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山中无松
作者:温俏   我有一道发财符最新章节     
    之前沈清从常碧处得知,长青观分内门弟子与外门弟子两种。
    内门弟子是从小到大长在长青观,此生都不会出观离去,生死皆于观中的弟子。外门弟子便可选择离开长青观,去往纷杂世间,过寻常人的生活。
    眼前领路的道人名周竹,与常碧一样于没有记忆的孩童时期便长在了长青观。
    后来到了弱冠之年,他选择留在了观中,而常碧犹犹豫豫,直到她遇见了李灿,下定决心离开长青观。
    长青观有两层围墙,建造成八卦图的形状,尤其是里面的树木生长排列也很有讲究。第一层围墙内住着的是外门弟子,听周竹说外门弟子曾经有六十多人,在观中还有一层围墙,围绕着几座楼阁,里面住着的是内门弟子,原先有十五人左右。
    不过因为这二十多年间发生了许多事,加上数年干旱,长青观里许多人都已经死去,还有一些离开,如今只剩下内门弟子七人,外门弟子十一人。
    周竹领路朝内门方向走时,沈清偶尔也能见到一两个脸色不太好看的道人在院子里做活,那些脸色难看的,都像是生了什么病。
    周竹也与沈清说起了常碧之事。
    二十六年前常碧手握香木符牌走到了长青观前才发现,原先一直跟在她身后的两个人竟然消失了。她敲开长青观的门,与观中道长说起此事,还怕沈清和毕沧是因为手中没有符牌才迷失在观外的迷阵之中,请观中外门弟子都帮她找人。
    彼时周竹已经是内门弟子了,但他与常碧也算青梅竹马一起长大,所以为此事用心了些。他问过常碧走失之人的面容,常碧一一说来,还提到要来赠书的女子名叫沈清。
    后来他们在山中找了三天也没找到沈清的身影,迷阵中更没有外人走入的痕迹,便有观中人猜测那两人应当是被山中妖兽抓走了。
    妖兽抓人从来悄无声息,他们一面惋惜沈清和毕沧恐怕就此丧命,又一面庆幸常碧毫发无损。
    常碧总觉得沈清和毕沧非同寻常人,便还是打算在观中等他们,她在观中待了近十五日才断定沈清和毕沧应当是不会再来了,这才离开了长青观回去连州福来村。
    沈清闻言,颇为好奇:“不知这二十六年来究竟发生了什么?怎么灵羽山变成了这般模样?”
    周竹长长地叹了口气道:“要怪便怪这世道要人死……二十多年前鹿国攻打南楚,南楚节节败退割让三州数城,两国协议停战后,便是连续三年的疫病。疫病之后,暴民四起,就连南楚的王朝也几多挫折,轮番换了好几任皇帝,而今的皇帝还曾是某位说不出名号的天师,被文武百官推举上去的。”
    沈清没想到南楚竟然乱成了这样,骇人听闻地由文武百官推举一个道士当皇帝,这些人还当真是想要成仙想疯魔了。
    “国不成国,家不成家。”周竹摇了摇头:“眼下只有岚州还算作皇帝的领土,其他地方的官员也都各自为王,最可怜的还是百姓,任凭到哪个地方都不好活。”
    沈清虽没见到外面究竟有多乱,可听周竹这么说也觉得唏嘘,便又问:“那连州呢?”
    周竹道:“连州境内没有受战争和国家分崩离析的苦难,可道友也瞧见了,苍天不落雨,良田苦难收,天下间饿死的百姓无数,饶是连州靠山傍水,这几年日子也极为不好过。”
    周竹虽未离开过长青观,却也听过外门弟子时时传来山外的消息,因为这些年间入山拜仙者越来越多。
    曾经连州的百姓还算生活幸福,可如今就连长青观内的道人都有很多坚持不下去了,就更别说那些一点道法法术都不懂的普通人。
    从观中出去的人越来越多,这座靠着山石林木设成迷阵的长青观,也因大旱数年,草木死,灵气散而显现在山坳处。
    观外无阵,也无人愿再来。
    周竹知道沈清过来是为了将上百万本书籍全都寄放在长青观内,也是因为这些年观中道人越来越少,反倒空出了许多楼阁与房间,装下这些书也不成问题。
    领着二人一路说完这二十多年间发生的事,周竹也走到了观中书阁前。
    “长青观中有三座书阁,一为道法符册,二为图画诗集,三为话本杂谈。”周竹说罢,指着离得不远的三座书阁道:“二位便可将书本先放在图画诗集这一栋楼阁内,分门别类的事便交给我观中弟子……”
    他顿了顿,又笑:“反正现在我们也正闲来无事。”
    三座书阁周围都种了许多树,明明应当茂密青葱的树叶因天热枯黄了许多,地上落了厚厚一层,不远处还有个佝偻着背的老道正在慢吞吞地扫地。
