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印刷铺子!雕版印刷和宗教的关系
作者:小楼尽春风   大唐十万里最新章节     
    朝阳金辉落在长安之上,好像是给整个长安都贴上了金箔般。
    “张祭酒,早啊。”
    坊长周长福站在房门前,给张楚打招呼。
    张楚笑着轻轻朝他颔首。
    当走到朱雀大街的时候,乌央乌央已经有很多百姓在了。
    他们的精神都不错,或许是因为清晨的缘故,大家脸上的疲累不多见,只有满满干劲。
    大队大队昨夜便已抵达长安的商队,在长安城门放开的刹那,也疯狂的涌了进来。
    对于他们而言,时间是真正的金钱。
    早一个时辰进城,早一个时辰把手上的商品换成黄澄澄的铜板,比什么都要重要。
    人来人往,犹如潮水,夜晚的寂静刹那消失,只有繁华孕育。
    张楚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带着几个人,畅享于街道之中。
    印刷铺子,不好找。
    这一点,张楚其实是心里有准备的。
    后世大名鼎鼎的雕版印刷,按照历史的记载,就是产生于初唐。被后人所熟知的第一套印刷本金刚经,算算时间,还要有年才会问世呐。
    现在流行的仍旧是拓印。
    关键拓印终究是有些消耗的成本太高,光一个雕刻出来的巨大拓印石碑,就不是一般人家能够承担得起的。
    所以,在隋唐之前,印刷这项技术几乎非权贵不能用。
    世家大族,朝廷,地方豪绅这些人,才有资格,有本钱使用印刷技术。
    所以说,为什么在隋唐之前,百姓中几乎没有读书人呐?便是寒门读书人都少的可怜?这答案绝对不是说一句世家大族的打压就能概括的。
    光这一条,百姓无力承担高额的书籍费用,就能极大的限制读书人这个群体在百姓范围内扩大。
    根本上还是生产力决定的。
    进入隋唐之后,寒门读书人渐渐崛起,普通百姓中的读书人占比也开始露出萌芽。
    其实,就是生产力的进步。
    而雕版印刷这个技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催生出来的,在没有进入掌权者的视野中的时候,民间其实就已经有雕版印刷技术的传播了。
    这项技术是人民智慧的集中体现。
    到了现在,雕版印刷已经开始发展,长孙皇后的《女则》能够传遍整个大唐,就少不了雕版印刷的助力。
    所以说,事情总是往前一步步发展的,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寒门读书人和平民读书人的群体,也进一步的扩大。
    前隋这才出现了科举。
    这便是质变引起量变的一个很好的例子,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步便促成的。
    张楚很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心中也不急,虽说现在印刷铺子还少,但,肯定有。
    果真,功夫不负有心人。
    张楚他们一路打听,终于来到了位于延平门前的待贤坊。
    听闻这里有几家不错的印刷铺子。
    大唐的坊市,其实是有一个特点的,就是产业的集中化。
    比如孙立海他们之前所在的坊市,差不多都是木匠一类,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当一个产业的兴起,最先辐射的肯定是你的亲朋好友。
    而在大唐这个时代,一般亲朋好友几乎都是住在一起。
    如此慢慢发展,几乎一个产业就会在一个地方集中生根发芽。
    走进坊市之内,张楚便让他们五个人分开了,各自寻找位置,而后前来汇报。
    很快,秦怀道便气喘吁吁的第一个跑了回来。
    他找到了一个印刷铺子。
    不过张楚并没有直接过去,而是等到其他四人都回来了后,才朝秦怀道说的铺子走去。
    这个印刷铺子不大。
    朝里面瞅一眼,放着的书籍不多,案桌上,架子上密密麻麻放着的倒是各种佛祖画像,菩萨画像,道家神仙画像。
    对于这种情况,张楚一点都不意外。
    无他!
