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凌厉之意
作者:伟栋   三国:智诱刘皇叔,军师乃神人最新章节     
    而这孙三恰恰落入了孙权手中。”我懂了,怪不得他叫做吴三呢。”
    “真要这么说的话,那个加害兄长的人,真的是他?”
    孙尚香低声说道,接着似有所领悟,目光中透露出凌厉之意。
    周瑜颔首道:“并且那个吴三,已经身亡了。”
    “虽然没有确切的证据,但是所有迹象加在一起,毋庸置疑,谋害孙伯符之人,就是孙权。”
    听见周瑜的结论,孙尚香的手不自觉地发起抖来。
    然而想到此行的目的,她努力抑制住向孙权摊牌的冲动。
    她深深地呼吸了几下,平缓内心激荡的情感,然后慢慢问道:“公瑾,既然你也已经明白了一切,那么,你打算如何应对此事?”
    这个疑问让周瑜陷入纠结。
    现在他已经确认凶手就是孙权无疑!确实,他心中渴望替兄弟讨个公道。
    但如果江东内部稳定,外无强敌,他会毫无犹豫地行动。
    可是,如今的江东内忧外患,每一片土地都浸透了兄弟二人的心血,其中承载的不仅是孙策的汗水,还有自己的牺牲。
    真的要把这一切交到孙权手中来复仇吗?他心中难以决断。
    望着犹豫不决的周瑜,孙尚香心中暗暗叹息,丈夫的话果然应验:“主公果然说对了,周将军正在痛苦挣扎。”
    走近他身边,孙尚香提出至关重要的质问:“大哥,你们昔日携手创建江东大业,究竟是为何初衷呢?”
    这问题令周瑜后退一步,思绪瞬间闪回,耳边回响着当初孙策招揽他共图大业时的话语。
    “周瑜,加入我,共建这个乱世终结!”
    不错,终结战乱,建立盛世,这就是他跟随孙策的目标。
    这时,周瑜微微上扬嘴角,忽然悟出了什么。”主公的愿景是天下大同,虽然他已经离世,但我却在世,理当接续他的遗愿。”
    江东的基业真的那么至关重要吗?如果孙策还在,那是当然的。
    它曾是二人安定乱世的根本基石。
    但现在孙策不在了,这份基业或许不再如过往重要,重要的是有人能够秉承并继续孙策的理念。
    孙仲谋无疑不是那个人选。”尚香,我已经明白你话中深意。”
    他继续平静地说:“但我不会轻易投降,至少现在不会是这样。”
    “为什么?”孙尚香疑惑地问道,同时留意到他在最后补充了一个‘至少现在不会’。
    轻笑声从周瑜口中响起。”因为张明仅凭他一人之力,便让一个小女子来做我的说客,完全不顾虑你的安危。
    这种行为在我看来,简直是不屑一顾。”
    “大哥公瑾,事情不是那样的。”
    听到这话,孙尚香本欲反驳,但这时一道熟悉的声音传来,令她顿时惊得无法言语。
    “公瑾,尚香可是我的心上人,我怎会让你一个人来此呢?”
    “张明在这里,你是否有意和我详谈一番呢,公瑾?”
    随即,一位英挺的年轻人意外地出现在甲板上,他自称张明,周瑜的表情瞬间有了微妙的变化。
    尽管他未曾与张明谋面,但仅凭借对方的气度和孙尚香的反应,便推断来者正是此人。
    “夫君,你怎么在这里?!” 孙尚香激动地握住张明的手臂,美眸中洋溢着喜悦和担忧。
    “傻丫头,我会放心让你一个人来吗?” 张明温柔地抚摸孙尚香的秀发,疼爱地说:“还好我及时赶到了,要不然你真会让我感到丢脸吧,对吧,公瑾?”
    看向周瑜,张明笑问:“你觉得呢,公瑾?”
    周瑜的眉头深锁。
    看着眼前年轻人,他沉思后说道:“这一手遮天瞒国,实在高明。”
    “论谋略,公瑾从未甘于下风,但在你张明面前,唯有佩服。”他接着补充道:“今日过后,只怕又要再添一条:胆量亦令我敬佩万分。”
    “你觉得我还会怕你困留江东吗?” 张明微笑着回答:“君子不立危险之地,既然敢来,自然是胸有成竹。”
    周瑜的眼中瞬间射出警惕之光。
    “哦?” 张明反问道:“我与尚香在谈话之际,这艘战船只怕已经被我的舰队团团包围了。
    你说的‘十足把握’是从哪里来的保障呢?”
