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江山如画
作者:念雪飘   冰火两重天之黄金面具最新章节     
    徐长卿帮村民看病从晌午一直忙到傍晚。虽然徐长卿帮了清泉子很多忙,但清泉子是个怪老头有点犟,毫无感激徐长卿之意,无论徐长卿说什么清泉子就是不接受回道宗之事情。
    天色已晚,道观后面有个神仙洞,一般情况下清泉子都住在里面,道观只是他的徒弟们做道场的地方,生活居住还是在神仙洞里。
    清泉子生活非常的简朴,连基本的用品都缺少,但清泉子却感觉如此生活甚是安逸,犹如神仙般的生活。
    徐长卿求清泉子一个晚上,清泉子依然拒绝回道宗接手掌门人之位,清泉子是铁了心了,徐长卿也无其他办法,第二天一大早徐长卿还是带着遗憾离开了神仙居,快马加鞭地往京城方向赶去。
    当初走时南宫幻当时是关押在明镜台监狱,三司会审并没有被定罪,所以徐长卿以为南宫幻早就被释放了,可从徐长卿走后所发生的事情他却一无所知。
    徐长卿从神仙居返回京城的路上,必须经过百里峡,攀爬蜿蜒而上的山路,只要当了隘口,就到了人间仙境——花池,然后翻越香炉山再到黄金镇,最后直接就是前往京城的官道。
    花池地理位置特殊,处于夏邑国国土中间地带,也是历朝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是佛教,道教等其他诸派别文化之集聚地,不但文化底蕴深厚并且还人杰地灵,自古以来就是出圣人之地。
    固然,花池也是夏邑国众多骚人墨客向往和笔下泼墨的地方。
    谈到花池的地理特殊,那要从头到尾说起,特别是“四山”、 “一池一湖” 、“一房子”和“一峡谷”尤为着名。
    所谓的“四山”是指真佛山、老君山、香炉山和八台山;“一池一湖”是指花池和莲花湖;“一房子”就是指花房子;“一峡谷”当然是指百里峡大峡谷了。
    真佛山由真佛山寺、德化寺、玉佛寺、金刚寺、凌云寨、胭脂湖、三仙石、海螺洞、莲花庵、云华山等构成。最出名的当然是真佛山寺,此乃真佛山之“佛心”也。
    真佛山泛指整个山脉,也指真佛山寺庙,寺庙大门有六根六面大石柱构成牌坊式山门,其上正中嵌刻“真佛山”三个鎏金大字特别醒目;其下两旁各书一字“胜”、“境”字;石柱楹联题一妙对:“何处寻蓬岛瑶台,只山水清奇,长留四时佳景;此即是洞天福地,看云霞缥缈涌出万朵莲花。”
    如果从对面的老君山远观真佛山寺庙依山势而上,分前、中、后三殿,互不相连,规模宏大壮观。
    三座殿堂依次排列,错落有致地坐落在山腰、山顶之间。殿堂间又有石梯相接,寺周古柏相拥,林木葱茏,林间鸟语虫鸣,使人顿生“万籁此皆寂,唯闻钟磬声”之感。
    再从山脚到寺门,两旁香樟参天,并建有半山亭,山门和各殿均有彩绘金饰,雕梁画栋,飞檐斗拱。楹联、匾额文笔撷秀,对仗工整。壁画古朴典雅,画艺精湛。
    真佛山是一座巍峨的大山,如果不提其他寺庙和景点,单单说真佛山寺的话,真佛山寺前殿为玉皇殿,正中是玉皇大帝,两旁立着四大天王。
    对面为戏楼,楼顶呈半圆形,起回音作用;戏台底部大梁饰七组戏剧人物的木雕图象,其间楼台亭阁,高低远近,层次分明,小巧玲珑,人物形态容貌各异,衣褶条纹清晰,惟妙惟肖,神情动人。正殿门墙,均为木雕,人物鸟兽花草林木,应有尽有。
