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鞑靼人来了
作者:雾里的烟   五代:铁骑纵横最新章节     
    梁军率先在境内封锁《幽州旬报》的消息传开,大家还有些莫名其妙。
    但是随着有心人对报纸的研究越来越多,很多人发现了其中隐藏的杀机,一时间,各地藩镇陆陆续续都禁止了报纸在境内的流转。
    不过让大家都没有想到的是,报纸是进不了了,小抄开始出现了。
    这李老汉的各种手艺经对于这个时代的百姓来说,是完全没有抵抗力的。想要改善自己的生活,就要学会种地养殖、各种手艺,但是在知识传播渠道匮乏的晚唐,这张报纸上的一角无疑是从天空中投下的第一缕阳光。
    于是,很多人开始想办法了,报纸不是带不进来嘛?我就抄一段李老汉的故事可以吧?
    为了更好地逃避检查,甚至有人开始给文章里的人物改名,张老汉、王老汉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
    更关键的是,这些文章全文也就两百多字,即便不识字的人依样画葫芦去描,也不用太多时间。
    这小抄本像病毒一样,迅速席卷了全国,甚至已经发展成了产业链。
    你借别人的抄一次一文钱,接下来只要你给两个人抄了文章,你就净赚一文。
    在如此简单的赚钱模式的驱动下,更多人加入了小抄行业,只要你找到的人够上游,抄到的文章够新,那利润翻一百倍都不是事。
    而花了一文钱抄故事的人也无所谓,毕竟一文钱学一种自己需要的手艺有什么不好,又不是每个故事都要花钱。
    对于这个,王彦庭自己都没有想到。
    他办报纸,是要主导属地里面的话语权,保证自己的声音可以传递到百姓中间去,也就是个实验。
    至于那些李老汉的故事,在他看来不过就是后世那些短视频里各种美食的做法而已,本身不产生价值,但是他引流啊。他觉得只要百姓觉得这个小故事有用,自然就能促使自己的报纸传播出去,那后面就有大把别的机会。
    不过最初他根本没有考虑过报纸进入别的镇,因为太了解后世舆论的威力,所以从一开始王彦庭本能地觉得别的镇不可能让报纸进入。
    但是被指派来负责这一块的冯道觉得,这里面有操作的空间。
    你是不可能大张旗鼓地去卖报纸,但不代表别人不带过去,这样一合计,诸多带着小心机的故事就产生了。
    几乎与此同时,王彦庭正在狂奔途中。
    为了实现他的政治构想,他首先需要和军队的各级将领统一意见。
    把人全部拉回来是不现实的,全部将领都回来开会了,那就等着挨打好了。
    毕竟这么大的动作,不可能不被对手的细作探听到。
    王彦庭也想过抽调主要将领回来,然后由他们回去传达。
    但是随即又被自己给否决了。
    要这样干,前提条件是军队内部本身已经有了统一的理念和精神支柱,那么一些策略性的东西传达一下也就可以了。
    但现在是所有的计划都在他一个人的脑子里,甚至连王彦章这边,都必须他亲自去谈。
    今天到的是沧州近卫军的驻地,参会的都是旅级以上的将领,营级以下的就没有必要了,本身和他们也没有多大的关系。
    会议上,王彦庭认真阐述了他的构想,并把优劣势全部分析透了为止。
    “这几百年来,世家豪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戏大家还没有看够吗?绝对的权力有什么好?一个卢龙节度使,平均在位时间居然不超过10年,每一代都是子子孙孙被杀个干净,这样的地位,大家还有兴趣吗?”王彦庭抛出一个直击灵魂的问题,目光灼灼地看着下面人。
    下面,高思继若有所思。
    他是深有体会的,要不是王彦庭误打误撞进攻卢龙,他和高思祥再就是刘仁恭的刀下之鬼了。
    是啊,藩镇割据固然说一不二,但是看到哪家是超过三代以上的?
    这些年谁都想做节度使,还不是怕一不小心就被节度使砍了?
    做上了节度使,又怕下面人造反,于是看到露头的就找理由砍死。
    这样的恶性循环看的太多了。
    眼前燕王放着唾手可得的皇帝宝座都不想坐,自己还在乎一个节度使之位吗?
    是不是傻?
