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5章 周朝重要着作—东周春秋战国时期—孙武《孙子兵法》
作者:第一眼看的杨艳茹   中国古代历史史实梳理最新章节     
    《孙子兵法》是东周春秋战国时期由着名军事家孙武所着的重要着作,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瑰宝,也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以下是对《孙子兵法》的详细阐述。
    一、作者与成书背景
    作者: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广饶或惠民)人,后归隐吴国,经吴国重臣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着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
    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战术家、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被后世尊称为“兵圣”、“孙子”、“孙武子”、“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成书背景:《孙子兵法》大约成书于春秋末年,是孙武在总结当时战争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军事思想而撰写的。
    这一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繁,军事思想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孙子兵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二、内容与结构
    《孙子兵法》全书共十三篇,约六千字左右,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
    它主要论述了战争的性质、作用、目的以及用兵作战的原则和方法,涵盖了战略、战术、军事哲学、战争心理等多个方面。
    始计篇:作为全书的开篇,主要阐述了战争的重要性以及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因素,如政治、经济、天时、地利、人和等。
    同时,提出了“五事七计”的战争预测方法,强调战争前的谋划和准备。
    作战篇:主要论述了战争与经济的关系,以及速战速决的战略思想。
    孙武认为,战争耗费巨大,必须尽快结束战争以减轻国家负担。
    谋攻篇:集中阐述了谋略在战争中的重要性,提出了“上兵伐谋”的战略思想。
    孙武认为,用兵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通过谋略使敌人屈服或投降。
    军形篇、兵势篇:这两篇主要论述了军队在战场上的形态和态势问题。
    孙武强调,要善于利用地形和兵力优势,造成有利于我方的战场态势。
    虚实篇:提出了“避实击虚”的战术原则,即避开敌人的强点而攻击其弱点。
    孙武认为,战争中的胜负往往取决于能否正确地运用虚实之道。
    军争篇:主要论述了军队在战场上的争夺问题,包括如何争取先机、如何调动敌人等。
    孙武强调,要善于利用敌人的失误和混乱来取得胜利。
    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这四篇主要论述了军队在不同地形和战场环境下的作战原则和方法。
    孙武认为,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变,因地制宜地制定作战计划。
    火攻篇、用间篇:这两篇分别论述了火攻和间谍在战争中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孙武认为,火攻是一种有效的作战手段,而间谍则是获取敌方情报和扰乱敌方军心的重要手段。
    三、主要观点与思想
    慎战思想:孙武认为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人民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兴衰成败,因此必须慎重对待。
    他强调要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避免不必要的战争。
    谋略制胜:孙武强调谋略在战争中的重要性,认为用兵之道在于谋略而非武力。
    他提出了“上兵伐谋”的战略思想,即通过谋略使敌人屈服或投降。
    灵活应变:孙武认为战争是千变万化的,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
    他强调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变,因地制宜地制定作战计划。
    同时,他也提出了“兵无常势”的战术原则,即战术要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以人为本:孙武在《孙子兵法》中虽然没有直接提出“以人为本”的概念,但他的思想中却蕴含着以人为本的精神。
    他强调要关心士兵的疾苦和利益,激发士兵的斗志和士气;
    同时,他也注重将领的素质和能力,认为将领是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
    四、地位与影响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集大成者之一,也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它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军事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它被奉为兵家经典之作,为后世军事家所推崇和借鉴;
    在世界范围内,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广泛传播和应用。
    在现代社会中,《孙子兵法》的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它不仅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中的战略规划和战术制定等方面;
    也被广泛应用于商业、政治、体育等其他领域中作为决策和竞争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