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乱世中求名逐利”
作者:一起发呆吧   视频通万界:开局盘点十大意难平最新章节     
    他们的目光似乎在表达:“看,这就是明朝的亡国王子,他多么瘦弱。”
    镶蓝旗不仅是满族七旗之一,而且与正黄旗和镶黄旗一同被视为最重要的两旗。这些镶蓝旗的满族人中,甚至有一位佩戴着张军的牌匾,标志着他仅仅是一个低级官员。
    明昭宗朱由榔保持着高度警惕;这位表面上地位低微却拥有巨大权力的满族人,他是来取自己性命的吗?
    然而,出乎他的意料,在短短几秒钟内,吴特说出了一些让他完全震惊的话。
    吴特环顾囚室中凄凉的景象,愤怒地皱起了眉头:“吃着明朝的饭,我本应分担你的忧虑,但岳二奎却对你如此轻视。这实在是太过分了。我从未见过如此忘恩负义之人。”
    明昭宗朱由榔感到震惊,不明白一个满族人为何会为他这个汉人皇帝辩护。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我无法理解。”
    吴特转移了话题,“在外面,他们正在播放纪愈的诗歌。我想陛下您也一定感到很困扰。”
    明昭宗朱由榔心生疑窦,连忙否认,“我一点也不困扰。我在这里过得很好。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吴特回答:“陛下,此地并无他人,您不必在我面前隐藏您的智慧。坦白说,百姓生活困苦,国家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我们愿意为您效忠!支持反清复明!”
    明昭宗朱由榔震惊无言。
    他听错了吗?一个满族人竟然提出要反清复明?
    而且,这个满族人还是镶蓝旗的官员!
    明昭宗朱由榔难以置信,他巧妙地装作懵懂,断然拒绝了。他可不是轻易上当的人。若他此刻同意叛乱,恐怕立刻就会丧命。
    吴特显得非常失望:“陛下,我们会让您看到我们的忠诚。我们与那个叛徒岳二奎截然不同!”
    朱由榔打发走吴特后,终于松了一口气,心中却感到一阵无奈。他从未遇到过如此明显的陷阱。如果他们真的想诱使他背叛,至少也应该找个懂得隐藏意图的汉人。
    吴特怒气冲冲地离开了朱由榔的囚室,返回自己的帐篷。
    他的忠实助手立刻关切地询问:“怎么样了?明皇帝答应我们的提议了吗?”
    吴特沉重地叹了口气,回答道:“他对我存有疑虑,尚未同意。”
    助手听后,感到非常遗憾,连尾巴都无力地垂了下来,显得十分沮丧:“看来,我们恢复中原的道路将会是漫长而艰难的。”
    在满族人中,姓氏颇为罕见,吴特虽然出身自镶蓝旗,却并非爱新觉罗家族的一员。他的部落甚至曾遭到爱新觉罗家族的征服,因此相对来说,他们对明朝的情感并不深厚。
    因此,他们的行动并非仅仅是在法律上钓取利益,而是出自真心实意的反清复明之举。
    随后,新的视频出现了,展示的是第四位皇帝的景象:
    随着时光的流转,纪愈踏入宋朝的疆域,他不再肩负皇帝的沉重担子。除了偶尔出席必要的宴会,他大部分时间都蜗居在庄园中,过得如同被囚禁一般。
    日子里充满了无聊与空白,他找不到任何可以让自己忙碌的事情,于是开始通过诗歌来倾吐内心的不平。
    在那段宁静而又寂寞的日子里,他的诗歌和武术创作却达到了一个巅峰。
    画面切换,我们看到纪愈斜倚在栏杆上,目光穿透庄园的景象,望向远方的天际。秋日的菊花竞相绽放,而冬日的月光则显得更加清冷、低垂。
    他想要向天地询问,这番纯净的景色何时会消逝?同时,他也想向自己求索,究竟承受了多少煎熬与苦楚?他内心的重重纷扰最终凝结成了几首动人心弦、流传千古的诗篇。
    “秋菊何时终了?往事可知多少。昨夜东风再次拂过小楼,回首晨光,不堪回首。”
    “雕栏玉砌应仍存,只是朱颜已改。帝王历经忧患,恰如东流之水。”
    这些歌词已然让一些人深感悲伤,而他的诗歌更是触动灵魂。
    纪愈在创作时并未借助任何隐喻或典故;他的语言简洁而直接,几乎触及了每个人的心灵,但人们却难以忍受去阅读这些作品。每一行都饱含泪水与汗水,每一首都令人痛不欲生。
    着名法国诗人保罗·魏尔伦曾言:“最纯粹的诗歌往往是最绝望的,而一些最不朽的作品则是最纯粹的眼泪。”无数人为这些感人至深的诗篇而泪流满面。
    唐太宗李世民感叹道:“怀旧之情,极度悲愤。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亡国之音,深感悲痛!”
