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科举首试
作者:不明所以的白马非马   魂穿三国,成为最强前夫哥?最新章节     
    承华二年,十月一日,历史上第一次科举开始了……
    清晨,长安城的街道上人潮涌动,无数士子们怀揣着梦想和希望,从颁政坊、从长安城各处走来。
    在这之中,你能看到无数的名门望族,京兆杜氏、京兆韦氏、弘农杨氏、太原王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闻喜裴氏、泰山羊氏、太原郭氏、河东卫氏等等……
    除去这许多已经被举荐入长安城省试的名门望族,更多的却是各地的寒门,他们人数虽然不多,但对于刘瑁来说,他们才是打破世家垄断地位的关键与核心之所在……
    此时此刻,无数的士子齐聚长安城皇城门口,只待验明身份后正式踏入皇城,他们梦想之中的圣地……
    此次考试的考场设立在了皇城中的贡院之中,此处原本为吏部所有,但是在刘瑁的命令下很快重修成为了如今大汉科举的考场。
    按照刘瑁与宋忠、华歆、杜袭等人商议的结果,入考场前要验明正身,检查是否有夹带,
    以确保考试的公正性。
    考场的守卫森严,士子们必须依次通过严格的搜查,才能进入考场。
    贡院内,一排排整齐的考桌已经准备就绪,每张考桌上都摆放着笔墨纸砚和考试用的试卷,在造纸术普及后,如今的纸张已经可以批量使用了。
    士子们在进入考场前,必须出示自己的身份证明,并在监考官的监督下,一一坐到指定的考桌前。
    随着时辰的到来,考场大门缓缓关闭,所有士子屏息凝神,等待着考试的开始。
    此次科考,刘瑁并没有施行后世的糊名和誊录,毕竟此时科举刚开,那些世家子弟又有何理由不录?
    现在刘瑁做的只是在世家的举荐制中小小的切下一个口子,等到将来再做改制……
    众士子在经过严格的搜身后,缓缓步入贡院,依次找到自己的座位,等待着考试的开始。
    由于科举同开进士、明法、明算、明史、明礼、明工、明武七科,因此将贡院也分成了七处,相对来说,世家子弟基本都选择了进士,只有那些寒门学子才会去钻研这其他几科。
    当然,也不排除部分世家子弟会选择明法、明算等学科,譬如后世《五经算术》《五曹算经》的作者甄鸾便是中山甄氏的后人。
    此次时政策论的题目是由田丰与贾诩所出,核心问的便是统一天下之策,与曹操争雄之策,治理天下之策。
    而在经史子集部分则摘取了《论语》《孟子》《大学》中的三句以及《尚书》、《春秋》中的两句进行贴经。
    明史科则以《史记》作为基础,同时摘取《汉书》、《东观汉记》作为附加,三史皆通者可拜为状元,入鸿胪寺或太史寺。
    在刘瑁的要求下,所有考生在科考期间不能离开贡院,到晚上还有没考完时,允许点三支木烛,就要收卷。
    刘瑁此时正站在贡院之外,在他身侧跟随的不是别人,正是毛玠和田丰两人,陈到、典韦、赵云则护卫左右。
    “希望开科举后能为我大汉挑选出更多可造之材啊……”
    在场众人皆寒门出身,对于刘瑁开科举的目的自然都很清楚。
    毛玠环顾左右,良久之后,方才开口道:“主公,放心吧,这只是开始,在这里我毛玠要代表天下寒门多谢主公!”
    田丰亦严肃的向刘瑁施礼道:“科举此制,乃寒门之幸,天下之幸!”
    “这次这九十多士子中的寒门你们二人亲自看看,可别漏了什么人才,至于世家的那些,就让他们自己去争一争吧……”
    “明白!”
    “也不知那周不疑考得如何,我还真是好奇得紧……”
    刘瑁一边说着,一边转头对毛玠说道:“待科考完后,把周不疑的卷子拿来让我也看看。”
    “诺!”
