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自强不息
作者:瑜攸七七   八零漂亮后妈,养崽撩夫巧发家最新章节     
    推开宿舍门,迎接苏艳红的是潘洁伏案疾书的背影和袁婷婷悠闲躺在床上阅读小说的画面。
    “艳红姐,你回来啦!”
    二人见到苏艳红,脸上洋溢出喜悦的光彩,异口同声地说。
    “你们俩可真早!”
    苏艳红边说边将行李箱倚靠床边,随后从随身携带的包中取出剩余的两瓶酸梅汤,分别递给她们,“正好,一人一瓶,我在校门口已给了段薇她的那份。”
    袁婷婷迫不及待地拧开瓶盖,对着瓶口猛地喝了一大口,赞不绝口:“哇,太好喝了!酸中带甜,又解渴又提神!”
    “那必须的!”
    苏艳红自豪地笑道。
    她这酸梅汤的秘方源于一次偶然的盲盒抽奖,据说是源自古代宫廷的独门配方,除了传统的酸梅和白糖,还添加了几味能清热解暑的中药。
    更独特的是,用来煮制的杨梅是经过系统精心培育的,品质上乘,口感醇厚而不涩,酸甜恰到好处,让人回味无穷。
    “明明,你刚看的是什么杂志?”
    苏艳红好奇地问道。
    “钟山。”
    袁婷婷答道,“是我爸爸订阅的,我临行前顺手带上,刚好路上打发时间。”
    那时候,订阅的杂志通常由邮局直送,比市面上零售的要提前不少,因此袁婷婷手上的这本最新一期钟山便显得不足为奇,她总能领先一步领略文学界的最新动态。
    袁婷婷轻轻将手中的杂志递至苏艳红面前,眼神中闪烁着发现珍宝般的兴奋。
    “艳红,你一定要看看这期的救赎,简直精彩绝伦,我保证你会爱上它的!”
    她的声音里充满了抑制不住的激动。
    苏艳红接过的瞬间,目光立刻被封面上那两个大气磅礴的救赎二字牢牢吸引,它们仿佛自带光芒,赫然跳入眼帘,紧接着映入眼帘的是那个令文学界瞩目的名字——逸轩。
    她的心不由自主地颤动了一下,一种难以言喻的羞涩悄然爬上脸颊。
    原来,这突如其来的赞誉指向的,正是她匿名创作的作品。
    苏艳红抿了抿唇,内心涌动着复杂的情绪,既有被好友如此推崇的喜悦,也有对自己身份保密带来的小小尴尬。
    袁婷婷沉浸在对救赎的热情推荐中,并未察觉到苏艳红微妙的神色变化,她的赞美如溪流般绵绵不绝,字字句句都透露着对这篇小说的深深敬佩。
    “你知道吗,我爸可是个眼光挑剔的老书虫,连他都说逸轩的这篇救赎是近几年文坛上难得一见的佳作,绝对是今年文坛最闪耀的新星!我一口气读完,心情到现在还不能平复呢。”
    事实上,救赎在钟山杂志的读者群中早已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它不仅是杂志主推的重头戏,更因作者逸轩的名字而格外引人注目。
    逸轩先前的狩猎已如同锋利的刻刀,在众多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人们在新作问世之际,自然而然地满怀期待,迫切想要再次领略逸轩笔下世界的魅力。
    部分读者在翻阅救赎前难免心存一丝忐忑,他们担心短时间内连续产出的长篇小说或许会牺牲了作品的质量。
    在那个时代,大多数作家遵循着“慢工出细活”的传统,宁愿作品久经打磨也不愿仓促发布,一年内能有一部长篇问世便足以令人钦佩,若能再发表四五篇中短篇,那几乎可以被誉为高产作家了。
    然而,当众人真正沉浸于救赎的字里行间,所有的疑虑烟消云散。
    逸轩不仅没有让人失望,反而是以一种难以置信的速度实现了质的飞跃,其进步之快令人咋舌。
    如果说狩猎是颗青涩待熟的果子,那么救赎便是已完全成熟的苹果,香甜满溢,每一口都是对味蕾的极致诱惑,那种初出茅庐的青涩感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普通读者的惊喜之余,评论家群体则是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一个作家的成长通常需要数年乃至十数年的沉淀,即使有人天赋异禀,“打通写作的任督二脉”,也不可能在短短一两年内有脱胎换骨的变化。
    而从狩猎到救赎,逸轩所展现的进步跨度似乎打破了常规认知的界限。
    正当评论界众说纷纭之时,一位资深评论家提出了一个合情合理的推测。
    他认为,逸轩的狩猎或许在那段社会动荡之前就已经构思成熟,或至少已有初步框架,只因特殊环境未能及时面世。
    直至风雨之后,逸轩才将狩猎公诸于世,救赎的构思则很可能始于那个动荡时期的尾声,最终在一切平息后完稿。
    这一分析逻辑严密,与公众的认知不谋而合,很快在评论界内部达成了广泛共识,成为了默认的解读背景。
    自此以后,每当提及逸轩,人们总是会联想到这段特殊的经历,对他的评价中多了一份“自强不息”的尊敬。苏艳红得知这一流传甚广的说法时,不禁苦笑,为自己这份秘密创造的双重身份感到复杂。
    秋季的大学校园依旧热闹非凡,新生们的报到活动延续了一周之久,这给予提前到达的学生充足的时间探索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尽管对苏艳红这样的老生而言,校园早已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但这份宁静的单调中也蕴含着一种别样的温馨。
    由于春季开学时的交通不便情况再次上演,秋季学期的开学亦是如此。
    幸运的是,趁着这个机会,许多错过春季游历的冬季入学同学终于能够成群结队地探访京城的历史名胜。
    京城的秋,美得让人心醉,金黄色的落叶铺满了石板路,每一步都踏出了诗画般的韵味,留下了无数青春足迹的美好回忆。
    完成报到手续的苏艳红返回家中,翌日,她携手丈夫秦沐枫,带领着他们的三个孩子前往研究院附小办理入学手续。
    这所学校虽规模小巧,却五脏俱全,特别是那片宽阔的运动场,绿茵如海,成为了苏艳红最为满意的一点。
    孩子们在这儿,除了学习知识,还能在课余时间尽情奔跑,释放童真。
    由于秦沐枫在研究院供职,孩子们得以享受免学费的福利,仅需支付些微不足道的书本费和午餐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