    不仅是南方的唐室遗民无法抑制地悲泣;就连李世民本人,也被这股情感深深触动。
    那个像耀眼太阳般的唐朝,最终在纪愈的时代落幕。纪愈卓越的武艺为这个黄金时代的唐朝增添了绵延的回响。
    若纪愈是一位怀有雄心壮志的诸侯,唐太宗李世民或许会怀着复兴王朝的念头,期望能重振他们的国家。
    但纪愈显然缺乏野心,也无力扭转局势。有些人穷其一生都在努力治愈童年的创伤,而纪愈似乎用他的童年经历治愈了他的一生。
    他深陷于南唐的梦境之中,无法自拔。
    李世民不禁心生同情,心中暗想:“这位被誉为王朝创立者的赵匡胤,或许并未有意攻击你,否则他也不会授予你男爵之位。孩子,既然你无力改变现状,那就无需过于忧虑。你只需安心做一个安分的伯父。”
    赵尹基却皱起了眉头,突然间意识到了一丝端倪:“陛下,看,他仍在怀念过去,在众目睽睽之下无法忘却。这个心怀异志的男爵仍在怀念他的故族,这说明他的叛国之念尚未消除,他必定在暗中策划叛乱!”
    赵匡胤与南唐贵族纪愈共处数月,深知其武艺高强,亦对对方的才华心生敬佩。他知晓纪愈日常以诗歌抒发心声,却并未加以阻止,甚至默认他人赠予纪愈的诗集。
    赵匡胤皱眉道:“年轻人,你日思夜想的是什么,不过是一些伤感的诗句罢了。你的武艺倒是让人印象深刻。为何在你的耳中,这些诗句竟变成了阴谋?”
    赵尹基回应道:“陛下,我 是在谨慎行事。”
    随后,天启帝发表了讲话。
    【所有的大臣都纪愈非常有才华,他们都争相 他的作品。当时,赵匡胤已经 病了,他的弟弟赵尹基取代了他。
    据说,在一次,赵尹基听到大臣们讨论“在光天化日之下不要怀念过去”和“帝王有多少忧虑?”。这个纪愈居然还在!
    他是不是有意恢复君主制?
    致命的毒药被递到了他的面前。】天空中浮现出一幅新的画面。纪愈的演员目睹仆人递上的毒果汁,脸色瞬间变得苍白。
    在赵匡胤仍居皇位之时,他曾至少动过下巴羞辱纪愈,但并未有意伤害他。然而,赵匡胤病倒后的短短几个月内,他的弟弟赵尹基就再也无法抑制住攻击纪愈的冲动。
    他的手微微颤抖,拿起装有毒果汁的罐子,目光投向江南的方向,缓缓地饮下了致命的毒药。显然,他这一生再也无法回到故乡了。【除了纪愈,才华横溢的越庄高,以及越氏家族的其他成员,也据说被毒死了。】
    赵尹基:“!!!”
