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孙仲谋有计谋
作者:伟栋   三国:智诱刘皇叔,军师乃神人最新章节     
    “那荆南四郡以及江夏郡,我们究竟如何攻打呢?”
    他之所以急切地前来报告,正是为了争取到出征的机会。
    然而刘备直接回答:“荆南四郡,知汉已经说了,只要汉升出马,就能拿下。”
    “我打算让汉升担任主将,除了鹰扬军,还可以让魏延、文聘作为副将,共同平定荆南四郡。”
    “至于江夏郡呢?”
    说到这里,刘备看向了张铭。
    张飞也迅速转向张铭,对于荆南四郡,张飞清楚,张羡死后,即使自己前去,估计也很难捞到多少战功。
    他更期待的是江夏郡,与黄祖的大战!
    没想到张铭微微一笑,轻轻摇动羽扇道:“江夏郡就暂且留给黄祖吧。”
    刘备闻言,陷入了深思,嘴角慢慢浮现出一丝微笑。
    张飞闻言愣住,急忙问道:“军师这是什么意思?”
    “难道江夏郡我们不要了?”
    “军师,别呀,我可以立下军令状,只要兴霸水军帮我牵制江夏水军,我只带破虏军,就能攻占江夏!”
    张铭笑着摇头道:“翼德无需着急,我当然相信你能拿下江夏。”
    “但让黄祖留在江夏,为我们吸引孙权的敌意,难道不是更好的策略吗?”
    显然,张飞并未完全理解。
    “什么?”
    “吸引敌意做什么?那个孙权小子竟敢打江夏的主意,干脆连他一起打!”
    刘备满脸黑线,主动解释道:
    “翼德,我的意思是,黄祖和孙权之间必然会有冲突。”
    “在我们出兵之前,让他们两个先打一架,对他们双方来说都是损耗。”
    “等到他们的力量都被削弱后,我们再出手,这样岂不是更好?”
    刘备这么一说,张飞恍然大悟。
    “哦!”
    \"大哥,你早这样说,我就明白了。好吧,那我等着你的安排。\"
    \"到时候一定要让我当先锋!\"
    刘备无奈地看着张铭,张铭微笑着回应:\"到了战场上,我一定会让你的翼德做先锋!\"
    得到了满意的答复,张飞满意地离去。
    等张飞离开后,刘备略带忧虑地说:\"知汉,虽然你说过孙家和黄祖之间有恩怨,迟早会有一战,但孙策刚去世,孙权首要任务是稳定内部,短期内应该不会轻易对江夏动手吧?\"
    然而,张铭信心满满地回答:\"主公放心,入冬前,江东和江夏之间必定有一场冲突。\"
    刘备看到张铭如此坚定,不禁好奇地询问:\"知汉,为何你如此确信?\"
    张铭解释道:\"如果江东的新君是孙策的儿子孙绍,那么巩固内部将是当务之急。但实际继位的是孙策的弟弟孙权。\"
    \"现在江东不仅有孙权的支持者,还有孙策的支持者。内部矛盾出现时,最好的解决方式是团结一致对外。\"
    \"没有什么比攻打江夏,消灭黄祖,为先主孙坚复仇更能成为出兵的理由了。\"
    听完张铭的分析,刘备豁然开朗,拍手笑道:\"原来如此,知汉果然深思熟虑,那我刘备就静候你的计划开花结果了。\"
    张铭点头赞同:\"正是如此。这段时间我们正好有充足的理由留在江陵。\"
    \"马超南下,主公坐镇江陵,而再过两三个月,这批三才酒的收益也将回归。\"
    \"趁着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僵持,无人预料我们会连续作战,等孙权与黄祖交锋时,我们就趁机突袭柴桑!\"
    这次,张铭详细阐述了下一个战略目标,刘备默默地思考柴桑的位置,眼前一亮。
    \"若能攻下柴桑,江东的一半已经落入我手中!\"
    张铭点头表示同意:\"说得没错!\"
    \"柴桑是江东水军的重要基地,那里集中了江东最精锐的船只和船厂。通常情况下,攻占柴桑极为困难,只有在两方全面交战时,才有机会。\"
    \"主公,锦帆军的水军改造也得加快进度了。\"
    刘备表情严肃,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建议。
    \"好,事不宜迟,我这就去府中安排。改造锦帆水军列为全军首要任务!\"
    商议完毕后,汉水两岸的港口,无数战船涌入船厂,开始进行升级和改造。
    另一边,江东的局势正如张铭所料,内部矛盾集中在孙权继承权的合法性问题上。反对派以孙静为首,包括孙翊等人,他们质疑孙权接任的正当性,认为自己也有资格。
    支持派则以世家为主导,其中以顾家和张家最为关键。孙权和孙策对待世家的态度截然不同,给予他们高度尊重和特殊权益。
    孙权能登上这个位置,他们暗中支持,乐见其成。
    这场内部斗争,由于周瑜、程普、太史慈等谋士、老将和青年将领这三股亲孙策的力量,只专注于柴桑的军事训练,没有干预,导致内部流言蜚语愈发激烈!