    中殿为天子殿,亦叫“十五殿”。殿门上横书“洞天福地”,门旁门联“乾坤不老此灵山,忠孝由来即真佛”。殿门上嵌刻浮雕龙虎像。右侧墙上书着偌大的一个“福”字,前来烧香拜佛者,无不蒙上双眼缓步向前虔心摸“福”气。
    出中殿后门,沿陡直的百级石梯直上便是真佛山最高的后殿。殿门正中“俨然天竺”四个大字赫然醒目。
    后殿内建筑由一大殿和两小殿构成,构思巧妙,各具特色。前小殿设有乐楼,后小殿叫关帝阁,供奉文武二神像。小殿与大殿之间的两侧是禅房。殿内屋脊翘檐,千姿百态的鸟、兽耸于殿之上,形成殿中有塔,塔在殿中的独特建筑风格。
    在石塔外的右偏殿内,有三尊菩萨的莲花宝座,均以整根檀木精雕细镂为四层,除镂有各式花纹外,图案精美工艺精湛。总之真佛山可谓之集夏邑国古庙、石塔、林海、秀峰、溶洞、湖水浑然一体。
    真佛山的对面是老君山,也是夏邑国道教之核心,也是中原唯一继承茅山衣钵之地。
    老君山自然风光清新秀美,山区形胜独特,枝繁叶茂,景色迷人,自古就有九峰、十二泉、二十八洞、三十六池之美景,又特别是龙口,那是老君山最高峰,鸟瞰花池炊烟袅袅无不让人流连忘返。
    如果站在老君山对面的真佛山眺望,整个老君山山势就像一把太师椅子,二重台就是椅子的坐板,然后向靠背顺势而上直接到月牙扶手顶端依次是道宗之老子神像、元符万宁宫,九霄万福宫,销魂殿等形成一个梯子形状。
    从风水角度看左青龙是八台山,右白虎是香炉山,前朱雀是真佛山,后玄武是老君山,而中间广袤的平地明堂——花池。玄武老君山半山腰有个平坦之地,如椅子一样的靠背——二重台
    难怪凡是道宗道士仙逝了都会根据尊卑有序安葬在二重台这个风水宝地,历届道宗掌门人仙逝都是安葬在二重台正中的位置,两边分别是不同辈分名望较高的其他道长,然后是其他辈分偏低的小道士等。
    当然道宗之精华其实是销魂殿,也是历届道宗之掌门人起居参禅的地方。
    老君山虽然山不高却秀雅,水不深却澄清。
    春看老君山,山林滴翠,草木芬芳,满世界的嫩黄衬托这一处绿山,满山间的野花给了这山林一路的狂想。薄雾轻如纱,夕阳宛如画。
    夏看老君山,绿叶成荫,葱茏一片。可以在绿树掩映下的九曲十八弯上挥汗如雨,欲与大山试比高;也可以朝观日出,暮赏彩云。雨后初晴,但见一丝薄云在深谷幽林间缭绕,此时山上的树木犹如水晶般闪烁着晶莹的绿。
    秋看老君山,天高云淡,色彩斑斓。林间飘落一地的枫叶定会引起你无限的遐想,看芦苇花在风中摇曳着轻盈,听喜客泉水叮咚畅想,感受生命在不经意的平淡中轮回。
    冬看老君山,银装素裹,雾松飘情。亦或暖阳普照,满山林充斥着蓄势待发的理想。万籁俱静中聆听那道家仙乐,大有“花飞佛地三千里,人在道宗十二层”之感!
    总之春见山容,夏见山气,秋见山情,冬见山骨,如此美幻之地就是道家之正宗所在地——道宗。
    香炉山地理位置是在八台山的对面,真佛山的左面。
    香炉山拔地而起,山势巍峨,峭壁悬崖,险象环生,易守难攻,在刀剑称雄的年代,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盘龙石,棋盘石,飞来石,鹅蛋石,虎头石,渡人桥,舍身崖,断崖,天地神井,悬崖“福”字,打儿窝无不显示出大自然的奇特杰作,再看那四十八道寨门,分金亭,望江亭,庙宇,一洞天,牌坊,玄祖殿,石碑记,石刻等,更令人惊叹人文给它添的神韵风采!
