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血腥战役
作者:清风刀客   开局:老祖宗们集体震惊最新章节     
    第二天雨依旧下,没办法出门的秦凌雪只好在房间里待着,虽然酒店也有娱乐和健身地方,但她哪都不想去。
    【老祖宗们大家好,之前讲过一些战役案例。】
    话刚说一半,李世民就觉得心口发堵,那可是他大唐的血泪史。
    【那些都是冷兵器时代的战役,虽然明朝后装备火器,但主要还是以冷兵器为主,今天我要讲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最为血腥的战役,也是二战的转折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在历史教科书里写着是斯大林格勒战役,这也是我们对二战的一个固有印象。
    当然,各国的历史学界也有其它说法,有说库尔斯克的,有说阿拉曼的,还有说诺曼底的……是不是转折点不论,但如果说斯大林格勒是二战中最血腥暴力的战役,恐怕就没有那么多争议了。】
    对于战争熟悉之人知道其中的惨烈,但对于后世战争程度还是无法想象。
    【说起来让人意外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并非是德军有意计划的结果。
    在1942年的规划中,斯大林格勒只是被列入了要“置于军事控制下”的名单。
    换言之,只需要将斯大林格勒军备中心和港口的功能废掉,就达到了目的。
    这并不需要出动大军去攻占,用轰炸、炮击和封锁,同样能奏效。
    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南路德军展开攻势后,顿河防线的苏军抵挡不住,不断向斯大林格勒方向撤退。
    这里不仅成了后撤苏军的集结地,还聚集了包括从列宁格勒等苏联西部地区城市撤退下来的70多万平民。】
    一幅行军地图出现在天幕之上,人们为那庞大的疆域所震撼。
    而收到世界地图的帝王们更是无比激动,因为秦凌雪给他们的地图上并没有国家划分,看到苏联的疆域眼馋不已。
    【这样一来,在斯大林格勒围歼更多的苏军就成为一个很合理的选择。
    于是,元首更改了计划,德军第6集团军受命进攻斯大林格勒。
    斯大林则是极不情愿地批准了苏军撤出顿涅茨河和顿河防区,但他同时要求,不能再撤过伏尔加河了。
    伏尔加河成为阻挡德军的天堑,进攻这座背靠河流展开的城市,德军无法像在基辅那样从两翼完成包抄合围。
    1942年8月23日清晨,德军第16装甲师的先头部队渡过了韦尔佳奇的浮桥。】
    【先头坦克遭到了来自城郊的炮火打击,很快,这些火炮就被经验丰富的德军消灭,原来向德军射击的火炮来自苏军1077防空团37营,由“红色街垒”兵工厂的女工组成,她们毫无战斗经验,无法与武装到牙齿的德军对抗,最终全部战死。】
    马皇后横了朱元璋一眼,想起前天的直播她就生气,“看看!看看这些女孩子,哪里比你们这些大老粗差了。在国家危难之际她们都敢于挺身而出,你看看咱汉家女子还有多少人能做到~~~”
    老朱不想说话,嗯,是不想不是不敢。
    【这个开局波澜不惊,但双方谁也不会想到,这场厮杀会演变成为持续六个半月,从炎炎夏日一直打到寒冷冬季的跨年巨型血战。】
    ‘还行,守城战打个一两年不也是有的’,天幕之下许多人都在思索。
    【对于苏军来讲,能御敌于城外当然更好,但在无险可守的旷野中,在兵员素质和机动性方面占上风的德军显然更难对付。
    苏军唯一的机会是将敌人放进来打,最大程度地抵消德军在装备、机动、经验方面的优势。毕竟,在巷战中纯粹拼步兵,双方并没有多大差距。
    五万名民兵被组织起来,三千名年轻姑娘担任了护士、电话接线员或是无线电操作员,七千名十三至十六岁的共青团员发给武器,直接加入到作战部队中。
    刚刚还在工厂里从事生产的工人们奉命拿起武器,“红色街垒”兵工厂制造的大炮,从装配线上下来,便被投入厂区内的阵地上开炮射击。
    崔可夫面临的局势很严峻,刚上任就碰到了德军的猛攻,德军第71步兵师已经打通了市中心,甚至冲到了伏尔加河边。
