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过江第一流,王葛争潮头
作者:山重疑路   新语新编最新章节     
    一老一少在后面跟着,刚进了殿里,王羲之就开了眼界——
    除去晋王端坐中间之外,两边各有四张床横在殿上,
    左边是太子绍、西阳王羕、汝南王佑和南顿王宗,
    右边是王导、王敦、纪瞻、陆晔。
    其他臣子分别站在这几张床的后面。
    见朝臣都到得差不多了,重要的人都在床上了,晋王给了旁边的侍者一个眼色,朝会正式开始。
    第一个议题,是会稽太守该由谁来接任。
    晋王司马睿率先定下了基调,说道,
    “各位爱卿,这会稽郡可不比其他地方,好比当年汉高祖的汉中、汉光武的河北,要选足以担当大任之人才行。”
    晋王发了话,下面的臣子们自然要先把自己的子弟故旧保举一番,甚至一直都不怎么想当官的陆玩也站出来自荐了一回。
    陆玩站出来那一刻,没人听他说了什么,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的兄长陆晔身上。
    陆晔面无表情的等陆玩把自己的优点一个个的列举出来,最后才说道,
    “陆士瑶,名过其实,好争长论短,无实干之才,领一大郡,恐负天恩。还不退在一旁。”
    陆晔话锋一转,看向琅琊王司马裒身旁的车骑司马王舒,说道,
    “倒是王处明,在琅琊王领军在外期间,协运粮草、调配士卒,是不可多得的干才。大将军和骠骑将军举贤避亲,不便提及。大王还请三思。”
    晋王接过话茬,问向王舒,
    “处明,士光举荐你来当会稽太守。你有什么想说的?”
    王舒往前站了半步,问道,
    “下官想问一下士光兄,现在下官身上的车骑司马,士光兄打算保举谁来接任?”
    陆晔没有接招,说道,
    “这是车骑将军府的私事,自然是车骑将军说了算。怎么,举荐你来当会稽太守,还得罪到你了?”
    王舒先是看了一眼陆晔,之后扫过王导、王敦的脸庞,最后目光停在晋王的方向,说道,
    “大王容禀,士光兄的美意,臣只能心领了,这会稽的会字,犯了家父的名讳,臣即便是再不孝,也不敢放肆,还请大王另择高明。”
    王舒丢了个孝道的钉子回去,让以孝治天下是晋王属实是无奈,只好又将求助的目光投向王导。
    王导不轻不重的说了一句,
    “既然处明有正当理由,那就换一个人吧,大王看诸葛道明如何?有才干又信得过,还是诸葛太妃的侄子。”
    王导说的诸葛太妃,就更不是外人了,正是坐在当中的晋王司马睿的祖母。
    而王导之所以推荐他,除了私交甚好以外,也确实非常合适——
    诸葛道明不但是琅琊郡另一个望族,他的父亲诸葛靓,还因为他的祖父诸葛诞反叛司马家,而逃到了当时的吴国,甚至最后还做到了大司马,领着吴国的人来对抗司马家。
    这导致了诸葛道明无论在晋王这边,还是吴人这边,口碑都不错。
    这个名字一提出来之后,就连刚才自荐的陆玩也自愧不如,退在了一旁。
    晋王很满意这个效果,他心中的人选,原本是王廙,但那个外弟似乎早就算到一样,还不等他开口,就以母亲病重的理由,把官职都辞去,白身回了家。
    这个诸葛道明,似乎比王廙还合适,不但和司马家、王家交情颇深,甚至和这些还不服气的吴人有几分渊源,实在是妙。
    看来,王茂弘这个江左管夷吾,也不完全的吹捧。
    想到这里,司马睿故意一副想不起来的模样,问道,
    “茂弘说得,可是那个过江第一流,王葛争潮头的诸葛家?”
    “大王英明,道明无论是学识,还是家世,都是上佳人选。”
    “哦?那今天当着大家的面,你来说一下,到底是王家第一,还是葛家第一?”
    老江湖的司马睿一出手就是一个大坑,等着王导往上跳。
    当然了,王导也不是那种没见过世面的小年轻,马上就说道,
    “臣还真和道明争辩过,臣说世人说王葛,不说葛王,自然是王在前,葛在后。”
    说道这里时,王导故意加了一个很长的停顿,然后才继续说,
    “可谁知道诸葛道明的机智说来就来,他说世人还说驴马,不说马驴,莫非驴就比马高贵不成?”
