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深深鞠躬
作者:伟栋   三国:智诱刘皇叔,军师乃神人最新章节     
    “那么,这个张铭有没有向子瑜推荐,让他也为刘皇叔力力?”
    “你弟弟信里还说了些什么!”
    “刘皇叔”几个字,孙权加重了语气。
    在场的人都能感受到孙权的不悦,诸葛瑾更是深深鞠躬,表情凄切。
    “主公!”
    “子瑜的忠诚犹如日月昭昭,他对您绝对忠贞不二!!”
    “若主公仍不相信,我写给子瑜的信都在这里,任凭您过目。”
    说完,他从怀里取出几封信件。
    孙权的第一反应是伸手去取,但瞬间察觉到周围异样的目光,他立即清醒过来,抑制住内心的渴望。
    “哈哈哈!”
    “我相信子瑜,我只是痛恨张铭,还有徐庶。”
    说完,他连忙扶起诸葛瑾。
    “事不宜迟,文珪马上救援幼平,然后撤军。”
    “休穆那边,我亲自带兵去救!”
    命令一下,众人立即行动,孙权心中也暗暗松了口气。
    然而,潘璋刚离开,孙权的楼船正要靠近岸边时,又有小校前来报告。
    “报告!”
    “主公,朱将军紧急通报。”
    孙权一愣,心中的不安更强烈,急忙接过,飞快浏览。
    “主公在上,休穆叩首涕泣。”
    “刘备军师徐庶率领两万大军兵临城下却不进攻。在桓将军求援后,他们未进入西陵,反而绕过。”
    “桓将军误以为敌军打算围城打援,于是冒险出击,却中了埋伏。”
    “侥幸逃回西陵,等待援军。徐庶狡猾,南下邾县。长绪、子敬迅速追赶,但天亮后,城下突然出现江东败军,声称遭受伏击,长绪、子敬生死未卜。”
    “结果桓将军未经查实,就开启城门,却再次中徐庶诡计,败军中混有更多徐庶士兵。”
    “如今西陵已失,桓将军带着残部逃回,恳请主公给他戴罪立功的机会,领兵夺回西陵!”
    看完朱桓的急报,孙权脑中浮现一幕幕情景。
    这一系列的算计让他应接不暇,头疼欲裂,他知道,即使他亲自前往,恐怕也只是重蹈覆辙。
    许久之后,
    孙权深深叹气:“罢了,只要休穆平安就好。”
    “鸣金,收兵!”
    “先是诸葛亮,后是徐庶,这荆州为何聚集这么多智者,却不能为我所用?”
    听到孙权的感慨,周围的谋士们默不作声。
    孙权的话语可能源于内心,但这番话无疑戳中了他们的痛处。
    最后,孙权凝视西方,恨恨地说道:
    “可恶,全都是那个该死的张铭,真希望他在长沙死去,永远别再回来!”
    \"传令下去,撤军,全体撤往邾县,再做后续计划!\"
    此刻的孙权已失去了之前的豪情壮志。他的锐气在一次次的算计与接连的失败中逐渐消磨殆尽。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毫无疑问是张铭!
    \"元叹,粮草物资就交给你了。\"
    \"子山,善后和抚恤工作就拜托你了。\"
    安排完毕后,孙权神情落寞,走进船舱,不再公开露面。众人面面相觑,只能遵照命令行事,其中最感心寒的莫过于诸葛瑾。一直以来,他负责的就是粮草物资的管理。
    尽管孙权表面上给予他足够的尊重,但内心的不信任已经显而易见。诸葛瑾抬头苦笑,心中唯一的安慰或许是远方的妹妹和弟弟生活安好。
    \"张铭,无论怎样,还是要谢谢你。\"
    \"希望你能平安归来!\"
    他在心中默默致谢并祈祷,随后独自回到自己的房间。随着孙权撤军,这场战斗迅速落幕。在潘璋的支援下,周泰得以脱险,但楼船被甘宁夺走,所幸大部分水军船只还在,损失不算严重。
    而在江东军营,韩当、黄盖、程普三位老将坐镇,周瑜亲自调度指挥,大营保持稳定。接到撤退命令后,他们有序撤退,与刘备军势均力敌。
    最终,孙权不得不放弃夏口,近六万大军暂退至邾县,等待孙权的进一步部署。攻占夏口和西陵对刘备而言意义重大,一是锦帆水军可以自由进出长江,二是江夏郡北部的平原将重新归属荆州。
    接下来,只需等待张铭奇袭柴桑的战报传来,届时孙权必将全面崩溃!
