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偿还当年的恩情
作者:白珏与蝶   穿成路人甲后我救了反派全家最新章节     
    镇国公府。
    一切尘埃落定,姜国公一家终于又能坐在一起吃饭。
    谈起这跌宕起伏的科考舞弊案,一家人唏嘘不已。
    “对了大哥,章兄真的没事了吗?”姜辞安问道。
    姜辞砚点点头。
    “虽然怀允提前看过题目,但他并不知道那就是科考的试题,后来陛下见他两份试题都答得十分出色,便不再追究他的过错,他现在依然还在会试学子的名录中。”
    “那就好。”
    只要章怀允顺顺利利,姜辞安心中对他曾经腿伤的愧疚就能少一点。
    “不管怎么说,砚儿总归是平安无事了。”姜夫人看向姜辞砚,满眼慈爱。
    “是啊,大哥这次真的太凶险了,不过大哥聪慧过人,总算是化险为夷了。”姜辞安宽慰道。
    【是啊是啊,我都要吓死了。】
    【希望之后二哥和三哥还有镇国公府,都能平安度过啊!】
    想到这,姜家人的心情也沉重起来。
    老大这一关过了,老二和老三的危险还是未知。
    镇国公府仍然要保持警惕,一刻都不能松懈。
    察觉到气氛有些凝重,姜辞锦笑嘻嘻道:“大哥现在没事了,和冯家的亲事是不是也能提上议程了?”
    说到这件事,姜家人的脸上浮起了喜色。
    科考舞弊案发生后的第二日早朝,冯太傅竟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大力支持镇国公府和姜辞砚,表明相信镇国公一家的为人,让人十分意外。
    要知道,那会儿朝臣们也只是听说姜辞砚涉嫌参与舞弊案,并不知晓案件的具体情况。
    冯夫人也托人来信,说相信姜家和姜辞砚的为人,定然不会做出这种事情,他们家也不会为了自保,就和姜家划清界限,让姜夫人放心。
    一时间,姜家十分感动,对冯家也越发敬重。
    待案件实情公开后,冯以筠偷偷来见过姜辞砚一面。
    两人面面相对,无需多言,冯以筠红肿的双眼就说明了她对他的担忧和牵挂。
    姜辞砚眼中满是愧疚和心疼。
    心中的情绪再浓烈,他也只伸手,轻轻攥了攥冯以筠的左手。
    冯以筠如此在意他,贸然来见他已是不易,他不能在婚前做出有损她名声的事情。
    不过事情已过,很快他们就会名正言顺的在一起了。
    “是该要好好准备准备了。”姜夫人脸上是盖不住的笑意,
    “娘亲打算再为冯家姑娘多添五抬彩礼,砚儿意下如何?”
    姜辞砚双眼含笑,“一切但凭娘做主。”
    一家人欢欢喜喜的讨论起彩礼来。
    姜辞砚在一旁听着,嘴上挂着浅笑。
    眼中的笑意却慢慢褪了下去。
    对于科考舞弊一事,他始终有一个不明白的地方。
    王舟为何会这般维护三皇子?
    若不是他当时毒发,恐怕王舟就会将罪责都揽在自己身上,至死也不会供出三皇子。
    想起王舟死之前,他去看望的场景。
    那是王舟毒发的第三天,四肢皮肤都已溃烂,全身散发着恶臭。
    姜辞砚见到他,将自己心中的疑问问了出来。
    只剩一口气的王舟惨然一笑。
    “小姜大人,事到如今我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
    “我忠心的不是萧玉珩......而是......嘉妃娘娘......”
    嘉妃?
    姜辞砚蹙眉。
    王舟缓缓道来。
    十五年前,王舟才七岁,他的老家发生旱灾,父母亲人都被活活饿死,他也饿的只剩一口气。
    当时的嘉妃还未出阁,跟着自家兄长出来游玩,途经此处,看到半死不活的王舟躺在路上,命随行的侍卫将他救起,给了他一些吃食。
    他就靠着那些吃食,躲在树林的山洞中,艰难地度过了七日,终于等来了朝廷的救济粮。
    后来,他听说那日途经这里的贵人是首辅之女,他就发奋图强,立志考到京都,以报救命之恩。
    等他长大后终于考入翰林院,才知道当年的少女已经是当今后宫最受宠的嘉贵妃。
    为了报恩,他便投奔了她的儿子——三皇子萧玉珩的麾下。
    现在他搭上了自己的性命,也算是偿还了当年嘉妃的恩情。
    只是没想到,三皇子连他的妻儿也不放过。
    说完这些,王舟已精疲力尽。
    他努力抬起头,看向姜辞砚。
    “小姜大人,我的女儿......”
    姜辞砚心中十分复杂,想不到王舟身上还有这样一段故事。
    听到王舟的话,姜辞砚看向他。
    “令爱身上的毒已解,陛下仁慈,没有因为你而迁怒你的妻儿,过几日她们便会回老家。”
    “王舟,你好自为之吧。”
    说完,姜辞砚收回目光,转身离开。
    听到妻女无恙,王舟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真好,女儿没事了。
    真好......
    阑娘,是我对不起你。
    希望你带着女儿,好好活下去......
    在无限的自责和痛苦中,王舟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东宫。
    “凉夏县大旱?”
    萧玉璟放下手中的书。
    “是的殿下,王舟说的,他与嘉妃相识,就是因为十五年前的凉夏县大旱,嘉妃曾救过他一命。”
    那时候萧玉璟还未出生,不过他听太傅讲过那次旱灾,死了很多人。
    可他记得,太傅当时告诉他这件事时,去凉夏县赈灾的,是那位才对......
    “甲作。”
    一名身影悄然出现在殿中。
    “殿下吩咐。”
    萧玉璟提笔,在纸上写下三个字。
    “查一下这个人。”
    甲作接过,看到纸上的人名,目光一顿。
    “殿下......”
    “去吧,手脚干净点。”
    萧玉璟重新拿起桌案上的书。
    甲作敛下眉眼,低头拱手,“是,属下明白。”
    说罢,手指微动,一簇火苗燃起,将手中的纸条燃烧殆尽。
    “属下告退。”
    萧玉璟点点头,看着手中的书。
    半晌,他视线挪开,看向桌案上跳动的灯火。
    贺知婉......
    宗人府。
    灯光明灭,萧玉珩正坐在桌边看书。
    刘公公将灯芯挑高一些,光线更加明亮。
    “殿下,时辰不早了,早些歇息吧。”刘公公劝道。
    萧玉璟点点头,慢慢将书合上,端起一旁的茶杯抿了一口。
    来宗人府已有七日,虽然说被圈禁,可他仍然是当朝三皇子,而且宗令还是他舅舅的好友,所以他没有受到任何苛待。
    除了衣食和居住条件差了些,萧玉璟并没有感觉和之前在宫中有什么不同。
    站起身,刘公公将他的外袍脱下。
    萧玉璟在心中盘算。
    这次是他太着急了。
    之前突然被赶出宫,他的心里一时间接受不了,急于翻盘,这才将自己逼到了如今的境地。
    在宗人府待一段也好,无人打扰。
    他可以静下心来,仔细谋划后面的路该如何走。
    正在沉思间,一个小太监悄悄走进来。
    “殿下,贺大人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