
    朝廷也不必每年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从东边运往内陆。”
    毕竟从山陕之地往东,往南运送食盐,不但距离更近,也更便捷。
    而且西北之地的盐田,由于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地质构造。
    盐业资源丰富,开发历史悠久,有的盐池甚至在在西汉就已经开发利用,历经千余年而兴盛不衰。
    并且那里所盛产的大部份都是优质食盐。
    “而山陕之地,历时一千多年的耕耘,如今土地贫瘠,物产不丰。”
    “大军粮草补给困难,导致粮价飞涨,这很正常。”
    “可是,我大明这西北边陲,虽然粮食产量不丰。但又是盐、羊、牛马极为重要的产地。
    朱标两眼直勾勾地盯着常二郎,此刻,朱标已然是两眼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