    老道见到沈清和毕沧,眼神露出几分疑惑,再招手让周竹过去,恐怕是要问他们二人的身份来意。
    周竹离开了会儿。
    沈清抬眼望去,长青观虽在山坳处有树林遮蔽,可观也建在了小丘之上,观中楼阁有高有低。
    入观内台阶数百层,书阁位于中央,只有藏匿道法符册的那一栋被一道白墙拦在了观内第二层,剩下两栋就在眼前,这三座书阁看似在一处,其实还是有所区分。
    那道只比人高出一截的白墙内,便是长青观内门弟子居住的地方,袅袅青烟从中飘出,穿过墙外数道枝丫,从这往里看,里头的树便更少了。
    图画诗集的这一栋书阁大门方才已经被周竹打开了,书阁虽不大,可里头的藏书却很多,一卷卷画卷有的展开,有的卷起垒成堆地放在了书架上。
    沈清朝毕沧看去一眼,示意他将坤灵镯中的书本取出。
    毕沧拿出坤灵镯,一道金光闪过,成千上万本书籍便厚重地堆积在了楼阁正中央,意外撞倒了数道书架,甚至挤到了二楼高。
    沈清被迎面而来的灰烟呛得直咳,连忙拉着毕沧退出了书阁。
    那头听见动静的周竹连忙来看,在见到满屋子书时惊讶得张大嘴,眼睛许久没眨,再慢慢把目光挪到沈清身上。
    沈清瞧着几乎堵着楼阁大门的书,伸手摸了一下鼻尖灰尘,干笑了两声:“你说让我放在这里,你们自己整理的。”
    周竹:“……”
    “好好,放在这里就行,我、我们可以整理。”
    周竹说罢,脸上勉强挂起笑容,心想恐怕等他死了,这些书也未必能理得完。
    沈清了却一桩事,但还想着另一桩,便问:“不知我二人可否能进内家弟子的住处看一看?”
    周竹一愣。
    沈清连忙道:“实在是先前久闻长青观大名,瞧长青观建造与旁处也多不相同,所以才想着再打扰道长一段时间。”
    长青观从未接待过外来访客,说实在的,沈清与毕沧是第一批能走入长青观的外人,先前那些求仙问药被困在迷阵中的,他们都将人送还安全地段,并未留人入观过。
    眼下周竹有些为难,赠书本是善举,照理来说这点小要求应当不难满足,不过长青观毕竟不是他来当家,便还是让沈清稍等片刻,他来问一问观中长辈。
    长青观无观主,一切事物都由最年长资历最深的那个人来决策,再由内门弟子举票决定的。
    眼下长青观中道人实在不多,加上观外迷阵消失,观内也无什么珍贵之外,再一听沈清和毕沧赠了他们一整栋书楼的书籍,老道便没那么多讲究了。
    沈清得以入长青观内院,几番道谢,周竹已经寻人去整理书籍了,带她闲逛的便是观中资历最深的老道。
    瞧老道样子,约九十上下。
    沈清一边看内院中是否有松树,一边问些长青观的由来。
    周竹虽是在长青观长大的,却并未了解长青观太多,老道长却是知道的。
    沈清道:“周竹说他与常碧都是婴孩时期就在长青观内了,既然长青观不与外界相连,又如何会有这些孩子?”
    老道长道:“道友是不是想说,观中男子与女子通婚?”
    沈清摇头:“既然是倚靠仙山,救人无数的道观,我想观中应当不会出现这种事。”
    老道长点了点头:“道友未曾看轻长青观,贫道深表慰藉……其实这些孩子的由来,贫道也不知,便是连贫道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为何来到长青观的。”
    老道长说,这里的人都是突然有一日打开门,便发现门前有孩童哇哇啼哭。
    睡在道观门前的孩子,道观不能不管,他们便将那些孩子带了回来,在观内养着。孩童有男有女,长大后也非人人都愿意留在观中当个道士,干脆便分了内门弟子与外门弟子的区别。
    老道记得自己还很小的时候,便听观中前辈说过,长青观不知何时而立,观中的孩子也不知从何而来,斗转星移亦扰不了长青观半分,反而住在观中是最安全的。
    数年干旱摧毁的何止是长青观,灵羽山外的整片人间土地皆颗粒无收,饿死渴死或病死之人不计其数,长青观也不再是最稳妥的避风港了。
    沈清想这些孩子的由来,恐怕要找到名松才能知道答案。
    老道说不出长青观立世多少年,反正这观也不在史书中记载,不求外来客敬香,有可能是一千年,也有可能是一万年。
    闲谈之际,他们几乎走到了长青观的最高处。
    四面环绕的山峰依旧很高,因太阳落山暑气渐消,红云盖顶,乍一眼看过去,整座道观就像是天井里的一块石头。
    老道停下脚步,微微颔首:“好了,观内一切皆在于此,道友应当也都看完了。”
    沈清一顿,问道:“观中没有松树?”
