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圣命
作者:三根头发的小猪   风入邺最新章节     
    杨遵煞有其事地拱手答道:“回禀陛下,因两名刺客当场即被大将军的护卫斩杀,臣只能从排查刺客的乡贯,身份着手追索主使之人,一俟查出结果,臣将及时奏报。"
    不知是什么人做了陆冲刀下的冤死鬼!莫小丰回过神来,悻悻想道。
    "彭兴方才对朕说,为了确保捐丁助军一事顺利进行,大将军不欲穷究此案。朕虑及大将军幸而无虞,拟采纳这一谏言。但,如今丞相亲统大军征战在外,京几切不可再次发生类似事件,两位卿家务需恪守本职,不得有丝毫懈怠!"皇帝威严地告诫道。
    莫杨二人皆肃然口称"臣谨遵圣谕。”
    "贺嵩,你是怎么想起要把戚里改建为市坊的呀?”皇帝看着莫小丰问道。
    “回禀圣上,自从邺南城建成以来,原居住在戚里的各家勋贵大多已迁至南城。臣昨日前往戚里巡视,发现那里已是一座空坊,宅地闲置,殊为可惜。前番臣奉旨赴南道劳军之时,曾亲眼目睹洛阳铜驼街及南市的繁华景象,恰逢有商家向臣建言,欲将戚里改建为一座市坊,遂拟奏请圣上诏准,在北城兴建市坊,以彰显圣朝昌盛气象。"莫小丰有意隐去戚里宅院行情暴跌这一情形不提,拱手答道。
    “杨卿以为如何啊?"
    杨遵躬身说道:“邺都东南两座大市皆在外郭,如在内城兴建一座市坊,确可便民惠民,臣对此并无异议。”
    皇帝微微点头道:"兴建市坊,以利百娃本属牧守当尽之责,无须奏报,两位卿家斟酌施行即可。”
    莫杨二人拱手称“是”。
    "贺卿,朕听说咸阳王庶子被你自洛阳押解来了邺都,不知其牵涉何事啊?"
    莫小丰猝不及防地被皇帝问到了沈七襄,下意识地瞄了杨遵一眼,见他也是面现愕然,只得斟酌着答道:“陛下问的可是沈七襄?此人原是洛阳以贩卖柴炭为生的一位商户,坊间只是传言他系咸阳王庶子,并无确凿之证据证明他的这一身份。据司空长史唐双举,司空府除奸参军户行俭告称,沈七襄涉嫌杀害洛阳城安司从司杨待封,疑系西朝谍候。然而,臣曾于洛阳司空衙署参与勘问相关吏役,除一人指称系沈杀人外,并无旁证可用以印证沈的罪状。因此,臣遂将沈七襄押解回邺都,待有司详加勘问后再据实,依律发落。"
    "记得皇叔曾和朕说过,他与昔日的洛阳花魁诞有一子,后因随其母被逐出王府,多年不闻音讯,应当就是这个沈七襄了。如今皇叔尸骨未寒,朕不忍罪及其子,如若查无实据,能否放其一条生路?”皇帝幽幽说道。
    莫小丰心中陡起疑念:咸阳王生前怎么会和皇帝提起家中不太光彩的糗事?是谁向皇帝透露了沈七襄被押解来邺都的消息呢?
    杨遵见他兀自发愣,遂代他答道:“据臣所知,沈七襄现被羁押于御史台监舍,陛下的意思,是要放他回洛阳吗?”
    “御史台监舍?”皇帝脸上掠过一丝惊讶的表情,随即说道,“他受洛阳官府指控,事体且未查明,放回洛阳恐怕不妥。不如另寻个妥当的地方,安置了他也就是了。"
    皇帝既然发了话,莫杨二人自是表示遵命。接下来,皇帝又强调了一番维护京几安宁的重要性,方示意二人可以告退了。
    正当莫小丰拱手告退之时,李嫔忽然微笑着冲他问道:“巜诗三百》之外,太原公近来读过哪些诗赋啊?”
    “回禀娘娘,臣最近学业荒疏,不曾读过诗词歌赋。”莫小丰如实回答。
    “哦,前朝曹氏父子的歌赋,还有五柳先生的田园诗,我以为都是极好的。太原公研习经史之余,不妨找来读读。”李嫔似有深意地指点道。
    莫小丰未解其意,恭敬地说道:“多谢娘娘教诲,臣记下了。”
    待退出殿外,不等莫小丰开口,杨遵就问道:"陛下怎么会过问起了沈七襄的案子?”
    “前几天回京觐见时,我并没有提及沈七襄啊!或许是大将军戓御史台的人告诉陛下的吧?”莫小丰猜测道。
    “应当不会。这难道只是一种巧合吗?"杨遵摇着头,喃喃自语道。
    "什么巧合?"
    杨遵看了一眼莫小丰,示意他边走边说,尔后说道:“您想必已经知道司马令被人毒杀的消息了吧?沈七襄刚好被羁押在司马道宗对面的监舍之中。"
    "杨先生,你的意思是,沈七襄有可能看见是谁毒杀了司马道宗?”莫小丰瞪大了眼睛,问道。
    杨遵又摇了摇头,说道:“在对沈七襄进行讯问时,他断然否认了这一点。可是,经仵作勘验,司马道宗系被人于脖颈处刺入淬有剧毒的铁针而亡,而昨日除了看守监舍的两名军士之外,并无其他人接近过司马道宗,岂不怪哉?”
    “沈七襄之外,会不会有别的人能够看到羁押司马道宗的监舍内的动静?"
    "您有所不知,司马道宗和沈七襄都是受到格外关照的人,只有他二人的监舍在同一监区。"杨遵答道。
    "也就是说,随时可以看到司马道宗监舍内动静的除了看守监舍的军士之外,只有沈七襄一人了。”莫小丰说着,忽然心念一动,问杨遵道,"有没有可能是凶手扮做看守监舍的军士模样混入监舍,趁对面监舍内的沈七襄不备,悄悄用毒针毒杀了司马道宗?"
    可不等杨遵提出反驳,他便立即否定了这一假设:“不对,要是这样的话,司马道宗决无坐以待毙之理,一定会呼喊求救的,那么对面监舍的沈七襄不就听到了吗?”
    杨遵听见他这番自言自语,却是眼前一亮,似有所悟。
    莫小丰见杨遵默不作声地只顾朝前走,遂主动建议道:"有位跟随沈七襄多年的韩大娘子也来了邺都,要是您觉得有必要,她倒是可以出面去劝说沈七襄供出实情。”
    杨遵闻言,立马转头问道:“这位韩大娘子现在何处?她和沈七襄是什么关系?”
    “韩大娘子名叫韩贞,她原是咸阳王府内侍奉沈七襄生母的侍女,如今就住在。。。"莫小丰话说了一半,忽觉不妥,硬生生地打住了。
    “怎么了?"杨遵站住了,问道。
    这时,两人已走到了宫门附近。莫小丰冲杨遵示意,待二人穿过宫门,出了皇宫,才迟疑地问道:“杨先生知道我正在办的差使吗?"
    “您是说,韩贞现住在‘笑春风'?"杨遵反应甚是敏捷,冲口问道。
    "正是。我担心假如司马道宗是死于西朝谍候之手,那么,请韩贞出面去劝说沈七襄会不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啊?”
    杨遵思忖片刻,说道:“圣命不可违。三两日内沈七襄就将离开邺都,到时想从他身上获取有用的线索可就难了。太原公,咱们不妨试上一试,待韩贞与沈七襄见过面后即设法将她隔离,您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