    因为这雕版印刷出现的时候,最先就是为佛家道家服务的,本就是为了印刷菩萨佛祖一类的画像,因为刚开始民间对书籍的需求远远比不上对这些神佛画像的需求。
    毕竟,雕版印刷第一部留存下来的作品,便是金刚经。
    大家一个字都不认识,他们就算印出来书籍,卖给谁去?高门大户人家有自己的拓印石碑,用得着他们这样的质量产品?其他人无力购买。
    自是没有这些宗教产品畅销。
    由此可见,宗教对文明的推动也是显而易见的。
    不得不说,宗教信徒为了传播自身的宗教,什么事都能干出来,不知道是不是他们第一个鼓捣出来的雕版印刷技术,但不得不说他们绝对是推动雕版印刷这个技术广泛传播的第一功臣。
    就好比后世的大航海时代,刚开始也不是由一群虔诚的传道士而引起的吗?
    张楚带着秦怀道他们走进去。
    正擦拭着货架的一个小伙子立马放下了手里的活,笑着迎了上来。
    “客官,需要些什么?”小伙子看上去很善良,而且还很热情:“小店别看不大,可是大半个长安的佛像都是小店供给的,我们这里的佛像不仅清晰,还齐全哩。”
    “客官随意挑选。”
    小伙子介绍道。
    张楚打量着货架上的物品。
    看了一圈,笑着指向了一本佛经:“那本佛经拿过来。”
    小伙子立马把佛经小心放到了张楚面前,还不忘吹嘘:“还是客官有眼光,这佛经是小店刚刚印出来的。”
    “你瞅瞅,你看看,这字体,这感觉······”
    “能看小店这样的经书,下辈子准能投个好胎哩。”
    小伙子喜笑颜开。
    不过下一息,他猛地拍了下脑门:“哎呀,客官,你看看小的这破落嘴。”
    “贵人一看就是善德厚重,就算不看这佛经,下一世保准也是高门大户。”
    张楚他们一行人所穿着,皆是锦衣,气度不凡,这小伙子平日里接待普通百姓习惯了。
    嘴巴一顺溜,便就顺溜出来了那一套早就滚瓜烂熟的词。
    张楚自是不在意这些说辞。
    翻阅着手里的佛经。
    字,密密麻麻。
    但,说实话,印刷质量实在是不敢恭维。
    这上面除了雕版的问题,还有一大部分是纸张的问题。
    太薄了。
    以至于很多字都产生了黑晕,模糊不清。
    张楚把佛经随手丢到了货柜上,小伙子心疼的嘴角抽抽,赶紧捧了起来。
    “你们这里,一年可以挣多少钱?”张楚看向了他。
    “客官问这些······”小伙子疑惑。
    “回答就是了。”张楚拍拍手,笑道。
    “不多,都是小本生意,勉强果腹罢了。”小伙子没有说的太过于具体,打了个太极。
    不过这话,张楚知道他说的是对的。
    看看这铺子的简陋,再看看他们身上青衣的补丁。
    “某家如果想要把这个铺子,买下来,多少钱?当然,还有你们。”张楚眯了下眼眸,笑着直接问道。
    他们和孙立海没有太多的差别。
    当时,孙立海听到自己要收下他们,高兴的手舞足蹈。
    无他,就一个匠籍,便已经把匠人和普通良人隔离开来了。
    这些入了匠籍的匠人,其实和新罗婢,高丽姬或者说和吴娘这些丫鬟,差别并不大。
    只是,张楚说的直白,小伙子一下子就愣在了当场。
    久久没有反应。
    张楚轻叹一声:“看来是不愿意。”
    “那就下一家。”
    张楚朝外走去。
    秦怀道,房遗爱,李泰等人赶紧跟上。
    “哎呀!!!”
    “贵人,等一下!!!”
    当张楚刚走出铺子门的时候,那小伙子骤然惊醒过来,大吼一声,冲过去拦住了张楚的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