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集思广益
作者:一把氘   重铸汉骨最新章节     
    董方满脸血污地回到营地,心中的愤怒和不甘几乎要冲破胸膛。他连脸上的血迹都顾不上擦拭,急切地找到马脑壳,希望再次组织人手发起冲锋。然而,马脑壳却摇了摇头,阻止了他的冲动。
    刚才他已经看得很清楚了,崇庆城的大门厚重结实,哪里是这些手雷能炸开的,就算再来一次又能有什么用呢,不过是徒增损伤罢了。
    别人都当他马脑壳运气好,每次都能逃出生天,其实懂得人才知道,这是他有趋利避害的本事。像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事,他就绝对不会干。
    找来几位头领人物,众人重新复盘了刚才的行动,但一时半刻谁也没有更好的办法。面对这种打不下来,又必须要打的两难局面,几人顿时沉默无语。
    过了良久,卢简诚手下派来的一名挑盐工出身的头领提议道:“在我们那儿,凡是遇到什么困难,都会互相帮助,出不了力的也会帮忙想办法。要不,让所有人一起想,最后看谁的办法最有把握,如何?”
    “对啊!”几人顿时眼前一亮。说白了,起义军就是个草台班子,他们中什么人都有,说不定还真能碰巧找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另一名有袍哥背景的郎中马后炮似得含笑道:“常言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既然我们想不出办法,何不听听大家的意见。”
    于是,几位头领下去分别收集自己手下的意见,经过众人的集思广益,还真想出几个靠谱的攻城方案。
    第一个就是劝降,他们可以向城内守军传递书信,谎称已经打败了围剿的清军,自己这千多人只是征讨的先头部队。等大军一到,必然能够攻破崇庆城,城破后他们这些守军将领便要受到处罚,劝他们识时务者为俊杰。
    第二个是用火攻,虽然城门厚重炸不开,但用火烧总行吧。木材到处都有,再收集来一些油料撒上去,堆到城门下要不了多久就能烧穿城门。
    最后一个和第一个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打心理战,他们要摆出放弃崇庆,而是去攻成都的姿态。全军绕过崇庆朝成都进发,引诱城内的守军出城追击或者拦截,只要消灭了这部分清军,再回身攻崇庆就容易许多。
    对于这三个方案,大家都集中进行了讨论。首先第一个,劝降的前提是守军在守军已经陷入绝境、士气低落,看不到希望了才有极大的可能,否则守将又不傻,仅凭几句话就被忽悠开了城门,那才是笑话。并且,他们并没有把崇庆围死,守军随时可以派人求证,所以,劝降成功的可能性极小极小。
    至于烧坏城门这个计策,理论上看起来确实最为可行,但是实施起来有诸多的难点。城内守军很可能会采取措施保护城门不被烧坏。他们会提前准备好水源,一旦发现有火攻的迹象,就会立即往城门上浇水。即使火势能够成功烧毁城门,守军也可能会用条石、砖块等物品封堵大门。这样一来,依旧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最后一个心理战,看似最不靠谱,可仔细想来,在某些情况下,它确实可能成为最有效的策略。崇庆离成都仅百里,想必现在求援的消息已经发出去了,守将肯定知道他们也会知道。那么,即使在成都府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的情况下,自己这些人还敢去攻打成都府,那无疑是找死的行为。
    作为清廷官员,升官发财对他们来说是头等大事,带人协助剿灭一支起义军足以给他带来泼天的富贵,明摆着有一份这么大一份功劳不要,那不是傻子吗!所以,崇庆城的守军有极大的概率会出城来断他们的后路,这就给了他们一个截杀的机会。
    经过几轮反复推敲和深入讨论,众人最终一致决定采用第三套方案,即引诱守军出城,然后聚而歼之。这个方案综合考虑了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时间的急迫以及可能的变数,被大家认定为是最有可能成功且风险相对较小的策略。
    引诱守军出城的关键在于制造假象,他们不应该有任何大张旗鼓的表现,反而该默默撤离。要让守将误以为他们正在逃跑,从而派出探子侦查,结果却发现是场声东击西的计谋,目的是要去攻打成都。
    如此一来,守将更加相信起义军在用各种手段迷惑自己。最后他大概率会反其道而行之,集结兵力出城堵截起义军,配合成都的守军消灭起义军,争取到这份足以让他升迁的功劳。
    敲定了计划,起义军开始迅速准备起来,一旦守军上当受骗,离开城池,起义军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兵力优势和强大的火力,一举歼灭守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