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赵家兄弟
作者:一把氘   重铸汉骨最新章节     
    重庆坐落在长江与嘉陵江的交汇处,东临湖北,西接四川盆地,南连贵州。古时这里是巴国首都,嘉陵江又称渝水,所以重庆别称巴渝之地。
    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仅次于成都的经济、交通、文化中心,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光是府城人口就达三十余万,足见重庆的区域地位。
    相较于泸州或者叙州,重庆不论在人口还是在地域优势上都要强上很多,所以祝灏决定将第三期工业园区建设在重庆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自重庆镇绿营全军覆没,祝灏名正言顺接管了重庆府的城防,再加上顶替黄梦韫的新任重庆知府赵尔巽刚刚到任,没有实力相庭抗理,重庆府的实际控制权已经被他纳入了手中。
    祝灏并不了解赵尔巽,但一想到他,就不得不提起他的那个拥有传奇般人生的弟弟赵尔丰。
    赵家原是明末随汉奸孔有德渡海降清的叛将,被满清编入汉军旗。所以相比普通汉人,赵家更受满清统治者信任,也有更多的晋升空间。
    其父赵文颖是道光进士,一家四兄弟,老大赵尔震、老二赵尔巽、老四赵尔萃均考取进士,唯老三赵尔丰屡试不第,最后只能以纳捐为官,初任于广东,现任山西静乐知县。
    历史上赵尔丰在其兄赵尔巽的提携下,晋升迅速,短短五年间便升任四川永宁道道员,后调任建昌道道员。在任期间杀伐果断,平定了川藏边区多起叛乱,在川西推行改土归流,维护了国家的完整统一。
    但他杀孽太重,每战从不留活口,川藏地区的藏人被他成村成村屠灭,因此获得了一个赵屠夫的称号,这也导致后来他在四川被公审砍头。
    不过,有一说一,赵尔丰对维护国家大义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斩断了英国人伸入藏区的魔爪,功不可量值得敬佩。
    祝灏一边勘察着周边的环境一边和赵尔巽闲聊起来,他问道:“赵知府,听说尔弟赵尔丰任上推行新政,努力改善民生,于百姓颇为有益。”
    听祝灏提起自己的弟弟,赵尔巽与有荣焉,谦虚道:“他不过是循规蹈矩,效仿锡抚台的政策而已,称不上居功,臬台大人谬赞了。”
    祝灏摆了摆手:“欸,尔弟做出成绩,你这个做兄长的也能面上有光。不知尔弟愿不愿来我四川任一州知州,如果愿意的话,忠州知州即将告老,尔弟正好可以补他的空缺。”
    “得大人垂青,卑职即可去信吾弟,尽力劝说。”听到祝灏要自己弟弟补知州的缺,赵尔巽激动地浑身颤抖,立马将心中对祝灏的那点儿不快迅速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嗯!”祝灏点了点头。他拉拢赵家两兄弟,主要是看中他们的能力,至于他们是否能忠诚自己,这就要靠他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也许到时候真能成为自己手下强有力的一把刀也说不定。
    谈完了赵尔丰的事情,祝灏又把眼光放回了选址工作上。他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在后世被称作沙坪坝。这里地势较为平坦,又近临嘉陵江,水资源丰富,是一块非常适合建设工业区的风水宝地。
    他指着脚下大片的土地说道:“我计划这里以后将建一座占地两千亩的工业区,生产各种工业产品,赵大人怎么看?”
    赵尔巽眼前顿时一亮,现在提倡洋务,他也读过不少洋人的书籍,可是一直苦于没有相关的路子,去年他上折参过左宗棠一本,彻底得罪了洋务派官员,现在就算想投洋务派也没人带他。
    但没想到如今四川按察使也要搞洋务,还不赶紧抱紧大腿。因此,他想也不想,躬身谦卑地答道:“卑职以为,洋务革新是未来的强国之路,臬台大人意欲操办洋务,卑职一定全力配合。”
    “很好!”祝灏对赵尔巽的态度非常满意。自己又不能一直留在重庆府,下手必须要有当地官员的配合,否则等王富贵回来也捉襟见肘,难以完全顾及。
    想了想,他继续说道:“那么,这里征地和赔偿的事宜就交由你来做,给百姓的赔偿标准按当地的地价,绝不能克扣,以免引发民乱。”
    “是!”赵尔巽点头答应下来,但心中却不以为然,给那些泥腿子一口饭吃就应当感恩戴德了,还要想拿多少补偿,这不是翻了天去吗!
    祝灏看出了赵尔巽心中那丝小九九,瞥了他一眼,重重地说道:“别以为百姓们不敢反,没见眉州的事到现在都还没解决吗?如果你再引起了重庆府的乱子,小心你的项上人头!”
    “是是是!”赵尔巽满头冷汗,他知道祝灏这是在敲打自己,难怪这位大人在四川的风评那么好,看来都是有原因的。
    又带着赵尔巽巡视了几处地点,深入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民情民意,走村串户,与百姓亲切交谈,询问他们的生活状况、生产情况。随后祝灏才在众多护卫的保护下,打道回府回了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