    说完这个,王导看向下面的群臣,群臣自然是不敢先笑,只能低头忍着。
    幸好王导又加了一句,说道,
    “大王,你得给评评理,诸葛道明,居然把我王家比作驴?”
    晋王很配合的笑出了声来,群臣也如释重负的加到笑声中来,当然了都是很矜持的笑,鬼知道王家会不会拿小本本都给记上。
    “哈哈,这个道明,我看哪,这个会稽太守,他做最合适不过了。也只有他不怕你这个扬州刺史。”
    不多时,诸葛恢(字道明)被传到了殿上,还不知道为什么被从学堂里提溜出来,就被晋王授予了印信。
    晋王打量着这位叔叔,长得确实是像自己的祖母,说话的语气也柔了几分,问道,
    “会稽自来就是吴地大郡,要是治理的好了,那是要粮有粮,要兵有兵,现在委你太守之位,你打算怎么治理哪?”
    诸葛恢行完礼后,说道,
    “教化百姓,首在风气,臣自当发扬表彰五种美德,摒弃惩戒四种恶行,选忠诚贤良的人来当官吏,把那些不称职的奸佞小人都驱逐关押,依法治罪。”
    晋王点了点头,说道,
    “事情紧急,我也就不为你送行了,你这就去赴任吧,到任之后,先把民变稳下来。”
    诸葛恢还没来得及再说什么,又被请出了殿外,正好看到王羲之也在殿外开小差,就走了过去,问道,
    “逸少,这是什么情况?我刚才还在学堂里悠哉悠哉的教着学生,骂着官,这怎么放个屁的功夫,我也成官了,还一下子就成了太守。”
    王羲之白了这位装糊涂的高手一眼,说道,
    “你不知道?”
    诸葛恢笑了笑,说道,
    “我能知道什么啊,这下子可坏了。”
    王羲之不解的问道,
    “道明祖父,你这一步青云,怎么还坏了?”
    诸葛恢把眼睛一翻,说道,
    “哎,我也就比你大二十岁,你再喊我祖父,我可动手了啊。”
    王羲之双手一摊,说道,
    “我也不想啊?你姑母是我姨祖母的舅妇,我不喊你祖父,难道还能喊你兄长嘛?”
    诸葛恢一挥手,说道,
    “哎,咱们各论各的,还是平辈论交的好,要不然以后我的吃多少亏,那个钱,能不能退给我?”
    王羲之把头一摇,说道,
    “钱?什么钱?”
    诸葛恢扣扣搜搜的说道,
    “就是那个,赌褚裒的桃花劫的那个,我现在要去会稽了,难保你在我不在学堂的时候,会使什么手段,这钱我不就白亏了?”
    王羲之笑了笑,说道,
    “退钱,是不可能退了,你打听打听,谁能从我这里退回去钱。不过,道明祖父也不用太过担心,昨天茂弘伯父拉着我写了一封奏疏,要把学堂解散了,由朝廷出面开办庠序。这样一来,我就算想干预,也没机会了。”
    诸葛恢听到这个词,激动的跳了一下,说道,
    “朝廷要开庠序了?这可是件好事情,开了庠序,就能压一压这股子清谈玄论的妖风了。”
    “我现在就去会稽了,会稽那边的情况,我还不太清楚哪,但牛皮我可是已经吹出去了,什么五美四恶,忠良奸佞的。”
    “道明祖父想说什么?”
    “就是啊,你有没有什么靠谱的朋友,能让我快速的掌握会稽郡的情况,我可不想步庾琛的后尘。”
    “还真有,孔侃的儿子孔坦,你别看他年轻,才能不在我之下。”
    “那也没多行啊?都……额~我是说,怎么才能见到这位高人?”
    “上次(第二卷44章),南中郎将帮着平定叛乱,扫灭流窜到会稽的叛贼的时候,抽空把会稽山阴的兰亭修葺了一番,道明祖父可以先派人到兰亭中留信。”
    诸葛恢带着谢意离开,王羲之又悄悄溜进殿内,说实话,听这些大臣们奏疏,是真的累人——
    说了半刻,还在恭维晋王,捎带着夸赞王导王敦。
    你要是把水分都拧干了,那就剩下上嘴唇和下嘴唇了。
    这也就不奇怪,王羲之站了一个时辰就有半个时辰在打瞌睡。
    这清谈误不误国且不说,是真的耗时间,愣是拖了一个多时辰,才进入了下一个议题——
    邺城战败的事情,该怎么处理?