    张明明白,这是周瑜对他能力的一次检验。
    同时周瑜的直接拒绝了将他作为筹码的想法,这让计划没有其他选择余地。
    “哈哈,你觉得江东的水上军队能阻挡得了这艘斗舰?” 张明微笑着转换语气:“若是你不信,大可以随我一探究竟。”
    张明坚信,机会已在眼前——用实际行动说服周瑜投降。
    第一阶段,就是要展现超越江东军队的力量,他选用了强大到足以压倒他们的船舰,让周瑜刻骨铭心。
    面对张明的言语挑战,周瑜却抱持质疑态度。
    “只凭这七帆斗舰?”周瑜表示怀疑道:“虽然七帆的确胜出江东船队,更何况经你一手摧毁的残破队伍,更是不在话下。”
    然而他认为:“但仅此还不够,在逆境中突围而出,逃出我水军围捕,这还不够!”
    对于周瑜的质疑,张明轻轻耸肩不置可否,领着他们前往存放水车的区域。
    一旦周瑜看见那一排排由杠杠、齿轮连成的复杂结构水车,惊讶得无以复加。
    作为战争经验丰富的老手,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有了这些水车配合七帆,江面上那些战斗舰几乎难以抵挡了。
    更为可怕的是,张明的脑海中不禁闪现出如果庞艟和楼船上安装类似的设备,江东军又该如何应对对抗荆州?
    整个返回过程中,周瑜绞尽脑汁也想不到反击之策。
    尽管心存不甘,但他还是坦诚接受:“张明所谓的‘十分把握’,我想我已经理解了。”他承认。
    张明轻笑了声,迈向第二阶段:
    “公瑾,我们开门见山。
    面对这样的水军力量,江东还能支撑多久,你是最清楚的。”
    “既然江东基业出自公瑾和伯符二人的悉心打造,我相信公瑾绝不愿意看到江东子民受苦。
    至于我家主公刘备,他的仁德盛誉远播,对于其治下的民生我就不多赘述了。”
    “长沙去年秋季的疫病惨况,我想公瑾您必定心里清楚,疫情的最后结果如何。”
    “然而,如果公瑾您选择投诚,暂且不说别的,单豫章一郡就可以避开战火洗礼。”
    “为了江东的百姓,公瑾,您可有意愿投降呢?”周瑜保持沉默,深知张明所说在理,这些道理他亦十分明白。
    然而此刻,他依然有些动摇。
    看着眼前的张明和孙尚香,他无言以对。
    孙尚香欲再劝说,却被张明轻轻制止,他在观察。
    第一步用道理触动周瑜已经足够撼动他,现在进入了最后一步,晓之以情感化。
    “子烈,你也聆听良久。”
    “现在看来已成定局,孙权与伯符之死有直接关系,对此你作何感想?”
    在张明的催促声中,周瑜内心震动,他知道陈武,但原以为他已经降服。
    张明的言辞暗示,陈武似乎还未作出决定?
    陈武魁梧的身影赫然站起,眼角分明有泪滴。
    “军师,我愿意投诚!”他先对张明抱拳致意,旋即看向周瑜。
    “公瑾,我并不在乎你心中的想法,我很简单——伯符的仇恨我必定清算,哪怕是孙权也不例外。”陈武坦诚地说道:“我虽归顺刘备,但在内心,始终伯符是我的 。”
    他的话语直接触及了周瑜的软肋,让其摇摆不定的思绪变得脆弱。”没错,陈武全身心只为伯符复仇,自称伯符兄弟的我,怎可不如他?”周瑜心下想着,但仍有疑惑未消。
    “子烈,我同样有复仇之心,只是……”
    “只是!”周瑜紧接:“仅凭我们的信任是无法说服所有人的,若无确凿的证据……”
    “我忧虑的是,在我死后,伯符会指责我把江东基业轻易拱手让人。”这句话揭示了他的深层担忧。
    听到这里,张明捕捉到了关键点:“只要拿到关于孙权 伯符的确切证据,公瑾你便愿意归降!”他的笑容略带狡黠,因为他手中就有这份来自吴郡的重要情报,关于孙权安插的眼线现在已经在下雉城,供认了所有。
    闻言,周瑜对张明深深地鞠躬致谢:“原来先生深思熟虑远见独到,我在策略方面的确不如你。”接着他表示愿意归降刘备:“既然这样,我就向皇叔投诚。”
    “不过我有一个请求,希望能暂留柴桑,好为主公明春东征江东之事预作筹备。”
    得知这愿望,张明亮喜,赶紧搀扶周瑜站起来:“自然可以,江东民众必将记住您的明智之选。”
    说到这里,张明显露出一丝微笑:“顺便一问,不知太史子义此刻在柴桑吗?”在招降了周瑜后,他对另一位猛将也不忘关注。
    ---
    “呵呵,知汉,难道是考虑着要招揽子义将军?”周瑜微笑着看向张明,表情带着一抹捉摸不透的神色。
    “没错,如果可能,我会想把他带回襄阳。”张明诚恳地回应,眼中透露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