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李氏之女
作者:三根头发的小猪   风入邺最新章节     
    咸阳王府的银安殿内烛火通明,悬挂着黑色的幔帐,二十多个男男女女身穿白袍,腰系丝麻,跪坐在咸阳王灵位之前,哭声和着阵阵诵经之声,令人闻之动容。
    随着莫小丰步入银安殿,司仪高声唱道:钦命司州刺史,京几大都督,太原公贺嵩前来吊唁。"
    守灵的男男女女立刻止住悲声,葡伏于地。
    有人递过垫子,莫小丰整容跪倒在上,十分郑重地拜了三拜。
    司仪又唱:"诸人答礼!”
    守灵的男女冲他也拜了三拜。
    趁此机会,莫小丰的目光迅速从这些人脸上扫过,惊讶地发现其中竟有半数是年轻而貌美的女子,心中暗想:这些女子不知是咸阳王的姬妾还是女儿?
    吊唁礼毕,莫小丰想起皇后曾提及法上大统率高僧大德为咸阳王诵经超度的事来,便向源春提出要见一见大统。
    "大统年事已高,且佛门事务丛脞,在大王过了头七之后便回七帝寺去了,如今是会安和尚代大统在府内主持超度。"源春手指大殿西侧端坐诵经的一排僧人,向他解释道。
    “能否请会安大师到静室见个面?”
    源春不好拒绝,只得命随从将莫小丰引入殿旁一间静室,他则亲自去请会安。
    未过多时,会安来到静室,莫小丰与他寒喧了几句,待源春离开,方客气地问道:"某此次赴洛阳办差途中,曾和几位江湖朋友邂逅,听他们说,嵩山少林寺有一位慧安大师,武技超绝,不知大师识得此人否?"
    会安双掌合什道:"慧安即会安,正是贫僧。"
    "哦?那么请问,大师何以会来到邺都七帝寺?又为何要易名呢?"莫小丰见会安坦承不讳,好奇地问道。
    "呵呵,是这样的。三年前大统接受天子敕命,出任领管天下佛门事务的沙门统,从各大寺院遴选执事僧员,贫僧受慧真师兄指派,来大统身边做事。至于易名之事嘛,贫僧的僧籍既已不在少林,自然不宜再以‘慧’字为僧名,因此改做会安。”会安微笑着答道。
    "那么,请问大师,门下可曾收过一位名叫紫苏的女弟子?"莫小丰盯着会安,径直问道。
    会安一怔,旋即反问:"怎么,太原公认得紫苏?"
    莫小丰并不隐瞒,便把赴洛途中赖紫苏出手相助脱困一事告知了会安,尔后说道:"如今,与紫苏同行的那位冒名封氏小姐的女子受人暗算,生死不明,紫苏为寻她不辞而别。能否恳请大师告知紫苏所在的主家,以使某及时派人前往通传消息。”
    会安听了,面色一沉,口诵佛号道:"阿弥陀佛,罪孽啊罪孽!"
    沉吟片刻,方开口说道:"不瞒太原公,紫苏是贫僧门下的唯一一名女徒儿。三年前贫僧来邺都不久,赵郡李鱼川的希宗先生就送了一女娃来寺中,执意要贫僧收她为徒,贫僧因仰慕赵郡李氏联众御寇之高义,遂答应收紫苏作了徒弟,先后用了两年时间传授她少林独门的吐纳功夫及诸种武技。半年前,李氏以家中有事,派人来将紫苏接了回去。因她习业未满三年,贫僧当时与她约定,待李家事了,还当回邺都继续学技,谁知竟出了这样的事?"
    莫小丰大惊失色,颤声问道:“紫苏是李家的人?!”
    会安似乎不知贺嵩与李氏定亲一事,有些诧异地望着他,说道:"是呀,贫僧原与李公并不熟识,之所以肯收紫苏为徒,多半是出于敬重李氏率乡里奋起抵抗北狄侵掠的义举。"
    莫小丰只觉一颗心"呯呯”直跳,猜想到如果紫苏本是赵郡李家的人,那么冒名封羽衣的很有可能便是他未过门的妻子李祖媛,心中更增添了一份担忧。
    会安见他如此忧形于色,虽觉蹊跷,却也表示他会写信给少林住持慧真大师,尽力帮助寻找紫苏等二人的。
    莫小丰向会安表示了感谢,告辞离开咸阳王府的一路上,脑中情不自禁地浮现出封羽衣的音容笑貌,心里对在龙门驿时轻易地放她离开充满了悔意。
    咸阳王府距贺崇的大将军府并不算远。莫小丰强打精神,正要去见大哥,却在半路上遇到了杨遵。
    短短半个月不见,打眼看去,杨遵人差不多消瘦了一圈儿,本来合身的官袍晃晃荡荡地,使他看起来倒有几分仙风道骨。
    二人见礼已毕,杨遵便要接他回司州衙署,莫小丰望着咫尺之遥的大将军府,对他说道:"我还是先去见大哥一面,尔后咱们再回衙署吧。"
    杨遵却冲他眨眨眼睛,说道:"大将军命下官带话给您,请您回衙先休息几天,不必急于见他。"
    因见莫小丰一脸茫然不知所以的模样,杨遵凑近了他,又道:"您从洛阳押解回的逆犯沈七襄,大将军已传命交付御史台崔昂勘问了。余下诸事,待回衙后容下官再向您详细禀报。"
    莫小丰听了他这话,知是大哥贺崇的意思,当街不便再问,遂点点头,随杨遵返回自己的衙署去了。
    二人回到司州牧廨,杨遵向他禀报了近半个月来邺都发生的几件大事,包括定国寺受到围攻,僧贤大师在杨遵掩护下被迫离寺远游;贺崇接连将以司马道宗为首的多位勋贵锁拿下狱,导致这些勋贵的部曲聚众闹事,给京几地方造成了动荡;赴洛阳劳军前,莫小丰派去定州查探线索的军士单四空手而返,加之咸阳王暴薨,致使西朝诏书案断了线索,陷入僵局等等。
    莫小丰尽力收摄心神,听罢杨遵的禀报,只觉一阵头大,正不知如何是好,就听杨遵接着说道:“您一回京,不出两三日必然有人登门游说,大将军要下官转告您,对于这些人提出的请求不需拒绝,只暗示其出丁抵罪即可。”
    “何谓出丁抵罪?”莫小丰不明所以地问道。
    "您不是向大将军建言,要增兵彭城以备南朝吗?"杨遵望着他,说道,"可眼下除留守京几的数万兵马之外,关东已无兵可调。大将军有意逼勋贵献出其隐匿的部曲,奴仆,组建新军移驻淮汜。这也是大将军对您的体恤之情啊!"
    莫小丰心里仍牵挂着李祖媛的安危,无暇细品杨遵话中的深意,含混点头答应一声,推说身体不适,请杨遵改日再来会商其余诸事。杨遵手头事多,也未留意他有何反常,便告辞离去了。
    杨遵才一离开,莫小丰就要唤不商前来,恰巧这时小枣端着碗参汤进来,莫小丰一时没忍住,便将紫苏原是李希宗家的婢女一事说给了她,并征询她的意见道:"我要不要派人再去少林,寻找她俩的下落呢?”
    小枣脑子转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大瞪着一双眼睛看着莫小丰,难以置信地问道:“公子,你是说那个封羽衣竟是未过门的夫人假扮的?!乖乖,这千里迢迢地,她到洛阳去做什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