    晋王一看,这个躲是躲不过去了。
    可气的是,这个议题还是自己这边的太子司马绍提出来的。
    晋王只好硬着头皮,问向王导,
    “茂弘,你看这件事情,以例该怎么做?”
    王导依旧那副谨慎小心的模样,把锅甩给了旁边的王敦,说道,
    “大王,这军旅之事,臣是外行,还请大王另择高明。”
    晋王气不打一处来,心想,你怎么说也还挂着骠骑将军的衔,监管着五校六军,都督着中外军事——
    结果一句外行,就把锅甩出去了?
    晋王没打算就此作罢,继续问道,
    “茂弘,我怎么记得,你还领着骠骑将军的俸禄?你这是在其位不谋其政,也不太好吧?”
    王导一副恍然大明白的表情,仿佛刚刚知道一样,说道,
    “大王,臣确实是尸位素餐,德不配位了,还请大王收回骠骑将军的官职,另择贤臣。”
    晋王听到这话,就更气了——
    废话,他不想收回来嘛?
    他想看着王家兄弟,
    一个是大将军,都督六州兵马?
    一个是骠骑将军,都督中外军事?
    至于为什么是六州,不是七州,
    因为他这个小朝廷一共就占了六州的地盘。
    好不容易,自己的儿子司马裒,有点才能,也找到了机会,从余姚虞家那里,弄来了三万人马,去豫州抢了祖逖的权。
    自己也顺水推舟的,给自己的宝贝儿子加了都督青、徐、豫三州军事。
    不就是为了能制衡一下,这两位表面不和,其实穿一条裤子的王家兄弟嘛?
    可自己这个倒霉儿子,惹谁不好,偏偏要去惹石勒。
    一下子在邺城,打得全军覆没,让自己刚刚看见自由的曙光一下子又熄灭了。
    不用问,现在,来自王家兄弟的反击来了。
    还不等王敦说话,晋王就先抢一步,说道,
    “茂弘、处仲,你我兄弟三人,同生死共进退,这阿裒也是你们看着长大的,在王家学堂的日子,都比在王宫里长。这自己的孩子犯了错,总得给个改过的机会吧?”
    王导闭目养神,仿佛入定一般。
    王敦看看旁边的兄弟,只好开口说道,
    “大王礼贤下士、公正无私,是天下人的表率,臣等是万万不敢攀附的。琅琊王是皇家贵胄,自古就有议亲议贵,大王如果不想罚,那不罚就是了。臣等断无意见,太保大人说哪?”
    王敦反手就把锅扣到了西阳王、太保司马羕的头上,毕竟按照品阶来说,太保可是上公,妥妥的一人之下。
    司马羕听到这句话,两眼当时就一黑——
    心想,
    这会儿,问我的意见了?
    我的意见真的那么重要吗?
    我就在江边打渔劫个道,都被你王敦帐下的杂号将军一顿猛捶。
    捶得我五千的私兵,剩下五个。
    那时候,怎么不问问我的意见?
    就因为个江上贩奴的事情,
    你们家小王悦,
    派人把我亲弟弟的王府的数千门客,宰得一个不剩?
    那时候,你怎么没想起来——
    太保,可是上公。
    是晋王之下第一人?
    哦?
    这个时候,需要恶人了,倒是想起我来了?
    司马羕当然也不敢直接撕破脸,毕竟王家两兄弟连他们自家的兄弟都杀,更别说他这个碍眼的藩王了。
    想来想去,司马羕找到了一条出路,说道,
    “大王,依臣看,杜曾逆贼不是躲在武当山,周访都拿他没办法了,不如让琅琊王戴罪立功,剿灭杜曾。”
    晋王马上就同意,说道,
    “这个办法好,胜败是兵家常事嘛,阿裒就是仗打得太少,这次有周访这位中兴名将辅佐,定能一雪前耻。大将军以为如何?”
    王敦一点面子都没给,说道。
    “不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