    直到孙坚遗孀吴氏站出来,她说道:
    “主公的大仇还未报,伯符的尸骨还未冷却,你们就开始内斗了吗?”
    “如果真有这份精力,何不集中思考,如何夺取黄祖的人头,以告慰先祖在天之灵!”
    这番话暂时平息了内部纷争。
    在吴郡吴氏府邸,孙权跪在厅堂前。
    “母亲,我也是您的儿子,难道我就不能坐这个位置吗?”
    “绍儿年纪太小,兄长正是考虑到这点,才把位子传给了我。”
    “传位之时,公瑾他们都在场,每个人都亲耳听见,这绝非我 兄长。”
    “难道母亲连自己的儿子都不信任吗?”
    孙权声泪俱下,言语恳切无比。
    看着孙权,吴氏神色复杂。因为她深知,孙权与孙策性格不同,孙权更为隐忍,心思缜密。
    为了江东的安宁,她不得不出面缓和局势,暂时平息争端。但她明白,此事必须尽快解决,然而无论她如何询问,孙权的回答始终如一。
    而周瑜护送孙策返回时,已将那三件事情详细告知她,尤其是第二、第三件事,都流露出对孙权深深的忧虑。作为母亲,她比任何人都清楚。
    沉默许久后,吴氏轻叹一声,缓缓开口:“罢了!”
    “手心手背都是肉,你也是我的孩子,我又怎能不信你呢?”
    “但我只能告诉你,有我在吴郡,这里就不会乱。”
    “但其他地方,你必须依靠自己。”
    吴氏的话语,实际上承认了孙权的合法继承权。尽管孙权表面显得悲伤,但内心早已欣喜若狂。
    然而他还年轻,无法完全掩饰情绪。吴氏看着他的样子,心中沉重。
    “唉……”
    “绍儿有我在身边,或许不会有事,但尚香怎么办呢?”
    她刚想到孙尚香,就听见孙权回应:
    “母亲放心,我已有稳定江东的打算。”
    “只要我能迅速击败江夏水军,攻占江夏,取黄祖首级,那时,我相信江东不会再有人反对!”
    吴氏点头赞同,她心中也这么想,但不便直接表达,只能提醒:
    “这是政务,虽然我是你母亲,但也应由你自行决断。”
    “只有一件事你要记住,刘备刚刚夺得荆州,你若攻打江夏,要考虑皇叔是否会出兵干涉。”
    孙权微微一笑,显然对此早有考量。
    “母亲无需担心,刘备与黄祖的关系一般。如果我们江东与刘备的关系加深,我相信他不仅不会阻止,反而可能助我们拦截黄祖。”
    吴氏闻言一怔,没想到还有这样的策略,不禁问道:“权儿,你是怎么想到这个计策的?”
    孙权也不隐瞒,得意地说道:“母亲,妹妹的年纪已经不小了。”
    吴氏闻言心中一惊。
    但她不动声色,只是淡淡地瞥了孙权一眼,接着询问:“嗯?”
    “怎么,你想为妹妹安排婚事?”
    孙权连忙点头,解释道:“母亲,刘备身为皇叔,现在又执掌荆州牧,是一方豪强。”
    “且不论刘备皇叔的身份,单看荆州对于江东的重要性,与刘备保持良好关系对江东的稳定至关重要!”
    “妹妹已届出嫁年龄,若能许配给刘备,两家联姻,岂不是美谈?”
    孙权的话语让吴氏再也按捺不住,身体止不住地颤抖。
    “仲谋。”
    “你知道刘备今年多大了吗?”
    “他是与父亲同等地位的朋友,年近四十,你要让妹妹嫁给一个与父亲年纪相仿的人吗?”
    “难道江东真的到了必须依靠这种辈分悬殊的联姻来稳固局面的地步吗?”
    连续三个问题,吴氏怒火中烧。
    孙权自然听出了母亲的愤怒,但他坚信这是他与智囊团深思熟虑的策略,对江东最有利。毕竟,他孙权现在是江东的主宰者!
    孙权毫不退缩,直视吴氏,坚定地说:
    “母亲!”
    “请您相信,儿子的一切行动,都是为了您,为了江东,为了父亲的基业!”
    “我相信妹妹也会同意的。如果她自己都同意,那时母亲便无话可说了吧?”
    吴氏眼中闪过深深的惊讶,厉声质问:“仲谋,你到底想干什么!”
    “我警告你,不准乱来对待你的妹妹!”
    孙权急忙磕头,满含哀伤:“母亲,您心里如何看待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