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礼崩乐坏的开端:曹刿论战
作者:叶落潇湘   天幕:海外遍地银山金树,速抢最新章节     
    水了一下群,跟那帮皇帝聊了一下后,陆远又打开了新的视频。
    【小人物能否改变历史?无名之辈是否能让历史转弯?】
    发布人:沧海浮游。
    发布时间........
    【人生于世,名利二字,小人物逐利,大人物逐名。
    古往今来,不管是贩夫走卒,还是高官贵胄,哪怕就是历代帝王,他都逃不出这名利二字。
    或许也有人逃出了,但如果你是在史书上找到一个这样的人,那这个人大概率还是没有逃出。
    很多人说,历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当权者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可不管怎么写,平民在史书,终究是没有什么记载的。
    或许有,但都不是很好的记载。
    比如岁大饥,人相食。
    如天下户口,几亡尽半。
    人肉之价,贱于犬豕。
    永嘉之乱,长安户不盈百。
    婴儿惯于架上,盘舞以为戏。
    寥寥几字之下,便是千百万人悲苦的一生。
    他们不过就是大人物的陪衬,若不是为了描述当时帝王的能力,或许这几个字都不会有。
    当然,这个是必然的。
    虽说史书浩如烟海,可终究是篇幅有限,真没有太多笔墨去描述每一个人。
    这就必然导致,只有一小部分人能上史书。
    而这一小部分人,代表的就是一个时代,甚至是一个皇朝。
    这些人要么是天子,要么是朝中大员,要么是战功赫赫的将军,要么就是一方诸侯。
    他们的事迹,才有记下来的必要,他们的故事,才有让后人翻阅的兴趣,能让后人借鉴。
    至于普通人一生嘛,修史的人不在乎,读史的人也不会在乎,有几个字就行了。
    可在浩如烟海的史书之中,却也有一些很重要的小人物。
    他们没有什么大出身,没有什么大官职。
    甚至他们出现的突兀,消失的也很突兀。
    但他们的存在,却成了历史上的转折点。
    今天这期视频就盘点一下,这些史书上的“小人物”。】
    网友【弹幕】:“史书上的“小人物”?能上史书的哪有什么小人物啊!
    你看历史的时候,认为人家是小人物,可你要是在那个年代,这个“小人物”,可能比你现实中见过的最大官员级别还高。”
    网友【弹幕】:“咱们天天在网上嘲讽的零陵上将军邢道荣,悍将刘三刀,这些人可都是咱们遥不可及的大人物。
    这两人好像是虚构的,我说的是他们的职务。”
    网友【弹幕】:“邢道荣:你看电视剧嘲讽我,叫我二傻子,我不说你什么,你现在穿越到三国了,你该叫我什么?”
    网友【弹幕】:“别说什么邢道荣了,就是那个给刘备天使投资的马贩子,那要换算成现在,那都是咱们很难接触到的富豪了。”
    网友【弹幕】:“富豪?你在开玩笑吧,马在古代,那属于战备物资,懂?”
    网友【弹幕】:“历史留名很难吗?
    城北徐公了解一下!”
    网友【弹幕】:“长的好,那也是一种资源。
    其实还有一种资源也可能留名,比如长信侯。”
    ..........
