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收敛尸体
作者:七分蜀酒   带着三国系统穿越五代十国最新章节     
    半城烟沙,兵临池下 。
    金戈铁马,替谁争天下 。
    一将成,万骨枯,多少白发送走黑发。
    战争已经持续了六天,一个明军士兵紧紧握枪杆,就如握住了救命稻草。轰轰的炮声还在继续,许多人从他身旁一跃而出,随着一阵激烈的刀剑碰撞声和惨叫,将鲜血泼洒在了战场上。
    土壤早已成了红褐色,鲜血无法凝固,上空的阴霾无法散开,偶尔看见的断枝上挂着早已辨认不出的肢体部位。不久前还充斥在这里的厮杀声、呼喊声、炮声消失了,却让此时的寂静显得无比狰狞,一切都消失了,只听到低微的“沙沙”的脚步声,连一声咳嗽都听不到。
    喊杀声,号角声,回荡在城头。杀声、喊声、响成了一锅粥,从拂晓打到黄昏,又从黄昏打到天明。突然,大路远端腾起弥漫的尘烟,像一阵旋风卷来,渐渐听到急雨般的马蹄声,一队明军骑兵纵骑疾驰而来。
    所有后退的士兵都被屠戮一空,顿时,空气中布满了血的味道,整个世界仿佛在颤抖,山崩地裂。 刹那间,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化为乌有。他们好像千刀万剐一样,透露,肢体崩裂着,躯干支离破碎。在这被血光吞噬的时刻,已经分不清什么是武器。
    血红的手,锋利的牙齿,迫不及待地将一张张脸孔撕碎。脑中早已失去了理性,失控似的去满足自己杀戮的欲望。傍晚时分了,远远望去,早已分不清是夕阳还是鲜血染红了大地…
    经过了七天七夜的大战,明军终于停止了攻击,派出民夫,打着白旗,上前收敛尸体,守军没有阻止他们,不说这些百姓都是平安京附近的,就说战场收尸也是自古就有的规矩。
    虽然已经快到冬季了,天气越来越冷,可也不能放任尸体就这样长时间扔在野外,几天还行,如果时间长了滋生了瘟疫,那对于双方都是一种劫难。
    城上城下,尸横遍野,城墙根下的尸体都堆积了几米高,层层叠叠的尸体堆积在一起,让民夫们收集起来更困难了,他们还得挑选出是明军的还是守军的。
    血水横流,滴滴血水渗入泥土之中,泛出一片黑红之色,空气中的血腥气更加浓烈了,引得一群食肉的飞鸟在空中盘旋,发出阵阵嘶哑的鸣叫声,令人毛骨悚然。
    天空阴霾密布,苍茫大地上血流成河,尸横遍野,触目皆是残肢断臂,还有那翻滚角落的颗颗不屈的头颅,战死的兵士还睁着不甘的眼睛,死死地盯着天空的一角,空中的飞鸟俯冲而下,落在血污斑驳的尸骸之上,
    空气中飘荡着浓重的血腥气,长矛和利剑都折损残破,半掩在泥土和尸骨之间,在昏暗的天光下闪烁着微弱的光泽。
    灰暗的苍弯下漂浮着一朵朵浓重的乌云,几只秃鸳从参差的云层后悄然飞来,在低空盘旋着,发出阵阵高亢刺耳的叫声,时而俯冲而下,落在半腐的尸骸之间,时而又受惊飞起,伴随着渐渐远去的鸣叫声,眨眼消失在了云霄深处。
    守军的尸体都被聚集起来扔在一个大坑里,搜索干净以后,一把火烧掉,明军的尸体,哪怕是东瀛人,也会受到该有的待遇,民夫会替他们整理好仪容,打来水擦干净,让他们走的体面点。
    战场上散落的武器铠甲都被收集了起来,明军尸体被分成三份,堆积在三个大型的木架上,木架下面堆积着柴火。
    陆战队和陆军的火化规格是最高的,谁让他们是正宗的明人呢?虽然这场战斗,陆战队和陆军不是主力,可也损失了好几千。
    其次是山地军的,他们严格来说都是从中原逃难到海上诸岛的,这个可以考证,也算是中原人了。
    东瀛人据说是中原来的,是不是的谁知道呢,几百年前的事了,怎么查证?
    幸存的士兵都围在周围,目送着战友的尸体,送他们最后一程。
    这次大战共计死亡明军陆军四千余人,山地军四万多人,东瀛人伤亡的最多,不算受伤的,死了七万多人。
    不分昼夜的七天攻击,明军净战死者就高达十二万人,受伤的还有六七万,可以说明军已经整体折损了三分之二了。
    可守军的伤亡也很大,平安京已经没有预备役了,德川家康身边只有家族的三千死士,其余人都被他派上城头,守军伤亡人数足有二十二万之多,光直接死亡的就多大十二三万了。
    哪怕是明军有火炮,有大型井澜,也让战损达到了惊人的二比一,没办法,东瀛人打仗实在是太菜了,全靠一腔血勇,毫无章法。
    要明军真有六十万大军,一个小小的平安京根本不在话下,早就被攻破了,可是这是不可能的,明军也不可能放弃中原,往这么个地方派出国内六成兵力的。
    大火被点了起来,熊熊大火一直烧到第二天天亮才熄灭,等温度降下来后,军需官带着士兵上前把骨灰装进一个个陶罐里,每装好一个就贴上纸条,然后会送进库房妥善保存,等到战后,这些骨灰罐会和士兵的遗物,还有他们的钱财一并送到他们家人手中。
    大战过后,明军休整了三天,这三天明军就干一件事,写纸条,让所有会写字的东瀛士兵,按邓艾得意思把字写好,然后装进一个个小竹筒里。
    邓艾还把这个办法也用锦衣卫的信鸽抄送到周瑜那边,这可是他的杀手锏,之所以刚开始不用,当然是因为刚开始效果并不好,只有当所有人都以为,破城是早晚的事,这个时候才是发挥作用最大的时候。
    隔天一早,明军派出大量弓箭手,来到城外一百米处,往城头射箭,守军在军官的指挥下也开始还击,但是明军弓箭手前方还有盾牌手顶着,并没有造成多大伤亡。
    城头插满了箭支,连城内的房顶,街道上都满是箭支,有些甚至射进了民居里。
    守军懵逼的看着这一幕,又不攻城,只射箭是什么意思?给守军送物资?明军会这么好心?那为何不直接退军?
    收到消息的德川家康一头雾水,他实在想不通,明军为何会如此。
    为何如此?那当然是和尚洗头必有缘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