    为了获得增援,崔可夫将所有预备队都用于坚守渡口,整整一个旅(3000~5000人)打到只剩五十人,坦克全部打光。
    最终等来的近卫步兵13师一上岸就投入了战斗,这支生力军终于将德军逐回,但这一个师(一万人左右)在两天后就所剩无几。
    德军同样在变阵,保卢斯获得了指挥斯大林格勒方向作战德军的全权,霍特的48装甲军也归他指挥。
    不断投入力量的双方都在来回拉锯的巷战中筋疲力尽,损失惨重。
    德军最初投入攻城的部队有7个师,但最多时也没超过10个师。
    在九月初,经常是苏军一个师只剩团级规模,一个旅只剩营级规模。
    到十月初,崔可夫有11个师和9个旅,约等于15个师,还有工人武装和民兵。
    这些部队在战斗中损耗很大,经常处于缺额状态,在兵员素质方面也不如对手,只能和人数更少的德军能打个平手。
    但保卢斯的麻烦在于,他从未获得过哪怕一个满员师的增援,苏军却总是能及时获得人数上的补充。
    显然,希特勒高估了德军的战斗力,到处分兵,就是这个结果。
    战火中的斯大林格勒成为一座对双方来讲都异常恐怖的炼狱,德军一个团经常打一天就会损失掉所有的连长,每名苏军士兵平均只能存活24小时,军官最多也不超过三天,每天要战死2000多人。
    为了让士兵们能坚持下去,赫鲁晓夫和崔可夫制定了激动人心的口号——每个人都是一座堡垒!伏尔加河后已无路可退!要么战斗,要么死亡!
    无论德军还是苏军,在如此变态,挑战人类忍受极限的人间炼狱中,都变得像野兽一般,很多人精神崩溃,即使活着也是疯疯癫癫。奋战到死的战士很多,想要逃离战场的人也不少,崔可夫本人就承认,他曾亲手处决过“逃官”。
    打到十一月中旬,付出了严重伤亡的德军攻占了90%的城区,苏军被压缩到伏尔加河边的狭窄阵地中,希特勒甚至宣布已经占领了这座城市。
    然而,德军已是强弩之末,朱可夫策划了一个巨大的钳形攻势,从希特勒的罗马尼亚仆从军那里打开了缺口,一举将被斯大林格勒牢牢吸住的德军全部合围。
    在戈林拍胸脯保证能空运足够给养的大忽悠下,希特勒不许第6集团军撤退和突围,前来解救的德军又被苏军顽强地阻击了。
    第6集团军后勤基本断绝,随着给养越来越少,包围圈内的德军饥寒交迫,完全丧失了战斗意志,他们杀掉了马匹充饥,甚至开始吃尸体。
    在斯大林格勒的失败使南线德军损失了近四分之一的兵力,就像被打断了脊梁骨一样,南线形势迅速崩溃。
    如果说保卢斯全军覆没还有什么意义的话,那就是为高加索方向的40万德军安全撤出争取了一点时间。
    在这场大战中被俘的德军约有十万之众,他们当中只有约五千人活到战后,其中有一部分后来又被送回斯大林格勒参与重建,亲手修复这座自己毁坏过的城市。
    保卢斯等高级军官没有这么惨,他们受到了优待。
    苏联人民为这场胜利付出了远比德军更大的代价,关于苏军伤亡人数的档案至今没有解密,所以也没有权威数字。
    据相关学者的研究估计,仅在德军攻入城区的头一个星期,就有4万苏联平民遇难,德军死亡约25万,苏军伤亡接近150万,其中约有三分之一是战死,至于兵器的损失更是不计其数。】
    ‘嘶~’吸冷气的声音在天幕之下此起彼伏,帝王们甚至开始盘算要死自己国家伤亡这么多士兵。
    忽然,有人摇了摇头,还是不要去想了,不然晚上会做噩梦。
    【如此巨大的牺牲,如此伟大的胜利,如此卓越的贡献,也难怪俄罗斯人会对这场难以用笔墨形容的血战如此看重。
    1945年,斯大林格勒被命名为“英雄城”。
    上世纪60年代,在当年两军激战过的制高点马马耶夫岗上,“俄罗斯母亲纪念碑”被建立起来,这座高达52米的雕像从城市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看到。
    马马耶夫岗因为遗留下的钢铁碎片太多太厚,以至于战后很多年,这片土地上仍然不长出草来,可以说是苏联版的上甘岭。
    直到今天,从伏尔加河中仍然能找到当年沉没的船只和武器,在2018年世界杯的比赛地——伏尔加格勒胜利球场的工地上,仍然能挖掘到苏军将士的遗骨和武器,这一切都在提醒着今天的人们,历史并未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