    他对这些失势的贵族早已心生不满,但没想到在接任皇位后,他会采取如此极端的手段毒害纪愈!他感到一种清晰的满足感,却未察觉到他弟弟脸上的表情。
    赵匡胤聆听着天空中宣布他的病情以及弟弟赵尹基的继位,脸色骤然间变得苍白如纸。官方历史记载他只是患病,但在非官方的历史版本中,他可能是被毒果汁所害。
    这些日子里,赵尹基一直劝他不要轻信那些非官方的历史传闻,只需坚信官方的历史记录。然而现在,赵尹基自己却多次被指控下毒,这让他还能够相信什么呢?
    赵匡胤用一种充满悲凉的语气问道:“那么,将来你给我端的果汁,是否也会藏着毒药?”
    赵尹基脸色惨白,眼中无泪,他急切地表达着自己的忠诚:“这从未有过的事,我如何知晓?再者,我尊敬的兄长,我对您怀着最深的敬意,我的忠诚如同白昼般清澈。我希望陛下能够明察秋毫,不要轻信这些由大臣们传播的谣言。”
    赵匡胤面不改色地回应道:“你说得对,去吧。”赵尹基离开时,心中砰砰直跳,双眼因恐惧而瞪得大大的。
    赵匡胤目送着他的背影,直到他消失在视线之外,却依旧没有移开目光。
    他唤来人端来所谓的“牵机毒”,并对身边的太监吩咐道:“天气渐暖,给金帝送些帝王的冷水果汁,让他感到凉爽。”他并不确定赵尹基是否真的在他的果汁中下了毒,但他所给的杯盏……
    对于少数人来说,这位据说拥有异色瞳的失势贵族,过着失望的人生。但正如俗语所言:“家族之不幸,诗词之家幸;只有语言变老,它才会消逝。”他的不幸,成为了诗词世界的财富。
    学者们常常以“入宋”作为纪愈诗歌创作的分水岭。在“入宋”之后,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美景、四季更迭以及宫廷生活的璀璨,因此被归入“花间派”诗人的行列。在这一时期,他的诗歌风格变得更加深沉和忧郁。
    一位帝师曾引述尼采的话语,认为最激烈的言辞往往伴随着泪水,而纪愈的歌词正是源自于泪水的抒发。一位武术家则这样评价他:“那些悲伤的诗歌,宛如听见悲伤的长臂猿的哀嚎,充满了哭泣和徘徊,充满了泪水和汗水。”历来真挚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而纪愈的诗作正是源自于这最真挚的泪水和汗水。
    他的诗作仅存二十九首,但他坚定地占据了“词诗永恒大师”的尊位。随着一句“今天的视频就到这里结束了,期待下次再见。”话音落下,视频画面的停止,那天籁之音渐渐消散,观众们难以恢复平静。纪愈的风格独特至极,纯净而又悲凉。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他的诗才罕有能与之匹敌者。
    那些经历过亡国之痛的人,往往不具备他那样的武艺。而拥有如此武艺之人,又往往不会有那种深刻的失落感。集这两种特质于一身的人,历史上并不多见,诗人更是寥寥。
    突然,有人想起了近期播出的关于李清照的纪录片,这两位诗人在风格上确实有几分相似之处。\"女中贾岛,汉中贾延。\"这样的评价逐渐在人们之间流传开来。
    在观众中,纪愈的面色苍白如纸,他那浅色的瞳孔中闪过一抹惊恐。回顾时间,他深知几个月后,他将被宋太宗赵尹基毒害至死。
    他沉思了片刻,决定前往皇宫,请求与赵匡胤陛下见面。
    巧合的是,也有传言称,另一位即将被毒死的越族主人迟迟未至。
    越庄高,这位失势的越族贵族,含泪恳求赵匡胤陛下放过他一命:“陛下,若非天空恰好提及那位不顺从的男爵,我又怎会预知自己将来会遭受陛下大臣的毒手。我对陛下的忠诚犹如山岳,绝无二心。请陛下明察秋毫。”
    他曾是强大部落的王子,但如今却丧失了尊严,不得不屈服于赵匡胤面前,极尽讨好之能事。赵匡胤的面色平静如水:“我明白了,无需多言。”
    随后,他转向纪愈,语气冷冽:“这位不服从的男爵,你是来向陛下乞求生命的吗?”