    很快,随着日暮西沉,这载入史册的第一次科举很快便结束了,诸多士子纷纷走出贡院,脸上带着或喜或忧的表情。
    刘瑁站在原地,目光扫过每一个走出考场的士子,心中默默记下那些神情自信、举止从容的面孔。他知道,这些士子中,或许就有未来的大汉栋梁之才。
    随着最后一人走出考场,刘瑁转身对毛玠和田丰说:“明日,便开始阅卷吧。我期待着能从中发现真正的人才。”
    毛玠和田丰点头应诺,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场考试,更是大汉未来的一次重要选择。
    在刘瑁要求下,每一份试卷都必须经过至少两位考官的审阅,确保公正无偏。
    试卷中,有的文章洋洋洒洒,有的则言简意赅,但无一不透露出士子们对大汉未来的憧憬与期待。
    经过数日的紧张工作,最终的榜单很快出炉,并与周不疑的卷子一同送到了刘瑁的面前……
    “哦?名单已经出来了吗……”
    刘瑁仔细的看了一眼名单,果然不出所料,这录用的三十人中,依旧以世家子弟占据了大多数,寒门子弟加起来都不到十人而且大多在进士科以外的其余几科。
    不过刘瑁倒是在这名单中发现了几个熟悉的姓氏……
    “孝先、公达、文和,我没记错的话,这里面是你们的儿子吧?”
    此时的几名谋主倒是都在现场,只见毛玠和贾诩相视一眼,恭敬地拱手道:“我们不比公达家学渊源,况且也不能我们几人将进士科前几名全包了啊……故此,进士科只有公达他们一家……”
    荀攸倒也不掩饰什么,笑着说道:“主公,荀家家大业大,必定是要考取进士科的。”
    刘瑁闻言摇了摇头,笑着道:“以后啊,我要让这试卷糊起名来,到时看你们怎么说。”
    “哈哈哈哈……”
    刘瑁手里拿着周不疑的试卷,感叹一句道:“诸位,看看吧,这进士第一的卷子……”
    “不愧是荆州神童啊……听闻还不满二十?主公可得好好用啊!”
    “如此年轻,倒是与世子年龄相仿,不如让他与世子为伴!”
    “可授之以东宫之官,给世子留着!”
    众谋主阅过卷后不禁纷纷赞叹其能,已然决定将之留给刘祺,此子的卷子恢弘大气,条理分明,一看便有贤相之姿……
    “就这样吧,准备张榜。”
    “诺!”
    随着刘瑁的命令,很快,便在贡院外的院墙之上张贴了此次中举三十人的榜单。
    这三十人中,各个世家大族就有二十三人,寒门七人。
    其中进士科三甲为:周不疑、荀适、崔钦。
    除去周不疑外,荀适与崔钦分别为荀攸和崔琰的儿子。
    明算科三甲为阚泽、贾模、毛机。
    除去阚泽以外,贾模和毛机分别为毛玠和贾诩的儿子。
    明法科三甲为卢毓、应璩、郑冲。
    其中卢毓乃卢植之子,而应璩为《汉书官礼仪故事》《律略》《春秋断狱》等书的作者应劭的侄子。
    明史科三甲为韦宏、薛齐、索湛。
    其中韦宏乃京城韦氏韦康之子,薛齐为薛永之子,而薛永在父亲被曹操所杀后便投奔刘备,后来又跟着刘瑁迁徙到了河东。
    至于索湛,乃敦煌索氏之后,也正是此次敦煌郡推选的唯一一名士子。
    明礼科三甲为王凌、钟毓、裴潜,此三人为太原王氏、颍川钟氏、闻喜裴氏之后。
    其中王凌为司徒王允之子,钟毓为钟繇之子,裴潜乃侍御史裴茂之子。
    明工科三甲为马钧、郑崇、李隆。
    除去马钧以外,郑崇乃郑浑之子,荥阳郑氏之后,李隆则为李广之后,然而如今却早已声名不显。
    明武科三甲为郭淮、羊发、赵统。
    其中郭淮为太原郭氏,乃雁门太守郭缊之子。
    羊发乃羊衜长子,在羊衜来投奔后由刘瑁特许参加了此次科举,并一举成为明武三甲。
    而赵统则是赵云之后,从小就在太学之中,此次得中也是理所当然之事。
    七科科举,其中进士科七人,明算科四人、明法科五人、明史科三人、明礼科三人、明工科四人、明武科四人,共取士三十名,作为科举首试,青史留名。
    《新汉书·卷一·中祖昭武帝纪第一》
    承华二年冬十月,中祖始行科举之制。
    于皇城尚书省之南,礼部南院为贡院,。
    取士三十,进士七,明算四,明法五,明史三,明礼三,明工四,明武四。
    (汉裴松之注:科举兴,世家衰,寒门盛,世家之亡,实自科举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