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初见李定国
作者:胖头鱼的大头猫   魂穿大明,我从西南打到东北最新章节     
    孔捷几人离开后,赵安开始认真思考起如何处理张献忠来。
    根据前段时间的军报,张献忠在枸坪关被左良玉击败,率部突入了四川。
    赵安派韩烈、马三刀两支军队把守边境。
    赵火的第三军,以及刘宗敏第五军的一部分兵力,作为此次作战的主力。
    马钰的骑兵部队为预备机动部队,随时准备应对新的局势变化。
    入川途中,张献忠派人前去贿赂四川总兵郑崇俭,希望郑崇俭可以放过他一条命。
    同时张献忠还派人,携带宝物游说左良玉,告诉左良玉养寇自重的道理。
    左良玉被张献忠说服,减缓了对张献忠的追击。
    而郑崇俭因为受到了赵安的威逼,也不得已假装接受了张献忠的贿赂。
    张献忠就这样,一路在四川沿着赵安设定好的路线逃窜,每当他想去劫掠城市的时候,赵安就会命人给他一点教训。
    张献忠见无城可抢,于是只能劫掠普通百姓与地主大户。
    由于赵安已经在事先让农合的人组织农民撤离,所以农民在此次的行动中受损并不大。
    反而是那些大户乡绅,因为财产太多,一时间难以带走,所以在此次的行动中,受损严重。
    而许多与赵安不合的官员,也趁机被赵安以张献忠的名义清洗掉了,张献忠所过之处,各种旧的官绅体系为之一清。
    而随着这一路上,诸多大户官绅的悲惨遭遇传出,许多的官绅也开始请求赵安出兵剿匪。
    沿途几个州府的诸多大户,给赵安凑了五十万两银子的军费,以及十万石军粮。
    赵安见火候已经差不多了,于是命令各处驻守的兵马,一起出动将张献忠所部驱赶到玛瑙山,围困起来。
    在绝对的实力的面前,一切的阴谋诡计都没有意义。
    等张献忠被围困在玛瑙山的时候,张献忠所部只剩下了一万多人。
    ~
    崇祯十三年(1640年)正月二十日,玛瑙山张献忠大营,张献忠召集了一众义军高层,共同商议如何应对赵安的围困。
    张献忠坐在一张华丽而巨大的太师椅上,他的身躯庞大而威严。
    他的双眼透露出微微的疲惫,看着底下的人们,正在激烈地争论着,是应该鱼死网破,还是应该寻求和平解决方案。
    此时大帐内的这些人,都是张献忠的亲信谋士以及将领。
    张献忠静静地听着众人的争论,他的表情严肃而冷静。
    随着争论的持续,大帐内的气氛越来越紧张。
    然而,张献忠始终保持着镇定自若的样子,并没有着急表态,这也使得底下的众人的争论越发尖锐。
    “打?拿什么打?还鱼死网破,就我们这几条小鱼小虾,人家的火枪兵几轮齐射就把我们干掉了。
    人家没有赶尽杀绝,就是等着我们主动投降,要是我们继续不知道好歹,继续顽抗到底。
    像前两天那样的炮击,不知道诸位扛得了多久?”
    “不就是火炮吗,谁没有见过一样,我们在山上地势险要,只要挖好壕沟,火炮也拿我们没有办法。
    毕竟我们占据着地利,他们要是想强攻,不死上个上万人,他们也别想拿下我们。”
    “人家为什么要强攻?我们一万多人人吃马嚼,每天的军需就是个巨大的负担,前些日子我们被撵着跑的时候。
    大量的军需物资都丢失了,就现在我们的物资,还够我们撑几天的?人家还用强攻吗?
    就围住我们,不出半个月,我们就要求人家给我们一口吃的。”
    “那我们也可以突围啊,找一个合适的时机,我们趁着夜色突围,只要能跑出去,过不了多久。我们又可以拉起来一支队伍。”
    “突围?这一路上的城市都做好了防备,我们来的时候都打不下一座城市,我们突围之后的那一点残兵,还能去打城市吗?
    不打城市,去农村,这鬼地方的农村一个农民也没有,全是乡绅大户结乡自保,没有新的农民加入,救我们这一点人,又能干什么?”
    ……
    就当众人还在继续争辩的时候,李定国开口打断了众人。
    “义父,我看我等还是不要自己在这里瞎琢磨,如今形势比人强,我们还是直接派人去问赵安。
    看他究竟想要我等如何,对于他提出的条件,要是可以接受的话,我们就接受,要是不能接受的话,我们再想其他的应对办法。”
    众人听到李定国的话,也都慢慢的安静了下来。
    确实,像他们如今这样胡乱的猜测,也没有什么意义,最重要的还是看赵安的想法。
    张献忠见众人安静了下来,于是起身对着众人说道,“定国言之有理,现如今最重要的还是搞清楚赵安的想法。
    不知道哪位将军,愿意代表本帅,前去与赵安商谈?”
    见没有一个人愿意站出来,李定国于是站出来说道,“启禀大帅,末将愿往。”
    张献忠本不想自己的义子李定国涉险,但是无奈没有其他的人站出来,于是也只能同意了李定国的请求。
    决定由李定国带着礼物,前去赵安的军营进行和谈。
    第二天,李定国带着礼物从山上下来,进入了赵安的营地之中。
    经过了一连串的检查与通报,李定国终于得到了赵安的接见。
    此时的赵安已经到了26的年龄,早已不再是曾经的少年,多年的统帅生涯,使得赵安的身上,充满了一股不怒自威的气质。
    李定国在打量赵安的时候,赵安也在打量着李定国。
    此时的李定国刚刚19岁,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毅和果敢,仿佛燃烧着一团火焰,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决心。
    那身破旧的盔甲,闪烁着金属的光芒,与他挺拔的身姿相得益彰,展现出一种英姿飒爽的气质。
    对于李定国,赵安是越看越喜爱,这样好的一颗名将苗子,跟着张献忠简直是白瞎了,自己一定要将他拉拢到自己麾下。
    李定国站在营帐内,看着赵安的目光,不断的在自己身上打量,心底不由得泛起了一丝微微的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