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阿哥:……
有没有那么一种可能,你其实是个祥瑞呢?
顶着大清辅星的名头,被萨满巫师用命验证。你作出再多功绩,也都是上苍庇佑,祖宗有灵,哪会有人往歪了想啊!
连汗阿玛都被你气得死去活来,还依旧感恩。
可惜他这番心理活动注定不能说给胤祄听,也无从安抚他的紧张忐忑。
无奈之下,三阿哥只能把大锅甩给自家汗阿玛。
“好弟弟,哥知道你谦虚懂礼不爱居功。但这标点符号看着小小不然,实则意义重大。咱还是往御前,看看汗阿玛他老人家怎么定夺吧。”
胤祄说不至于,他就说胤祄不懂局。
拉着人就往乾清宫奔。
连让阿灵阿通传,都以有大好事要当面禀奏为由。
康熙还纳闷,小儿子才从他这儿走了有一个时辰啊?能有什么大好事?
“宣。”
魏珠躬身应诺,继而扬声向殿外:“宣三贝勒胤祉、十八贝勒胤祄觐见。”
听到动静的阿灵阿给两人行礼:“三阿哥请,十八阿哥请。”
这可是老四\/四哥的亲姨父,老十\/十哥他亲娘舅。
看着他们俩,胤祉跟胤祄也得对阿灵阿给予足够的尊重:“阿大人免礼,阿大人客气。”
只是擦身而过时,胤祄还是免不了心里唏嘘几句:[钮祜禄氏嫡系,兼有皇家血脉,多适合躺赢的身份啊?偏跟十哥一样想不开,非跟着掺和夺嫡。]
[愿赌还不会选股,非舍近求远往八爷党里面掺和。结果押错宝傻眼了吧?连墓碑都被改了……]
三阿哥扶额:恨不得见一次吐槽一次,你这小话唠都不嫌累么?
若他也能听到三阿哥的心声,肯定超大声地回一句不累。
就是恨铁不成钢。
瞧不上他们这差到家的政治素养。
这两下子,也就能为爵位继承使些个诬陷兄长跟弟媳妇有染的低阶手段了。好在康熙爸爸信重,他自己又足够命短,否则别说墓碑了,整个人都保不住!
提及这个,康熙就一脑门子白毛汗。
无它。
臭小子太能叭叭,知道的也太多。
自己要是太吹毛求疵了,大概率就满朝空荡荡了!
缺额的官员还可以通过科举提拔,那随之而来的未知与不确定呢?
为了能从小家伙心声里获得更多提示,康熙不得不把相关涉事官员按参与夺嫡程度深浅、罪行大小,有没有付诸实践等等标准划分等级,决定处理办法。
阿灵阿就属于那种虽然有错,但罪不至死。
将就将就还能用的程度。
胤祄不知其中究竟,也没有对方更多小辫子。只能默默吐槽,并等一个毙鹰案。
唔。
还是别有毙鹰案了吧!
现在哥哥们在各自领域献策出力,齐心协力共建大清的局面挺好的。
[九子夺嫡别来~]
康熙与诸皇子:……
哪怕听过再多次,也有点无法理解这小家伙跳脱的思绪。
好在他们表情管理到位。
一个个还保持着恰到好处的好奇:“小十八不过往三贝勒府串了回门子而已,怎么就又发现好宝贝了?”
嘿嘿。
说起这个,三阿哥就是满脸自得:“虽是十八弟的功劳,但多亏了在下鄙人我啊!”
哦?
康熙挑眉:“细说来听听。”
得令。
三阿哥难得促狭地拖了个长声,然后从胤祄难得主动上门讲起。
末尾还得还得加一句:“十八弟谦逊,并不以这点小事为功劳。但儿子以为这标点虽小,作用巨大。若得全国推广,必定获益良多。而且……”
太子微笑接话:“而且标点若得推行,历朝历代一应圣贤书可不也得重新标注?”
以官方之名,为圣人言断句啊!
就算大阿哥不怎么读书,也知道这必然是天下文人心中的梦。
于是乎,向来与太子不和。
明牌后,放飞自我,越发无所顾忌的他赶紧抢话,跟太子异口同声:“汗阿玛可以以此为由,在大清报上广招天下贤士共襄盛事。”
“到时候才是天下才子尽入您彀中矣,还争着抢着入那种。”
怕小十八逮着机会吐槽,来一句哪来的脸啊?还敢攀扯天可汗!两人忍了又忍,才没加一句比唐太宗李世民还厉害。
就这,胤祄还在心里叭叭呢:[果然,最了解你的,永远是你的敌人对手!]
[啧啧,世人都道大千岁和太子是一对冤家,有谁知道这俩还心有灵犀到仿佛对方肚子里的蛔虫呢?]
[倒是康熙九龙名不虚传,小小的标点在他们手里也能搞出大大的阵仗。]
康熙:???
吐槽起来你是滔滔不绝,难得夸奖,怎么就点到为止了呢!
太子和大阿哥对视了一眼,双双嫌弃地撇开视线:恰巧撞了思路而已,哪个与这伪君子\/莽汉心有灵犀呀?
三阿哥惊喜:“英雄所见略同,弟弟也是这么想的!”
其余人等也都跟着点头,都觉得这是个极佳的创意。
为了让这阵仗闹得更大些,康熙再度亲自执笔,撰写了一篇告天下贤士书刊登在大清报头版头条上。
还在等他对江南科考舞弊案作出最后判决的各界人士们:???
翘首以待盼结果呢,你扯什么标点符号?
果然,牵扯到满洲官员,鞑子皇帝又开始试图护短了。
啧啧。
说什么满汉一家,其实都在放屁!
有本事把那些满城拆了,满人犯罪可以叙功免死、枷号减刑等特权都给取消了。
否则就少忽悠无知百姓吧。
当然更多人选择细看文章内容,然后震惊揉眼,狠狠心动。
有能力按着文章上的报名渠道与步骤,一步步紧锣密鼓办理着。自忖能力差些,但知道谁在这方面颇有才华,可以胜任的则自发疯狂摇人。
“师兄\/先生\/师祖哎,您听说了吗?鞑子皇帝又开始整花活了!这回不比以往,您可不能坐视不管。免得那些化外之人不懂装懂,毁了祖上流传下来的好东西。”
类似之事在全国各地陆续发生,风头都渐渐吹到江南、海南。
无数名师大儒、野逸贤士收拾行囊,向京城进发。
主打一个保护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