    此时此刻,远在豫章郡的张铭也终于抵达柴桑城南面。
    \"士元,怎么样?\"
    \"柴桑近在咫尺,你是否已找到打破僵局的关键?\"
    望着柴桑城那高耸且装备齐全的城墙,庞统无奈地摇头。他实在无法想象,尽管城内只有五千守军,但领军的是号称江东第一猛将的太史慈。凭借柴桑的坚固和太史慈的英勇,没有五倍以上的兵力,恐怕难以攻克。
    张铭见庞统如此,也不再隐藏,但他明白直接告诉庞统并无必要,只需适当提示即可。只有通过自我思考得出的结论,才能真正转化为自己的智慧。对此,张铭深有体会。
    于是,张铭轻轻摇动羽扇,指向柴桑城头,引导道:\"士元,你想,如果太史慈的军队与我军对峙,胜负会如何?\"
    庞统一愣,思索片刻后疑惑问道:\"如果是对峙,我军或许能取得全面胜利。\"
    \"但要让太史慈出城迎战,恐怕不太可能吧?\"
    “难道军师真的有计策,能诱使太史慈出城吗?!”庞统猛然睁大眼睛,难以置信地问道。
    尽管他自己也觉得可能性不大,但对方可是智谋过人的张铭,也许还真有这种可能?
    然而,张铭却笑着摇头,让庞统更加困惑。
    “我不能直接让太史慈出城,但我可以给他一个选择,是否要出城。”庞统愣住了,随后陷入了沉思。
    张铭接着说:“士元不妨思考一下,对于太史慈来说,柴桑最让他犹豫不决的是什么?”经过张铭的提示,庞统豁然开朗,脱口而出:
    “是船,江东柴桑水军大本营的战船!”
    没错!
    柴桑城固若金汤,但现在的柴桑水寨几乎没有防守力量,更不用说周边的船厂,根本没有额外的防护。而且自南昌登陆后,张飞的定安军几乎是与南昌的军情同时到达,这让太史慈根本来不及做出反应。
    庞统明白了这一切,不禁有些兴奋:“军师,我们现在就去烧船吗?”
    张铭微笑着,庞统确实聪明,他已经猜到了自己的打算——火烧柴桑水营。
    张铭对自己的策略充满信心,这一把火足以让江东水军倒退十年!
    然而,放火并非易事,贸然行动可能会导致准备不足,如果太史慈拼死一搏,在他们放火时发起突袭,分散的兵力可能会被逐一击溃。
    因此,张铭的计划是牵制城内的太史慈,让庞统带领裴元绍和一千定安军执行放火的任务。
    “士元,我交给你一项重任。”
    “柴桑的这场大火,由你来点燃!”
    说完,他又召唤裴元绍,调集三千士兵,听从庞统的指挥。
    庞统稍作思考,领悟了张铭的深意。他在豫章太守的军报中可能只是个俘虏,所以太史慈绝不会想到,在城下有张铭和张飞的情况下,还有人能攻破水营并承担起如此艰巨的放火任务。
    庞统瞬间热血沸腾,这是他首次领军作战,他迫不及待地回应:“统一定不会辜负军师的期望!”
    张铭微笑鼓励:“很好,既然这样,我就拭目以待士元的大火了。”
    然而,庞统刚要离开,突然又想起一件事:“军师,但如果我在放火后,太史慈选择不出城灭火,那又该如何应对?”
    张铭轻松地说:“他出不出城都无所谓。”
    “只要把柴桑水营和无数船厂烧个精光,奇袭柴桑就算成功了。至于切断江东军的后路,制造混乱,不只柴桑一处能做到。”
    “我的第二个问题,士元在放火的同时,也想想还有哪些地方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庞统一时语塞,没想到军师又抛出了第二个考验。
    第一次没答上来,这次无论如何也要想出来!
    庞统憋着一口气,带着裴元绍迅速离开了。
    庞统悄然撤退后,张铭命令张飞率领一千兵马,大张旗鼓地前往柴桑城下。
    同时,在营地附近的树林中,他们巧妙地布置了众多旗帜和草人,制造出埋伏的假象。
    一切安排妥当后,张铭与张飞一同带领这一千人马,来到柴桑城下三百步之外。
    “嘿,军师,咱们怎么离得这么远?”张飞疑惑问道。
    张铭指向城墙,反问道:“怎么,子义兄不是翼德的老朋友吗?难道翼德忘了子义兄箭术高超?”
    张飞闻言一惊,旋即想起此事。
    但他更感到惊讶,没想到军师连这样的陈年旧事都知晓,对张铭的敬佩之情更深一层。
    “军师说得没错,子义这家伙箭法确实了得。”
    “不过军师,士元去放火了,我们就在这里干等着吗?”张飞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
    张铭明白张飞的心思,柴桑城难以硬攻,所以他并未催促,而是以询问的方式表达。
    张铭对太史慈抱有好感,也想亲眼看看这位英勇豪迈的太史子义。
    他曾是一位临终前豪言壮语道:“大丈夫生当持剑立功,如今壮志未酬,怎能轻易死去!”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