    老道愣住,停顿了会儿才问:“道友为何会这样问?”
    沈清道:“我曾听人说,观中原是有棵灵松的。”
    老道摇了摇头,叹气道:“原先是有一株松,可惜天热水少,最先枯死的便是那株松,而今已经挖根填土,做柴火烧了。”
    沈清没想到竟会如此。
    毕沧忽而将手轻轻搭在了她的肩上,他什么也没说,沈清便明白他的用意了。
    老道士说的并不是实话,只是他为何要隐瞒,沈清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沈清也没打算拆穿,便道:“实在可惜了,我听说那灵松颇有仙缘,竟也扛不过天灾……道长,我夫妻二人来一趟实在不容易,眼下天色不早,不知可否借宿一宿,明日再离开?”
    “这是自然,二位道友请随我来。”老道士领路道:“内院住着的都是男子,不便道友歇息,外院倒是空着许多房间,还有两名外门女弟子尚在观内,道友可去那边住宿……至于这位道友。”
    老道看向毕沧,道:“便让周竹安排其他住处吧。”
    沈清与毕沧虽对外称作夫妻,也不能在别人的道观里堂而皇之住到一间屋子里去,老道安排合理,沈清一应应下。
    老道说的两名外门女弟子一个二十,一个二十五左右,观中女子睡的是通铺,沈清与两名外门女弟子错开,就在隔壁。
    老道叫周竹引路,把沈清带来这所女弟子的院落前,毕沧一路跟着,与她一并进门看了房间。
    说不得多好,没有飞鸟符化作的木屋精致,却也算干净整洁。
    院子的角落坐着那两名女弟子,在沈清和毕沧踏入时眼神便一直落在他们二人身上,似是好奇打量。
    周竹领了路,便要带毕沧去他的住处。
    从知道今晚与沈清不住一起时,毕沧的眉头便一直都是皱着的,眼下天才微微有些暗,便迫不及待要将他们俩分开,他的眉头便皱得更深了。
    沈清见状便觉得好笑,尤其是近来每夜睡前毕沧都要抱着她用力亲一顿,眼下亲不成了,他那双漂亮的眼里明晃晃地含着幽怨,倒显得一张冷脸温和可爱了许多。
    沈清笑着低声安慰:“晚上我去找你。”
    毕沧闻言,眸光一亮。
    沈清道:“你不是说那老道骗人?他还特地将你我安排在外院,便说明名松真身就在内院之中,我们俩夜里偷偷去找。”
    毕沧撇嘴,亮起的眼眸又暗了。
    “我还以为你找我……”
    话只说了半句,沈清便笑得更得意:“找你做什么?我神魂不稳,找了也是白找,别瞎想了。”
    毕沧:“……”
    沈清又是几句好话哄着,毕沧才不情不愿地跟着周竹离开。
    直到人走了,沈清才转身去向自己的住处,路过那两名外门女弟子身边时,沈清微微颔首算是打招呼了。
    两名女弟子神色古怪,细细看了沈清一眼,眼神生出几分精光。
    沈清被她们的眼神一瞧,寒意莫名袭来,像是被饿久了的狼盯上的一块肉,极不舒服。
    因这些许的不适,沈清留了个心眼。
    山林干枯,天色暗下来长青观中也不敢随意点灯,便就借着月光洗漱休息。
    沈清在屋中根本没睡,她还打算去找毕沧一起夜会名松真身,只等着长青观里的道士全都休息了才好动身,却没想到有人比她还耐不住性子。
    隔壁屋子里住着的两名女弟子窸窸窣窣地朝沈清这边走来。
    沈清躺在榻上假寐,听到窗棂被人推动,紧接着一阵迷香随夜风吹入。
    沈清又非常人,这些迷香对她无用,不过她倒像知道这两名女弟子打算做什么,便干脆假装自己中招,动也不动。
    过了好一会儿,窗外扔进了一块石头,见沈清没反应,那两名女弟子才推门而入。
    “姐姐,现在怎么办?”
    “只管等,你看他们二人年纪不大,瞧着像新婚。他们分开前还黏糊糊的,那男子一定会来寻她,只待他来了,我们便有机会离开这里。”
    “若他是个守规矩的……”
    “那就让林正来一趟。”
    “他那个色痞……会不会不太好?她、她也没害我们。”
    “傻妹妹,你看她的皮肤多嫩,看那男子气质雍容,这世道还能穿得起金丝绸缎的能是寻常人?一旦出了这深山野林,我们、我们就不用再过连喝一滴水,吃一粒米都计算的日子了!”
    话至此,沈清也大致知道她们要做什么了。
    不过如二人所料,天才黑,毕沧见沈清没去找他,便忍耐着掰着手指头数了一百个数,一百之后再没见到人,他就主动来寻沈清了。
    此刻人至院外,步伐一顿,后又大步流星地朝沈清的房间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