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我们家猛子真帅
作者:庚午文月   重生成为皇太子却意外失忆变牛蛙最新章节     
    吉安王看着皇上。
    小心翼翼的说道。
    “父皇,儿臣在燕平省时,见当地文化昌盛,新奇点心层出不穷。深知父皇因兄长之事烦忧,特此带回一些燕平省的珍奇特产,希望能为父皇分忧。”
    皇上微微点头。
    “既然如此,便呈上来吧。”
    皇上的话音刚落。
    大殿里便响起了内侍的声音。
    “皇上有旨,将吉安王所贡之物,如数呈上。”
    接着。
    桃源春的各式点心。
    被一盒盒的放置到了御案之上。
    皇上看着眼前的点心。
    轻声问道。
    “这些都是燕平省的土产吗?”
    吉安王肯定地回答道。
    “正是,父皇。这些点心皆产自燕平省的桃源县!”
    皇上随意拿起一块点心。
    品尝了一口。
    随后眼眶微红。
    感慨道。
    “若朕的贞礼能尝上这样一口点心,该有多好啊……”
    吉安王一听。
    连忙说道。
    “父皇,请保重龙体啊!您的安康乃是国家之福,社稷之福!”
    皇上摆了摆手。
    缓缓地说道。
    “在众皇子中,除太子之外,唯你最得朕心。如今太子遭遇不幸,你却显露出深厚的手足之情,朕心甚慰。”
    吉安王瞬间演技再次上身。
    含着眼泪说道。
    “儿臣与太子本是骨肉至亲,太子此番遭遇,让儿臣夜不能寐,心痛如绞……”
    是......
    吉安王也没有撒谎......
    太子失踪后。
    特别是他在燕平省的这段时间里......
    他确实是没睡好......
    说完后。
    吉安王又秀了一把演技。
    开始忍不住地泪流满面。
    皇上深受感动。
    柔声说道。
    “吉安王,你且退下吧。”
    吉安王听到皇上的话后。
    恭敬地行了大礼。
    “儿臣告退。”
    随后。
    他缓步而出。
    神情恭敬。
    吉安王离去后。
    皇上目光冷峻地盯着眼前的点心。
    沉声道。
    “燕平省既有此等美味点心,为何朕从未见镇北王进贡过?”
    大殿外面。
    吉安王在回去的路上。
    他的目光瞥向那座此时无主的东宫。
    嘴角勾起了一抹冷笑。
    “太子已然确认难以寻回,而本王作为钦差大臣,已向父皇禀报了太子的死讯。想必不久之后,父皇为了稳定朝局,必将另立太子。”
    桃源县附近。
    老口村的一处破旧的茅屋内。
    劳二面带忧虑地看着他的妻子劳氏。
    “咱娘过世了,该如何是好?”
    劳氏不以为然地随口答道。
    “死就死了呗!这个老太太活着的时候,只会浪费粮食!怎么,你还舍不得她?”
    劳二摇了摇头。
    “并非如此。只是咱们的儿子即将成婚……这不,正缺钱用呢……”
    劳氏愤愤地说道。
    “可不就是为了这事嘛!我向那老不死的讨些钱财,她竟死活不肯给,我俩就吵了几句。谁能想到,她就这么一下子蹬腿去了!”
    劳二苦着脸看着自己的老婆。
    回应道。
    “现在不是争论这些的时候……咱们还是没钱啊!这可如何是好?”
    劳氏将目光转向了婆婆的遗体方向。
    突然她看到婆婆床旁的桌子。
    面露喜色。
    急忙指给劳二看。
    “你瞧那边!”
    劳二疑惑地回头望去。
    满脸的问号。
    “看啥?!”
    劳氏似乎显得有些不耐烦了。
    催促道。
    “你快看啊!”
    劳二望着自己母亲的遗体。
    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寒意。
    想到自己在她生前未尽孝道。
    连饭都舍不得让她吃饱。
    如今又因钱财之事与她争吵导致她气急而亡。
    他自然是心虚害怕的。
    他颤抖着声音问道。
    “看……看啥啊……这场景怪瘆人的……”
    劳氏眼中闪过一丝贪婪的光芒。
    低声说道。
    “老太太藏的那点钱财算得了什么?!咱们这次,是真的要发财了!”
    劳二闻言一愣。
    好奇地问道。
    “咱们要发财了?!”
    劳氏没好气地别过头去。
    说道。
    “我咋就嫁了你这么个憨种?!你看看老太太桌上放的是啥?!”
    劳二茫然地顺着劳氏的指向看去。
    迟疑地回答道。
    “点……点心?!”
    劳氏得意地笑了起来。
    说道。
    “正是如此!你可知道这点心从何而来?”
    劳二面露茫然。
    反问道。
    “从何而来?”
    劳氏脸上满是嫌弃之情。
    “这些点心,乃是从桃源县县城的桃源春所购得!”
    劳二点点头。
    还是不明所以。
    “哦,原来如此,这个我知晓。”
    劳氏却摆出一副不悦的神色。
    依旧一脸嫌弃的看着劳二。
    “那你可知道这桃源春家底有多殷实?”
    劳二满脸的困惑。
    询问道
    “他家究竟有多富裕?!