    纪愈沉默了良久,终于沉重地点了点头。在家族毁灭和国家崩溃的此刻,他曾有过自杀的念头,却被人阻止。真正决心赴死的人,是无法被说服的。
    败国王子,你导致了国家的覆灭。他敬佩那些为家族英勇牺牲的贵族,然而他深知自己缺乏那份勇气。赵匡胤挥了挥手,语气坚定:“有我在,你们无需担忧生命。”越族主人庄高感激涕零:“感谢陛下!”
    “顺便一提,不服从的男爵,你为何仅留下二十九首诗?进入宋朝后,你没有创作更多吗?”纪愈轻轻点头:“岁月流转,世事变迁,我许多诗作已失传。”
    赵匡胤长时间地审视着他,心中权衡着如何处置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纪愈毕竟是天空认可的杰出人物,处理他时需更加谨慎,以免触怒那骑临天空的神明。
    最终,赵匡胤改变了对待纪愈的态度:“你尚有此等福分,过去的便让它随风而去。今日,我将封你为知足男爵,你可以安享晚年,专心创作你的诗篇。”
    纪愈感到了一丝惊讶,他没有预料到这么快就被剥夺了那个带有羞辱意味的称号,他很快镇定下来,沉声回应:“感谢陛下,我将遵命。”
    回到家中,纪愈的心境仍旧有些飘忽。他本因诗作而受罚,却没想到他的诗作最终救他免于更糟糕的命运。作为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他不禁多次感慨:“命运真是捉弄人。”
    从此,他全心投入创作,灵感如泉涌,一篇篇杰作相继问世。大宋帝国的人们,无论是武术家还是文官,都对他这个曾经的衰败王子持有敬意,纷纷抄写他的作品,传播他的诗意。
    朱棣身着太子服饰,如今已展现出他那强大的气场。
    在视频的下一集中,天空机智地提及了朱允炆在位时的种种怪异行为,令无数观众感到震惊。与朱允炆相比,朱棣无疑让他的侄子相形见绌。
    宋朝太祖朱志,不顾众多反对声音,毅然决定任命朱棣为太子。
    太祖皇帝原以为这个年轻人会欣喜若狂、恭敬有加、勤勉尽责。
    然而,今日朱棣对太祖皇帝说:“陛下,您看纪愈多么的可怜?”
    太祖皇帝却未被打动:“有何可怜之处?除了他的诗歌,其他方面皆显平庸。若我是他,在被封为‘不服从男爵’之时,我便早已结束生命,何苦忍受如此羞辱!”
    “称呼某人为‘父亲’又有何妨?”
    他们亦渴望能称呼某人为‘父亲’。
    唐僖宗不仅政务娴熟,更是射箭、围棋、球类等多种游戏的高手。政务之余,他乐于投身于这些娱乐之中。
    适逢其时,林灵芝递给他一方手帕,轻声提醒:“陛下,是时候擦去口水了。天空广播即将开始。”唐僖宗很快便被天空广播所吸引,这份娱乐远比游戏更能让他感到愉悦。
    接过林灵芝递来的手帕,他轻轻擦拭着眼角,心中暗想:“父亲,她已经提及了未来南唐的纪愈,随着时间倒流,她应该很快就会谈论我们大唐的王子们。不知道哪位祖先会受到赞誉?”