    【视频继续】
    【其实普通人成为转折点,在史书上最有名的,应该就是四大刺客了。
    众所周知,四大刺客其实是有六个的。
    曹沬,专诸,豫让,聂政,荆轲,其实还有一个要离。
    这六个人之中,豫让和荆轲的刺杀是失败的,所以谈不上改变历史了。
    而其他四人的刺杀,却是真的改变了历史。
    先说说曹沬。
    在当今的很多人认为,曹沬和曹刿就是同一个人,也就是曹刿论战的那个曹刿。
    一来是有部分史书却是这样记载了。
    比如唐朝司马贞《史记索引》,清朝梁玉绳《人表考》等等书籍中就有这样猜疑。
    他们认为在战国时期,沬和刿是同音通假字。
    而且时代也是同一时代,也是同在鲁国。
    不过就事迹而言,这应该是两个人。
    曹刿的记载在左传之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帮鲁国打赢了长勺之战,以穷国,弱国,打赢了当时的强国。
    其表现就是一个谋略超人的军事家。
    出身方面也是在鲁国危急时,自荐上去,说起来也算是小人物改变历史。
    要知道,长勺之战对战国时期的影响还是挺大的。
    而曹沬的记载,那就不一样了,先说出身。
    曹沬是以勇力过人,而被鲁庄公带在身边的。
    正因为他勇武过人,鲁庄公三次拜他为将,让他三次出征。
    结果是三战三败。
    战败那就得割地,自古以来,尽是如此。
    鲁庄公当时就派他去和齐国商议割地的事情。
    可在会盟的时候,曹沬拔刀挟持了齐桓公。
    不但不割地,还要齐国将之前打败他,占领的土地归还。
    这事情齐桓公还答应了,事后还没反悔。
    嗯......这事情干的吧,你要说他不光彩,那确实不光彩,这要说起来,那都属于是赖账了。
    但是他是为了国家领土,这点还真没太多好说的。
    只是这样干,绝对不是什么好主意。
    也就是当时管仲劝住了齐桓公,齐桓公才没有反悔,不然的话,这会盟一结束,鲁国就等着齐国的大军报复吧。
    就从史书记载的这两事情来看。
    曹沬和曹刿要是同一个人的话。
    那这事情就解释不通了,以曹刿的谋略,应该不可能三战三败,即便是败了,他也不敢拿鲁国去赌。
    属于是诸葛亮干了张飞的活了。
    所以曹沬和曹刿,应该是两个人。
    虽然曹沬不算什么,但曹刿可是真改变了大历史的。
    按照左传的记载,他的出身不高,在长勺之战后,便也没什么记载了。
    似乎是打赢这一仗后,就消失了一般。
    但凡史书上,能多给曹刿一两个镜头,那也不至于有人将他和曹沬算成同一个人。】
    网友【弹幕】:“博主可能有一点不知道,曹刿和曹沬真可能是一个人。
    你以为的曹刿善谋,曹沬莽夫,其实对春秋时期的各国来说,这两件事是一样的没品。”
    网友【弹幕】:“博主,你知道长勺之战的意义为什么大吗?
    因为这一战不单单是鲁国胜了齐国那么简单,这一战的真正意义,是它终结了一个时代。”
    网友【弹幕】:“曹刿论战,礼崩乐坏的开端。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那是因为春秋时期打仗讲礼仪。
    我这边动了,你那边没动,我以为你没准备好,我再回来准备一下,等你准备好再说。
    结果我这边冲了两次,你都中场叫停,到第三次的时候,我这边的人体力士气消耗的差不多了,你终于准备好了?
    这叫什么?这叫不要脸。
    这要放在战国时期,齐国就不可能退两次,直接就一鼓作气,把鲁军冲了。
    曹刿论战,那赌的就是齐国知礼,不要脸则无敌。
    而曹沬劫齐桓公,赌的也是齐国知礼,知道齐国碍于礼节不会报复。
    这两事情就特么是一个性质。
    所以要说曹沬和曹刿是一个人,那一点毛病都没有。”
    网友【弹幕】:“不管曹刿是不是曹沬,他们两人确实是小人物改变了大历史,礼崩乐坏的开端自此开始。
    后面孙子出现,直接给春秋礼仪来了致命一击,春秋变战国,义战荡然无存。”
    网友【弹幕】:“曹刿论战和白衣渡江算是一个层面的计谋了,曹刿的谋略是什么懂了吧。”
    网友【弹幕】:“所以说,人的底线,谁先放下谁就赢了。”
    网友【弹幕】:“赢?战国时期,鲁国可没什么镜头了,要是一直保持春秋礼仪,鲁国应该不至于灭吧。”
    网友【弹幕】:“鲁国的灭亡,那可就得提及楚国了,只能说鲁国遇到更不讲礼仪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