    香炉山风景秀丽,景色迷人。春天百花争艳,万紫千红,令人目不暇接,而最耀眼的还是那山岩上盛开的红杜鹃,它像勇士喷出的热血,它像熊熊燃烧的火焰,它昭示这是道家修仙之乐土。
    夏天绿肥红瘦,可那岩石上的百合花已独领风骚,它从翠绿中伸出头来,素白清香,形似喇叭,像在对天低吟,鸟瞰大地,不俗不媚地显示出自己静以致远,淡泊名利的风采。
    秋天层林尽染,万山红遍,可它却别出心裁的打扮自己,野菊花金黄金黄地怒放于枝头,象给它披上的黄金盔甲,又好像在笑傲苍穹:“一年一度秋风劲,不是春光胜似春光。”是的,它与山脚下花池的万顷田畴里的金黄稻谷交相辉映。
    冬天到了,白雪眷顾了它,给它披上了银装,庄重肃穆,让人生畏,远眺大有原词蜡像,欲与天公试比高之势,近看千树万树开满了梨花,流水处,冰凌悬垂,玉笋银柱林立其间,似乎在显示它质朴中的绚丽,此时虽看不到飞禽的舞姿,走兽的奔腾,也会看到花池村舍的袅袅炊烟,闻到饭熟肉香的味儿……
    总之经过几百年的修缮终成辉煌七层殿堂,塑佛像和道家先祖共数百尊,顶峰为玄祖殿,并修了乐楼和香客的住所,千百人聚此,可饮居不愁。香炉山其实就是个大杂烩,集佛教道教为一体的,暮鼓晨钟,传道说法,名扬夏邑内外。
    八台山地理位置就是香炉山的对面,真佛山的右面。八台山因地貌呈层状梯级递降,有八层之多,故名八台山。
    八台山有新老八台峰、独秀峰、五女峰、盘龙洞、棋盘山、千仞峰与断肠谷等,峰端尖削,似笔如塔,孤峰兀立,云雾缠绕,时隐时现,变幻无穷。八台山耸立在群山之上,高峻雄伟,气势巍峨。周围河谷深切,峰谷参差不齐,站在峰顶,脚下群山起伏,如波似涛,延绵千里。
    因为山势参差错落,形似象棋的棋子,故称棋盘山,也是夏邑国独一无二的石灰岩丘陵群。
    站在香炉山上远眺八台山,视野开阔,景色宜人。那一片片叶大而长的木竹林,宛如绿色海洋般铺展眼前,终年郁郁葱葱,茂密繁盛且高低整齐划一,仿佛无垠的麦田一般壮观。这里无疑是八台山最为引人入胜之处。
    微风拂过山间,万顷竹海上泛起层层碧波,轻盈荡漾,充满了蓬勃生机,令人陶醉其中,久久不愿离去。在垭口东边,还有一大片绚烂多彩的杜鹃花林。每逢春夏之交,杜鹃花竞相绽放,如霞似火,美不胜收。粉红色的花朵与翠绿的竹海相互辉映,构成了一幅\"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绝美画卷。
    然而,八台山之所以声名远扬,并非仅仅因为其秀丽如画的自然风光,尤其是位于五女峰上的五女庵更是名闻遐迩,威震夏邑内外。这座庵庙有一个独特之处,即庵内仅有五位尼姑,多一人不可。若有人欲在此处出家修行,唯有等待老尼圆寂后方可补缺,绝无例外。如此严苛之规定,使得众多一心向佛、虔诚至极的女子对之顶礼膜拜。
    在这片神秘而壮丽的地方,矗立着四座巍峨高山:真佛山、老君山、香炉山以及八台山。它们宛如巨人般环绕着一片广阔无垠的花池盆地,共同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口\"字形地貌。这里不仅是夏邑国佛家和道家的汇聚之地,更承载着千年文化的沉淀与传承。
    在这个\"口\"字中央,便是那片令人心驰神往的广袤盆地——花池。它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浓郁的人文氛围声名远扬,被世人赞誉为\"小四川\"。花池之所以得名,源于其四季如春、繁花似锦的美景。无论春夏秋冬,这里都绽放着五彩斑斓的花朵,从不凋零,仿佛时间在这里定格。
    位于老君山顶龙口处的悬崖峭壁之上,悬挂着一幅古老而庄严的对联。上联为\"清泉出龙口\",下联则是\"明月照花池\"。相传,这副对联正是花池地名的由来,蕴含着无尽的诗意与哲理。
    当人们漫步于花池的土地之上时,仿佛置身于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之中。娇艳欲滴的花朵争奇斗艳,微风拂过,带来阵阵芬芳;清澈见底的小池溪流潺潺流淌,奏响大自然的美妙乐章。此情此景,让人心旷神怡,陶醉其中,不禁产生一种\"人在花池走,心在画中游\"的奇妙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