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知秋从没怀疑过自己的实力,听到通知书来了面上也淡淡的,还不忘记向婶子道谢。
韩大林却惊得站起来:“真的?”
他听韩父说过叶知秋参加高考的事,却没放在心上。在他心里,自己在学校读了九年书也文化水平不高,叶知秋一天学没上过,怎么可能考上,去也是陪考。
因为这个原因,回来后韩父虽然也说过要他管一管叶知秋,他却提都没提这事,谁能想到真考上了。
叶家人也激动了,一个个根本不信叶知秋能考上。说不定是同名同姓的人考上了,通知书送错地方。
叶知秋翻白眼:“不信可以和我回去看看。”
叶家人犹豫要不要去看热闹,韩大林却坐不住,还吃什么饭,赶紧回去拿通知书。饭什么都可以吃,又不缺这一顿。
叶荣没想到俩个堂妹都收到通知书,她想从本家婶子嘴里打听叶知秋考上哪所学校,可惜一问三不问。
也不对,婶子还是会气人的:“这话说的,人家邮递员怕有人弄坏通知书,坚持要本人签收。谁都不能代收,我从哪知道。这么想知道,赶紧跟上去看啊。”
叶长天一家愿意宠着城里长大的孙女,但这和她有什么关系。再有钱,也不能借她一分,也沾不上光,才懒得讨好。
“叔,婶子,你们家的闺女一个比一个有本事,以前对知秋不好也就过去了,以后可要好好对她,否则沾不上光,不是白养十几年。”
本家婶子也是个任性的,才不管叶荣的婆家有多厉害,讽刺完她也没落下叶家,“哟,瞧我这张嘴,什么白养,韩家给的彩礼可不少,知秋从小就帮着家里干活,这样的女儿再养十个也不吃亏。”
叶长天一张老脸气得通红,却又不好和女人,还是侄儿媳妇吵架。黄腊梅倒是想吵,却不知道该怎么反驳。
她在自家厉害是因为掌握家里的经济大权,家里人不得不听她的,自然没人敢反驳她的话。其他人可不会惯着她,遇到个厉害的她就只能抓瞎。
一屋子人就眼睁睁看着本家婶子讽刺完得意洋洋离开,也就是大冬天没人看热闹,换成夏天早就在隔壁两边的邻居面前丢人现眼了。
叶荣实在好奇叶知秋考试结果,不顾展鹏反对,坚持要去韩家村走一趟。她还拉上叶珠,有小姨子大,展鹏也不好意思发脾气,只能老实跟在俩个女人身后。
其他人对视一眼,决定该干嘛干嘛。以前对叶知秋不好,结婚的时候又闹成那个样子,真考上大学他们也没脸凑上前套近乎。
他们不想,叶二牛夫妻却忍不住多想,早知道这个闺女有这本事,他们当年就不该强迫她嫁给韩大林。
叶四牛扒完碗里最后一口饭,再顺走最后一个鸡爪,边走边啃。其他人他不管,他可是要陪着闺女去韩家村。
外面的坏人太多,为了不让自家珠珠上学前多出一门婚事,他这个当爹的还是辛苦点。不是他小人之心,是有人这样做过,不过对象是知青,性别也换了。
等叶四牛赶到韩家村,叶知秋已经被人群包围。
“知秋,你这是考上哪所大学?”
“通知书上写的什么,能不能给大家看看。”
“对了,你什么时候去学校,你去上学,韩悦怎么办?”
说话的人太多,她都不知道该先回谁的话,最后还是韩大林把她解救出来。他冷着一张脸,什么话都不用说,村里人自动让出一条道。
等俩人走远,大家才纷纷议论开。
“你说大林这媳妇是不是要留不住?”
“闭嘴,胡说些什么,小心大林他爸找你麻烦。”
“我哪有胡说,你看那些知青,考上大学就不要媳妇和男人,他们还有孩子。那叶知秋和大林也没生个娃,能留得住人才怪。”
“说不好,难怪大林刚才脸色难看。”
“不行,这事可得提醒大林他爸一声。”
“走,我们一起去。”
等人群一哄而散,叶四牛才凑到叶珠身边:“闺女,你知秋姐考的哪个学校?是不是比你的学校好?”
叶珠摇头:“人太多,我没看到。”
“这样?那还等什么,去,去她家看看。”来都来了,叶四牛可不想白跑一趟。怎么也要收集第一消息回去,免得回去家里人问起来一问三不知。
叶荣也想知道答案,拉着叶珠默默跟在后面。展鹏只能无奈跟上,他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读不读大学都一样,家里又不是不能安排一个工作,为什么非要和其他人争。
叶荣知道他的想法,但在她心里,找个好男人很重要,自己有本事更重要。她想高嫁,也不想让婆家看不起,所以这个大学她非读不可。
今年不行就是明年再来,明年不行还有后年,她绝不会放弃。这个时候的她还不知道机会就只有一次,明年考不上,就没有资格报名了。
叶四牛隔着老远就开始喊:“知秋,快给我看看你的通知书。”他可不知道客气为何物,不等叶知秋开门,直接推开院门往屋里走。
“四叔,我考得不好,只考上江南的学校,比不得京城的大学。“她才不会说她就没想过去寒的京城,从一开始她的目标就是南方城市。
她暂时还不想去京城吃土,真想去也要等几十年后再说,那个时候绿化好,没有沙尘暴倒是可以考虑。
叶四牛不懂,还真以叶知秋考得不好。
叶珠和叶荣看了通知书,知道叶知秋考上的学校也是国内顶尖,就算比不上京城的两所大学,排进前三却没问题。
俩人眼里流露出羡慕的眼神,特别是还没收到通知书的叶荣,心里都忍不住怀疑自己是不是落榜了。
有了这种想法,心里已经开始提前为明年的高考打算。她不顾俩人关系生疏的事实,忍不住开口相求:“知秋,能不能把你的复习资料借我?”
叶知秋还没开口,倒是屋外有人大喊:“不能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