    劳氏一脸不耐烦的看着劳二。
    “这周围十里八乡的百姓,都喜爱吃他家的点心!你说说,他家该有多丰厚的家底?!”
    劳氏的话勾起了劳二的兴趣。
    他看着自己的老婆。
    “他家富裕,又与我们有何相干?!”
    劳氏一脸嘲讽地看着劳二。
    讥笑道。
    “难怪你一辈子受穷!就和你那死鬼老娘一样无知!”
    劳二望了望自己亲生母亲的遗体。
    心中一阵颤栗。
    连忙说道。
    “别说了!休要再提这些!怪阴森可怕的!”
    劳氏似乎并不在乎。
    她异常的兴奋。
    “我们就要发财了!”
    劳二仍感困惑。
    他不明白妻子在说什么。
    “你每每提及发财之事,然而咱娘已逝,我们理应为她办理丧事,以免村里人议论。这财源又从何处来呢?破财还差不多......”
    劳氏撇了下嘴。
    一脸的不屑。
    “你可知道母亲因何离世?”
    劳二心中一颤。
    回应道。
    “此事莫要再提,每每想起,我便心生恐惧。”
    劳氏非常不满的看着劳二。
    “看看你那没出息的样子!我怎会在年轻的时候,就嫁给了你呢?!”
    劳二摇了摇头。
    “你现在说这些又有何用?咱们的孩子都已长大成人了。”
    劳氏一脸凶狠的看着劳二。
    “你给我记住了!咱娘是因为吃了桃源春的点心才过世的。”
    劳二一听自己老婆说的这话。
    表现出一脸的诧异。
    “你说什么?”
    劳氏不耐烦地说道。
    “我说,我们的机会来了!我们只需前往县城报官,状告桃源春,就说你娘吃了他们家的点心才丢了性命!让他们赔钱!”
    劳二闻言眼睛一亮。
    很欣喜的看着自己的老婆。
    急切地问道。
    “此计真的可行吗?”
    劳氏依然一副看不起劳二的样子。
    “自是可行!我们手中有那点心,可将之带到县衙作为证物。便说你娘是因食此物而不幸辞世。”
    不过。
    劳二仍有些不解。
    “桃源春店铺规模庞大,我们与其对簿公堂,胜算几何?”
    劳氏轻蔑地一笑。
    回应道。
    “我二叔乃县城中的公差,我岂会惧怕他们?”
    劳二一听。
    瞬间笑了。
    附和道。
    “是啊!家中有二叔撑腰,我们何惧之有!”
    劳氏得意地看着劳二。
    “即便没有二叔的庇护,我也坚信,在这普天之下,总有我们百姓说话的地方!”
    劳二点头称是。
    愤慨地说道。
    “正是如此!我们定要状告桃源春,让他们赔偿我们的损失!届时,咱家猛子便能有钱娶妻了!”
    劳氏笑盈盈地看着劳二。
    “那是自然!待我们胜诉之后,隔壁虎桥村的那丫头定会争着要嫁给咱家猛子!”
    劳二一听自家媳妇儿的话。
    心中大喜。
    自豪地说道。
    “咱家猛子本就生得俊俏,随我!”
    劳氏瞪了劳二一眼。
    嗔怪道。
    “瞧你那得意样!猛子当然是继承了我的好相貌!”
    劳二心情大好。
    连声应道。
    “是是是!猛子随你!我们即将富贵荣华,猛子的前程一片光明!”
    桃源县县衙内。
    知县史太勋看着案前站着的两个面相极其丑陋。
    一脸凶相的夫妇。
    他们的身旁摆放着一具尸体。
    劳氏看着知县史太勋。
    开始上演技。
    一瞬间就泪流满面。
    嚎啕大哭起来。
    哀求道。
    “大人啊,您务必要为我们申冤啊!”
    知县史太勋面露难色。
    一副不耐烦的样子。
    询问道。
    “你有何冤情要诉?”
    劳氏一瞬间不哭了。
    口齿伶俐地叙述了起来。
    “回禀大人,昨日我们夫妇二人前来县城,为婆婆购买了桃源春的糕点。回家后,婆婆满心欢喜地品尝了那点心,不料却因此丧命。我们心中悲痛欲绝,请大人为我们做主!”
    门口围观的百姓们一听。
    好家伙。
    有八卦啊!
    那必然要整两句。
    “真的假的?!我日常也买桃源春的点心,怎未见异样?”
    “这妇人所言是否属实?桃源春的点心我也常吃,怎会有毒?”
    “莫非是她婆婆本就有病,吃了点心后才发作的?”
    “桃源春可是大店,他们的点心怎会吃死人?”
    “这其中定有蹊跷,不可轻信这妇人之言。”
    “是啊,桃源春的糕点我也吃过,味道上乘,怎会有毒呢?”
    “说不定是她想敲诈桃源春,故意编造此事。”
    “这妇人看起来挺可怜的,但若是为了钱财而诬陷他人,那可真是可耻。”
    “此事还需知县大人明察秋毫,不可妄下结论。”
    “正是正是,一切还需大人定夺。”
    史太勋眉头紧锁。
    看了一眼围观的群众。
    大声呵斥道。
    “都住口!此事本官自会秉公处理,休得在此喧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