    林灵芝轻声回答:“唐太宗和唐睿宗都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而闻名,所以他们极有可能被提及。”这两位皇帝都是英勇的君主,加之民众对祖先的崇敬之情,大唐帝国的百姓都对他们的上榜充满期待。
    对于成就显赫的唐玄宗,他们有意识地选择了忽略。安史之乱的影响让整个家族都认为唐玄宗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唐僖宗皱着眉头陷入了沉思:“嗯,父亲所言甚是。他们确实应该被提及。”
    擦去嘴角后,他随意地将手帕丢给了一名仆人,随即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显得心事重重。林灵芝见到他如此忧郁的神情,不禁好奇地询问:“陛下,您为何烦恼?若肯告诉老奴,或许我能为您分担忧愁。”
    唐僖宗无法抑制内心的忧虑,终于开口诉说:“父亲,天空广播中提到了宋朝的建立,按照时间推算,那一天已经不远了。我难道会是唐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吗?我们辉煌的唐朝,难道会终结在我的手中?”
    他对这位“父亲”极为依赖,无论事务大小,皆听从其意见。即便心中有所不愿,他也无从选择。
    赋予他皇帝称号的,不过是一个表面文章;实际掌握大权的,是这位幕后之“父亲”。
    林灵芝轻言细语地安慰他:“陛下,请不要多想。”
    唐僖宗却有一种预感,事情并不会那么简单:“然而,狄凤芝和黄巢这样的叛军仍在横行,我如何能够安心?顺便问一下,升迁的圣旨已经发出去了吗?”
    那两支叛军已向政府投降,寻求宽恕之道。
    自登基以来,唐僖宗一直忙于处理这些国家大事。
    “圣旨已尽快下达,”林灵芝回应道。“这些叛军不足以构成大患;政府只需威慑并宽恕他们。裴景奇已为狄凤芝等人争取升迁,陛下也已经任命狄凤芝为禁卫军左监军和兵部郎中。只愿狄凤芝能够接受这一职位。”
    “这样我就放心了。”唐僖宗自我安慰道,随后突然想到了什么,“为什么父亲不让我授予黄巢那个头衔?他在叛军中也有不小的影响力。”
    林灵芝微微扬起眉毛,不屑地回答:“陛下,您提到了黄巢?他的野心太大,竟想成为节度使。若您宽恕他,恐怕天上的那些人会因此故意挑起事端,要求和节度使。”
    唐朝的藩镇几乎如同拥有独立王权的自治区域。
    唐僖宗听后,也不禁露出不满之情:“黄巢确实胆大包天。忽视他的存在似乎是个明智的选择。顺便问一下,黄巢会对这个安排感到不满吗?”
    “黄巢虽然依赖狄凤芝,但即使狄凤芝与他疏远,他也难以掀起大的风浪,”唐僖宗沉思片刻,然后拍着手掌赞许道:“父亲,这岂不是一种巧妙的反间计吗?”
    黄巢的亲信们兴奋地询问,仿佛置身于庆典之中:“领袖,陛下究竟任命您为何职?是节度使吗?”
    黄巢咬紧粗糙的唇瓣,无法隐藏内心的激动:“目前只是传闻,尚未有定论。等待我的弟弟归来,一切自会水落石出。”
    黄巢虽身为叛军领袖,却自幼攻读诗书,颇具文人气质。尽管数月来军旅劳顿,他的书卷气并未因此消减。相较于一般叛军领袖,他更像是一位深谙政术的政治家。
    那些多次见过他的人,很难将他与那个令朝野震惊的凶猛战士联系起来。
    他与狄凤芝一样,因不满现状而揭竿而起,但与狄凤芝有所不同的是,他并无意推翻唐室或更改天命。他仅仅希望获得一些财富与名声。
    在战争的漫长岁月中,他多次表达了向政府投降的意愿,请求一个官职以及相应的丰厚俸禄。
    他的亲信们兴奋地摩拳擦掌:“若领袖能荣任安南节度使,我等成千上万的兄弟便有了定居之地。传闻那里土地肥沃,农作物丰饶,宛如乐土。兄弟们得以在那片良田上辛勤耕作,携手共建家园,这种安稳的日子终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