    “大王,您顶住朝廷压力推这样的制度,是为了兄弟们家族长盛久安,我高思继明白,我对此没有意见,全力支持。”高思继站起来,单膝下跪表态。
    近卫5军和10军的指挥使刘鄩和马绰也是纷纷表态。
    他们也不是什么世家大族出身,是典型的军伍里冒出来的,可以说对于君臣之间的互相提防和忌惮是最有发言权的。
    王彦庭刚刚介绍的时候两人都是大吃一惊,这是要颠覆多少年以来的皇权制度,不过经过王彦庭的细细分析,都发现了这个制度的好处。
    对于他们来说,如果真的实现这样的制度,那以后只管立功晋爵就好,完全不用考虑其他东西。
    手下军队也是可以多多益善,反正你也不可能造反成功,上面的人自然对你不需要限制打压。
    至于剩下的,近卫军里契丹人是最多的,光军指挥使就有耶律曷鲁、耶律迭剌和耶律羽之,他们本身在燕军里就属于另类,和中原世家没有什么关系,所以对于什么政治制度完全无所谓。
    剩下的王彦童、巴加图尔、赵伯、赵季几个人,都是王彦庭绝对的铁杆心腹,而且都不是什么读书人,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利益冲突,这个制度已经是好的不能再好了。
    王彦庭松口气,他最担心的高思继没有问题就好,毕竟人家是幽州的大地主之一。
    不过毕竟高思继三兄弟中的大哥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死在了刘守光手里,算是给自己的说服工作助攻了。
    其他人他还是心里有底的,这帮军伍出身的人不会有什么意见。
    谈完近卫军,王彦庭还要马不停蹄把征南军和镇北军全部搞定。
    当然,最麻烦的是征西军,那真是要穿越千山万水过去,但是这还真的不能偷懒,是必须要亲自面谈的。
    在王彦庭四处奔波的时候,李克用的太原府迎来了三个客人,是北方草原上的鞑靼部落的三个首领乌古度、达里奚和拔思都。
    上一仗,晋军损失惨重,抛开战后逃回的三十多万民夫,晋军一共打没了十一万精锐加上近二十多万民夫,两员大将加上百员偏将。
    这让李克用足足半年都没有缓过来。
    就不说那些士卒,尤其是骑兵的训练不易,就是二十多万民夫那也是青壮为主的,一下子让河东地区几乎出现了人口断层。
    在和燕军打交道的过程中,李克用一直是比较克制的,因为他最大的敌人始终是朱温,所以也不想得罪王彦庭太深。
    但是最近一战,他算是出了大力了,他终于发现,王彦庭慢慢成长成了可以吞噬整个中原的巨兽了。
    在生死存亡关头,什么旧怨新仇都要靠边站,先把威胁最大的解决了再说。
    可惜,就这一战,让晋军大伤元气,几乎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军队。
    能够在晚唐割据一镇的,都是聪明人,即便自己不是,身边也总有聪明人辅佐的。
    现在晋军高层看的很明白,燕军只不过是暂时吃不下自己而已,但凡再给他一两年时间,那迎来的必然是灭国之战,一战而定天下的。
    关键时刻,李克用抛开了所有的幻想和恩怨,他要拼死一搏了。
    首先就是和朱温彻底和解,什么你杀了我儿子,我抢了你地盘的过去就都算了,再计较这些,大家就都要完蛋了。
    对于李克用的善意,朱温给出了足够的回馈,双方都很清楚,合则两利分则两害。
    解决了屁股后面的问题,李克用就要考虑前头进攻的问题了。
    打了这么多年,互相都是知根知底的。
    对于晋军来说,想要靠防御对付燕军是不现实的,在燕军独有的火器面前,前面淮南的城池已经做了示范,基本是被摧枯拉朽地干没的。
    那如果要进攻,就必须要解决燕军的铁骑和弓骑的问题。
    晋军原本有十一万骑兵,一战过后就剩了五万。
    不是李克用的沙陀兵不会骑马,当初李克用起家就是靠骑兵。
    就像王彦庭现在只缺步兵一样,他在早期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在中原战场,没有步兵你是很难攻克城池并且有效守住的。
    如此一来,在几十年刻意培养步兵的背景下,随着最早的一代沙陀骑兵老去,李克用突然发现自己的骑兵居然不够用了。
    如果没有燕军这个怪胎,十几万骑兵确实足够横扫中原了,可是这一仗灭了一半多,怎么办?
    再三考虑之下,他终于决定联手鞑靼人一起对付燕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