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齐王被杀
作者:游小浪   大梦南北朝最新章节     
    短短一月,周武帝才刚入土为安,宇文赟的荒诞行为就遭到百官厌恶,但都没有办法。有王轨等人的前车之鉴,大家都只能忍气吞声。
    有良知的朝臣于是找到齐王府,希望齐王宇文宪能进宫劝戒。虽然齐王隐退,但毕竟作为皇上的亲叔父,陛下应该是会听的。
    齐王宇文宪有些为难,先皇宇文邕在世时,当时自己助皇上灭齐,提出了有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后来都证明是对的,于是军中威望甚高。
    凯旋回长安以后,宇文邕大量封赏有功之臣,当时齐王本获首功,但都被拒绝了。他看得很清楚,自己功高盖主不是好事,恐被猜忌,于是谎称,“日久作战,留有旧疾,”然后请辞。
    先皇宇文邕再三挽留,但齐王心意已决,最后宇文邕同意了其请求。再后来对突厥作战中,先皇宇文邕本想召回齐王,但才想到自己刚同意其请辞,所以就命随国公杨坚代替了主帅之位。
    如今时有耳闻宇文赟的荒诞行为,但自己作为一闲散王爷,倒是不好参与,自有朝臣劝谏。如今众臣找上门来,才知短短一月已做下如此多的荒唐之事。
    齐王宇文宪考虑再三,还是先上疏劝谏比较好,于是齐王就上了折子。
    当宇文赟看到齐王劝诫的折子以后,大为恼火。一来宇文宪与周武帝容貌相像,见齐王犹如见到武帝,天生的恐惧感。二来,宇文宪威望极高,不管朝堂还是军中,若是大手一挥,把自己废掉也不是不可能。
    宇文赟内心极度惶恐,近臣王端询问缘由,宇文赟于是全盘托出,王端若有所思道:“陛下,齐王不死,怕是又一个宇文护,我等应先下手为强。”
    两人于是密谋,最后定计。派于智到宇文宪宅第等候宇文宪,趁机告发他另有图谋。同时做好伪证。
    宇文赟于是找来大冢宰宇文盛,告知有人发现齐王宇文宪有不臣之心,但宇文盛深知齐王为人,怕是屑小嫉妒齐王,欲惹事端。最后还劝诫了一番,万不能亲小人,受其蛊惑。
    宇文赟内心对宇文盛也极其怨恨。于是又找来小冢宰宇文孝伯,一阵表演以后,宇文孝伯终是上当。
    于是小冢宰宇文孝伯就去齐王府传达了宇文赟内的话。对宇文宪说:“三公之位,应当归于亲属中贤能之人,如今打算任命叔父为太师,九叔为太傅,十一叔为太保,叔父认为怎样?”
    宇文宪答道:“微臣才能低下,而地位很高,常引以为惧。三师的重任,不是我所敢于承当的,太祖时的功臣应当担当此任。如果只用我们兄弟,恐怕会招致议论。”
    宇文孝伯回去报告,宇文赟又一番说辞。宇文孝伯又只好传达道:“陛下设宴,宴请诸王,不谈国事,只论家常。”
    于是齐王宇文宪进了宫,一个人被领进宫殿,宇文赟预先在另一间屋里埋伏下壮士,齐王宇文宪一到,立即就被抓住。
    齐王宇文宪神色不屈,陈说道理,同时质问宇文赟是何缘由。宇文赟惧怕,于是让于智与宇文宪对质。
    齐王宇文宪目光灼灼,与于智相互对证,顿时令于智哑口无言。有人对宇文宪说道:“以陛下今天的形势,还用多说?”
    宇文宪答道:“我位重辈高,一旦到这种地步,生死听任天命,难道还想活着?只是恐怕留下遗憾罢了,何用造反一事强加?”
    于是就把手板扔到地上,视死如归。于是宇文赟派人把齐王宇文宪勒死,时年三十五岁。一代贤王就此陨落。
    当消息传入马三的耳朵,马三有些愤怒,齐王此人光明磊落,不失大丈夫。本就私交不错,再加上又是昕儿亲哥,难免为其不值。
    宫里消息传出,说齐王饮酒引起旧疾发作,当场没了。陛下痛失皇叔,很是自责,亲自为其扶灵归家。
    宇文昕自是又悲伤不已,众人一阵安慰。马三却有深深的危机感,这宇文赟是个疯子,一旦想杀谁就杀谁,毫无顾忌,思虑再三,决定让大姐,二姐带着家眷回蜀中暂住一段时间。
    看着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出发了,马三心里安心不少,如今府里只剩宇文昕陪着自己。倒是冷清了不少。
    九月,汾州稽胡刘受逻干发动了叛乱。宇文赟派出宇文盛前去镇压,虽然最终平叛,但是却影响重大,特别是宇文赟的处理政策,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反感。
    当得知前线平叛成功,宇文赟大喜,同时宣布,册封杨丽华,杨坚之女为天元皇后。朱满月为天元帝后。同时册封两位皇后,朝堂又是一阵哗然。
    以颜之推为首的大儒,进宫直接面谏,认为宇文赟不顾礼法,荒唐之极前所未有。宇文赟大怒,欲严惩颜之推等人。于是就先打入大牢,在商议处置之事。
    然而宇文赟低估了文人的反应,颜之推本是齐国大儒,齐灭后进长安太书院。沈重回乡前推出其为祭酒。
    颜之推在北方文人间地位崇高,本是孔子七十三代孙。第二日,涌入皇宫的文人越来越多,还有很多正在往皇宫赶。
    马三笑嘻嘻的看着这一切,这自然有他的功劳,要不然这些读书人为何知晓其中缘由,还来得这么快。
    宇文赟大怒,贵为天子,还怕读书人的威胁。于是大手一挥,全部抓入牢房。
    马三见这小子很上道,于是对手下黑衣人耳语了几句,然后第三天,第四天风平浪静。第五天,突然涌入大量学者,手抬太书院周武帝御笔亲书的四句金言的石碑。
    浩浩荡荡的进了宫,侍卫不敢拦截,毕竟读书人可不好惹,每个读书人背后都是一个世家。还有陆陆续续的文人加入。
    宇文赟大惊失色,若是再把这些人办了,怕是要激起天下人的愤怒,但是不办,这天子威严何在?
    于是宇文赟准备冷处理,然而众学子坐于正武殿外,中间矗立石碑。从早到晚一言不发的无声抗议。
    后来越来越多的学子加入,而且四面八方的人正往这边赶。宇文赟这回是真的慌了,这要是任事件发酵,与天下的读书人站在对立面,这皇位怕是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